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作文(集錦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吃的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吃的作文 篇1
我媽媽的拿手菜有很多,比如:可樂雞翅、醋熘白菜、炒土豆絲等。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可樂雞翅了。
我喜歡吃可樂雞翅,主要是因為這道菜非常誘人,光是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了。每次我過生日,媽媽總是給我做我最喜歡吃的可樂雞翅。每次我都早早的拿著碗筷在桌子旁等著,當菜端上來時,我總是第一個下筷子吃。
每次媽媽做菜時,我就在旁邊看著,我的兩只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幾個雞翅,一邊看著媽媽忙來忙去,一邊咽口水,看的'次數多了,我都知道怎么做了——首先把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雞翅解凍了,再放入水中煮,煮熟了就放在另一個鍋里,倒入可樂然后加入適量鹽、醬油、蒜等調味,然后開始炒,炒好了裝盤,這樣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可樂雞翅就出爐了。
吃可樂雞翅的時候,我都是細嚼慢咽,舍不得浪費一點美味。一口咬下去,雞翅的香味中還摻雜著一點可樂的甜味,讓人忍不住嘖嘖稱贊。每次吃可樂雞翅,我都無比享受這道人間美味,一邊吃一邊嚷嚷:“太好吃了!”確實,我媽媽做的可樂雞翅吃完后讓人唇齒留香。
每次吃完了可樂雞翅,我都要做在沙發上回味好久,希望每年過生日的時候都能吃到。我還會在心里好好的夸夸媽媽的手藝。
這就是我最愛吃的一道菜,無比美味,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嘗一嘗,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回味無窮。
吃的作文 篇2
我喜歡吃的水果可多了,有西瓜,草莓,火龍果,葡萄……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蘋果。
蘋果的外皮顏色可奇怪了。蘋果娃娃的上半身是黃色的,下半身是淡紅色,黃紅之間還有一條深紅色的“褲腰帶”。它的形狀也怪怪的,只要一“站”起來,它的身子就斜了過去,它的腿就像瘸了一樣。
我用手摸了摸蘋果的外皮,感覺滑滑的,但一摸到“娃娃”——蘋果的'小“屁股”就感到很粗糙。削開外皮的蘋果就像馬戲團里面的彩球一樣,只是它的顏色不一樣,它的果肉是淡黃色的。
蘋果沒削開時,聞一聞就已經有一股很濃的香味了,再削開外皮,那甜香的味就像是蜂蜜那樣,真是沁人心脾。
哈哈,我終于可以吃蘋果啦!心動不如行動。我三下兩下地就把它解決了。唉!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吃得太快了,沒嘗到什么味,只是那留在嘴唇上的汁水,用舌頭舔一舔才能品嘗到味道,清甜味,那才叫余香未盡,回味無窮啊!
蘋果有“智慧果”、“記憶果”的美稱。人們早就發現,多吃蘋果有增進記憶,提高智能的效果。蘋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大腦必須有的營養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含鋅元素。聽說,經常聞聞蘋果的香味,還有抗抑郁的效果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房間里放上幾個蘋果,每天享受那四溢的芳香哦!哦,對了,蘋果皮的營養也很好呢!但是蘋果皮上會有殘留的農藥等對人體有害的東西,所以吃蘋果前一定要先把皮削掉,才能吃哦!
吃的作文 篇3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吃的作文 篇4
今天媽媽給我買的水果是桔子。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水果。
桔子圓圓的、黃黃的,它的皮上有芝麻大小的小點點。它穿著橘色的外衣。
剝開皮以后,七八個桔瓣緊挨在一起,圍成一個圈。桔瓣上有一層薄膜,撕開薄膜里面有米粒大小的'小粒粒。
桔子聞起來香氣撲鼻,吃起來甜甜的。媽媽告訴我說,桔子里面有許多維生素C,非常有營養。
桔子容易上火,小朋友不要多吃噢!
吃的作文 篇5
小狗吃食的樣子真可愛呀!我拋給小狗一塊咸肉,小狗俯下身,先聞一聞能不能吃,是不是喜歡吃的,然后繞了咸肉一圈,“汪汪”地叫了兩聲。好像在說:“這是我最愛吃的`,我可不能把它丟了呀!”然后,它把肉叼到自己的地盤,舔了兩口,然后把肉一絲一絲地慢慢咬下來,然后吐出來,再吃進去,然后反復地咀嚼,一點一點地把肉吃光。吃完后好像還意猶未盡的樣子,舔了舔嘴巴和爪子,表示友好地向我“汪汪”地叫,不停地搖著尾巴,還蹭蹭我的腿,和我非常親熱!
小狗吃食的樣子難道不可愛嗎?
【吃的作文】相關文章:
吃的作文11-11
【精選】吃的作文09-11
(經典)吃的作文09-13
(精選)吃的作文09-02
[精選]吃的作文09-02
吃的作文[經典]08-30
吃的作文(經典)08-31
(精選)吃的作文09-06
(經典)吃的作文09-23
吃的作文【經典】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