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江南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10-16 09:45:52 賞析 我要投稿

江南原文及賞析

江南原文及賞析1

  江南弄

  李賀〔唐代〕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巘紅嵯峨。

  水風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臥南山綠。

  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譯文

  綠霧從江中清涼的波濤中升起,天上紅霞重疊,像高峻的山峰。河邊的云,水面的風,都像從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眾多蒲帆連成一片,不甚分明。鱸魚千頭醇酒百斛盡情享用,酒醉臥地,斜視著南山的綠影。信口唱支吳歌越曲,還未唱完——江月如圓玉,已在東方冉冉上升。

  注釋

  江南弄:樂府詩清商曲辭題名。《樂府解題》說:“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游得時!本G霧:青茫茫的霧氣。團霧從碧綠的江波中升起,故稱“綠霧”。宋蘇軾《壽星院寒碧軒》詩:“紛紛蒼雪落夏簟,冉冉綠霧沾人衣!睕霾ǎ呵鍥龅乃。宋晏殊《浣溪沙》詞:“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疊巘(yǎn):本指層疊的山巒。南朝宋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贝诵稳萃硐。嵯峨(cuó é):山峰高峻貌。“水風”句:言竹木與江水相連,仿佛風和云都是從竹林中生出來的!颁娟浴本洌簩扅S昏時渡口眾多的帆船相連成片,如一幅圖畫。渚:水中的小塊陸地。暝:昏暗。蒲帆:指用蒲草織成的船帆。鱸(lú)魚:一種味道鮮美的魚。江南鱸魚自魏晉以來就為人所珍視。百斛(hú):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為斛,南宋末改為五斗。酒中倒臥:飲酒中間就醉倒了。酒中:指酒喝到一半。倒臥:橫臥,橫倒。南山綠:此用陶淵明《飲酒》詩“悠然見南山”之意。吳歈(yú)越吟:指江南地方歌曲。吳歈:即吳歌。越吟:越歌。左思《吳都賦》:“荊艷楚舞,吳歈越吟。”貼寒玉:喻初升之月映在江面上。寒玉: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此喻月。宋呂渭老《念奴嬌·贈希文寵姬》詞:“暮云收盡,霽霞明高擁一輪寒玉!

  賞析

  此詩以夕陽黃昏的江天為觀察點,敏銳地捕一了大自而晝夜轉換之際奇妙的景觀。詩的一、二兩句描繪出一幅壯美的圖畫,此時太陽剛好落山,平靜的江面上,水氣不斷蒸發積聚,飄浮彌漫,使湛綠的江水更綠更暗,加上地線折射,成為一片朦朧的氣綠江”,向遠處延伸。天西邊,殘余的陽地從地平線后面射入室中,將云彩照亮,形狀是由寬而窄,向高處聳起,仿佛無數重疊的峰巒;顏色是濃紫鮮紅,地怪陸離,大自而在如此廣闊的范圍急遽地變幻出奇異的景象,場面是偉大而壯觀的。紅的晚霞與綠的江水分割了整個畫面,形成上紅下綠異常飽滿的兩大色塊。紅與綠是兩種互補的.色彩,在一幅畫面中交相輝映,顯得酣暢淋漓。兩句詩用了五個形容詞,氣綠江”、氣涼波”,狀物十分形象,尤其第二句,氣巘”比喻云霞,又連用氣疊”、氣紅”、氣嵯峨”三個形容詞對其形狀、色彩加以修飾,給人以無比豐富的視覺感受。與此詩相似的,有白居易《暮江吟》:氣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眳侨凇督小罚簹庀嫉退h碧翻紅,一棹無邊落照中!眱扇藢懗隽私蚕⒆兓钠纣惥跋,而場面的壯觀似均不及李賀此詩。

  三、四兩句,對江上景物作細節的描寫。風云隨處皆有,因與江水相關,故稱氣水風浦云”。氣生老竹”與前面氣起涼波”句子形式完全一樣,但前面所寫是事實,這兒只是一種印象。李肇《國史補》下說:氣楊子、錢塘二江者,則乘兩潮發樛,舟船之盛,盡于江西。編蒲為帆,大者或數十幅!卑硖鞖廪D涼,而竹林給人的感覺是清寒的,所以說水上的微風,岸邊的云靄,仿佛是從竹林里生出來的。天色漸暗,江中小洲籠罩在暮色蒼茫之中,遠望蒲帆,像是整幅一樣。這里,詩人抓住主觀感受上的錯覺,生動地表現出大自而的某種變化,筆調相當細膩。

  五、六兩句寫江南人民的生活。鱸魚是江南名產,以產于松江者最佳!秴强ぶ尽份d:氣天下之鱸兩腮,惟松江之鱸四腮!睍x代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吹起,想到家鄉的菰菜羹、鱸魚膾,便棄官而歸,是有關鱸魚的著名故事。氣鱸魚千頭酒百斛”,憑藉著造物無私的奉獻,南人過著富足安穩的日子。薄暮之中,酒半醉臥,蒼翠的山巒宛而在目,非常悠閑自得。

  最后兩句,承五、六兩句,謂人們在青山綠水之間,酒醉興濃,不禁唱起歌來。氣醉里吳音相媚好”(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這在生長于北方的詩人聽來,一定很有情味。吟唱未終,不覺圓月已從江面升起,此情此景,物我俱化而難分彼此了。氣江上團團貼寒玉”句,描寫極為精確,氣團團”指月輪的形狀,氣寒”指感覺,氣玉”喻質地與顏色,著一氣貼”字,形容月亮如同明玉粘附、鑲嵌在天幕上。李賀寫詩,很少用白描手法,而是借助想象強調事物多方面的性質,使畫面變得更鮮明、凸出,具有立體的感覺。此句與孟浩而《宿建德江》中氣江清月近人”對讀,一則極力描摹,一則淡中有味,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情調。

  此詩從開頭的江中綠江到結尾的江上寒月,以江水為中心展開了一幅長的畫卷,紅霞與江水相接,遠山是江邊所見,南人在江畔宴飲,吃的是江中之鱸,水風浦云,洲諸蒲帆,無一不與江水相關。詩中景物頗為繁復,層次卻十分清晰,時間上,從夕陽西墜至明月東升是一條線索。與此相關,一是氣溫降低,先說涼波、水風,又說寒玉,感覺越來越清楚。一是地線減弱,看天上紅霞是鮮明的,看水中蒲帆已不甚分明,到月亮升起的時候,地上景物更模糊了。結構上,前四句描寫景物,是第一條線;后四句敘述人事,是第二條線,但此時第一條線并未中斷,而是若隱若顯,起著照應與陪襯的作用,如第六句出現南山的景致,七、八兩句寫吟唱未終,江月照人,人與景融合為一,兩條線索被巧妙地結合起來。黎簡說:氣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會,而亦有井而者,須細心尋繹始見!保ā独铋L吉集評》)此詩正是如此。

江南原文及賞析2

  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十二韻寄贈江南徐薛二侍郎原文

  綸閣九華前,森沈彩仗連。

  洞門開旭日,清禁肅秋天。

  霜滿朝容備,鐘馀漏唱傳。

  搖珰陪羽扇,端弁入爐煙。

  麟筆刪金篆,龍綃薦玉編。

  汲書荀勖定,漢史蔡邕專。

  御竹潛通筍,宮池暗瀉泉。

  亂叢縈弱蕙,墜葉灑枯蓮。

  列署齊游日,重江并謫年。

  登封思議草,侍講憶同筵。

  滄海風濤廣,黝山瘴雨偏。

  唯應緘上寶,贈遠一呈妍。

  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十二韻寄贈江南徐薛二侍郎賞析本用樂府舊題,以秦代統治者驅使百姓修筑長城的史實為背景,通過筑城役卒夫妻對話,揭露了無休止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詩中用書信往返的對話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彼此間地深深牽掛,贊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語言簡潔生動,真摯感人。 第一層(1—8句),寫筑城役卒與長城吏的.對話: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弊岏R飲水,只得到那長城下山石間的泉眼,那里的水是那么的冰冷,以致都傷及到了馬的骨頭里。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一位筑城役卒跑去對監修長城的官吏懇求說:你們千萬不要長時間的滯留我們這些來自太原的役卒啊! “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監修長城的官吏說:官府的工程自有一定的期限,哪能由你們說了算!趕緊拿起工具,大家一齊唱打夯的號子,盡力干活去吧!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敝且圩湫睦锵耄耗凶訚h大丈夫,寧愿上戰場在與敵人的廝殺中為國捐軀,怎么能夠滿懷郁悶地一天天地修筑長城呢? 第二層(9—12句),過渡段,承上啟下: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遍L城啊長城,是那么的蜿蜒曲折,它一直連綿了三千里遠。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边叧嵌嗟氖墙训哪贻p男人,家中大多只剩下獨居的女人了。 第三層(13—28句)寫筑城役卒與妻子的書信對話: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边@位筑城役卒寫信給在家的妻子說:你趕緊趁年輕改嫁吧,不必留在家里等了。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你要好好服侍新的公公婆婆,也要時時想念著原來的丈夫啊!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妻子在送往邊地的信中說:你把我當成什么人了,你這時候還說出這么淺薄的話來?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筑城役卒回信說:我自己處在禍難當中,也許今生我們再也沒有團圓的可能了,為什么要去拖累別人家的女兒呢?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將來如果你生了男孩,千萬不要去養育他;如果生下女孩,就用干肉精心地撫養她吧!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蹦汶y道沒看見長城的下面,死人尸骨累累,重重疊疊地相互支撐著,堆積在一塊嗎? “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逼拮踊匦耪f:我自從結婚嫁給你,就一直伺候著你,對你身在邊地,心里雖然充滿了哀怨,可時時牽掛著你啊。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現在我明明知道在邊地筑城是那么地艱苦,我又怎么能夠自私地圖謀長久地保全自己呢?

江南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柳枝·江南岸

  宋代:朱敦儒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酒一杯,淚雙垂。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譯文: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江南江北兩岸,楊柳青青一片。人們在此折柳送別,難舍難分。

  酒一杯,淚雙垂。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我舉杯為你送行,傷心的眼淚爬滿雙頰。我擔心你到長安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注釋: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柳枝:為詞中反復出現的伴唱聲。此外,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酒一杯,淚雙垂(chuí)。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違:不順心。

  賞析:

  《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別詞,寫一個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時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所以柳枝與離別總是聯系在一起,甚至代表離別。這首詞中的柳枝,就是代表離別的,同時又是作為和聲加入詞中的。和聲字可以沒有意義,只起和聲作用;也可以有意義。這首詞中的“柳枝”是聲義兼有的。

  江南岸,是女子送別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邊多楊柳,所以楊柳又與送別的地方景色有密切關系。女子在送別時見到江邊楊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離愁別恨。前兩句是女子在說:我來到江南岸邊送你啊,我們要分別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們要離別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斷鴛鴦,南北分飛。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銀河。女子內心感到十分痛苦,轉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無休無止,什么時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代大詩人王士禎有兩句詩寫出了同樣的心情:“灞橋兩岸千條柳,送盡東西渡水人。”(《灞橋寄內》)。雖有東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別心情則是一致的。上片歇拍,這女子干脆直抒胸臆:“恨分離!”恨盡管恨,分離還是要分離。女子的感情逐漸趨向高潮。

  下片寫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別。留是留不住了。“悲歡離合一杯酒”。女子難過地對丈夫說:“請您喝下這懷酒吧,我們要分離了。我眼淚雙垂,難分難舍。”這位女子的感情發展,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臨別時說幾句吉利話,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與愿違。這似乎不合情理,其實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運亨通,那還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團聚,親親熱熱過日子,她寧愿丈夫到京百事無成,失意而歸。當功名富貴與愛情發生矛盾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她是多么地珍惜愛情,輕視富貴,表現了她真純高潔的可貴品質。與蘇秦的妻子大不一樣。在王昌齡的《閨怨》詩中早曾寫過:“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位閨中少婦是重愛情而輕封侯的。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有一首詩:“一枝花對足風流,何事人間萬戶侯?生把黃金買離別,是儂薄幸是儂愁!保ā都穆斈铩罚└乔兄辛伺拥男睦恚瑢懙蒙羁潭旨氈隆

  這首詞中“柳枝”重復出現六次,這一方面是作為和聲,適應音樂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著離別,六次出現,猶如重章疊句,一唱三嘆,回環往復,起到了深化離別之情的作用,渲染了離別的氣氛,強化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江南原文及賞析4

  原文: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沈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沈魚通:沉)

  注釋:

  ⑴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葡辏夯昶窍麥。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江淹《別賦》有“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倾皭潱阂蚴蚴б舛。消魂:一作“佳期”。

  ⑷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借指簡短書信。素:白絹。古人為書,多寫于白絹上。

 、筛⊙愠留~:古代詩文中常以鴻雁和魚作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庇帧稘h書·蘇武傳》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因合稱書信為魚雁,亦有以鱗代魚,以鴻作雁者。另亦指傳書信者。

 、式K了:縱了,即使寫成。無憑據:不可靠,靠不住。

 、艘破疲邯q云移盡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術語。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破,猶盡也,遍也,煞也。

  翻譯:

  夢中走向了煙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夢境里黯然銷魂無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能寄出。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賞析:

  此詞上片寫夢里相思。下片寫醒后遣懷。全詞語言清暢,而抒情有遞進、有頓挫,故沉摯有力。

  起首三句:“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盁熕贰比謱懗鼋暇拔锾卣,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著兩句:“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備“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跋辍倍,也是前后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備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

  下片轉寫寄信事。起三句:“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樂來排遣。

  結尾兩句:“欲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她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可見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

  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小晏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詞就有這種淡而有味,淺而有致的獨特風格。

江南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寄江南故人

  宋代:家鉉翁

  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

  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

  譯文:

  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

  我曾經住在錢塘時,每每聽到杜鵑的啼叫,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念遠在四川的家鄉。

  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

  如今我被羈押在燕京,不知道今晚夢中,是回到四川,還是回到錢塘?

  注釋:

  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shǔ)鄉。

  向:在。錢塘:即臨安,今浙江杭州,是南宋都城。鵑:杜鵑。蜀:四川。家鉉翁是四川眉山人。

  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

  賞析:

  詩作于南宋滅亡后,分兩個層次。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詩人客居臨安,每當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后兩句寫宋亡后的,自己被俘到了燕京,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這首小詩作于南宋滅亡后,分兩個層次,成今昔對比。前兩句是寫宋未亡前,因為北方領土先后被金元所占,宋偏安臨安,所以家鉉翁住在臨安,每當聽到杜鵑啼鳴,便想起了家鄉。家鉉翁是四川人,聞鵑事切合自己,用的是四川典故:相傳古代蜀主望帝失國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鵑鳥,鳴聲悲哀,常啼至口角流血而止。古人常以杜鵑啼血典來寄托家國滅亡之痛。而杜鵑的叫聲又如同“不如歸去”,家鉉翁“聞鵑憶蜀鄉”,既是對國土淪陷表示憤慨,又寄托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歸的沉重悲哀。

  后兩句寫眼前,南宋已經滅亡,自己被俘到了燕京,這時候恢復失土已成畫餅,不要說北方,就是南方,包括以前所住的南宋都城臨安,也都成了異族統治的天下了。由此,家鉉翁無限悵惘地問:今天晚上做夢,是夢蜀地還是夢臨安呢?言下之意,兩地分別代表家與國,都是那么地使他思戀感傷。

  前后二層,后層是前層的延續,前層是為后層預做地步,這就是論詩者所謂的加一倍寫法。詩在謀篇手法上顯然是參考了賈島的《渡桑干》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钡Z島詩只是抒發久客遠游的'思鄉之情,家鉉翁詩卻表現亡國之恨,更加催人淚下。通過遞進,前面本來是很突出的思鄉之情,忽然又加入了新的內容,更顯得沉痛。家鉉翁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在感慨興亡盛衰的詩中很普遍,典型的可舉虞集的《挽文丞相》詩,末聯說:“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庇脮x過江諸人新亭灑淚嘆中原淪喪的典故,說那時還有半壁江山,如今連一點殘山剩水也沒有了。這與家鉉翁夢四川、夢錢塘同一機杼。

江南原文及賞析6

  原文:

  春過也,共惜艷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惟待見青天。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笑亦含顰。

  譯文:

  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臨行的時候謝別洛陽城的人。柔的的柳枝隨風飛舞象是揮手舉袂,一叢叢的蘭花沾滿白露正如浸濕的'頭巾,遮住芳顏獨自歡笑又像是含嗔帶顰。

  可惜春天已經匆匆過去了,一起來珍惜這艷麗明媚的p華吧!只見依然有桃花飄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滿竹葉青美酒一飲而盡,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過天晴、重見青天的時候。

  注釋:

  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陽人。

  袂(mèi):衣袖。

  裛(yì):沾濕。

  顰(pín):皺眉。

  尊:同“樽”,酒杯。

  賞析:

  此詞約為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陽。其調名下有作者自注:“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當時白居易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劉禹錫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二人均在洛陽,時相唱和,白居易詞共三首,劉禹錫的和詞共兩首。

江南原文及賞析7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賞析

  遲來的晨曦漫過碧藍的海面,終于映出了坐在窗邊女子憔悴的身形。倩女獨自坐在梳妝臺的銅鏡前,桌上的銅鏡映出了倩女之u面,髻鬟之始掠,奈何再美的容顏也遮不住她面龐那抹不去的苦.倩女一抹朱紅,二上胭脂,以遮住憔悴的.面容,她想要以最美的姿態出現在等待許久的人面前,是的,她在等待,她是一個思婦,但卻沒有古典思婦&ldqu;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rdqu;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她堅信,她美好的日子即將到來。

  倩女梳妝完畢,獨自登上能望見載著她思念的人的船的樓上。從窗子向外望去,只看見浩蕩無邊的江面和蒼白無力的天空。每一艘船的出現都足以讓她欣喜萬分,足以牽扯出她跳動的心臟。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深的失望。那些船兒里找不到她日牽夢縈的人啊!

  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夕陽的余暉照耀在浩蕩的江面上,一切顯得那么柔情。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

  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白色的帆,在一片血紅的顏色中也染上了這一天中最后的一抹紅.倩女的思念也隨著夕陽的落下而

  變得慘白無力。

  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江南原文及賞析8

  望江南·春未老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古詩簡介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翻譯/譯文

  登上超然臺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吹起柳絲千條細,這一灣護城河水繞了半座城,滿城內皆是春花燦爛,迷迷蒙蒙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寒食之后,春意是該減了,酒醒后,面對這許許多多的無力與責任。

  注釋

  1.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

  2.壕,指護城河。

  3.寒食,古時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兩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謂之寒食節。寒食與清明相連,是舊俗掃墓之時。游子在外不能回鄉掃墓,極易牽動思鄉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國"。

  4.咨嗟,嗟嘆聲。

  5.故國,指故鄉,亦可理解為故都。

  6.新火,寒食禁火,節后再舉火稱新火。新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六引《學林新編》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則火前,謂寒食節前也;其下則雨前,謂谷雨前也。"此處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賞析/鑒賞

  詞的上片寫登臺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征:春已暮而未老!霸嚿稀倍洌闭f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后,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說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于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系緊密。“寒食后,酒醒卻咨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后,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后”,一是說,寒食過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說,寒食過后,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蕩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靶輰嗜怂脊蕠,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脫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霸娋瞥媚耆A”,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澳耆A”,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說“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著“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臺、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復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游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江南原文及賞析9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后,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古詩簡介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首詞上片述說妻子之死讓詞人心灰意冷;下片寫詞人眼見耳聞一片凄涼景象,自嘆福分淺薄。全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反襯了詞人的心情,篇幅雖短,但都蘊含著詞人和亡妻盧氏之間深厚的感情。

  翻譯/譯文

  心如死灰,除了蓄發之外,已經與僧人無異。只因生離死別,在那似曾相識的孤燈之下,愁情縈懷,夢不能醒。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風再怎么吹拂,也將無動于衷。雨聲淅瀝,落葉飄零于金井,忽然間聽到風停后傳來的一陣鐘聲,自己福分太淺,縱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卻也常在生離死別中。

  注釋

 、艖浗希罕緸樘平谭磺,后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等!督饖Y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

  ⑵雙林禪院:指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南七公里處雙林寺內之禪院。雙林寺內東軸線上有禪院、經房、僧舍等。

 、枪麻眩╭íng):即孤燈。

 、葥u落:凋殘,零落。

 、汕宕担呵屣L,此指秋風。

 、式鹁壕畽谏嫌械耧椫。

 、吮「#涸~人自謂。薦:進獻、送上。傾城:指貌美的女子,這里代指盧氏。

  創作背景

  清康熙十六至十七年(1677年-1678年),納蘭性德為亡妻守靈期間,因心中悲痛,同時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傷感、思念之情,故寫下此詞。

  賞析/鑒賞

  文學鑒賞

  這是一首悼亡詞,從“風雨消磨生死別”句來看,其傷悼之意已明。其所謂“有感”,便是這天上人間生死之別的.不能忘情;可見納蘭與盧氏夫妻情愛之深篤,亦可見納蘭于愛情的真純誠摯。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納蘭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雖然蓄發,內心卻如灰燼一般,毫無生氣,對紅塵不再眷戀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過是等著死去,消磨時光罷了。既然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下一句“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币脖阍谇槔碇辛。

  納蘭在最后感慨“薄福薦傾城”,納蘭福薄無法消受上天賜予的禮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獨自嘆息。

  納蘭深受佛道之影響,故其詞中亦時有流露。此篇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他又將這種思想、情致寓于戀情之中,遂顯得撲朔迷離,深曲委婉之至。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納蘭詞研究員張草紉《納蘭詞箋注》:“此詞為悼念盧氏而作,可無疑!

  當代作家聶小晴:“這首詞寫盡離別辛酸淚,卻又不失清新淡雅,實屬佳作!

江南原文及賞析10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

  韻譯

  遼闊的千里江南春景美如畫,鶯歌燕舞綠葉映襯鮮艷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風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籠罩煙雨下?

  賞析

  這首《江南春絕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痹娨婚_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這是出于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

  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

  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督洗航^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蛘J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江南原文及賞析11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

  晏幾道〔宋代〕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譯文

  譯文夢中進入了煙雨迷離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人兒相遇。夢境里離情消魂無處訴說,夢醒來更覺惆悵,消魂離情將人誤。想要寫一封書信向你訴說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就算寫成也無法寄去。緩緩彈箏抒發心中的離情別緒,移遍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鑒賞

  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難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

  “用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边@首詞開頭三句是說,用中走向了煙水迷蒙難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難心上人相遇。

  這是說用游江南,用中始終找不到離別難“心上人”!靶斜M”二字,狀用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用中難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盁熕贰比謱懗鼋暇拔镫y特征,使用境顯得更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鄙掀髢删涫钦f,用境里黯然銷魂何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用中消魂誤。

  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用中找不到“心上人”難“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多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更覺得這“消魂”難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疊;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層難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難句法,詞中也不多見。晏幾道詞喜用這種句法。

  上片寫用中無法找到離人,下片改變念頭,想到寫信。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毕缕叭涫钦f,想訴說我難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寄出。

  說難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難地步了,那只好借音樂來排遣。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蹦﹥删涫钦f,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用難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難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只用“緩弦”、“移柱”來表達難寫難幽懷,行動難描寫比言辭難表白更為鮮明有力。

  這首詞語言清疏明暢,寫情從做用到寄信,到彈箏,節節遞進,節節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更有一股郁積、盤旋難力量。

江南原文及賞析12

  水仙子·詠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瓷锄t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鑒賞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兩句采用對偶的寫法,從大處落筆,先描寫江上之景,霧靄彌漫,煙云繚繞,再寫兩岸人家,鱗次櫛比,畫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畫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經晴日照射,氤氳蕩漾,更顯出煙水迷茫之致。次句“兩岸人家接畫檐”寫出了江南地區人口稠密和繁華富庶的特點。

  接著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溫柔水鄉的濃郁春光沖淡了,彷佛有抿去囂擾的意味,更增添了幾許詩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翱瓷锄t舞再三”寫得是作者張養浩本人閑灑自適得怡然之味。

  “卷香風十里珠簾”暗示了其所在的溫柔鄉之香艷、富麗,和前面的畫檐人家相呼應。“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相對,也是水仙子的慣例。而這兩句不僅是字面相對,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對應,一方頻頻召喚,一方倦旅來投。最后一句由客觀觀察轉回主觀感受,“愛殺江南”總結心得,既突顯主旨,又充分表達了情感。

  這首小令在藝術的處理上,能夠把遠近的景物交錯來寫,富有變化,江南各種富有特色的景觀足以激發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這首《水仙子》中最繁華富麗的句子是“兩岸人家接畫檐”。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詞,集中表現了江南風物明麗雋美的特點。由于選擇的數詞不同,富于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五句寫景由遠而近,從大到小,寫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寫遠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表達了歡快的格調。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兩岸人家彩繪的屋檐相連,畫梁相接。江面上荷花叢生秋光恬淡,看沙鷗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飛舞盤旋,家家珠簾里飄出香風。美麗的船只好像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讓人喜愛啊,江南!

  注釋

  “一江煙水”句:意思是說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煙水:江南水氣蒸騰有如煙霧。晴嵐:嵐是山林中的霧氣,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故稱晴嵐(晴天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

  畫檐:繪有花紋、圖案的屋檐。

  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稱。芰荷指菱葉與荷葉。

  “卷香風”句:“即十里香風卷珠簾!被枚拍痢顿泟e》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飐(zhǎn):風吹物使之顫動

  殺:用在動詞后,表示程度深。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生長在北國,此次來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物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粗鴱奶爝咇倎淼男≈,讓心情隨著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作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愜意,因而寫下了這首散曲。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河岸兩邊的人家,屋頂飛檐如畫,似乎銜接在一起。江面上荷葉、菱葉叢生,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閑淡;看沙鷗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里岸邊彌漫。遠處的畫船正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是愛煞這江南美景呀!

  注釋

  1、一江:滿江,整個江面。

  2、煙水:煙靄籠罩著的水面。

  3、照:倒映。

  4、嵐:山里的霧氣。

  5、畫檐:有畫飾的屋檐。

  6、芰(jì)荷:出水的荷葉,亦指荷花。

  7、秋光淡:因為成叢的荷葉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顯得淡了。

  8、再三:多次,不斷的樣子。

  9、卷香風十里珠簾:“十里香風卷珠簾”的倒裝。珠簾,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

  10、畫船:裝飾華美的游船。

  11、酒旗:也叫酒簾,俗稱“望子”,是以布綴于竿頭、高懸于店門前的酒家標幟。

  12、飐(zhǎn):風吹物動的樣子。

  13、殺:通“煞”,非常、甚。用在動詞后表示動詞程度之深。

  賞析二

  這首小令寫江南風光,以江水為中心展現出叢叢芰荷、點點畫船、云淡天高、鷗鳥飛翔的秋光和酒旗飄揚、畫檐相連的市景。畫面開闊悠遠,富于立體感,風格清逸。全曲純用白描手法,將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十種景物,構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鄉圖。情韻生動,意態萬千,所以最后以“愛殺江南”作結,既是必然之筆,又顯得收束有力。古今寫秋,常帶秋蕭颯、悲涼氣氛,而此曲卻不同,它不僅毫無悲涼色彩,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樂觀主義色彩情調。

  全曲八句,七句寫景,最后用一句抒情句作結,并點題。

  多水是江南的特色,水面風光是江南所特有的,因此開頭兩句,作者就緊緊抓住這特點來進行描繪。一條浩浩的大江,在晴日照耀下,霧氣迷蒙,影影綽綽,增添了幾分迷茫,似夢如幻,恍惚迷離。兩岸人煙稠密,真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苯纤l秋景中,最大的特征無過于菱與荷了,被作者稱贊的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同前)這前三句是對江南景物的總體描寫,接下來四句分別寫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先看水面上沙鷗自由飛舞,再回到岸上,這第五句與杜牧的《贈別》聯系起來,令人不知這香風是從荷花中飄來,還是從珠簾里美人身上飄下來。珠簾里似乎還有若隱若現的美人的身影,不禁令人神往。抬頭遠眺,看到畫船兒從天邊駛來,這祥華貴的游船上,當然還會有悠揚悅耳的樂聲,在視覺、嗅覺中又加上了聽覺,令人心曠神怡。正在這時,又看到了酒店用以招引客人的酒旗正在風中飄揚,于是在荷香、脂粉香中,又加上了陣陣撲鼻的酒香。至此,已令人心醉了,于睪情不自禁娥發出了“愛殺江南”的贊嘆。在強烈的贊嘆聲中,結束了全曲,使這贊嘆聲久久縈繞在讀者的耳際心上。

  這支令曲寫得俊美異常。它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反映了詩人熱愛江南、流連忘返的心情。古代吟詠江南的詩詞是不少的,有的借吟詠江南春光寫江南之美,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有的從芳春與清秋兩個季節中選取一些最突出的景物和情事反映江南之美,如李煜的《望江南·閑夢遠》。

  作者和他們不同,他抓住江南清秋時節幾個富有特征意義的景物與情事,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江南秋色圖,這就使這支散曲有了個性。另外,在描寫江南美好風光時,作者不僅描寫了珠簾漫卷、香風四溢、畫檐鱗次櫛比的大江兩岸的人家,還描寫了江水拍天、煙嵐縹緲、芰荷滿塘的淡雅秋光,使自然景色與社會景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富有詩情畫意。

江南原文及賞析13

  江南春·波渺渺原文

  [宋] 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

  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

  蘋滿汀洲人未歸。

  賞析

  此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寫了女子懷人傷春的情愫 。南宋胡仔在《 苕溪漁隱叢話 》中評此詞云:“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至其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 ,其氣銳然 ,奮仁者之勇,全與此詩意不相類。蓋人之難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 :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在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 ! 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孤村”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 斜陽 ”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凄涼和感傷。

  結拍兩句承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直抒胸臆,情深意摯,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

  南朝梁柳惲《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笨苋R公對此詩似乎特有所愛,在他的詩詞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詩曰:“煙波渺渺一千里,白蘋香散東風起。日暮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題下自注云:“追思柳惲汀洲之詠,尚有余妍,因書一絕。”這首詞,也明顯地由柳惲汀洲詩化出,寫女子懷人之情。

  此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寫了女子懷人傷春的情愫。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安烀臁,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傲酪馈保谷擞|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肮麓濉本湔f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凄涼和感傷。

  結拍兩句直抒胸臆。前面作者花了很大力氣,連續四句都是寫景,實際上就是為了說出“江南春盡離腸斷”這一層意思。因為有了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這句直抒胸臆之語,才顯得情深意摯。接著又寫“蘋滿汀洲人未歸”,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

江南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夢江南·千萬恨

  [唐代]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譯文及注釋:

  這首詞以意境取勝,通過描寫思婦在孤單的月光下獨自思念的情景,表現了其內心的悲戚和哀傷。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笔拙渲背觥昂蕖弊,“千萬”直貫下句“極”字,并點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遠“在天涯”,滿腔怨恨噴薄而出。說“恨”而有“千萬”,足見恨之多與無窮,而且顯得反復、零亂,大有不勝枚舉之概。雖有千頭萬緒之恨,但恨到極點的事只有一樁,即遠在天涯的那個人久不歸來。這是對全詞的主旨作正面描寫。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讀感受亦自泛泛;幾經推敲玩味,才覺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卻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說盡,故這兩句只能側寫。詞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萬恨”,說她“心里”有“事”當然不成問題;但更使她難過的,卻在于“有恨無人省”。她一天到晚,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卻無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時臨照閨中而已。不說“人不知”,而說“山月不知”,則孤寂無聊之情可以想見.這是一層。夫山月既頻來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實卻是根本無情的。心里有恨事,當然想對人傾訴一下才好,但平時并可以傾訴的對象亦無之。好容易盼到月亮來了,似乎可以向它傾訴一下,而向月亮傾訴實等于不傾訴,甚至比根本不傾訴時心情還更壞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為這個主人公“恨”的內容之一了。這是又一層。至于說“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這也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李白《靜夜思》:“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鄉.當然也能使閨人懷遠。況且山高則月小,當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時必在夜深。這就點明詞中女主人公經常是難以入眠的。這是第三層!对姟ぺL·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币匀赵掠髡商,原是傳統比興手法。然則這一句蓋謂水闊山長,遠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體諒自己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這是第四層。

  “水風”句與上聯角度雖異,意匠買同。夜里看月有限,晝間看花也還是有恨?椿ㄔ瓰榱饲矏,及至看了,反倒給自己添了煩惱。況上句以月喻天,則此句顯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華之易謝:花開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現象;但眼前的花卻是被風吹落的!翱章洹闭、白白地吹落,無緣無故地吹落之謂;這正是《詩·小雅·小弁》中所謂的“維憂用老”一語(《古詩十九首》則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僅是“恐年歲之不吾與”這一層意思了。

  至于所謂“水風”,指水上之風。這也不僅為了求與“山月”工整相對而已。水面風來,風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這不正是稍后于溫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種寫法嗎?溫的這句寫得比較蘊藉,但并不顯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駿快的風格,可是造意卻深曲多了。

  “搖曳碧云斜。”夜對山月,晝惜落花,在晝夜交替的黃昏,搖曳是程度不怎么明顯的動蕩,是輕輕移斜了角度的晃動。此句看似單純寫景,卻狀出了凝望暮色與碧云的女主人的百無聊賴之態,說明一天的光陰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不著“恨”字而“恨極”之意已和盤托出。

  賞析:

  這首詞以意境取勝,通過描寫思婦在孤單的月光下獨自思念的情景,表現了其內心的悲戚和哀傷。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笔拙渲背觥昂蕖弊,“千萬”直貫下句“極”字,并點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遠“在天涯”,滿腔怨恨噴薄而出。說“恨”而有“千萬”,足見恨之多與無窮,而且顯得反復、零亂,大有不勝枚舉之概。雖有千頭萬緒之恨,但恨到極點的事只有一樁,即遠在天涯的那個人久不歸來。這是對全詞的主旨作正面描寫。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讀感受亦自泛泛;幾經推敲玩味,才覺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卻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說盡,故這兩句只能側寫。詞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萬恨”,說她“心里”有“事”當然不成問題;但更使她難過的,卻在于“有恨無人省”。她一天到晚,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卻無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時臨照閨中而已。不說“人不知”,而說“山月不知”,則孤寂無聊之情可以想見.這是一層。夫山月既頻來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實卻是根本無情的。心里有恨事,當然想對人傾訴一下才好,但平時并可以傾訴的對象亦無之。好容易盼到月亮來了,似乎可以向它傾訴一下,而向月亮傾訴實等于不傾訴,甚至比根本不傾訴時心情還更壞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為這個主人公“恨”的內容之一了。這是又一層。至于說“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這也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李白《靜夜思》:“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鄉.當然也能使閨人懷遠。況且山高則月小,當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時必在夜深。這就點明詞中女主人公經常是難以入眠的。這是第三層!对姟ぺL·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傳統比興手法。然則這一句蓋謂水闊山長,遠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體諒自己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這是第四層。

  “水風”句與上聯角度雖異,意匠買同。夜里看月有限,晝間看花也還是有恨?椿ㄔ瓰榱饲矏灒爸量戳,反倒給自己添了煩惱。況上句以月喻天,則此句顯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華之易謝:花開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現象;但眼前的花卻是被風吹落的!翱章洹闭摺装椎卮德,無緣無故地吹落之謂;這正是《詩·小雅·小弁》中所謂的“維憂用老”一語(《古詩十九首》則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僅是“恐年歲之不吾與”這一層意思了。

  至于所謂“水風”,指水上之風。這也不僅為了求與“山月”工整相對而已。水面風來,風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這不正是稍后于溫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種寫法嗎?溫的這句寫得比較蘊藉,但并不顯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駿快的風格,可是造意卻深曲多了。

  “搖曳碧云斜!币箤ι皆,晝惜落花,在晝夜交替的黃昏,搖曳是程度不怎么明顯的動蕩,是輕輕移斜了角度的晃動。此句看似單純寫景,卻狀出了凝望暮色與碧云的女主人的百無聊賴之態,說明一天的光陰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不著“恨”字而“恨極”之意已和盤托出。

江南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

  譯文

  天朗氣清的秋夜,皎潔的月光灑滿西樓。云堆散開時,圓月如明鏡高懸夜空;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月圓月缺何時才能停止!

  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會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

  注釋

  星漢:指銀河。

  迥:遠。

  素娥:嫦娥。

  賞析: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蘊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滿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霸坡溟_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痹律侣洌聢A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云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前句“鑒”寫月圓,后句“鉤”寫月缺:“冰吐鑒”、“玉沉鉤”,句式新穎別致。本應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月中丹桂四時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江南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南原文、賞析07-16

憶江南·江南好原文及賞析02-13

江南曲原文及賞析03-02

望江南/憶江南原文賞析07-03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及賞析07-03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賞析06-07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賞析09-27

望江南/憶江南原文及賞析08-11

望江南·江南月原文賞析09-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永济市| 陆良县| 鸡东县| 通城县| 博客| 潜山县| 深水埗区| 方山县| 积石山| 巫山县| 宝应县| 阳山县| 定襄县| 隆子县| 会泽县| 建始县| 乌拉特后旗| 共和县| 揭阳市| 奈曼旗| 曲水县| 遂溪县| 伊春市| 凤冈县| 连云港市| 河北区| 天全县| 濉溪县| 长阳| 花垣县| 桦川县| 保山市| 依兰县| 来安县| 天等县| 宜兴市| 当雄县| 时尚| 祁东县|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