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愛五類兒童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愛五類兒童實施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贛榆區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孤兒、流浪兒童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管理的通知》,結合城頭鎮中心小學的相關要求及工作指導意見,切實關愛“五類兒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幫助“五類兒童”健康成長,給這些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我校目前有1446名學生,“留守兒童”就有88人,外來務工子女有6人,孤兒有17人,無殘疾兒童,無流浪兒童。他們有些享受不到父母的溫暖叮嚀,只能在隔輩或親戚有心卻無力的關愛中徘徊;有些得不到更多親人的關懷;有些甚至失去了雙親;有些從小就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帶著殘疾的身體艱難的求學。
二、主要工作與成效
1、成立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全體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少先大隊部,由劉墩衛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負責好檔案的建立與存檔工作。
2、確立工作目標和原則,確保關愛工作有章可循。
目標是工作的指路燈,原則是工作的方向盤,有了目標和原則,才能保證工作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為切實做好“五類兒童”關愛工作,我校把“五類兒童”教育工作定位為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類兒童”教育工作面向全體特殊兒童,普及學會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識;以預防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建立必要時求助的意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自我完善和健康發展。在此定位的基礎上,切實保障五類兒童接受教育,促進五類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維護五類兒童的合法權益。
3、建立五類兒童檔案,搭建親情橋梁。
學校組織開展了“五類兒童”的普查活動,摸清了五類兒童的底數,為每個五類兒童建立了專門檔案,形成了長效管理機制。通過檔案的建立,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學校開通了“親情電話”,鼓勵孩子們每月與父母通話一次,架起了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橋梁。
學校公開教師電話,讓外出務工家長隨時與老師取得聯系,希望家長多多關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安排有經驗的老師及時幫助“五類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4、真情關愛,“三個優先”。
“五類兒童”是學習上、生活上的弱勢群體,為此,學校為“五類兒童”實行“三個優先”。
(1)學習上優先輔導。學校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
(2)生活上優先照顧。對五類兒童做到“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留守兒童患病時,及時送醫院診治,悉心照料。
(3)活動上優先安排。學校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建成了“五類兒童活動室”。活動室的建成為留守兒童提供了課余的活動場所,改善了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環境,成為留守兒童的開心樂園,家長的放心港灣。
5、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五類兒童制度。
在留守兒童中確立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幫扶教師要經常與留守學生互相交流、溝通,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教師定期走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向領導組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情感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6、建立健全教師與五類兒童的談心制度。
(1)學校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各班班主任經常與“五類兒童”談心,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的“五類兒童”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定期舉行主題班會、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留守兒童元旦聯歡會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7、建立關愛五類兒童的應急機制。
為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學校建立了“五類兒童”工作應急機制,加強各方面統籌,建立農村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即“五類兒童”→班主任→學校→家長(監護人)之間建立完備的聯系方式,以應付突發事件的發生。明確責任,確保為留守兒童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
8、注重對五類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向每一個五類兒童發放了“五類兒童問卷調查表”,及時準確的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和心理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進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五類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了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外,學校還定期舉行文藝、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五類兒童在歡樂和睦、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9、建立健全監督、考核、表彰機制。
學校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教師進行考評,并將之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職而造成影響的,師德和年度考核定為不合格并給予適當的處罰。同時及時表彰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共同為促進五類兒童健康成長做貢獻。
10、家校合作,構建社會教育網絡,形成關愛合力。
因父母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等各種原因,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我校五類兒童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學習情況呈兩極分化,普遍較差,行為習慣較差,少數五類學生出現心理障礙。鑒于此,學校對五類學生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并建立相應的機制。
學校制定五類兒童學生教育的具體措施,明確學校各部門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建立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
通過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五類學生進行重點救助。
(3)加倍關注“問題”學生。
對于有過錯的學生,學校聯合班主任,本著教育的目的,細心分析孩子的情況,耐心教育,家校結合共同糾正學生過錯。
(4)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學校配合相關部門集中整治了周邊環境,加大了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督和管理力度。通過多種途徑,引導五類兒童遠離不良嗜好、不法場所、不軌人群,使其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學會自立,獨處時能夠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自覺防范不良行為,快樂健康成長。
(5)建立研討、交流制度。
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五類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交流經驗,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強薄弱環節建設,鞏固成果,增強實效,不斷提高留守學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了學校在“五類兒童”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當前,五類兒童的關愛教育已成了學校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將以此為己任,更深層次的做好五類兒童關愛教育工作。
【關愛五類兒童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關愛留守兒童的實施方案范文(精選11篇)12-16
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實施方案(通用21篇)03-06
幼兒園關愛留守兒童實施方案(精選14篇)06-28
關愛智障兒童關愛智障兒童社會實踐報告10-26
關愛留守兒童的文案02-17
關愛留守兒童的句子11-02
關愛留守兒童的經典句子11-10
關愛留守兒童方案12-17
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方案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