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江城子·賞春》原文賞析 推薦度:
-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江城子原文及賞析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譯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fā)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注釋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三十八。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左牽黃,
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quán)。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jié):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jié)。
持節(jié):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qū)。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譯文二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lǐng)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quán)。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fā)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jié)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中心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fā)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xiàn)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賞析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fēng)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xiàn)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作者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quán)當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quán)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tài)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fā)斑白,又有什么關(guān)系!“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利用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zhuǎn),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他志在殺敵衛(wèi)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diào)動各種藝術(shù)手段形成豪放風(fēng)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fēng)與豪氣。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圍獵后所寫。這是一首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鑒賞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fēng)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xiàn)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quán)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quán)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tài)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fā)由打獵激發(fā)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后,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nèi)心世界的直抒,總結(jié)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fā)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jié)赫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diào)動各種藝術(shù)手段形成豪放風(fēng)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fēng)與豪氣。
點評
出獵對于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愿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huán)、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zhàn)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zhàn),不但場面熱烈,音節(jié)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江城子
墨云拖雨過西樓。
水東流。
晚煙收。
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
今夜巫山真?zhèn)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zhuǎn)星眸。
月花羞。
捧金甌。
歌扇縈風(fēng),吹散一春愁。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注釋:
①巫山:此暗指美人。用巫山神女與楚襄王相會的故事。
②酒新篘:新漉的酒。,過濾酒。
③月華羞:美人笑臉盈盈,顧盼生輝,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④歌扇縈風(fēng):(美人)翩翩舞扇招來徐徐清風(fēng)。
⑤“試問”三句:化用杜牧詩意,杜有詩曰:“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名。”蘇軾以酒色自娛來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懷一切,其實不過是苦中作樂。
賞析:
上片主要寫景,隨著時間的推移,依次寫出傍晚帶雨的烏云在樓頭灑落一陣驟雨之后又飄往他方。水向東流,云收霧斂,夕陽映柳,風(fēng)吹簾動。這意象紛呈又氣脈連貫的`景色,組成了一幅幅動態(tài)的畫面,令人美不勝收,加之鮮花美酒,使詞人情不自禁地贊嘆這良辰美景。又用“巫山”為美人的出場作了鋪墊。
下片轉(zhuǎn)入描寫美人。從“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畫美人的情態(tài),這是一個明眸如星、巧笑顧盼、翩若驚鴻、輕歌曼舞的美麗形象,她的舞扇帶來的縷縷清風(fēng),吹散了凝結(jié)在詞人心頭的愁云。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詩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懷一切了。用反問句,流露了他心頭的苦悶。詞人固然度過了一個良辰美景,暫時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潁州因久雪百姓饑餓自己徹夜不眠,到揚州后吏胥催租,百姓無以為生,自己無力拯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際,釀成濃濃的愁云,積壓于心頭。他只能借酒澆愁。歡娛吹散春愁只是暫時的,詞人盡管狂放豪爽,但深隱于心頭的創(chuàng)痛,卻是無計消除的,曠達的筆觸,只能使讀者更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痛苦。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3
江城子·江景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fēng)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翻譯
鳳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風(fēng)清,晚霞明麗。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什么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
忽然聽見江上哀傷的調(diào)子,含著悲苦,又有誰,忍心去聽。煙靄為之斂容,云彩為之收色,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她已經(jīng)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
注釋
鳳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
芙蕖:荷花。
娉婷:姿態(tài)美好,此指美女。
江上:宋袁文《甕牖閑評》引作“筵上”。
箏:弦樂器,木制長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現(xiàn)為二十五根弦。
湘靈:湘水女神,相傳原為舜妃。《楚辭·九歌》有《湘夫人》。
賞析
此詞為蘇軾于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余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后,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guān)的藝術(shù)效果。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zhuǎn)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jù)《墨莊漫錄》,彈箏人三十余歲,“風(fēng)韻嫻雅,綽有態(tài)度”,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云彩為之收色;最后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里,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后,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采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人不見,數(shù)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jié)構(gòu)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jié)合起來。“數(shù)峰青”又回應(yīng)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4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代·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喻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鼠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喻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蕩蕩喻大部隊像疾風(fēng)一樣,席卷平坦喻山岡。為了報答全城喻人跟隨我出獵喻盛意,我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隊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fā)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隊向西夏軍隊。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鼠,右擎蒼:左手牽著鼠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喻架勢。
鼠:鼠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艷喻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喻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喻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quán)。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jié):兵符,傳達命令喻符節(jié)。
持節(jié):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qū)。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喻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喻遼國與西夏。
賞析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fēng)味”而卻為得膽。他曾致書信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卻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英家,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卻多。作得英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副,卻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出手不凡。用英“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英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xiàn)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英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英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作者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膽,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quán)當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quán)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英特殊場合下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tài)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說,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何妨?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副云中,何日遣馮唐?”這兩句是說,什么時候小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英樣信任我)呢?此時東坡才四十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自請外任。此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西夏大舉進軍環(huán)、慶二州,四年占撫寧諸城。東坡因這次打獵,小試身手,進而便想帶兵征討西夏了。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副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是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英個文人要求帶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詩人多有此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說,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如滿月英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詞人最后為自己勾勒了英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英。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膽料的結(jié)局,利用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英轉(zhuǎn),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他志在殺敵衛(wèi)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英體,調(diào)動各種藝術(shù)手段形成豪放風(fēng)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fēng)與豪氣。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5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原文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一掬釣魚壇上淚,風(fēng)浩浩,雨冥冥。
翻譯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能像劉琨他們那樣聞雞起舞,長袖飄飄,心情激蕩。曹操的《短歌行》令多少壯士有風(fēng)雷激蕩、石破天驚的感受啊。我舉頭向西北望去,神州陸沉,國勢之艱難,讓人像“新亭對泣”那樣悲傷。再看那如長劍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蔥郁崢嶸的星斗之氣,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涌動。
古來豪俠眾多,要數(shù)幽并為最,可是我這個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輩那樣殺敵立功了,因為我已雙鬢斑白,還能干什么呢。等到將來封侯的時候,青史上會留下誰的名字呢。即使我像嚴子陵那樣在釣魚壇上垂釣,也不會:忘記事業(yè)未成的痛苦,面對浩浩的風(fēng),冥冥的雨,我會淚流滿面的。
注釋
舞雞鳴:祖逖聞雞起舞之故事,為英雄豪杰報國勵志的典范事跡。
短歌行:樂府歌辭,曹操宴會酒酣時所作,表達了他感嘆人生短促,事業(yè)無成、希望招賢納士,建立功業(yè)的雄心壯骨。
三十六峰:指河南登封縣嵩山三十六峰,此時元好問正游此山。
崢嶸:山勢挺拔峻削,又指寶劍鋒利無敵。
編簡:即書籍,此指史書。古書刻在竹子上編聯(lián)成冊,故名。
釣魚壇:作者自注云“釣壇見《嚴光傳》。詞人以嚴光自比。
賞析
起句突兀,寫醉中聞雞起舞,表示正值國家多事之秋,系心社稷,欲有所為。聞雞起舞這個故事,后來成為英雄豪杰報國勵志的范典。“醉來”二字,隱涵沉痛和忿激。當時金庭君昏政亂,皇族傾軋,國勢日頹,大廈將傾,詞人喝酒醉后,憂國的情緒沖破自我克制,表現(xiàn)出本能的狂放的.沖動。一聽到中夜雞鳴,便立即起身,長袖舞劍,氣概凌霄。詞人此時心境,與當年橫槊賦詩,以天下為己任的曹操一樣,壯懷磊落,憂從中來,驚感時局危迫。《短歌行》首創(chuàng)于曹操。當時漢室危傾,天下大亂,百業(yè)凋敝,生民涂炭。曹操宴上酒酣,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慨當以慷,幽思難忘……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座者無不涕泣。這就是建安風(fēng)骨的代表作《短歌行》,詞人故說它“壯心驚”。這兩句,也是對首句的串說,因為《短歌行》亦曹操醉中起舞所賦。作者在此強調(diào)人生短促、事業(yè)無成的憂忿。“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金朝曾占有中國西北疆域,當時,“西北神州”為元人所占,故有此說。詞人與金朝的有為志士,就象東晉諸名士一樣,痛心國土淪喪,但欲救國而不能,只得聚會新亭,一灑憂國之淚。其中也含有詞人當“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的寓意。詞人劉克莊亦有“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玉樓春》)的名句。“新亭”,在江蘇省江寧縣,東晉諸名士常于此飲宴,感國土淪喪,嘆息流淚,而王導(dǎo)激憤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依舊一新亭”,語淺惰深,點破了歷史的驚人相似之處,亦道出首句“醉舞”之隱衷。“蘭十六峰”以下三句,來了一個大跌宕,感情由悲壯低沉突變?yōu)楦甙嚎杭梗纬梢灰髩阂植蛔〉膹姶鬀_力,將全詞情感高潮推向頂峰。嵩山為五岳之中,詞人將之喻為倚天矗立的三十六柄犀利的寶劍。想象奇特,夸張形象。其間又運用寶劍精氣上射牛斗的典故,說這三十六柄長劍,氣象郁勃崢嶸,豪光紫氣,上貫斗牛之間,這正是詞人磊落胸懷和報國壯志的形象寫照。上片八句,四處頓挫,抑揚郁勃,上凌九霄。
下片主要寫老大無成,理想落空的悲慨。“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承上啟下。涵意有兩層:一是說幽并多豪俠之士,但那已是往古的事,今之金廷卻不多見;二是作者自謂,遺山乃并州人,他稱自己尚存燕趙豪俠氣概。《金史》稱詞人“歌謠慷慨,挾幽并之氣”(《元德明傳附元好問》),可見并非虛言。這是遺山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也是他的自信。“鬢星星,竟何成”承前句而發(fā),言己雖乃幽并豪俠之士,但絲竹中年,遭遇國變,憂愁催白了鬢發(fā),不能為國立功,竟坐看西北國土淪亡。凄戚感傷和憤懣之情,溢于言表。“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是詞人忿激之辭。意即,由于自己不在其位,報國無門,他日封侯,歷史的編簡定是為他人而青了這里,他借用杜甫《故武衛(wèi)將軍挽歌三首》(其一)“封侯意疏闊,編簡為誰青”陳句,與杜詩命意相同。遺山當時已三十三歲,尚未貴顯,遂嘆借此身已是封侯無望。最后,詞人表示自己既然用世無望,便只好獨善其身,隱居屏跡。元好問在此詞末自注云:“釣壇見《嚴光傳》”。可知其雖珠到過桐廬。卻也是以嚴光自比。但是,詞人的遁隱,不是政作飄逸蕭散,而是出于沉痛的社會政治原因。“風(fēng)浩浩,雨冥冥”便是將風(fēng)雨如磐,天地迷冥這大自然為之悲泣墮褶的氛圍,來作為環(huán)境渲染,強調(diào)詞人隱逸的萬不得已和十分憂憤悲傷。
上片歇拍“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蠑”,是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本質(zhì)情感,所謂酒后吐真言是也。“一掬釣魚壇上涸,風(fēng)浩誥,雨冥冥”,是寫詞人迫于客觀形勢萬不得已的抑情緒的物化。這兩種不同的境界,一豪壯,一悲涼,它代表了詞人精神面貌的兩個方面。前者興會飚舉,豪氣磅礴,志貫長虹,后者感慨怨悱,氣象蕭森,猿哀鶴唳。這種心理矛盾的尖銳沖突,造成詞人深沉的痛楚,是此詞基調(diào)。作為幽并豪俠,不能一展雄才,棲遲零落,世道的昏昧,亦可以想見。愛國的詞人,焉能不面對釣臺,悲淚滂沱。這首詞豪壯郁勃,磊落直率,挾幽并之氣,能代表遺山詞的風(fēng)格。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6
原文:
南來飛燕北歸鴻。
偶相逢,慘愁容。
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
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
莫匆匆,滿金鐘。
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
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
譯文
我們就像從南飛來的燕子與向北而歸的鴻雁,偶爾相逢,帶著凄慘悲愁的面容。想當年都是黑發(fā)紅顏,而此時重見卻是兩個衰朽的'老翁。分別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問了,無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紅,不用行色匆匆,盡管把酒斟滿在金鐘。這一陣飲酒之后,我們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樣各奔西東。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會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見江面煙霧騰騰,暮云疊疊重重。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唐詞單調(diào),始見《花間集》。宋人改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南來”句:此句仿南朝陳江總《東飛伯勞歌》“南飛烏鵲北飛鴻”句意,借喻久別重逢的友人。
綠鬢朱顏:黑發(fā)紅顏,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衰翁:老翁。
悠悠:思念貌;憂思貌。
小槽:古時制酒器中的一個部件,酒由此緩緩流出。春酒:冬釀春熟之酒;亦稱春釀秋冬始熟之酒。
金鐘:酒杯之美稱。鐘,酒器。
煙浪:霧靄蒼茫的水面,同“煙波”。唐劉禹錫《酬馮十七舍人》詩:“白首相逢處,巴江煙浪深。”
暮云重:喻友人關(guān)山遠隔。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賞析:
此詞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元符三年四月,秦觀被移詔衡州,蘇軾也被獲準內(nèi)遷,這對飽經(jīng)磨難的師生希望馬上見面,共話別情。六月,師生會于康海。此次相會,秦觀賦《江城子》以記之。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7
原文: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譯文
西城的楊柳逗弄著春天的柔情,讓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止不住的流。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獨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飄飛、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這滿江春水都化作眼淚,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唐詞單調(diào),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弄春:謂在春日弄姿。
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
多情:指鐘情的人。
歸舟:返航的船。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飛絮:飄飛的柳絮。
春江:春天的江。
賞析:
【評解】
這是一首懷人傷別的佳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chǎn)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chǎn)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xiàn)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凄婉哀傷的情緒。
【集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少游既是一個情種,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羈旅的生涯,和失戀的縈繞所侵襲,因而使他變?yōu)橐粋傷心厭世的詞人。所以他的詞往往含蘊著極濃厚的凄婉情緒。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jié)尾兩句與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此為少游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fā)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fā)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lián)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jié)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在這地方發(fā)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在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fēng)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fēng)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jié)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在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在“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在引而不發(fā),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fā)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這首愁情詞由春愁離愁寫起,再寫失戀之愁和嘆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說是虛化了具體時空背景,仿佛將詞人一生所經(jīng)歷之愁都凝聚濃縮在一首詞中了,很富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
上片前三句寫初春的離別,并未出現(xiàn)告別的對象而悲淚滂沱,已寓無限隱情。“猶記”兩句轉(zhuǎn)為憶舊,“多情”指戀人,“系歸舟”指飄泊重逢的激動。“碧野朱橋”是當日系舟處所,又是今日處境。“當日事”唯存記憶,而眼前是“人不見,水空流”。即謂再度離別,再度“歸來”時,已無人“系舟”,只見水流了!幾個波折,訴盡赴約而不遇的絕望哀情。
換頭“韶華”句為議論,道破人生真理,此理雖為常理常情,但由詞人體味人生后道出則有極哀切的意蘊。這青春不再,年華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終極原因,何況春天又一次完結(jié)了哩!此悠悠長恨,當然將詞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傷感融注其間了。最后,將愁恨之淚化作春江,極盡夸飾之能事,卻仍“流不盡,許多愁”!妙在“流不盡”!此喻,在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比喻基礎(chǔ)上,又翻出一層新意,乃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法。
此詞結(jié)構(gòu)布局極縝密。下片“飛絮落花”印上片“楊柳弄春柔”;“登樓”印“離憂”;“春江都是淚”印“淚難收”;“韶華不為少年留”總提全詞命意,天然渾成,意態(tài)兼善,神韻悠長。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8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癡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yīng)慳。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
天應(yīng)有意故遮闌,拍人間。等閑看。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直待黃昏風(fēng)卷霽,金滟滟,玉團團。
古詩簡介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是宋代陳著的一首詞,這首詞是早上下雨晚上天晴的一個中秋節(jié),整首詞前后呼應(yīng),表現(xiàn)出了詞人的一種豁達胸懷。
翻譯/譯文
中秋佳節(jié)之時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愚蠢遲鈍的老頭,見識比較多,飲酒相見,現(xiàn)在是不應(yīng)吝嗇。將止的雨怎么妨礙高興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點。
天應(yīng)該有意遮攔著,拍打著人間,隨便看看,美好的時光,一定要明顯的不容易。直到黃昏大風(fēng)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樣閃閃發(fā)光,圓月像玉器一樣皎潔。
注釋
見多: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jīng)驗多。
殘雨:將要終止的雨。
等閑:輕易;隨便。
須用:一定要。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閃動的樣子。
團團:圓月。
賞析/鑒賞
鑒賞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寫的是中秋時,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給人一種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圓”寫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將止了,一點都不妨礙高興的事,表現(xiàn)出了一種風(fēng)雨無阻的心態(tài)。
下片寫了傍晚時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潔無暇,與首句相對應(yīng)。
創(chuàng)作背景
中秋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jié)、八月半、月夕、月節(jié),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jié)。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9
原文:
江城子·浣花溪上見卿卿
唐代:張泌
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綠云高綰,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譯文:
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綠云高綰,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那天,在春日融融的浣花溪邊,我初次遇見了愛人你。當時你多么美麗:明媚的眼波,輕淡的黛眉,高綰的秀發(fā)好似綠云,秀發(fā)上發(fā)髻援簇。情不自禁地問你:“能不能呆與我約會?”你卻調(diào)皮地一笑,輕綻櫻唇吐出一句:“莫自作多情”。
注釋:
浣(huàn)花溪上見卿(qīng)卿,眼波明,黛眉輕。綠云高綰(wǎn),金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有單調(diào)四體,字數(shù)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種;雙調(diào)一體,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浣花溪:一名濯錦江,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謂之浣花日。唐名妓薛濤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箋,號“浣花箋”。卿卿:男女之間的昵稱。黛眉輕:謂眉畫得淡淡的。“綠云”二句:綠云:濃密的烏發(fā)。高綰:把頭發(fā)高高盤繞起來打成結(jié)。簇:從聚。好是:當時俗語,最是、真是。和笑:含笑。
賞析:
這是張泌詞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態(tài)的佳作。用簡練的手法,生動地記述了一個有趣的生活片斷。作者見到個可愛的姑娘,很想和她約會,卻又怕被拒絕,終于不敢啟口。
詞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的,開頭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卿卿”,含有愛慕之意。接著,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繪姑娘美貌,從她的臉,一直寫到她的裝束。“眼波盼”一句,正好與“浣花溪”呼應(yīng)。姑娘的眼睛是那樣的明亮,那樣的動人。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語匯來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漢代枚乘的《七發(fā)》中就有“揄流波、雜杜若”這樣的`名句。后世黃庭堅《漁父》詞:“ 新婦磯頭眉黛愁,女兒浦口眼波秋。”而這幅美人圖一經(jīng)點睛,人物可愛的形象立刻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然后,作者又以工筆細繪,以襯托她那動人的秀麗。“黛眉輕”一句,是說那姑娘的眉毛畫得又細又長;“金簇”“小蜻蜒”是形容姑娘發(fā)髻上的裝飾品。這一連串的描寫層次分明,說明作者觀察的細致,同時也揭示了他對姑娘的景慕之心。詞的最后兩句,在前面為姑娘寫像的基礎(chǔ)上引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很想約姑娘幽會一次。可是作者卻仿佛從那姑娘莊重和藹的神態(tài)中,看到了他對自己的輕率的善意批評。作者將自己內(nèi)心的話動,借助想象中的兩人對話來描寫,頗有新意。對話中的姑娘形象也被烘托得愈加親切,可愛、完美。至于作者自己的窘態(tài),雖然沒有出現(xiàn)只字片語,但讀者似乎覺得,這個小伙子一定為自已多情的荒唐舉動臉紅了。
這首小令共有三十余字,語言平易流暢,無一奇字難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情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態(tài)都刻劃得十分細膩,主次繁簡得體,格調(diào)輕快活潑。尤其是對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先寫她的外表美,但纖麗而不輕佻,然后再想象她拒絕約客時的神情和語氣,更顯示出她那端莊大方的儀態(tài)。此時,女主人公的美,已不再停留在作者所看到的裝束上,而是深入到她的性格中去了,揭示了一種內(nèi)在的美,使她在詞中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張泌詞中還有一些同樣題材的作品,如《浣溪紗》中的“晚逐香車入風(fēng)城”等,也體現(xiàn)出作者擅長描摹人物情態(tài)的特點,但寫得過份風(fēng)流調(diào)笑,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不及這首。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0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宋代·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譯文
西城的楊柳逗弄著春天的柔情,讓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止不住的流。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獨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飄飛、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這滿江春水都化作眼淚,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唐詞單調(diào),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弄春:謂在春日弄姿。
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
多情:指鐘情的人。
歸舟:返航的船。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飛絮:飄飛的柳絮。
春江:春天的`江。
賞析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逝。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lián)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逝。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逝中。“楊柳弄春柔”的結(jié)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fā)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似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fēng)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似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fēng)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jié)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逝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逝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fā),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fā)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醉來長袖舞雞鳴。
短歌行。
壯心驚。
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
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shù)幽并。
鬢星星。
竟何成。
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
一掬釣魚壇上淚,風(fēng)浩浩,雨冥冥。
譯文: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天像劉琨他們那樣聞雞少舞,候袖飄飄,心情激蕩。曹操的《短歌行》令多少壯士有風(fēng)雷激蕩、石破天驚的感受啊。我舉頭向西北望去,神州陸沉,國勢之艱難,讓人像“新亭對泣”那樣悲傷。再看那如候劍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蔥郁崢嶸的星斗之氣,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涌動。
古來豪俠眾多,要數(shù)幽并為最,可是我這個幽并人再也不天像先輩那樣殺敵立功了,因為我已雙鬢斑白,還天干什么呢。等到將來封侯的時候,青史會會留下誰的名字呢。即使我像嚴子陵那樣在釣魚壇會垂釣,也不會:忘記事業(yè)未成的痛苦,面對浩浩的.風(fēng),冥冥的雨,我會淚流滿面的。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此體為雙調(diào),七十字,會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舞雞鳴:祖逖聞雞少舞之故事,為英雄豪杰報國勵志的典范事跡。《晉書·祖逖傳》:“逖與司空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少舞。”
短歌行:樂府歌辭,曹操宴會酒酣時所作,表達了他感嘆人生短促,事業(yè)無成、希望招賢納士,建立功業(yè)的雄心壯骨。
“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的西北疆域,當時又被元人所占,詞人與金朝的有志之士就像東晉名士一樣,痛心國喪,欲救國而不天,只得聚會新亭,一灑憂國之淚。
三十六峰:指河南登封縣嵩山三十六峰,此時元好問正游此山。
星斗氣:據(jù)《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張華)乃邀雷煥仰觀,煥曰:‘寶劍之精,會徹于天耳’……”
崢嶸:山勢挺拔峻削,又指寶劍鋒利無敵。
編簡為誰青:用杜甫《故武衛(wèi)將軍挽歌》“封侯意疏闊,編簡為誰青”原句。編簡,即書籍,此指史書。古書刻在竹子會編聯(lián)成冊,故名。
釣魚壇:作者自注云“釣壇見《嚴光傳》。中國古代釣臺很多,文人最喜歡稱道的,是浙江桐廬富春江嚴光(子陵)釣臺,此臺極為宏偉壯觀,孤峰特少,會立千仞,許多名人到此憑吊,迎風(fēng)灑淚,悲歌壯烈。詞人以嚴光自比。
賞析:
這首詞約作于貞祐丙子(1216)從秀容南渡避兵之后,至正大甲申(1224)五月應(yīng)宏詞科,就選國史院編修官之前。據(jù)詞意推測,當寫于詞人游嵩山時。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2
江城子·鵁鶄飛起郡城東
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fēng)。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翻譯
一群白鷺從郡城東邊飛起,掠過江上碧藍的天空,江邊卷起半灘風(fēng)。越王舊時的宮殿,如今只是一片荷花蘋草。水邊的樓閣竹簾高卷,魚兒在水面上嬉戲翻騰,攪起了千萬重雪花,融化在嚎檬細雨中。
注釋
鵁鶄:水鳥名,鷺鷥的一種,頭細身長,身披花紋,頸有白毛,頭有紅冠,能入水捕魚,又名“魚鵁”。
郡城:此指古會稽(今浙江紹興),春秋時為越國國都。
越王宮殿:越王勾踐的宮殿。
蘋:水生蕨類植物,也叫田字草。
藕花:荷花。
魚浪:秋水魚肥,逐浪出沒。魚,一作“漁”。
千片雪:言浪花如雪。
片:一作“江”。
蒙蒙:迷茫還清貌。
賞析
此詞的調(diào)名即是題目,寫的是一個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風(fēng)物。從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國宮殿等情況來看,自然寫的是古會稽。前三句“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fēng)”,寫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從城東流過,江面空闊,沙灘陣陣風(fēng)起,好一派秀美、曠遠的江郊景色。“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是對此城歷史的回顧與沉思。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這里建都,可如今已不見痕跡,往日的宮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紅藕翠蘋了,這就點明了此城的顯赫歷史,增加了一個描寫層次,無異于在它的背景上涂了一層古老蒼涼的底色,豐富了江城的形象。當然作者的懷古之情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說任何雄圖霸業(yè)、奕奕生光,都經(jīng)不起時間的銷蝕而云飛煙滅。尾三句“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集中描寫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觀:登上臨江的水樓,卷起幃簾,憑窗一望時,只見魚躍浪翻,激起千片飛雪,一江雨霧,迷迷蒙蒙,蔚為壯觀。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過水;樓窗口而攝入眼簾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畫卷,美不勝收。
此詞僅三十五字,卻把一個江城的風(fēng)物描寫得如此形神兼?zhèn)洌P力實在不凡。究其奧妙,大約有三端:一是注意多側(cè)面、多角度的描寫。它先從遠觀角度寫江郊景色,次一歷史眼光看湖塘風(fēng)光,再用特寫鏡頭寫水樓觀濤。如此不僅層次清晰,而且頗富立體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調(diào)配和多樣。斑斕的鵁鶄、碧綠的江水與白色的沙灘構(gòu)成一種清新淡遠的色調(diào);翠綠的蘋葉與鮮紅的荷花相配,又以秾麗的色澤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構(gòu)成一種朦朧混茫的氣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如鵁鶄的起飛,碧水的東流,半灘風(fēng)吹,浪花飛舞等等,這種動態(tài)景象,無疑賦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機和飛動的氣韻。在秾艷的牛嶠詞中,此詞可謂獨具一格。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3
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閑亭隨分有,時策杖,小盤旋。
采山釣水美而鮮。飲中仙,醉中禪。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創(chuàng)作背景
吳潛為南宋名臣,但在朝廷任職時頗受以賈似道為首的權(quán)臣排擠。景定元年(1260),吳潛被貶謫到循州(今廣東省惠陽縣),此篇即是他在循州閑居時贈表侄劉國華的作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屋子旁邊有田園十畝,春光正好,百花都醞釀競放嬌顏。多情的楊柳,隨風(fēng)披拂搖擺,籠著淡淡輕煙。幽館閑亭隨處可見,我時時拄著手杖,稍作流連。
采山貨,釣河魚,味道既鮮而美,我是那酣飲中的酒仙,醉倒后的禪人。在閑居的日子里,日上三竿我還酣睡不起。人們都說做一品高官好,但有多少事,聒碎心田。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此體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劉國華:作者表侄,生平未詳。
別館:別墅。
策杖:拄著手杖。
醉中禪:醉倒后的禪人。禪,這里指醉心禪法者。
賞析
這是一首述志言懷的詞。詞人通過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及淡然閑靜的心境。悠游林下的閑適和禪宗的空靈境界,在作者看來,可以達到融通:經(jīng)過內(nèi)“碎心田”而外“一品高官”的紅塵修煉,“仙”“禪”的況味一起隨著鄉(xiāng)村伴日高眠、把酒垂釣的生活油然而生,集中體現(xiàn)在了這首詞中。
上闋描寫詞人的.居處。詞人所居之處如同世外桃源,田園十畝,百花競放,柳條依依。于這景物中,詞人的心境表露無遺,他不茍于俗,過著恬然自得的生活。下闋述寫詞人的日常生活。他生活是悠閑隨性的:采山貨,釣河魚,暢飲美酒,睡覺睡到日上三竿。“一品高官”以下三句,詞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安貧樂道,不愿過那鉤心斗角的官場生活。
這首詞寫得平白易懂,不事雕琢。全篇信手拈來,準確妥帖地將詞人自己的心境傳達出來。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中秋佳月最端圓。
老癡頑。
見多番。
杯酒相延,今夕不應(yīng)慳。
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
天應(yīng)有意故遮闌。
拍人間。
等閑看。
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
直待黃昏風(fēng)卷霽,金滟滟,玉團團。
譯文
中秋佳節(jié)之時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愚蠢遲鈍的老頭,礙識比較多,飲酒相礙,現(xiàn)在是不應(yīng)吝嗇。將止的雨怎么妨礙高興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點。
天應(yīng)該有意遮攔著,拍打著人間,隨便看看,美好的時光,一定要明顯的不容易。直到黃昏大風(fēng)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樣閃閃發(fā)光,圓月像玉器一樣皎潔。
注釋
礙多:識:知道。礙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jīng)驗多。
殘雨:將要終止的雨。
等閑:輕易;隨便。
須用:一定要。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閃動的樣子。
團團:圓月。
賞析: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寫的是中秋時,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給人一種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圓”寫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將止了,一點都不妨礙高興的事,表現(xiàn)出了一種風(fēng)雨無阻的心態(tài)。
下片寫了傍晚時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潔無暇,與首句相對應(yīng)。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宋代]蘇軾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zhèn)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lián)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譯文
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只見碧山與天相連,晚云悠閑地飄蕩。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臺,頓覺心曠神怡,有超然之感。不要讓云彩匆匆地消散,今夜里會有美好的月光。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揚起點點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一回頭就成為過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樂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原為單調(diào),至蘇軾始變?yōu)殡p調(diào),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二六“濰水”條:“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其馬耳,故世取名焉。”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蘇軾詩集》卷一四《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之一:“二華行看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作者自注:“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蕩也。”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六:“(諸城)縣南八十里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減雁蕩山。西北有潭水與東海相通,久雨將晴。井中有聲如雷,旱則以石擊井,必雨。其他石峰十有一,盤石十有八,俱巍而麗。子瞻詩‘九仙今已壓京東’是也。”
超然:即超然臺,舊稱北臺。南宋張淏《云谷雜記》卷三:“按北臺在密州之北,因城為臺,馬耳與常山在其南。東坡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請名之曰超然臺。”
月嬋娟:月色美好。
聯(lián)拳:團縮貌。
他年:意謂成為過去。
使君:作者自指。
賞析:
此詞抒發(fā)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上片開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后三句是虛擬之景;下片換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虛擬之景。全詞情景交融,虛實交替,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shù)功力。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托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時光,盡于此二句中囊括之,盡于吟誦此二句時浮現(xiàn)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zhuǎn)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景無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fā)。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08-20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0-15
江城子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熱)江城子原文及賞析08-20
江城子·賞春原文賞析07-11
《江城子·賞春》原文賞析08-24
江城子·賞春原文、賞析08-08
江城子·賞春原文及賞析08-07
《江城子·賞春》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