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群經濟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群經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群經濟讀后感1
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通過互聯網捆綁在一起,虛擬與真實,冷漠與溫情,皆在鍵盤與屏幕之間。無論是主動進擊,或被動參與,我們無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或多或少加入了各種網絡群組,互推資源,錢情交易,成為了社群經濟中的一份子。沒有網絡,全世界便仿佛與屏幕一同熄滅了。
然而,雖然身處時代漩渦之中,對于“互聯網+”與社群經濟,卻并沒有足夠清晰深刻的概念。繼年初干活科普書《風口上的豬》問世,號稱一書讀懂互聯網經濟,提綱挈領,理性而簡潔,只在概念上淺嘗輒止。作為悟性不夠的非專業人士,仍處于云里霧里狀態。而當閱讀完《社群經濟》,心中的困惑有所減少,對于息息相關的互聯網經濟現狀,終于有了一次感性多方面的認識。
《社群經濟》從更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本深入淺出的經濟短篇論文集,書中輯選了聚力集團創始人陶闖、邏輯思維首席執行官李天田等新興企業高層與部分高校專家教授、新聞記者對于社群經濟與互聯網時代經濟格局的'主題書寫。這些文章共同的特色是篇幅精短,基本控制在十頁以內,可以一口氣輕松讀完;此外,這些文章絕不是干巴巴的理論,或是空對空的高談闊論,相反以例證貫穿,大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企業作為鮮活案例,感性呈現、理性解讀目前的經濟局勢與時代變革。
通過閱讀《社群經濟》,首先可以厘清一些相關的概念,為我們理解經濟理念提供了基礎思路。比如移動互聯網的核心,被陶闖概括為:“形成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群鏈,其人群關系組織特征體現為社交、本地、移動、個性。”寥寥數語,互聯網經濟與社群經濟的概念皆得到了解釋。而對于成功社群的特征,在李春光這里得到了精彩的三點總結:“它本質上是聚焦于某個心靈次元的意識群體;它在現實物質效應上會表現出一種“非線性成長”的方式;它必然具有高概念與高感性的文藝模塊。”由此可見,社群經濟不僅聚焦于產品與服務,更依賴于情感體驗,在交易中融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由于《社群經濟》不同于大部分經濟著作引進于國外,因此在例證的選擇、語言的表達更為親切接地氣。書中所舉例子集中于小米、邏輯思維、360、阿里巴巴等耳熟能詳的國內企業,講解了這些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互聯網經濟運作模式,更直觀易于理解。同時,這些作者大多擅長講故事,跨界舉例,連《哈利波特》和豆瓣小組都露了臉,讓此書在生動性上頗有特色,而他們本身的專業性保障了內容的到位深度與可讀。本身十分符合互聯網思維:無界、精益、媒體化。合上書本,我仍記得李天田分享的故事,他把企業競爭比作機場安檢排隊,當隊伍過長,互聯網社群模式就像隊伍旁邊新開的窗口。當窗口打開,原來隊伍末位的人了無牽掛地跑了過去,排頭兵按兵不動,而位列中間的企業受到了改革的最大陣痛。這個故事觸動了我,它簡潔卻深刻,形象地勾勒出了企業的狀況。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還有很多,著實值得細品。
讀完《社群經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屬于互聯網與社群經濟的時代,互聯網代表著未來與高科技的前進,同時也意味著同時發生的“返祖”。由于互聯網社群社交模式的開啟,我們真正進入了一個重回部落、重回口語的個人時代,過去的經驗被新的變革沖散,時間感、距離感、位置感均被改變,而前方的路仍充滿了未知。
社群經濟讀后感2
最近聽到一個段子,某姑娘下樓去買西瓜,買完摸了下口袋忘記帶錢了。結果那賣西瓜的大爺來了一句,沒關系直接轉賬到我微信吧。
聽完這個段子你是不是哈哈一笑。然后呢?
可見互聯網時代早已貫穿到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我們從傳統的工業時代走向了互聯網時代,這是世界的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就拿我們的生活來說,我們去餐廳再也不用排著擁擠的隊,每一次點單都要傳喚服務員一次,網上已經有各種餐廳的團購,有些餐廳也實行互聯網式的自助服務;我們不僅可以去實體店購物,還可以在網上購物既節省了時間,因為少了各中間環節價格也更便宜;我們也省去了在銀行辦理各種業務,因為現在網上都已經啟動了各種業務辦理平臺。
《社群經濟——移動互聯時代的生存哲學》這本書就是一本關于互聯網方面的書。這本書里寫了很多應用互聯網模式經營的品牌和公司。講了它們的互聯網思維,營銷方式,還有與傳統經濟的相比的優秀面。例如京東,小米等。雖然中國目前99%的企業仍然是在傳統行業,但是未來所有行業都會擁抱互聯網。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看待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會互聯網時代下的思維方式。
例如書里有一章講到了小米的扁平式網絡營銷方式。小米手機是我們熟悉的一款手機,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品牌——互聯網手機。小米內部除了每周一的例會之外很少開會,成立三年多的時間里,合伙人也只開過3次集體大會,這減少了層級之間相互匯報浪費的時間。在MIUI早期,小米手機的上層管理者親自帶領團隊不斷泡論壇,找資深客戶,幾個人注冊了上百個賬戶,手機論壇是小米新營銷的大本營,正因為他們的努力,目前論壇總用戶達到了707萬。小米手機的理念是:專注”,才能“極致”,有了前兩者,才能“快”。三者合一,才能積累“口碑“。
書里還講到了海爾電器,這家并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是它利用了互聯網的思維去把該平臺達到了很好的轉型。它的這個轉型不是說商業模式是平臺,而是說海爾要成為一個快速配置資源的生態圈。傳統的洗衣機我們都知道,是把臟衣服放進去,轉動一兩分鐘后桶內的清水就變黑了,水臟了換一整桶清水但是轉一下又臟了,你的衣服有70%的時間是在臟水里洗的,海爾新產品是在洗衣機里加了一個凈水器,臟水循環變成清水,洗衣過程中90%的時間衣服是在清水里洗滌的。
所謂社群經濟,就是人們不斷創造各種方式,重新構建人與人的關系。我們不再以我們固有的群體組織為單位。例如同一個單位的,同一個學校的學生并不代表你所有的'關系網和社群活動對象。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求更多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社群。例如豆瓣,理財網站,各種學習或者愛好發展的QQ群,我們以前的人脈只可以是一百人或者幾百人,發展到現在你通過互聯網可以認識更多的人,更多的知識。現在已經有很多高層領導人,只要通過互聯網就能組織會議,相信未來的全球互聯網辦公的時代也會到來。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反映的就是我們人類的一種需求和愿望。互聯網時代只會越技術,越人性。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關于互聯網方面的哲學和思維模式,了解各商家通過互聯網模式取得的成功,不妨讀一讀這本書。
【社群經濟讀后感】相關文章:
博物經濟學——《牛奶可樂經濟學》讀后感09-01
關于經濟的名言12-18
經濟實習報告06-11
經濟調研報告02-18
江村經濟讀后感09-01
《經濟學講義》讀后感04-18
經濟學原理_讀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