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實施方案3篇[熱]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施方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施方案 篇1
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和應急處置裝備的儲備制度,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保障。為全面加強我司的應急物資儲備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故的物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公司按照“統籌管理、科學分布、合理儲備、統一調配、實時信息”的原則進行應急物資儲備。應急物資儲備工作主要根據物資種類視不同情況采取實物儲備、協議儲備、動態周轉相結合的儲備方式。重點加強防護用品、救援器材的物資儲備,做到數量充足、品種齊全、質量可靠。
一、儲備原則。
(一)統籌規劃,分級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實行統籌規劃,分級實施,統一調配,資源共享。
(二)結合實際,突出重點。應急物資儲備要結合實際,針對行業內常發的、影響大的安全事故確定物資儲備的種類,先急后緩。應急物資儲備數量要與生產規模、人員編制等情況相適應。
二、儲備內容。
各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能認真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具體分工如下:
1、應急辦公室:負責審核應急物資儲備規劃。
2、第一分廠:負責本部門安全生產事故等應急物資的儲備規劃。
3、第二分廠:負責本部門安全生產事故等應急物資的儲備規劃。
4、保安隊:負責消防救生、防爆等應急物資的.儲備規劃。
5、技術中心:負責環境污染事件等應急物資的儲備規劃。
6、工程設備部:負責工程機械建工安全等應急物資的儲備規劃。
7、工務:負責電力應急物資的儲備規劃。
8、辦公室:負責醫療救援物質的儲備規劃及后勤保障(如車輛等)。
9、倉庫:負責應急物資分類儲備及應急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領導。
成立應急物資儲備工作領導小組,由公司應急辦公室主任任組長,以上承擔應急物資儲備工作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職責:審核應急物資儲備規劃及應急物資儲備方案;掌握各部門應急物資儲備情況;統籌應急物資的使用調配;指導各部門應急物資儲備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應急辦公室負責,應急辦要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定期對應急物資儲備工作進行督促檢查,根據需要統籌調配應急儲備物資。
(二)加強資金保障。
要切實加強對應急物資儲備的資金保障。財務部要將應急物資儲備資金納入年度預算。應急物資儲備資金主要用于應急物資的購買、儲備管理等。
(三)加強動態監管。
各部門要建立健全應急儲備物資監測網絡,加強對儲備物資的動態管理,及時補充和更新,并實行資源共享。要確保儲備物資品種適宜、質量可靠、數量充足、常備不懈。
實施方案 篇2
各村(居):
自去年小麥秋種以來,至今未出現有效降水,麥田普遍出現旱情,尤其是沒澆封凍水的麥田旱情嚴重,而且仍有持續發展的勢頭。抓住小麥返青之前的關鍵時期,做好抗旱保苗保春播工作,已成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針對當前的旱情形勢,農業部和我省防指都已啟動抗旱二級應急響應,根據我街道實際情況,特制訂如下抗旱雙保實施方案。
一、冬前苗情及管理情況
年秋,我街道小麥播種面積1.2萬畝。由于播種基礎好,冬前苗情明顯好于去年。據考察分析,小麥平均基本苗13.9萬,冬前平均畝莖數76.1萬,比上年增加29.3萬,比常年增加10萬左右;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小麥旺長苗面積大。由于小麥前積溫偏高,部分早播和播量較大麥田出現旺長,對安全越冬非常不利。二是旱情較重。自去年10月份以來,連續4個多月沒有有效降雨,加之氣溫較常年偏高,失墑較快,麥田均出現出現不同程度旱情,特別是0.1萬畝左右的'丘陵旱地麥田旱情較重,0.7萬畝麥田中度干旱。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1—5月份降水偏少,近期仍無有效降水,旱情將持續發展,嚴重影響著小麥生產和春播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街道抗旱雙保工作領導小組,由辦事處主任任組長,有關領導為成員,負責抗旱雙保工作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工作。相關站室負責人以及工作區工作人員全面參與,開展旱情調查、組織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同時,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業務站所室技術骨干為成員的抗旱雙保技術指導小組,根據小麥苗情、旱情特點,進行技術指導、技術咨詢以及擬訂管理意見。全體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責任到人,切實加強對抗旱保苗和春季麥田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技術指導。
(二)分類指導,科學管理。加強技術指導,堅持科學抗旱。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查小麥苗情和旱情動向。根據旱情變化情況及時完善春季麥田田間管理技術方案,增強技術措施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當前,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是小麥恢復生長的關鍵時期,能不能保證今年夏糧有個好收成,科學抗旱尤為重要。在小麥返青期,按照旱情先重后輕,先砂土地后黏土地,先弱苗后壯苗的原則,因地制宜澆好返青水。對因干旱嚴重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的地塊,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白天澆水后能較快滲下時,就要抓緊澆水保苗,時間越早越好,盡最大努力減少因旱死苗面積;對所有麥田,在土壤返漿或澆水后及時劃鋤,以提墑保墑;對沒有水澆條件的麥田,及早組織發動群眾劃鋤,利用早春土壤返漿的時機,借墑追肥。此外,還要強化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搞好對小麥早春凍害等的防范工作。另外,也要對蔬菜、果樹等大田作物進行旱情調查,根據旱情特點,采取相應的科學方法,合理的進行肥水管理,把干旱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加強服務,強化措施。抗旱雙保技術指導小組深入農民之中,實地調查研究,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根據全街道小麥的苗情和旱情特點,制定出麥田分類管理的技術意見,加大對抗旱雙保工作的宣傳和技術培訓力度,把黨和政府的關心以及科學抗旱技術送到千家萬戶,落實到田間地頭,增加種植業的經濟收入。
三、加大抗旱雙保工作考核力度
各有關村(居)要提高思想認識,必須做好抗大旱、抗長旱,抗冬寒連春寒的充分準備。街道將抗旱雙保工作列入農村干部階段性考核,圓滿完成任務,未造成較大影響的,給各村(居)記10分;未完成任務,造成較大影響的,從年終考核分數中酌情扣分。
實施方案 篇3
為進一步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結合州委深入推進百鄉千村黨建提升工程實施“強鄉興村”戰略的意見》和縣委《關于進一步深化“強鄉興村”戰略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現就鄉建設“強鄉興村”示范點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根據上級要求,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經鄉黨委慎重研究決定將村建設成為“強鄉興村”-----幸福鄉村示范點。
一、基本情況
村位于鄉西北部的岷江上游,是典型的干旱河谷氣候,平均海拔1730米,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2畝,轄三寨組、組2個村民小組,130戶482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5人,黨員18人,兩委成員6人。全村共有耕地土面積412余畝,退耕還林面積1548.9畝,林權改革中全村公益林為39290畝,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中草場承包面積11965畝。主要產業:主要經濟作物以種植優質水果、土豆、蔬菜、玉米和勞務輸出、運輸、小型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經濟林木主要為花椒、核桃、青脆李。
二、目標任務
落實“強鄉新村”戰略,是立足我鄉社會發育程度、歷史文化背景、黨建工作存量以及當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群眾工作方面等實際情況,是維護穩定團結、發展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鄉全面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通過“強鄉”帶動“新村”、“新村”推動“強鄉”,逐步擴大組織覆蓋、強化隊伍建設、優化黨建載體、落實政治責任、發展產業民生,全面增強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提高基層干部能力素質、激發黨員隊伍生機活力、增進廣大群眾民生福祉,致力形成以點代面、點面共推的良好工作態勢。推動我鄉經濟快速發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三、具體措施
1.安路燈、助出行。村位于九環沿線,餐飲業發展迅速,且村民居住比較集中,由于沒有路燈,給村民晚間出行帶來極大的不變。村兩委決定在公路沿線安裝太陽能路燈,為村民晚間出行提供便利,同時也有利于助推餐飲業的蓬勃發展。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
2.修河堤、保民生。村在岷江沿岸,居住在河邊的村民每到雨季來臨,河水猛漲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給村民的人身財產造成巨大威脅。村兩委決定在岷江沿岸修建河堤,確保村民的人身財產安全。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
3.心連心,戶戶通。根據上級統籌安排,今年實施“雪亮工程”,村將抓住這一機遇,積極配合,爭取率先完成這一工程。這項工程有利于加強農戶之間的聯系,確保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完成時限:20xx年8月
4、修道路、促發展。村農戶與土地之間距離較遠,給生產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同時也制約當地經濟的發展。今年,村計劃新修田間道路兩公里,改善村民的'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的發展。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
5.排隱患、解民憂。村后溝由于排水不暢,造成汛期隨時有發生泥石流的危險,給沿途居民造成諸多安全隱患。村兩委計劃今年在后溝修建排洪溝,為居民排除安全隱患,保證生命財產安全。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
6.強黨建、富精神。村活動室經過改善維修加固,現已基本完工,下一步打算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加強黨員干部的學習,同時為村民定期播放電影等方式,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完成時限:20xx年12月
7.送技術、促發展。組織鄉村兩級農技員和獸防員對有技術需求的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定期舉辦種養殖技術培訓,讓農戶科學種植、科學養殖,提升經濟效益,增加收入。
完成時限:20xx年6月
四、組織領導
(一)健全完善責任落實機制。理清工作思路,層層落實責任,成立“強鄉興村”建設領導小組,鄉黨委書記擔負起直接責任,鄉村黨組織具體抓好工作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積極性,形成鄉政府統籌、村兩委協調配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機制。
(二)健全完善宣傳引導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和遠程教育平臺、手機短信平臺,采取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推廣、總結提煉村在深化“強鄉興村”中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
【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實施方案[經典]10-04
實施方案[精選]10-30
(精選)實施方案10-21
實施方案【精選】11-02
[經典]實施方案08-10
實施方案08-02
實施方案(經典)09-03
【經典】實施方案10-24
[精選]實施方案10-25
實施方案(經典)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