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環境教育工作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在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要求全面貫徹“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為綱要”,實施環保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的方針,在素質教育中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的民展,使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環保道德行為習慣,確保學校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
二、意見與設想:
(一)加強組織建設。
1、班子組織健全。
成立以杜學慶校長為組長的環境教育領導小組,定期開會研究部署環境教育工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內容落實、考核檢查得力。
2、宣傳有力度。
在師生中廣泛宣傳環境教育目的和意義,做到人人知曉。 做到教師每周學習時必談環保的好處,國旗下的講話有環保宣傳內容,學校的宣傳櫥窗、畫廊、板報上刊登環保知識,學校的`紅領巾廣播、定時播放環保文章、影視。
3、環保知識滲透到位。
在教學內容中要求教師做到抓住重點、積極滲透環境保護意識。學校在舉辦公開課、優秀評比中有意識將環境教育擺放到一定的位置,并在期末測試的試卷中也能體現出環保方面的知識題。
4、狠抓業務學習和培訓。
一是向優秀單位參觀、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二是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學習、教研、體育備課等研討活動,促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使骨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
三、發揮學校特色作用,強化訓練,導之以行。
1、設立環境教育專項經費60000元,加大學校硬件投入力度,各種宣傳標語布置高雅、大方、醒目,各室器材、器具與學科基本配套。學校的空余地全部綠化,課桌椅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各室配套,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
2、以特色為突破口,強化為訓練,各年級均要通過區域間的學習和管理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在花木栽培、管理的同時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要增進學生對大自然美好的向往,從中打開環保的智慧之門,點燃環保的創新火花。
3、以守則、校規規范學生,以規育人。
以常規管理28條要求嚴格管理學校,以《中學生素質要求》十條、《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二十條、《中學生守則》十條嚴格規范學生。
4、學校干凈整潔,無一處衛生死角。室內窗明幾凈,室外無亂拋亂扔紙屑、瓜皮果殼現象,無攀折摘校園花草樹木行為;中年級能主動打掃,見到紙屑彎彎腰,能經常給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施肥、除草;高年級學生能自覺清除墻壁污跡,維護學校各種秩序,永保校園清潔優美,做到包干到班、責任到人,檢查、考核經常不斷,任何時候經得起查,經得住查。
5、對創綠內容進行宣傳、考核,使隊員能做到:從班級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小做一名綠色天使,當一保綠色隊員。
四、抓道德素質教育的培養,著眼明天、將來。
1、“學校無小事,事事能育人。”創綠工作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養成的一項活動。團隊和各班主任要創造性開展好各項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學校將舉行綠色、美術繪畫、攝影制作、藝術表演等競賽活動,進行評比、獎勵做出貢獻的人。
2、全體教師要在這一創建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能動作用,積極指導、積極實踐、積極創新,不斷地研究控討,不斷地總結創建經驗,積極向有關單位和報社投稿,促創建質量的提高。
3、在積極開展好校園創建活動的同時,要引導好學生小手牽大手、校園、家園、社區、社會的環保工作的開展,搞好校園內的垃圾廢品分類處理、家庭中的變廢為寶、社區的環境污染的調查考察、綠色小隊的社區宣傳、重大紀念日的社會活動。通過創建真正使學生心中有環保、心中有地球、心中有人類。
總之,我們將在環保教育中,充分發掘師生創造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充分挖掘校本環境文化資源,努力創設催人奮進的“綠色”氛圍,將學校辦成“花園式的學!,使莘莘學子在這里溢智成才。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環境保護對于科學發展,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之一。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既是現代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20xx學年,學校將繼續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總目標之一和創建“全國綠色學!钡囊,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環保教育活動,普及環保知識,不斷提高環保知識水平,增強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此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
二、環境教育目標:
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家鄉的環保事業,幫助學生進一步增長環保知識,掌握環;痉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參與環保實踐,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
以創建國家綠色學校為抓手,努力建設生態校園,為最終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三、中心工作
(一)努力爭創國家綠色學校
繼續綠化校園,整體優化校園環境,利用宣傳陣地(櫥窗、等)宣傳環保知識,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創文明辦公室,師生共創“全國綠色學!薄
(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師資隊伍
1.為了使學校的環境教育落到實處,要調整和充實環境教育領導小組,要構成我校環境教育的組織機構,全方位、立體式地推進環境教育。
2.強化師資隊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具有較高環境教育素質的老師是關鍵。我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強對教師的`環保培訓,在教學業務培訓的同時結合環保培訓。
B.請進來。請環保局領導來校輔導。
C.創造機會,組織校領導和教師參加環保專題培訓班。
D.訂閱環境報、雜志和書籍供教師學習。
E.定期交流環保信息。
(三)抓好四個結合,加強環境教育
A.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環境教育具有綜合性、邊緣性的特點,諸多學科都涉及到環境教育內容,所以要求相關科目教師積極滲透環境教育,具體要落實到教學計劃、教案中,將環境教育與學科教育有機地結合、滲透、拓寬、深化,使環境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環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B.與環保紀念日相結合。積極利用環保紀念日及時對學生環保教育。
C.與行為習慣相結合。要求學生愛綠護綠,不亂扔亂拋雜物,不在墻上桌上亂涂亂畫亂刻;學校和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的學習活動環境,如教室、班級環保區、自行車車棚等,以整齊干凈為標準,評比打分,作為班級常規管理,使每一個學生在愛環境的每個具體行為上檢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壞事”。
D.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教育是一種做的哲學,學校環境教育只有與課程相結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學校將以綠色環保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以凸現學校文化特色。
(四)以“生態校園”建設校園
學校要始終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辦學目標,創造“人化”自然,經濟地制訂"讓每一塊墻壁說話,每一棵樹木寓意,每一個景點啟智"的環保教育總原則,發動師生掛植物銘牌,筑人工鳥巢,樹環保警句,建生態校園。在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中,規范道德與自然交往行為。
四、每周工作安排(六月份)
第一周:
1、制定環境教育教育實施方案。
2、各學科制定滲透環境教育知識教學計劃。
3、組建環保(科技)社團。
4、環保類溫馨標語上墻。
第二周:
1、建立“綠色銀行”,開展垃圾回收工作。
2、組隊參加“保護家鄉河在行動”社會實踐行動。
第三周:
1、三—六年級以班為單位組織開展綠色環保征文活動。
2、環保專題講座。
第四周:
1、評比環保小衛士。
2、做好環保教育總結工作。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3
今年是我市爭創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關鍵年。為全面完成“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要達到100%”的工作目標,并結合實際,特對今年我市中小學環境教育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引導學生欣賞和關愛大自然,關注家庭、社區、國家和全球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學生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對環境友善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選擇有益于環境的生活方式。
(二)分目標
小學1-3年級:親近、欣賞和愛護自然;感知周邊環境,以及日常生活與環境的聯系;掌握簡單的環境保護行為規范。
小學4-6年級:了解社區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感受自然環境變化與人民生活的聯系;養成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初中:了解區域和全球主要環境問題及其后果;思考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相互聯系;理解人類社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自覺采取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高中:認識環境問題的復雜性;理解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各界在經濟技術、政策法規、倫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養成關心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育形式
(一)開設環境教育專題講座
小學1-3年級環境教育專題講座內容標準
1、教學內容
(1)感知身邊環境的特點及變化。
(2)表達自己對身邊環境的感受。
(3)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間,需要自然資源和能源。
(4)感知日常生活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5)了解并實踐小學生在環保方面的行為規范。
2、教學活動
(1)通過觸摸大樹、傾聽自然的聲音等游戲, 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自然,講述對自然的感受。
(2)列舉直接或間接來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描繪練習本、鉛筆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產與包裝—流通與銷售—使用—廢棄與再處理—引起的環境變化,等等)。
(4)調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況,統計和比較用水量差異。
(5)環保知識競賽或廢物再利用比賽。
(6)對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檢查和評價自己對環境的行為習慣,提出改進設想。
小學4-6年級環境教育專題講座內容標準
1、教學內容
(1)調查和了解社區和地方環境的基本特點。
(2)知道本地區主要環境問題的表現,能初步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
(3)了解社區自然環境的變化及其與人們生活的聯系。
(4)知道什么樣的環境是好的環境,以及建設良好環境的途徑和方法。
(5)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可能對環境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判斷對環境友好的和不友好的行為。
2、教學活動
(1)觀察學校周邊的環境,繪制社區平面圖。
(2)通過手工制作、廣告設計或編小報等方式,展現本地區的環境和文化特色。
(3)圍繞社區主要環境問題,以小組形式討論其原因、后果、解決辦法。
(4)觀看照片或與當地居民交流,了解本地區20xx年來環境及人們生活水平的變化,討論二者的聯系。
(5)分組設計一份學校環境建設規劃或社區環境建設規劃。
(6)收集有關垃圾分類的資料,討論垃圾分類的好處及具體做法。
(7)通過表演、漫畫、制作標語等方式向周圍人宣傳對環境友好的行為方式。
初中環境教育專題講座內容標準
1、教學內容
(1)了解當前主要的區域性全球性環境問題,探究其后果。
(2)結合地方實際,理解不同生產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3)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含義,理解它的必要性。
(4)了解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在解決地方環境問題方面的重要舉措。
(5)反思日常消費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倡導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
2、教學活動
(1)看錄像、圖片或文字資料,了解全球及我國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2)調查和比較清潔生產與非清潔生產的異同。
(3)根據有關資料或能源消耗的統計數據,預測50年后的資源或能源發展狀況,討論環境承載力問題。
(4)與地方環保部門或環保組織成員座談,或請他們做講座,介紹各自在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面的工作任務和成效。
(5)分組收集一些商品的外包裝,分析這些包裝的作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6)開展辯論活動。辯論:是不是只有高消費才能保證生活質量?
高中環境教育內容標準
1、教學內容
(1)運用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分析環境問題的社會根源。
(2)知道人們對環境的不同認識和價值取向對其環境態度和行為有所影響。
(3)思考解決環境問題所需要的正確倫理觀和價值觀。
(4)知道環境法律的出現原因和過程;結合實例,思考政策、法律在解決環境問題中的作用。
(5)知道個人有責任通過一些公眾參與活動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做出貢獻,如向有關部門提出關于地方環境規劃和建設的合理化建議;參加環保公益活動等。
2、教學活動
(1)選擇一種全球環境問題,通過聯想和概念圖的方法分析與之相關的各種自然和社會因素。
(2)角色扮演:社會各界(包括一次性用品的研究者、生產者、消費者、經營者、回收者,環衛工人、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組織的代表,普通居民等)對限制一次性用品的生產和使用的討論。
(3)根據報刊或電視中有關環境問題的新聞報道,分析作者的`立場,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誰該為環境惡化承擔責任,如何才能解決環境問題等。
(4)收集各學科中描述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古語和評論,并相互交流。
(5)根據實際發生的由環境問題引起的法律糾紛(如環境保護稅、住房的陽光權等),組織“模擬法庭”活動。
(6)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討論和制訂一份環境保護行為規范,向全校師生宣傳,并與其他學校交流。
(二)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形式,也是實施環境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使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得環境保護知識。目前,中、小學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環保內容,學校和老師要充分重視,對各門學科,如自然常識、社會、語文、化學、音樂等的課本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展,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樹立環境意識,達到滲透目的。
(三)開展環境教育課外活動
1、組織學生對學校和家庭的周邊環境進行調查研究,制定環保計劃,提出環保建議,采取環保措施。
2、經常召開各種形式的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會。
3、充分利用我市的環境科普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學習。
4、在學校廣播站設立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欄目,利用學校宣傳欄和學生報宣傳環保知識。
5、利用環境紀念日開展活動或進行宣傳。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期間,可開展“綠化植樹”、“愛鳥護鳥”活動或走上街頭宣傳環保知識。
6、開展“環保知識競賽”、舉辦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演講、攝影、繪畫比賽。
7、組織學生“春游”、“秋游”或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夏令營等。
8、開展“綠色學!眲摻ê驮u選活動。
三、實施辦法
(一)環境教育專題講座按國家教育部有關規定在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學生中開展,小學和初中各年級每學年按4課時安排講座內容。環境教育作為綜合實踐課教學內容之一,由綜合實踐課授課教師兼任。高中一、二年級可將環境教育列為高中研究性學習內容,每學期安排4課時,由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授課。
(二)環境教育要貼近生活實踐,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學校和教師要依據《方案》規定的教學內容,參照教學活動建議,選用環保部門推薦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引導學生從身邊開始認識環境、關心環境、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建議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的課時比例為3:1。
(三)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靈活選擇多種教學途徑與方法,并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
(四)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引導學生對周圍的環境現象以及各種層次的環境問題展開調研,思考各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對人與環境關系的反思意識和能力。
(五)從可解決的問題入手,以教室、學校、家庭和當地社區的現實環境問題作為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學生的實際行動增強他們的自信,使他們愿意進一步參與改善環境的行動。
(六)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環境態度、技能和行為以及參與環境教育學習活動的表現進行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成效。
四、有關要求
(一)各縣市區教育局和中小學校要高度重視環境教育工作,切實擔負起領導、組織、協調的責任,并主動爭取環保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不斷推進我市中小學環境教育的開展。
(二)市縣環保、教育部門要積極配合,抓好中小學環境教育。
1、為中小學提供必要的活動經費和教學儀器、設備:
2、在環境教育基地建設上,環保局建立并命名一批中小學環境教育科普基地,由縣市區教育局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學習,接受教育。
3、在師資隊伍培訓上,市和各縣市區教育局組織小學和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師、高中研究性學習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增加環境教育內容;環保部門在寒暑假期間開設環境教育教師培訓班,聘請專家、學者或優秀環境教育工作者講學,對環保教師進行培訓。中小學?梢云刚埵、區環保局的領導及環境教育專家作為學校環境教育輔導員,指導全校師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環境教育活動。
4、在教材選用和編寫上,由環保部門提供相關環保教育讀本及環保資料。市教育局和環保局要充分發掘地方環境教育資源,共同整理編寫地方環境教育補充教材,形成國家統編教材和地方教材相配套的教材體系。
(三)各縣市區教研機構要將環境教育列入重要日程,切實開展好教師的備課和教研活動。同時,結合本區實際,加強對學校環境教育的指導。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學環境教育大綱》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民環境教育工作的決定》為指導,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全面落實環境教育課程計劃,通過創建“綠色學校”,廣泛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切實培養學生環境意識,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為習慣,促進中小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二、工作原則
1、堅持環境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2、堅持環境教育、養成教育、素質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3、堅持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環境教育、班團隊活動、科技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三、工作目標
1、全面落實課程計劃。根據《教育部三項專題教育大綱》中對環境教育開課情況的要求,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使用省編的環境教育教材,開展課堂教學,保證每學年4課時。
2、廣泛開展環境教育系列活動。以環境紀念日的宣傳主題為內容,每學期開展1—2次有規模、重實效的.環境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3、開展綠色學校創建和評選活動。本著整體提高、分類推進的原則,指導3—5所學校爭取20xx年邁入市級綠色學校行列;指導2—4所學校申報20xx年省級綠色學校;指導1—2所省級“綠色學校”達到國家級標準。
4、全市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20xx達到87%;到20xx年各級綠色學校達到30%。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環境教育是全面提升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各縣(市)區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中小學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要指定專人負責,按照工作目標,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全面落實。
(二)確立運行機制,組織有效實施。各地要按照環境教育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標,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統籌規劃,扎實推進,務求實效。同時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結合地方環境教育資源,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系列活動,努力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典型經驗。
(三)采取多種措施,務求工作實效。一是落實好環境教育課程計劃。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及學生身心特點,靈活選擇多種教學途徑與方法,并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二是通過校本課程,專題講座、學科整合,切實開展好環境教育。同時,采取有效形式(如社會實踐、參觀、專題講座、知識競賽、設立環境監督崗、紀念日等)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三是制定環境教育活動計劃,對活動過程做到有記錄、有總結,并作為評價學校工作的一項指標。引導學生對周圍的環境現象以及各種層次的環境問題展開調研,思考各種“習以為!钡纳罘绞胶蜕a方式對環境的影響,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人與環境關系的反思意識和能力。
(四)加大宣傳,營造良好的爭先氛圍。利用廣播、電視宣傳環保知識,設立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欄目,充分發揮校園網和學校廣播站的作用,廣泛宣傳環境活動的開展情況。市教育局將制發《中小學環境教育宣傳簡報》,為各地搭建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各地要注意總結發現典型經驗,及時上報有關信息,營造一個全社會都來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五)定期檢查、總結評估。各地要將環境教育工作,列入教育行政、教研對學校整體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檢查督導。市教育局將對各地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同時對在環境教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環境教育方案》,并于5月15日前上報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
【環境教育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提升人居環境工作方案11-04
環境保護工作方案01-05
景區環境整治工作方案09-20
環境教育隨筆09-22
機場路環境保潔工作方案11-20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怎么寫05-22
幼兒園環境整治工作方案范文09-28
提升人居環境工作方案(通用16篇)01-20
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方案10-24
環境教育教學總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