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預防校園暴力工作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預防校園暴力工作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應該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一、不輕信陌生人
〔1〕家長不在家時,有人敲門,不要輕易去開,要從門鏡或門縫中看看,如果不認識,絕不能開門。
〔2〕陌生人來電話時,如果家長不在家,不要告訴陌生人家中沒有人,只告訴他家中現在有事,讓他過一會再來電話。
〔3〕如果有人敲門買東西時,不要開門,只是答復“不買〞;認為可疑時,可打電話報警,沒有電話,可以窗戶向外邊過路人求援。
〔4〕不帶陌生人到家中來,也不到陌生人家中去。
〔5〕不把家門鑰匙掛在脖子上,也不要露在外邊。
〔6〕放學回家時,如果一個人回家,而且家中又沒有人,在開門之前應先看看是否有人尾隨,然后再開門進家。
〔7〕放學時,如果有陌生人在一校門口接〔或者就是家長、朋友讓來接〕,不要跟著陌生人走,并把這種情況告訴老師。
二、不做逆來順受的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不斷聽到學生、家長、老師等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校園暴力的人這樣議論:“遇到這種事兒,給施暴者一點兒錢就是,犯不著挨頓打。〞“遇到施暴者,咱惹不起躲得起,“躲避他們的最好方法就是轉學。〞“像他們這種‘大錯沒有,小錯不斷,氣死公安,惱死法院’的人,沒必要跟他們較勁,大多數學生遇到勒索就乖乖給錢。事后,他們不但不敢告訴家長或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在破案過程中找到他們時,他們也不敢出面作證。
三、不能以暴制暴
不要以暴力制暴力“他們能抱成團兒,我們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誰能打過誰。〞“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遲早我會讓他在我手里栽跟頭!〞這種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中都不同程度
三、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暴力緊密聯系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后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四、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范校園暴力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五、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的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撫慰,但不宜煽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預防校園暴力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預防校園暴力倡議書12-16
預防校園暴力的倡議書12-16
預防校園暴力安全教案(精選11篇)03-31
預防校園暴力事件應急預案03-21
預防校園暴力倡議書8篇01-05
預防校園暴力倡議書5篇12-16
預防校園暴力的倡議書8篇01-05
預防校園暴力的倡議書7篇02-08
預防校園暴力事件應急預案(精選11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