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孝老愛親的事跡怎么寫范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的事跡怎么寫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老愛親的事跡怎么寫范文1
在xx路第三社區居住的少年xx,街坊里的鄰居們都豎起大拇指夸他是個有愛心,有孝心的好孩子。因為他把他的零花錢全寄給了貧困地區的'老人;8歲起他就懂得了主動幫助大家,幫大人干活,幫社區打掃衛生,扶老年人走路。年僅12歲的xx志愿服務社區老人的”工齡”到今年已滿三年.他在家里很尊敬長輩,并且是家里人的好幫手。
xx的母親夏女士說,xx是一個“小氣的孩子”,大人給的零花錢,壓歲錢,他會一點一點地攢起來,從不亂花。一說起要幫助困難的老人,小家伙卻最慷慨。
為幫助生活困難的老人,社區設立了”愛心超市”,小惟宇也積極獻愛心.為了給社區低保戶李爺爺送一桶油,小惟宇暑假里連續十幾天用大人們給的干家務”獎勵金”,終于攢夠了買一桶油的錢.當看到李爺爺欣慰的笑容,他非常開心.不僅如此,在小區里xx還有位年紀超過80歲的”老朋友”.原來,有著一對智障女兒的劉奶奶生活十分困難,每到過節,xx就送點生活用品.只要平時有時間,就陪老人聊天.
在家里,xx從不惹老人和長輩生氣,在生活上盡自己所能,幫助老人,照顧長輩.他非常勤快,經常為姥姥洗碗,拖地,家里人都離不開這個”小幫手”
在社區,他積極幫助人,鄰里間因為有了這個熱情陽光的男孩子,也多了幾分溫暖和諧.xx在大家的關心下,正逐步成長為一位令社區大家庭和家人小家庭都滿意的孝老愛親的美德好少年.
孝老愛親的事跡怎么寫范文2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多忙,對女兒的愛和教育的關注不能減少!
我對女兒的教育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自信心對于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跡,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我經常給女兒鼓勵,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和女兒學校的老師交流后,我會及時地把老師對女兒的表揚擴大化后告訴女兒,并告訴她老師對她的期待,女兒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學好文化課是孩子教育的一項中心內容,而大多數家長卻又往往無能為力,在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終認為學習好的關鍵在于培養讀書的習慣,激發鉆研的興趣,一旦有了習慣,想不學都不行,一旦有了興趣,要擋也擋不住。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做家長的不但要講明道理,還要放好樣子。為此,我自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后,始終堅持讀書不輟。現在,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么功利色彩。其實,我們的讀書學習,不僅是給孩子們做榜樣,那也是贏得孩子們的尊重啊!
對于孩子的人格的塑造與培養,我們既要尊重其個性,又不能放縱其任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具體個人,但個性的存在又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權益為界限。我的工作比較忙,星期天加班是經常的事。但每周日(或周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業以后,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總是擠出時間陪他出去散步。
現在,每周日下午的'散步,對于我和孩子都已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我們期待著通過這散步來愉悅心情,放松精神,交流思想,增強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級,我對于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確還很難說。
孩子還有一段長長的人生路要走,在他這一段關鍵的人生路途上,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朋友,與他一起分擔挫折的沮喪,也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榜樣,并愿他的表現比我這個“榜樣”更出色。對此,我有足夠的愛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為了鍛煉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實,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們陪著孩子一同走過,做他們的朋友;就是要我們樹立良好的長者形象,做他們的榜樣。
我想,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現在起,盡可能多地把時間留給孩子,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做他們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孝老愛親的事跡怎么寫范文3
在我的老家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人們心中孝道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品德是人類文明素養的最好表現。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們心中的好男人盧家村的盧萬章同志。
1986年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中出現了狀況。父親得了急性肝病需要進行手術。面對這種狀況,身為兒子的盧萬章同志放棄了在外經商的機會,回到家中為父親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滿一歲的女兒,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他只能選擇忍受。夜晚在醫院照顧父親,白天則只能去撿樹枝、干雜活兒,在醫院吃干饃、喝涼水。生活的不如意,讓這個剛剛三十歲的`小伙子。一月白頭,鬢角的白發悄悄爬滿了頭。但在他的細心照顧和精心陪護下,父親的病在經過幾個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轉,當大家都以為他感動了天地的時候,父親的病情卻又加重了。這時需要緊急輸血,作為大兒子的他,當即一捋袖子,給父親輸了自己的鮮血。本來就消瘦的他,此時只有眼暈頭痛的忍受。鄉親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從家里給他燉了一只雞,讓他補補身體。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轉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給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經發干的饅頭。經過了幾個月的折騰,父母都已康復,上天還是讓這個家庭渡過了這個難關,而好兒子、好父親、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順風順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xx年。父母的年齡都已漸漸讓她們不能獨立生活,必須有人照顧生活起居,加之父親在這個時候兒換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顧。所以這個男人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地接起了這個重擔。這一躺就是八年,在這八年中,他每天都會堅持給父親進行康復按摩,期間每逢周邊有名醫來農村坐診,他都會騎著三輪車,帶著父親和母親去看病。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一直在堅持,因為他始終相信父親的病會好的。直到后來父親終因身體疾病去世,他還在自責,沒有將父親和母親照顧的更好,正是那句話“莫讓子欲養時,親不待。”經過了這件事后。母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樣是九十歲的高齡,他的母親,卻看起來比別的老太太顯得精神狀態很好。因為妻子長期在外照顧孫女。所以贍養老人的義務就只能由他一個人來完成。他每天都會給母親做好飯。并照顧母親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湊進了老太太,她都會笑著對大家說,自己有一個好兒子。近幾年母親的腦子越來越記不住東西,就連最基礎的吃喝拉撒,有時都不記得。但是,特卻唯獨記得自己有一個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兒子,同時他也贏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獎、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多么的偉大,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憑良心。”也正是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思想,這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應該做的事。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只就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長輩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總是給我們創造做好的條件,但不是寵溺,媽媽言傳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賦予了我們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對長輩的孝心方能不妄執個社會對我們的愛。盧萬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多晚年。身體力行,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了敬老精神,為禮貌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用心貢獻。
【孝老愛親的事跡怎么寫】相關文章: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01-17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03-11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精選03-10
孝老愛親好人事跡01-19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1-24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大全03-09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材料10-13
孝老愛親模范事跡15篇01-18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15篇)03-13
孝老愛親先進事跡(精選17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