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8-24 15:30:52 賞析 我要投稿

[合集]水龍吟原文及賞析5篇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1

  原文:

  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征鴻寥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

  有誰家、錦書遙寄。

  萬重云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譯文

  露水寒冷煙氣變涼,蘆葦也不開花河。天邊長途飛行的雁,聲音凄清高遠。銀河光照下的秋天夜晚,燈光暗淡的西漢皇帝的離宮上空,一聲雁鳴剛剛傳,想起河在瀟湘時的生活。水岸遙遠,無人打擾,食物和水豐盛。經望那無邊的平坦田野,猶豫不定地想降落地上,但和以前一樣,被風吹草動受驚而飛走河。

  必須堅信萬里之外的衡陽回雁峰是最好的棲息地,有誰愿意把我的書信送到遙遠之地。不管遠隔萬里,但我相信鴻雁你經過艱苦飛行,總會把信送到。為河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在石頭城下,寒冷的江水里倒影搖動。想起在外丈夫的寒衣還未搗洗,心上人一揮動搗衣的木棒,就眼淚盈眶。

  注釋

  ①水吟:詞牌名,又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②蒹葭(jiān jiā)老:蘆葦不開花河。

  ③征鴻:長途飛行的雁鳥。寥唳:聲音凄清高遠。

  ④長門:西漢皇帝離宮,位于陜西長安城南。燈悄:燈光暗淡。

  ⑤瀟湘:瀟水與湘水會合處,在今零陵縣,現以此泛稱湖南。

  ⑥岸遙:水岸很遠。

  ⑦菰(鄉ū)米:又名雕菰米,莖可作飯。

  ⑧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位于湘江中游。名勝古跡有回雁峰。它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高峰。相傳北雁南歸,到此為止不再向南飛河。

  ⑨錦書:織錦上書寫文字的.書信,代指婦人思念他鄉丈夫的信。遙寄:指雁遙遠傳帶書信。

  ⑩斜行橫陣,才疏又綴:雁斜飛成“人”字,橫飛成“一”字,剛剛散開,又馬上靠攏。斜行:指雁飛成斜體形。橫陣:指排成一條線。

  仙掌月明:為河長生不老,仙人在月明的夜晚,以手掌擎盤承接天上的甘露。

  石頭城:古代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市。

  拂:揮動。杵(chǔ):搗洗衣服的木捶。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八月中旬,蘇軾陪同王益柔從金陵,經儀真,去南都。在去儀真的路上,即景動情,思念暫住金陵的妻子。反其意點化活用唐代詩人杜牧《早雁》詩意,而作該詞。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水龍吟·白蓮

  宋代:張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輕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閑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佩解,綠云十里,卷西風去。

  譯文: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輕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你像仙人掌上的芙蓉,像處在銅鑄的承露盤當中,花上水滴涓涓,猶如晶瑩的玉露。淡雅的妝束與湖水互相映照,朦朧的月光為你披上了薄薄的衣服。微風吹來,飄飄欲舞。為一睹你的芳容,我徘徊又凝望,曾來此地好幾度,陶醉在滿湖煙月籠罩處。看,不遠沙洲上,停滿了鷗鷺。記得我曾在一月夜,駕著小舟悄悄渡河,遠處傳來你的縷縷清香,白紗似的月光照著清澈的水波。可我全然不見你的開花之處?

  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閑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佩解,綠云十里,卷西風去。

  大概是浣紗女嫉妒你太過美麗,讓你把紅裝卸下,換成了素裹,以此來減少你的魅力好讓人對你有所輕誤。你神韻淡雅,身姿搖曳清潤。我們隔水相逢成知己,我那一片真情呵,你似乎也有所領悟,看,你傾斜翠綠的葉蓋,向我傳出了你心中的無限情愫,怕只怕呵,我猶如鄭交甫,接受了神女的玉珮,轉眼間一切都消失——江妃人杳,玉珮蹤無;也怕呵,怕你潔白的`花辨兒,被西風吹去,徒剩下十里綠荷葉,在颯颯秋風里舞,終于,連這荷葉也一一凋零、飄落。

  注釋:

  仙人掌上芙蓉,涓(juān)涓猶滴金盤露。輕裝照水,纖(xiān)裳(shang)玉立,飄飄似舞。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lù)。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水龍吟:詞牌名,因李白詩有“笛奏龍吟水”句,故名。又名“小樓連苑”“龍吟曲”等。一百零二字,上下片皆仄韻。仙人掌:陜西華山之中峰曰蓮花峰,其東峰日仙人掌。芙蓉:即荷花。幾度消凝:猶言幾番開謝。

  應是浣(huàn)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閑情淡雅,冶(yě)姿清潤,憑嬌待語。隔浦(pǔ)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gāo)佩解,綠云十里,卷西風去。

  妒:嫉忌別人之好。褪:減退。傾蓋:古人相遇于道,傾蓋而語。心素:猶言心情。湘皋:此借用以說荷花解瓣謝落。綠云十里:綠,言荷葉顏色。云,形容葉多。十里,形容廣闊。卷西風去:言荷葉一到秋時被西風掃盡。

  賞析:

  這首詞先總寫白蓮的清姿,已具輕盈搖曳之態;接著,以詞人在湖上蕩舟賞花的清景烘托蓮之風神。換頭忽發奇想,巧點蓮白,以女子之閑雅多情攝蓮之神魄。此詞筆法變幻,虛處傳神,清遠蘊藉,婉轉空靈。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輕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是對白蓮作總體的概括描寫。把蓮花比作仙人掌上的芙蓉,它還滴著金盤的玉露,借用的是漢武帝承露盤事。落筆把蓮花的整體精神攝起的,跟著具體勾畫:“輕裝”、“纖裳”,為形質;“照水”、“玉立”,為姿態。配似“飄飄似舞”,使蓮花的形象突現眼前。

  “幾度銷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隨即換了角度,自身落筆。“銷凝”意為徘徊凝望。幾度排徊在滿湖煙月和一汀鷗鷺之中,為的是要領略這詩的環境中那白蓮的雅韻。“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悄然靜夜之中,駕一葉扁舟,在湖上飄搖。淡白的湖光,遠送的香氣,皆進目鼻之中,那蓮花卻混在波明月白之中了不可見。這幾句蓮花被置身于若有若無之間。湖光、煙月、小舟、鷗鷺物光人色皆有。如果能夠用丹青畫出,當是一幅絕品。

  “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大抵是浣紗人妒忌美麗,換紅衣裳,穿一件素白的羅衫,以便消減您那動人的魅力。這里寫白蓮仍是一片迷離之色,輕輕把題目的“白”字反挑出來。

  “閑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白蓮的姿態陡然呈現。“閑情淡雅”一串特寫鏡頭,“淡雅”是寫神魂,“清潤”是說姿態:“憑嬌待語”是擬人化手法,寫出它“若諷若惜,如怨如慕”之情態。

  “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隔浦”化用白居易的《隔浦蓮曲》句:“隔浦愛紅蓮,昨日看猶在。”“傾蓋”借用“傾蓋而語”的成語。“心素”即心事。這里又補足了一筆,將上面意思說透。

  結拍“怕湘皋佩解,綠云十里,卷西風去”。從眼前蕩開,想到未來。“湘皋佩解”是個典故。鄭交甫遇見江水女神得贈玉佩。這里的“佩解”是比喻蓮花落瓣。“怕湘皋佩解。”講不久西風吹來,花瓣飄落,如江妃解佩。只剩“綠云十里”在西風中飛卷罷了。

  整首詞,有總寫,有分寫,有遠寫,有近寫,有正寫,有側寫,章法頗可玩味。其中的“小舟夜悄”一段,迷離惝怳:“浣紗人妒”三句,想象幽奇:“憑嬌待語”、“似傳心素”,則人花合詠,也都顯出作者的匠心。

  長調詠物,要有整體的布局。或總或分,或實或虛,或探或補,手法頗多,規劃得好,才能下筆。這首詞,總分結合,遠近相宜,章法頗為嚴謹。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3

  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翻譯

  燕兒忙忙,鶯兒懶獺,繁花芳殘。柳堤上,楊花飄飄墜落,輕輕舒展,曼舞婆婆,在綠色的林木中點畫渲染,使人憶起韓愈“楊花榆莢無才思”的詩篇。楊花她悠閑地趁著春日的游絲,悄悄地進入了深深的庭院。此時正是日長門閉,依傍著珠簾四散。緩緩地想飄入閨房,卻又一如先前,被風兒扶起。

  美麗的玉帳里少婦正在入睡,楊花沾滿了少婦的春衣,像飛雪一般地沾附,像瓊玉一般輕綴。美麗的繡床上也很快就沾滿了無數的香球,才圓了,很快又破碎。少婦無法入睡,不時有蜂兒,身上沾著花粉在飛,池水里,有魚兒戲水歡會。望望那夫婿游蕩的長滿柳樹的章臺路,路杳杳,無消息,不禁涌出了熱淚。

  注釋

  柳花:柳絮。

  全無才思:指沒有爭奇斗艷之心,任性亂飛。

  依前:依舊。

  游絲:柳條隨風舞動,像游動的絲線。

  蘭帳:燕香的帷帳。

  玉人:美人。

  雪沾瓊綴:落滿了柳絮。雪、瓊,均指白色的柳花。

  繡床:繡花床。

  魚吞池水:魚兒在水中打鬧。

  章臺路杳:漢代長安有章臺街。《漢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顏師古注謂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臺走馬”指冶游之事。

  賞析

  這首詠柳花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但詞史上,人們多贊賞東坡的和柳花詞,而對這首原作卻頗多微詞。實際上,這首詞清麗和婉,不失為詞中精品。

  首句“燕忙鶯懶芳殘”開篇點題,寫燕忙于營巢,鶯懶于啼唱,繁花紛紛凋殘,表明季節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點:“柳花飄墜”,點明主題。

  破題之后,用“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緊接上句,把柳花飄墜的形狀作了一番渲染。它為下文鋪敘,起了蓄勢的作用。韓愈《晚春》詩云:“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思是說:“楊花和榆莢一無才華,二不工心計;不肯爭芳斗艷,開不出千紅萬絮的花。韓愈表面上是貶楊花,實際上卻暗寓自己的形象,稱許它潔白、灑脫和不事奔競。章楶用這個典故,自然也包含這層意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寫到此,詞人竟把柳花虛擬成一群天真無邪、愛嬉鬧的孩子,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象蕩秋千似地悄悄進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漸長,而庭院門卻整天閉著。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樣,想探個究竟。這樣,就把柳花的形象寫活了。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下到閨房里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風吹起來。這幾句深得南宋黃升和魏關之的欣賞。黃升說它“形容居”(《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評);魏慶之說它“曲盡楊花妙處”,甚至認為蘇軾的和詞也“恐未能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當然,把這首詞評蘇軾和詞之上是未免偏愛太過;但說它刻畫之工不同尋常,那是確實不假。這幾句除了刻畫出柳花的輕盈體態外,還把它擬人化了,賦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從“玉人”方面寫:“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稱此詞為“閨怨詞”,估計就是從這里著眼的。到這里,“玉人”已成為詞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襯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終不曾離開柳花的形象著筆,下片無非是再通過閨中少婦的心眼,進一步摹寫柳花的形神罷了。柳花終于鉆入了閨房,粘少婦的春衣上。少婦的繡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滿,柳花象無數香球似地飛滾著,一會兒圓,一會兒又破碎了。這段描寫,不僅把柳花寫得神情酷肖,同時也把少婦惝恍迷離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來。柳花少婦的心目中竟變成了輕薄子弟,千方沾惹,萬般追逐,乍合乍離,反覆無常。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這幾句既著意形容柳花飄空墜水時為蜂兒和魚所貪愛,又反襯幽閨少婦的孤寂無歡。“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借兩個典故,既狀寫柳花飄墜似淚花,又刻畫少婦望不見正“章臺走馬”的游冶郎時的痛苦心情。唐崔顥《渭城少年行》:“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即其一例。至于柳與章臺的關系,較早見于南朝梁詩人費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已映章臺陌,復掃長門扉。”唐代傳奇《柳氏傳》又有“章臺柳”故事。

  這首詞若有不足,當是上下片主題不一,從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詞仍值得用心玩味。

  創作背景

  此詞大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據蘇軾謫居黃州時寄章楶信中說:“承喻慎靜以處憂患。非心愛我之深,何以及此,謹置之座右也。《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詞亦錄呈。”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4

  原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路旁,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蒙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后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注釋

  ⑴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常與蘇軾詩詞酬唱。

  ⑶從教:任憑。

  ⑷無情有思(sì):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思:心緒,情思。

  ⑸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用唐白居易《楊柳枝》詩:“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⑹困酣:困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⑺“夢隨”三句: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⑻落紅:落花。綴:連結。

  ⑼一池萍碎: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⑽春色:代指楊花。

  賞析:

  賞析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于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于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遺蹤何在”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成余音裊裊的效果。

  句解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蘇軾的這首詞題為“詠楊花”,而章質夫詞則為詠“柳花”,二者看起來相互抵牾,實則不然。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并御賜姓楊,故后來便稱柳樹為“楊柳”。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

  楊花雖然以花為名,但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樣。它細小無華,既無絢目的色彩,又無醉人的芬芳,實在很難真的被當成花來看待。所以作者說它好像是花,卻又不像花。詞以摹寫楊花的形態開篇,并非直接描寫,卻非常傳神。它寫出了楊花的獨特物性,同時又不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設身處地體驗楊花的命運和際遇。意味深長,空靈飄忽,奠定了全詞的風格基調。正如劉熙載《藝概》所說:“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落花總會令多愁善感的人們傷感憐惜,可是這同樣負著“花”之名的楊花,任憑它怎樣飄零墜落,也沒有誰在意。“從”,任。“教”,使。一個“惜”字,有著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反襯作者獨“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楊花隨風飄飛,離開家園,落在路旁。仔細思量,雖說無情,卻也有它的情思。

  楊花飄零,本是習見的自然現象,但作者不說“離枝”,而言“拋家”,不僅將其擬人化,更賦予豐富的內心世界。楊花“拋家”遠行,看似“無情”;而“傍路”又顯出內心沉重、戀戀不舍之意,是為“有思”。

  蘇軾信中說作此詞的緣由是因為章質夫出任外官,遠離家人,自己“閉門愁斷,故寫其意”。因此寫楊花也就是寫宦途漂泊的章質夫,寫千千萬萬離家遠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輾轉各地,對此有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如果說楊花有思,那么所思為何?應該是和游子一樣,思念的是家。對楊花來說,家便是它離開的那棵柳樹。作者由楊花引發的聯想,因而變為對柳樹的想象。你看,那纖柔的柳枝,就像思婦受盡離愁折磨的`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春困未消,欲開還閉。“縈”,愁思縈回。“柔腸”,柳枝柔細,故取以為喻。“嬌眼”,柳葉初生時,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

  作者從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的風姿隱喻思婦的神態,可謂想象奇特,詠物而不滯于物。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這幾句既攝思婦之魂,又傳楊花之神。游子遠去,思婦懷人不歸,常引起惱人春夢。柳樹大概也如此吧。在夢中,她追尋千萬里,好像尋到了夫婿——那游子一樣的楊花,只是剛要相逢,卻又被黃鶯的啼叫驚醒。

  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曰:“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作者化用其意。從表面上看,這幾句幾乎都是在寫人,一個女子的無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細讀之,又不能不說是在寫楊柳。隨風飛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不正是柳絮飄飛的情景嗎?至于黃鶯兒,也應該常常棲息在柳梢頭。作者落筆輕靈,以自己的內心體驗抒寫楊柳,使之成為人的思想情感的載體。物性耶?人情耶?已經渾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不必遺憾楊花飛盡,嘆只嘆西園里百花凋零,難以連綴。作者筆鋒一轉,由楊花的情態轉而為人的惜春傷逝之感。“此花飛盡”,是一花之事;而“落紅難綴”,是一春之事。待到楊花飛盡時,正是暮春時節,燦爛春光,不復重來。正如杜甫《曲江》詩云:“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這里照應開篇“似花還似非花”,又一次將它與花,即“落紅”作了對比。楊花即使飛盡,仍舊不是傷春者憐惜的對象。“不恨”,是承上片“非花”、“無人惜”而言。其實,這是曲筆傳情。作者寫他人對楊花的態度,表達的仍是自己對楊花命運的關注,看似無情,實則有心。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前面既然已經寫到“楊花飛盡”,這首詠物詞到這里似乎難以為繼了。但作者別開生面,將詞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場風雨過后,楊花已不見了蹤影。它在哪里呢?已化為一池浮萍,花殘身碎。

  “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這是古人的一種說法,并不科學。但作為文學特別是作為抒情詩詞,倒也無須拘泥。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此時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話,那么兩分歸于塵土,一分歸于流水。“塵土”,是說落花飄零;“流水”,則指楊花落水。總之,春色已盡。由惜楊花,進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

  “春色”居然可以分,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又高度夸張的寫法。蘇軾曾多次使用,如《臨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等。在蘇軾之前,已有人這樣寫。如唐代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宋初詞人葉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是經典名句。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細細看來,那水中的浮萍,哪里是什么楊花;一點一滴,分明是離人傷心的眼淚。唐人詩曰:“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作者化用其意。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夸張,感情深摯飽滿,蘊意回味無窮。

  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情景交融。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贊之“煞拍畫龍點睛”。

  創作背景

  這首詠物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原詞曰:“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蘇軾的這一首是次韻之作。依照別人詞的原韻,作詞答和,連次序也相同的叫“次韻”或“步韻”。蘇軾在一封給章質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有人認為這首詞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時蘇軾與章楶同在京城,交往頻繁。但信中提到章質夫“正柳花飛時”出任巡按,則與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章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歷及季節特征相吻合。故定為元豐四年更為妥當。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5

  原文:

  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譯文:

  燕子忙于營巢,黃鶯懶于吟啼,群芳凋息,江堤之上,柳花兒飄散滿地。漫天亂舞,點綴蒼翠的樹木——有些疏于心計。春日漸長,悠閑地乘借游絲,悄悄探臨深宅——庭院緊閉。依傍珠簾,輕歌曼舞,想緩緩親近,親近,一次次被風兒吹起,吹起。

  佳人春眠蘭帳,春衫沾滿雪花,綴滿瓊玉——好生奇異。落絮滿繡床,那無數香球,圓了,碎了。不時見,蜜蜂兒仰面親吻,池魚兒和水喃呢。和淚遙望章臺路,那人兒騎著金鞍馬,乘興游蕩——杳無音息。

  注釋:

  燕子忙于營巢,黃鶯懶于吟啼,群芳凋息,江堤之上,柳花兒飄散滿地。漫天亂舞,點綴蒼翠的樹木——有些疏于心計。春日漸長,悠閑地乘借游絲,悄悄探臨深宅——庭院緊閉。依傍珠簾,輕歌曼舞,想緩緩親近,親近,一次次被風兒吹起,吹起。

  佳人春眠蘭帳,春衫沾滿雪花,綴滿瓊玉——好生奇異。落絮滿繡床,那無數香球,圓了,碎了。不時見,蜜蜂兒仰面親吻,池魚兒和水喃呢。和淚遙望章臺路,那人兒騎著金鞍馬,乘興游蕩——杳無音息。

  賞析:

  這首詠柳花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但詞史上,人們多贊賞東坡的和柳花詞,而對這首原作卻頗多微詞。實際上,這首詞清麗和婉,不失為詞中精品。

  首句“燕忙鶯懶芳殘”開篇點題,寫燕忙于營巢,鶯懶于啼唱,繁花紛紛凋殘,表明季節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點:“柳花飄墜”,點明主題。

  破題之后,用“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緊接上句,把柳花飄墜的形狀作了一番渲染。它為下文鋪敘,起了蓄勢的作用。韓愈《晚春》詩云:“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思是說:“楊花(即柳花)和榆莢一無才華,二不工心計;不肯爭芳斗艷,開不出千紅萬絮的`花。韓愈表面上是貶楊花,實際上卻暗寓自己的形象,稱許它潔白、灑脫和不事奔競。章楶用這個典故,自然也包含這層意思。

  “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寫到此,詞人竟把柳花虛擬成一群天真無邪、愛嬉鬧的孩子,悠閑地趁著春天的游絲,象蕩秋千似地悄悄進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漸長,而庭院門卻整天閉著。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樣,想探個究竟。這樣,就把柳花的形象寫活了。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柳花緊挨著珠箔做的窗簾散開,緩緩地想下到閨房里去,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風吹起來。這幾句深得南宋黃升和魏關之的欣賞。黃升說它“形容居”(《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評);魏慶之說它“曲盡楊花妙處”,甚至認為蘇軾的和詞也“恐未能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當然,把這首詞評蘇軾和詞之上是未免偏愛太過;但說它刻畫之工不同尋常,那是確實不假。這幾句除了刻畫出柳花的輕盈體態外,還把它擬人化了,賦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從“玉人”方面寫:“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稱此詞為“閨怨詞”,估計就是從這里著眼的。到這里,“玉人”已成為詞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襯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終不曾離開柳花的形象著筆,下片無非是再通過閨中少婦的心眼,進一步摹寫柳花的形神罷了。柳花終于鉆入了閨房,粘少婦的春衣上。少婦的繡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滿,柳花象無數香球似地飛滾著,一會兒圓,一會兒又破碎了。這段描寫,不僅把柳花寫得神情酷肖,同時也把少婦惝恍迷離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來。柳花少婦的心目中竟變成了輕薄子弟,千方沾惹,萬般追逐,乍合乍離,反覆無常。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這幾句既著意形容柳花飄空墜水時為蜂兒和魚所貪愛,又反襯幽閨少婦的孤寂無歡。

  “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借兩個典故,既狀寫柳花飄墜似淚花,又刻畫少婦望不見正“章臺走馬”的游冶郎時的痛苦心情。章臺為漢代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顏師古注謂其不欲見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臺走馬”指冶游之事。唐崔顥《渭城少年行》:“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即其一例。至于柳與章臺的關系,較早見于南朝梁詩人費昶《和蕭記室春旦有所思》:“楊柳何時歸,裊裊復依依,已映章臺陌,復掃長門扉。”唐代傳奇《柳氏傳》又有“章臺柳”故事。

  這首詞若有不足,當是上下片主題不一,從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詞仍值得用心玩味。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11-22

水龍吟原文及賞析08-07

水龍吟·白蓮原文及賞析10-15

【實用】水龍吟原文及賞析08-24

水龍吟·白蓮原文及賞析09-13

《水龍吟·西湖懷古》原文及賞析10-15

《水龍吟·過黃河》原文及賞析10-15

水龍吟·西湖懷古原文及賞析07-31

水龍吟·過黃河原文及賞析08-13

《水龍吟》原文及翻譯賞析(精選16篇)02-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山县| 漳平市| 琼海市| 永宁县| 大英县| 哈巴河县| 白山市| 正镶白旗| 九龙城区| 奉新县| 泸西县| 常熟市| 澄江县| 克什克腾旗| 固始县| 鹰潭市| 五华县| 金昌市| 兴化市| 冷水江市| 贡山| 闵行区| 哈巴河县| 哈密市| 临漳县| 马鞍山市| 贵港市| 萨迦县| 泸西县| 岳阳市| 武宣县| 烟台市| 周口市| 长岭县| 乌苏市| 福海县| 武胜县| 文山县| 凤阳县| 汶川县|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