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賞析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賞析1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作者:李清照
朝代:清朝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賞析:
這首詞作于建中靖國年間,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顯示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
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似乎小丫環入報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隨即作了吩咐,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后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著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象;后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說起,側重于內心刻畫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里表面上是說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她就把花兒簪鬢發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豐神如畫。這里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賞析2
[宋]李清照
賣花擔上,
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
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釋:
【1】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2】一枝春欲放:此指買得一支將要開放的梅花。
【3】淚: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
【4】奴:作者自稱。
【5】云鬢:形容鬢發多而美。
【6】“徒要”一句:意謂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
【7】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里當指前者。
【8】比并:對比。
作品賞析:
這首詞作于建中靖國年間,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顯示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
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似乎在小丫環入報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隨即作了吩咐,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后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在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著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象;后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在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說起,側重于內心刻畫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嫉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里表面上是說郎在猜疑,實際上是她在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她就把花兒簪在鬢發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豐神如畫。在這里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賞析3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前言」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顯示了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買得一支將要開放的梅花。
⑶淚: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
⑷奴:作者自稱。
⑸云鬢:形容鬢發多而美。
⑹“徒要”一句:意謂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里當指前者。比并:對比。
「翻譯」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云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賞析」
這首詞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場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詞人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后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一開頭寫在賣花擔上買得一枝花,但不說買得一枝花,卻說“買得一枝春欲放”,就寫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 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用個“欲”字,有將要的意思,說明春意還沒有蓬勃。從沒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將要蓬勃,這正是詞人的敏感。接下來筆鋒一轉,轉到另一方面。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
著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象;后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結合。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透露了詞人的愛花感情,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淚染”的“染”,四印齋本《漱玉詞》作“點”,“點”不如“染”。因為“猶帶彤霞曉露痕”,把露水寫成帶著紅霞的痕跡,好象帶著紅色,所以稱“染”。作“點”,就把這個含意忽略了。露水是無色的,看作有紅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輕勻,說明這枝花是紅的是輕勻的,所以說成“淚染輕勻”了。把“曉露”同“彤霞”聯系,顯出詞人的富有想象力。這個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紅色相結合的。由花的紅色想到淚染,由淚染想到淚帶紅色,想到給紅霞染紅,這個想象就這樣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說起,側重于內心刻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樣說,好象與上文無關,其實是暗中相關的。上面已經用擬人化手法把花說成有淚,這里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擬人化寫法的自然發展。此句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里表面上是說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
如此寫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個波瀾。這樣設想,就引起一個微波,產生比美的'想法。通過這個想法,引出她和郎心靈的美好,透露出兩人的愛美,透露出兩人相愛的感情來。借這個插花的事,來寫出兩人的愛情來,這首詞就有了意義了。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詞人就把花兒簪鬢發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豐神如畫。這里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的心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賞析】相關文章: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原文及賞析02-19
【實用】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原文及賞析07-05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賞析07-28
《減字木蘭花·春怨》賞析09-29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及賞析09-21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賞析10-06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及賞析08-21
減字木蘭花·競渡原文及賞析07-18
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及賞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