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學習交流發言稿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發言稿可以提高發言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那么你有了解過發言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學習交流發言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學習交流發言稿1
尊敬的老師、李院長,親愛的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泉州市洛江區實驗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我叫盧麗琳。此時此刻的我,非常的激動也感到極其的榮幸。從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開始,我就覺得自己特別幸運,也感到特別幸福,于是就開始想我該說些什么呢?該怎樣表達才能讓大家真正感受到我的感受,我的成長呢?想了很久,首先,還是讓我先來一個CCTV式的感謝語,感謝張文質老師,感謝藍淑榮園長,感謝顧文艷老師,感謝許麗芬老師,感謝陳春華校長,感謝鐘杰老師,感謝黃學謙校長,感謝程銳剛老師,感謝歐小麗老師,感謝謝云老師,感謝李曉霞院長,感謝劉根平主席這三個多月來智慧的分享與引領,回想起今年9月16日的云端初見,到今天剛好99天,時間飛快,99天前如果你問我會有收獲嗎?我會堅定的回答會。99天后你如果還問我同一問題,會有收獲嗎?我會更加堅定并具體地告訴你:會,我收獲了很多幸福。
一、從迷霧朦朧到萬物晴朗的幸福
猶記得我第一次正式聽到文質老師關于《今天做一個教師意味著什么》讓我第一次對“教師”這個定義有了更全面的也更深刻地理解。以前的我對“教師”這個定義是模糊的,跟大多數人的理解一樣,教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就是傳授知識的,而說真的,即使是這樣的理解我還是有點害怕,怕“自身淺薄”,怕“誤人子弟”,正如張文質老師《教師的使命》中說到的現象:我們都習慣性地認為,一旦被認定為“教師”就可以上臺講課,就可以對學生提出各種要求,教師自己的自我認知也是如此,因為我是一名教師,所以可以講課、可以組織活動、可以批評、懲罰。我們很少去詢問,你憑什么做教師?想到這些,我們就真的如同文質老師說的,我們都低估了教師這個職業的難度。但往往我們又不自知,就比如說我自己,連所害怕的都是淺薄的思考。很幸運的是,接觸到了教師成長推動力課程,啟發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也拓展了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而正是這樣的思考反而讓我堅定了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決心。在《教師的使命》這本書中,文質老師讓我更真切地認識到,認識自我,本身就是生命永恒的主題,也是一個人終身的任務。拿對一個生命的理解來說,我們不能說我完全理解自己;不能說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各種復雜的糾結里,我們也不能確信自己能獲得內心的平衡;在受到不當的刺激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完全克制自己的情緒嗎。而反過來,這些正是我們在做教師的過程中一直會遇到的問題。想明白這些,我就豁然開朗了,我不在糾結于我的擔心害怕,反而有勇氣去正視更多問題,去嘗試尋找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或者說我與它們的共存方式,哪怕現在只是極其粗淺的嘗試,我也從中感受到了萬物晴朗般的幸福。
二、從最初萌芽到破土而出的幸福
接觸到教師成長推動力課程以后,我好像被注射了某種激發試劑,強烈地激發了自己內在想要成長的動力,也似乎更會去實踐觀察。就比如說我聽了藍園長的《教師如何解讀兒童成長的秘密》,我會去觀察我小女兒這個階段的行為,會去嘗試以照片、視頻、文字等方式去記錄,有的時候不理解她的某種行為也會想著去尋找相應的理論支撐,去真正了解她行為背后的特點和意義。而對我的大女兒,她正處于幼兒園大班階段,我不再那么急切地以我認為的她“好”的方式來界定她的行為,相反,我會有意識地讓自己去遵從她的屬性。比如,她喜歡畫畫,我就盡量在她畫完之后去引導她來講講她創作時的想法,她所要表達的意思,甚至會鼓勵她為她的這幅畫創作一個故事,而這個過程中也達到了我之前一直想要她鍛煉的在他人面前的表達力的目的。有的時候,我還會想方法讓她把她之前的畫畫也一起串聯起來,再次表述,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她是開心的,甚至是自發的行為,我自己也是開心快樂的,我想這些要得益于我在推動力成長課程中所學的思考。又比如說,我聽了鐘杰老師《教師如何做好時間管理》,我也真的崇拜鐘杰老師,崇拜她管理利用時間的能力,崇拜她腦海中源源不斷地智慧,還有崇拜她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勇氣。之前的我也會有很多類似的想法萌芽,但總是無法真正做到,沒有意識也沒有毅力,但當真真實實看到鐘杰老師的做到,也就有了勇氣去實踐,我理出了碎片化的時間,也列出了每天的計劃,雖然有不能完全按照完成的,但我也從中感受到了做到的成就感和快樂,所以,接下來也會不斷調整更好地去執行。還有劉根平主席的《教師如何認識自己的職業生命周期》,真的讓我一下子從一個仰望著的角度轉換到平視的角度來看待教師這個職業。他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關系。好教育就是一系列好的關系的集合。這個意識讓我對教育有了立體的認識。同時他提到的“雙減”減的學生而不是家庭和學校,相反,反而是家庭功能和學校功能的回歸。這些都讓我對我目前的所做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我似乎更能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任務和使命,讓我有了一些各種更詳細的思考。
張文質老師說過:“人們終將會認識到教師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職業,其實說它重要,核心是從社會發展、人的發展這個角度說的,但更重要的角度還在于隨著對生命復雜性的理解,整個社會也終將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其實是這個世界中最難的。”而我也因此感到這就是我們的意義,也是我們的幸福所在。未來我們也會有機會回歸到“所遇皆所學,所思皆所學,是在各種場景中進行的一種生命的熏陶。”這樣的場景中。我期待著,也想為之努力著。
我今晚的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的聆聽!
教師學習交流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
從參加工作至今,這么長時間離開工作崗位,轉換角色,在大學校園里接受繼續教育,對我來說是第一次,機會非常難得。和在座的所有學員一樣,我對此次培訓非常珍惜,充滿感恩,充滿期待,也收獲巨大。
走出中學校門,進入大學校園,河南師范大學精心安排的豐富精彩的培訓內容為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讓我有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思路,也為我開啟了一扇又一扇門,指引我在工作中更快地進步。
同時,河師大美麗靜謐的校園,濃郁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我有機會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審視和反思自己的工作。今天,借這個機會,我主要從收獲感悟、自我反思兩個方面向大家進行匯報。
一、收獲感悟
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東西。這次在河師大的集中培訓接近尾聲,不看學習筆記,不看課件,回想剩下了些什么東西呢?
收獲一:專家團隊愛崗敬業、勤奮嚴謹的工作作風將持續激勵我不斷進取。
每一位培訓專家,不論是來自高校、人教社、教研室的專家學者,還是來自中學生物教學一線的名師,他們對專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嚴謹治學的態度,都深深感染著我。
不論做過多少場報告講座,他們都在不斷學習發展,與時俱進更新授課內容;不論天氣惡劣路途遙遠還是身懷有孕或者剛辦理出院手續,都提前10分鐘以上侯課,認真做好一切上課準備;一次上課幾個小時,自始至終都是精神飽滿,充滿激情……
他們工作崗位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年齡、性別不同,相同的,是都有對自身工作的熱愛與尊重,并為之不斷努力,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取得巨大成果之后仍然保持著對工作的熱情與執著,勤勉自律、謙虛謹慎,與職業倦怠絕緣。
尊重自己工作的人也必將受到別人的尊重。專家、名師們用他們精彩的培訓內容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贏得了每一位學員的尊重和愛戴,他們,是最美麗的人。
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一定數倍于普通人。專家學者、明星教師尚且如此勤奮,努力,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什么資格固步自封,停步不前呢?
有一則寓言是這樣講的,小獅子問母獅子:“媽媽,幸福在哪里?”母獅子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獅子不斷追著尾巴跑,但始終咬不到。母獅子笑道:“幸福不是這樣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隨著你。”
借用這則寓言故事中母獅子的句式自我激勵一下:“只要我們勤奮并且堅持努力,我們想要的就會逐漸跟隨著我們而來。”
前兩天有位朋友在微信上分享了一段話,我果斷收藏:“倘若說成長是青春的一個夢,那么,誰成長的腳步不停,誰擁有的青春時光就最長!”是的,虛心學習,不斷發展,就是青春永駐、一直美麗的法寶,是一名教師與時俱進,永葆魅力的秘訣。在這段學習中每一位專家、名師的讓人難忘的美麗形象都充分地印證了這一點:崗位平凡不重要,愛崗敬業最美麗、不斷發展最美麗。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話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段時間,我們一次次被搖動、被推動、被喚醒。回到工作崗位后要做的,就是學以致用,不斷發展,讓自己的精神長相、工作長相更美,對學生有更大的影響力!“近朱者赤”,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學生,精神長相和學習長相也會一天比一天更美。
收獲二、新視野、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助力今后專業發展。
“處處留心皆學問”,“生物學到處都是謎,到處是前沿”。“生物學教學到處是素材,到處是資源。”
各位專家、名師對于教材整合、跨學科資源整合、實驗創新等方面的寶貴經驗,讓我腦洞大開,躍躍欲試,充滿信心。
在為牛瑤老師呈現出教學資料驚嘆的同時,我也在思考自己今后如何更好地搜集、整理和使用素材,更多地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科教節目、社會新聞,多關注前沿,保持好奇心和學科敏銳度,從而更好地引領、感染學生,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自我反思
聯系實際工作,我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
1.總結反思的缺位限制了專業發展。
新課程改革開展以來,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在教學設計中想方設法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機會和條件,大膽實踐,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得到了學生和同事的肯定,但是工作用心做了,卻沒有及時總結反思,也就沒能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主要表現在:
①教學反思僅僅停留在以“教后記”形式存在的碎片化的記錄上,課堂教學的亮點、新的生成、經驗、教訓等等,沒有及時進行梳理和歸納,沒有撰寫成案例分析或經驗總結,非常可惜。
②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僅僅是“就問題論問題”式地解決,沒有深入進行思考和研究,以至于進行課題研究時,找不到方向和切入點。
2.行動力不足導致“想法已經跑出十萬八千里,行動卻仍在原地踏步”。
一直計劃對初中生物課的各種課型的教學方法進行分類研究,并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整合,但是卻沒有付諸行動。導致的結果是:①備課上課還是就課論課,高度不夠。②面對明年即將到來的生物中招考試,怎樣利用有限的課時完成教學和復習備考任務,壓力很大。
3.概念教學不夠扎實,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需要進一步加強。
因為對課程標準的學習和把握下的功夫不夠,對概念教學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在重要概念的教學中方法較單一,對學生生物學概念構建的過程關注不夠。
同時,在全社會都廣泛關注、高度重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今天,我明顯感覺到在學生探究性學習及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上,在科學方法和思維訓練等方面,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學習,積極探索。
我慶幸,這次培訓促使我反思,并發現了以上問題。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有問題和不足不可怕,早一天發現,早一天行動起來解決問題,彌補差距,就早一天進步和成長,學生也更早、更多地受益。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這條科學、藝術之路上,我們永遠在向前走。
培訓是短暫的,但帶給我的影響卻將是持續而深遠的。學習,反思,實踐,進步,我一直在努力,也必將更努力!感謝河師大的領導和老師給我們打造了如此高大上的學習平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指導和幫助,感謝各位學員朋友的陪伴和激勵,與大家一路同行,感覺真好!短暫的相聚,我們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對明年夏天的再聚首,我和大家一樣,充滿期待!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前程似錦!謝謝大家!
【教師學習交流發言稿】相關文章:
學習交流發言12-03
教師學習交流心得體會10-19
交流學習總結01-08
教師交流學習心得體會04-08
教師交流學習心得體會11-25
教師外出交流學習心得體會04-23
新課標學習交流心得05-18
外出學習交流心得03-01
外出學習匯報交流材料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