家鄉的節作文(精華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千年之前,劉禹錫這樣說我家鄉的菊。
——題記
我的家鄉在黃河邊,真正追溯到種菊的歷史,應是北宋。貴為一國之都,家家戶戶都會在重陽前后和甘醇的菊花酒,種下幸福安樂的菊花。那賞菊人“婆娑于市”的街巷中,幽遠沁人地溶化在空氣里,人們懷著對生活的美好希冀,飲酒作畫,觀戲祈福。猶如血液流經生命,對菊花的特殊情結也伴隨著家鄉的人駛過如梭的歲月,散發著淡淡的香。
每當過了夏天,家鄉的人們就開始為此準備。大至古跡,公園,亭臺寺院,小至每戶人家的窗邊院前,都調和上了這股亮麗的色彩。菊花不僅僅是陶翁使這座沉淀了綿長文化的古城終于在滄桑中扯上了喜悅與溫馨獨愛的隱逸仙子,是真正扎根在每個人心中的幸福感覺。人們拿出辛辛苦苦一年培育地品種,奔波忙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設計圖案,扎架,安置,最后澆水維護,一只只“銀龍”“金鳳”翩然飛起,每一步都令這里的人們驚喜,準備得理所應當,忙的不亦樂乎。
終于等到“萬花爭妍時”,拋棄了其他花兒的溫婉嬌媚,更不苛求極致的淡雅圣潔,開放在寒冷北國的菊,開得氣勢磅礴,酣暢淋漓。不拖泥帶水,不拘泥小節,仰著清麗的面龐,好似讓上天傾聽她最壯美華麗的訴說。人們被菊的心情感染,流連在一片雪白嫩黃的花海漣漪中,再也不設得抽身。品菊,賞菊,觀菊,熙熙攘攘的人潮終結了秋日園林肅冷蕭瑟的定義。“龍鳳呈祥”向來是菊花節的保留節目。那巨大的景觀由綠柏,青松,松針菊與球菊做成,配有荷花菊做點綴,一旁還有塔菊陪襯,綠意濃濃中渲染了金粉的威儀,赤紅的火熱,點線的精巧結合與強烈的視覺沖擊,栩栩如生帶著美好的'祝福。人們說著,走著,總不忘對今年的布置景觀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多是嘖嘖地贊嘆。調皮的孩子還總不忘摸著花瓣,呵呵地穿梭在盛大的花景中,將花和人貫穿在一起,人在花中現,花香流淌在人潮中,也逐漸將菊花節推向高潮。
除了菊花,更有許多民間藝人的表演。經常有一些女子穿上飄逸的古代長裙,依依呀呀將傳統戲劇唱得婉轉悠揚,時而低回淺吟,時而高亢說辭,一折桃花小扇,一串曼曼碎步,暈著花香,和著花影,別有滋味。人們圍在周圍,閉著眼睛,打著拍子,嗅著花香,聽著鐘愛的小曲流轉在心頭,愜意之極啊。街邊,菊花酒,花糕,花茶,各種豐富的香氣醞釀在四周,與結伴而來的朋友親戚在公園中飲茶,賞花,看演出,忙忙碌碌的人在這一天,被無限的溫馨氣氛,慢慢浸沒。
家鄉的菊花每年都會盛開,年復一年。而遙遠的我,每年都會為家鄉以及家鄉人民美麗的夢,深深感動。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端午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看到過的關于端午的一首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在我們嘉興這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草,喝雄黃酒等……
上午,烈日當空,夏日炎炎,我把系了紅絲帶的艾草掛在門邊,媽媽說艾草有避邪驅蟲的作用,綠綠的艾草散發出一陣陣濃濃的清香,我聞著,心情也好了不少。
我們全家相約去看賽龍舟比賽,一條條龍舟靜靜地臥在水面上,蓄勢待發,隨著發令槍一響,一條條龍舟象離弦的箭一樣射了出去,在水面上飛竄,船上的那些“駕龍者”精神抖擻、神采飛揚,隨著船頭領舟人的擊鼓聲,奮力地向前進,我似乎和身邊的人們一樣隨著那激昂的鼓聲,心情顯得無比激蕩,我看了,深深地被迷住了,久久不肯回去,對那場龍舟賽還戀戀不忘。
中午回到家,媽媽說今天我們吃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了熱氣騰騰的.鍋子里,隨著粽子的清香飄進我的鼻子里,我也迫不及待了。終于,粽子煮熟了,我選了一個蛋黃餡的,小心翼翼地剝開粽子,它紅得像灑過了醬料,蛋黃更是顯得晶瑩剔透,令人忍不住口水往下掉,我慢慢地品嘗著,簡直太好吃了!
今天真是不平常的一天,我不僅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而且看到了讓人激情澎湃地賽龍舟比賽,更吃到了我非常喜愛的粽子。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清明戴柳是家鄉的傳統習俗。我剛出門,小伙伴就叫我去找柳條。我們來到一片柳樹林,看到柳絮到處紛飛,好像冬天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小伙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到處嬉戲,開心極了。而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很想念去世的奶奶。
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清明節這天,奶奶會把一枝柳條戴在我頭上。我說:“奶奶,我為什么戴細柳條,其他小孩戴大柳條?”奶奶說:“柳樹也是有生命的,戴細柳條表示一下就行了,不要傷害它。”今天我同樣戴上了細柳條,然后我和爸爸、媽媽到奶奶的墳地去看望奶奶,給奶奶磕頭,并給他送上鮮花。我摸了摸頭上的細柳條,心里默默念道:“奶奶,你的小孫子很想你,你也想我嗎?”當我抬頭仰望天空時,太陽公公笑了。
今年的清明節令我傷心,但我懂事了許多。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重陽節晚上我們全家吃過晚飯,奶奶說她不舒服,要休息一會兒。我即刻攙扶著奶奶的胳膊,扶她坐在藤椅上休息。我看著奶奶那蒼白的臉色,心中十分擔心,突然,我想起前幾天從書本上看到:洗溫水腳對人體有益。我輕聲地對奶奶說:“奶奶,我給您洗腳,好不好?”奶奶點點頭低聲說:“行。”我拿來洗腳盆放在奶奶面前,到了小半盆冷水,接著又到了熱水,用手試一試,水溫正好。我脫下奶奶腳上的襪子,小心地把奶奶的雙腳放在溫水里浸泡,用毛巾反復擦洗她的小腿下部、腳背、腳底,約十幾分鐘,奶奶的雙腳紅了,腳背上的.青筋飽脹了。奶奶的臉色比以前好多了,再看奶奶的雙眼,淚眼模糊。我忙說:“奶奶,您怎么啦?”奶奶笑瞇瞇地說:“今天你給奶奶洗腳,奶奶很高心,很欣慰。”從我四歲開始和奶奶一同生活,奶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她給了我無私的愛。
今天,我給奶奶洗腳,奶奶很高心 ,在重陽節這天我知道了不但要尊敬老人,還要愛護老人。
我覺得今年的重陽節比去年的重陽節過得更有意義。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粽葉回來,媽媽就將我帶到外婆家包粽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起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她們將糯米放在大缸里旁邊放這粽葉,另外的大碗里都放著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粽有4角粽,3角粽,還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粽最特別是“無角”粽她將粽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團,在用粽葉包起來就什么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粽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么包圓的粽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后來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包粽子。”媽媽說:“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
【家鄉的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節作文10-24
家鄉的節作文(經典)10-17
家鄉的節作文(精選)09-19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10-06
家鄉的節作文(精選)10-04
家鄉的節作文(經典)10-27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11-12
家鄉的節作文[精選]11-25
家鄉的節作文【經典】11-24
家鄉的節作文[經典]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