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節作文4篇(優選)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節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時令到清明。
家鄉的空氣里到處都彌漫著春天的氣息,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追求著鮮艷與俏麗。萬物和祥生動。風柔了,燕來了,花兒笑了,河水漲了,蛙鳴叫了。我分明感覺到了春天婀娜多姿的俏姑娘在向我們走進。
我們這清明節的風俗,去祭拜祖先。
我們腳下踏著的這塊泥土,他們很滋潤肥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樹木,我同大伯他們一起來到奶奶的墳前,我默默祈禱著:奶奶,希望你能保佑爸爸的手能盡早康復。我看到了火焰在我眼里冒出了慈祥與安寧,奶奶,您聽見了我的心聲了嗎?天空下起了小雨,我的眼睛也有些朦朧,似乎想讓淚和雨滴一起融入這片地中。最終,我們磕了幾個頭便回家了,我有些不舍:奶奶,我想您了,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還好嗎?……
接著我們又去祭拜了爺爺,爺爺碑上刻著有我的名字,記得小時候來給爺爺上墳,我都好奇為什么碑上刻得只有哥哥姐姐的名字而沒有我的。爸爸就對我說:“那是因為你那時還沒有出生。”我哭哭鬧鬧硬要爸爸把我的名字也給刻上去。現在,終于有了。爺爺很早就去世了,連我最大的姐姐也都沒見到爺爺長什么樣子。但是我想肯定是和藹可親的。我給爺爺磕了幾個頭:爺爺,您也要保護爸爸的手盡快康復……
一天的祭拜也告一段落了。但是今年的清明節比以往的要冷清許多。爸爸也不能回來,一陣風吹過,刺進我的骨頭,我趕緊縮的緊緊的……
第二天,我又和我的舅舅們來到了外婆墳前。炮炸轟轟的.炸著,嚇跑了我的悲傷和煩惱,外婆墳邊的幾棵樹青青的像能擠出綠汁,我想姥姥以前年輕的時候是否也像這么青春活力,對外婆的那個請求:外婆,保佑爸爸的手盡快康復,一家平安……
有時清明節,盡管每次都是祭拜的這些祖先,但是我們卻從沒偷懶,因為他們曾經為這些他們摯愛的土地所養活的。而現在他們過世了,依然要忠于這片土地,愿意把他們的身體同這些土地連在一起,去更好的滋潤下一代。
一個天國里,是他們對我們的保護,這個世界里,是我們對他們的祈禱。下一個清明節,我還來……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氣中彌漫這糯米和艾葉的香氣,清香寧神,層層的霧氣掩映著熱鬧的氣息。
猶記幾千年前,那位詩人抱石投入了汨羅江,人們紛紛劃船尋找,龍舟,粽香在節日里傳承下來。今天的端午是否還似當年那樣,龍舟馳騁,糯米粽香。
是否還記得,那一年手包粽葉,糯米在手中回旋,慢慢的繞成一個又一個喜人的粽子,蒸籠的青煙彌漫,江南小鎮的細雨朦朧,誰手持艾葉,一曲離散,吹盡了斷橋的哀愁,喝盡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黃酒。
說到端午,應該有不少人記得五色線,小小的絲線在手腕腳腕上繞來繞去,繞成一個個五彩的結,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說法也在其中流傳下來,下雨天時拿下來順著河水流走,總少不了雨天的詩意。
我還記得家鄉的端午節必須是要吃粽子的,那芭蕉葉包裹著的糯米,層層的香氣縈繞在鼻翼之間,小心翼翼的剝開粽葉,生怕是破壞了粽子的形狀,糯米的軟糯香氣與粽葉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無窮回味。
南方的很多地方或許還留有著端午佩香囊的行為,這香囊里有著朱砂,雄黃和香藥,外包絲布不僅樣子玲瓏奪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著祈福安康避邪驅瘟之意,在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極。
手包粽子,手采艾草只有親手才能體會到端午的樂趣。粽香、五色線、艾葉、賽龍舟。這本是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如今卻能見的幾個又有誰人能知,連那粽子也都是超市里的各色粽粽子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各色粽子爭奇斗艷,卻也失去了曾經的那種手包粽子的歡樂,民俗在漸漸淡去,哪個才是我們想要的節日。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兒歌,便想起過端午節的情景。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主要活動有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只能從電視上感受到賽龍舟的快樂。端午節這一天,外婆買回艾葉、菖蒲插在門的兩側。她說,這樣有避邪的作用。
我最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啦,那香甜可口的味道,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坐在外婆身旁,只見她從水中取出三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后放入糯米、蜜棗,一層一層的裹成三角形狀,最后用線捆好,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這么容易,也學著包一個,盡管很努力,包出來的粽子總是松松垮垮的。呵呵,有些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呀!晚上,媽媽還會用艾葉等中草藥煎的水給我洗澡,這樣能一年不長痱子哦。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不禁又唱起了這首歡樂的兒歌。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今天放學回家看到奶奶來了,正在忙著用幾張綠色的葉子裹著米和紅豆。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樣的小粽子。我覺得很好奇就做在奶奶旁邊看。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包粽子,奶奶說以前忙都沒時間包,現在退休了,有時間了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提前包點粽子。我說:"什么時候端午節啊!"奶奶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南京人家家都要吃粽子的。以前家家都是自己包。而且一般都是白米的。現在社會進步了,超市都有的賣,品種還很多有豆沙的。鮮肉的還有火腿的.......在我們小的時候可沒這么發達。所以會包粽子的人也愈來愈少了。
于是我又問奶奶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奶奶說:“這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愿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舍棄祖國,就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當時的人們舍不得他死去,就將粽子投到江里讓魚龍蝦蟹吃。他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這一天剛好是五月初五,后來為了紀念他,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吃粽子。”
奶奶一邊包一邊繼續說:"我們南京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每家的門頭上還要插艾呢?"那又是為什么啊!”端午節將艾插在門頭可以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因為艾的莖和葉有揮發性芳香油,它產生的'奇特芳香油有這種功效。”
“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小孩子還會帶一個用紅絲線編的香囊。里面有朱砂、雄黃、香藥。傳說可以避邪驅瘟。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小孩帶了。社會進步了,你們知識豐富了。都不相信迷信了。”“近幾年國家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假日。年輕人有時間了就多了一次孝順父母的機會。每到這一天子女都會回家看看父母,幫父母買一些禮物,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說著說著奶奶已經將粽子包完了。
今天和奶奶聊天真愉快,以前還不知道家鄉的端午節有這么多的習俗呢。
【家鄉的節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節作文10-24
(經典)家鄉的節作文10-22
家鄉的節作文10-24
家鄉的節作文(精選)09-19
(經典)家鄉的節作文09-18
家鄉的節作文(經典)10-17
家鄉的節作文(精選)10-04
(精選)家鄉的節作文10-06
家鄉的節作文(經典)10-27
關于家鄉的節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