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碎片化”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碎片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碎片化”作文1
假如你去問一個老年人以前的生活方式,他(她)可能回答: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飯騎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來的第一輛自行車,去工廠里勤勤懇懇地工作一天后,回到家,讀讀書,看看報,一天就這樣平淡無味的過去了。可能在那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
如今,物聯網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現在一個年輕人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乏味。早上醒來,關掉手機鬧鐘,一般看手機,一遍草草地解決,開車去上班,在車上戴耳機聽音樂,或者聽聽收音機…。有了互聯網后,人們的生活真的'改變了許多,我們可以足不出戶買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不出國門了解其他國家的訊息。QQ,微信可以讓人們跨越距離的障礙就能見到彼此。出門甚至可以不帶現金,你只需要帶一部智能手機,你可以憑著這部手機在外面吃喝玩樂。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真的只會給人們帶來便利嗎?答案顯然是“不”。網絡是有弊端的,隨著網絡的發展,人與人正面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QQ,微信上的一段一段方方正正的文字,沒有人情味。人與人只見的關系會漸漸疏遠,這樣下去,整個社會就只有一個個單立的個體。沒有人會關心這個社會。這就是網絡的一大弊端。
現在,青少年也開始習慣用網絡。越來越多的孩子能輕松的使用互聯網,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他們也會用父母的手機打游戲。前不久就有很多新聞在報道說,十幾歲的孩子用父母的手機玩游戲,直播平臺上話費巨額錢款,就連父母也承擔不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網絡,這也可能導致部分青少年在不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這一切的后果又是有誰來承擔,當然不可能是網絡,而是他們自己。
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的手機、電視、電腦等所有的電子產品全部消失,那人們會怎樣生活呢?那簡直無法想象,可能有些人會瘋掉吧,因為現在的人們已經太過依賴網絡,網絡開始支配人們的時間,并不是說網絡不好,但如果真的說,所有人都活在網絡世界里,那將會是那么可怕!
偶見你,這樣一個碎片化生活,我們到底應該是快樂還是悲傷。
生活“碎片化”作文2
每一天都過得很快,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學生,都有一件事沒做完就被另外一件事給插進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就被慢慢分割碎片化了。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在自己的畫架前放了一張照片寫生,剛把人物的身體部位定好,“叮鈴鈴”一個電話響了,我有點無奈地接到:“你好,請問你找誰?”電話那頭傳來媽媽的聲音,我在畫素呢,沒事我就先掛了;“有你這么對家長說話的嗎?媽媽說,先別畫了,去寫作業吧,你不是還有幾張我給你布置的作業沒做,趕緊在我回家前做完!”我無奈的'搖搖頭,心里是抗拒的,因為已經做了好幾張卷子了,但又不得不做,只得乖乖回到自己的房間里,坐在寫字桌前,開始完成卷子。
過了一個小時,作業終于寫完了。我又回到畫架前邊,心想:這次可不能再有人來打擾我了,因為畫畫是要一心一意的。我滿懷希望的重新開始速寫,誰知剛把人物的細節畫了一點,外婆又說:“過去幫她一起做家務好嗎?”我想拒絕,但又不能,外婆是長輩,我只能跟著一起去干活,外婆掃地,我拖地,配合很快完成地面清潔;接下來書架撣灰,擦桌子等零散的家務活又花了半小時。
當我再去素寫的時候,已經四點半了。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竟然連一幅畫都沒有完成,我已經有點不耐煩了。再次拿起筆,將人物的細節想一氣呵成的做完,誰知,我的運氣就是這么差,還真被說中了,一個電話又打進來,我冒著火,皺著眉,氣沖沖的拿起電話,只聽對方說“我是中國XX銀行的,你欠我們銀行五萬元,請速還清!”我沒等對方說完,立馬掛了電話。
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下班都回家了,我們全家就開飯了,可是我下午卻連一幅畫還沒完成。時間就被碎片化了,許多人都因為做這些碎片化的事而打破自己規定的計劃。我想,這就是被碎片化分割的生活吧!
生活“碎片化”作文3
碎片?什么是碎片?記得小時候,我總喜歡把各種各樣的紙撕成大大小小的碎片,再扔進垃圾桶,總是玩的不亦樂乎。沒想到現如今,我們的生活也被撕成了碎片。
每天清晨,伴隨著新概念英文的播放,我睜開惺忪朦朧的眼睛,開始忙碌的一整天。吃飯的同時我的耳朵要豎起來聽英文,等車上學的路上腦子還在默默背誦著語文老師布置的古詩文,課間輔導同學功課的間隙順便訂正一下自己的卷子,就連在家上廁所的時候也要抱著IPAD抓緊看一下今天還沒有完成的薄荷閱讀……
再看爸爸媽媽,他們的生活也是一片忙碌:上班的路上抓緊時間看看手機新聞;在公司給客戶打電話聯絡的空隙,還在電腦上查閱著各種工作報告,微信、QQ不停的閃爍著對話框等待回復;晚飯的時候邊吃邊和我聊聊一天的趣聞,在幫我解答作業里難題的間隙還不忘抽空瞄兩眼報紙雜志。
而在我們的身邊更是隨處都可以看見這樣的`情景:邊走路邊玩手機的年輕人,邊吃飯邊刷微博的白領,邊乘車邊看電影的叔叔阿姨……這種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幾乎充斥在每一天每一個人的身上,大家都習以為常,樂此不疲。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利用一切時間的縫隙,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電子產品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讓每一天變得多姿多彩、豐富飽滿。在這樣忙亂繁雜的生活里,我們的心也慢慢變得浮躁,慢慢忘記了,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完整的讀完一本書,有多久沒有耐心認真的畫完一幅畫,有多久沒有面對面拋開一切電子化設備好好面對面的聊聊天……
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在給我們生活帶來種種便捷的同時,也把我們的生活撕成了更多的碎片。人們總是習慣拿著手機不時的看一看朋友圈或玩一會游戲,手上忙一件事的同時腦子里還要想著另一個問題。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看似充分的利用了每分每秒,卻也把本該完整的生活撕成了更多的碎片,撕成了碎片的生活再怎么拼也拼不出一張完整的紙。
也許,我們應該放慢腳步,給自己多一些空間,在這個繁忙的信息化時代,認真對待每件事、過好每一天,那么即使生活在碎片化的時代中,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活“碎片化”作文4
“喜歡條理吧,它能保護你的時間和精力。”我曾經見到過這樣一句話。的確,我們需要條理。書桌上的物品擺放需要有條理,這樣可以很快拿到想要的東西,看起來也更舒服。知識點和概念需要有條理地整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們、體會到它們之間的關系。人的作息也應該有條理,這樣才最高效。要是一日三餐都在中午吃,豈不是要撐死?要是一年的'睡眠都在上半年內睡掉,下半年豈不是要疲勞而死?就像墨子說的,“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人的生活也一樣,不是總量多就行,必須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做合適的事情。這些道理都很好理解,好像廢話,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遇上同樣荒唐的事情。害我們的'罪魁禍首便是“碎片化”。
當需要額外時間補自己弱的學科時,卻發現這些時間被分成了十幾個小小的碎片,可能一道題做到一半,書上的一個小節讀到一半,就打上課鈴了。回家再做吧。唉,作業好多,趕快先做作業吧。終于做完了。再繼續上午沒有完成的內容吧。嗯,韋達定理,是法國數學家——不好,必須趕快睡覺了,要不然明天就沒有精神聽課了。法國數學家弗朗索瓦·韋達的結論再次被塞到書包中。
當需要買一些生活用品時,卻發現空余時間被分成了十幾個小碎片。要是去超市買,會屢次在半路上得知自己又有事情要回去處理了。那么在網上吧?淘寶網順利打開登錄了。什么?哦,對,還有一個任務沒有完成。淘寶網遭到關閉……
我們整天接觸的信息,無論是新聞還是科普文章,也都被碎片化了,我們都只能獲取一些互相沒有關聯的信息,零零散散,很難有什么用處。我們的社交也因為各種繁瑣的事物碎片化了,很難每天有連續的哪怕半個小時能和伙伴交流。這樣,就很難真正地形成天長地久的可靠的友誼。
由于碎片化,我們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總時間加起來會比持續干這一件事情所需的時間長得多,效果還未必會那么好,事倍功半。這時,即使有好的學習方法,有良好的環境,能夠有比往常高的效率,最終還是不能比碎片化之前有更高的效率。但遇上這樣的生活,又能怎么辦呢?
生活“碎片化”作文5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逐漸碎片化了。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常態。
以前,我們都是用整段時間去學習生活。可現在,在學習和工作時的產生了碎片時間。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微信等便捷社交軟件的發明。它時不時會“跳出”一條消息,打斷你手中正在進行的事務。而你很難不為此分心,去跟別人聊天去了。可又收到學習工作的壓力,你只能草草淺談幾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碎片化的'社交。因為這個原因,從而產生出了碎片化的閱讀和碎片化的生活。
其中,碎片化的閱讀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從前,我們通常捧著本書,看上兩三個小時。有人會問,為什么以前又大把的時間,可現在卻沒有了呢?這是因為現代人一有空就情不自禁看看手機,一下子半個小時就沒了。地上看放眼望去幾乎人人都看手機,很少有人閱讀書籍,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有人會問,看手機也是在獲取信息,怎么能說沒有意義呢?確實,看手機也能獲取信息,但信息本身是碎片化的,沒有深度,看過以后迅速忘記了。因此大部分是無效信息。習慣了手機里的篇幅短,信息量廣的閱讀方式后,人們漸漸失去了耐心。曾經有人統計過,一個網頁只要加載時間超過5秒,就會有80%的人離開此網頁。因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不得不隨時關心好幾件事,無法長時間專心于一件事,也不愿意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原因。
由此看來,碎片化的生活是個循環。至于是良性循環還是惡性循環顯而易見。當然,碎片化的生活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比如說,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不需要為了生活的瑣碎事務煩惱,隨時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買到想要的東西。愛因斯坦說過,科學是把雙刃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碎片化的生活不可避免。我們應該了解它的好處也明白它的副作用。這樣,我們才能以正確的方式迎接它,畢竟它也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產物而已。
生活“碎片化”作文6
人類步入21世紀,生活被冠以了一個新形容詞——碎片化。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每一天都不再專心執著地做一件事了,而是將每天的事情"打碎”胡亂"拼接"成一個碎片化的一天。
究竟是什么讓生物碎片化呢?第一大原因必然是生活的快節奏化,不論是誰,我們都不得不去尋著那微笑的時間空隙去刷刷手機、休閑娛樂。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被指認成罪魁禍首。40年前,人們根本不會想到手機的存在。而如今,各品牌手機互相競爭,微信、QQ都在使我們的生活不再是完整持續的生活,它們重重向人類生活敲下一拳。碎片化生活,就此誕生。
就拿碎片化閱讀為例,它就這么一無是處嗎?并不是。也許僅僅在早上刷牙的3分鐘里,我們就可以用手機瀏覽完當天天氣、微信朋友圈,甚至還可以短時間內看完一篇對熱門新聞的評價。碎片化的閱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好處,它將每日精華分揀好,擺好盤呈現在我們面前供我們觀看,一下子我們就了解了更多流行資訊,也不會再落時了。
可這時又不禁要問了,你真的記住這些了嗎?你記住引力波是什么了嗎?你記住中國最新提出的政策了嗎?你只記住了區區5%的內容,剩余的就隨著新內容的進入而消失在腦海。可以說碎片化的.閱讀根本沒讓我們學到了什么,甚至就在浪費時間。從未來考慮,習慣了碎片化閱讀的我們還能否靜下心來完整閱讀下一本書呢?我們早已習慣了為我們調減好信息的日子,已經變藍不再愿意去自己勞動、整理知識。“碎片化”如今正吞噬著人們一直崇尚的勤奮自覺的美德。
迫于生活的快節奏,難道我們真的要被“碎片化”所控制嗎?可說到底,閱讀、購物只是一種形式,并不影響其本質。而關鍵的因素是人們抱著什么態度去生活。
生活注定是碎片化,可倘若我們能以認真的態度去度過每一日,我想,碎片化生活的不利之處是一定能被消除的,取而代之,“碎片化”的利益將最大化。所以說,很難去判斷“碎片化”的好壞,最終的還是人們所持的相應態度。
生活“碎片化”作文7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不得不過上碎片化的生活。手機,電視,無不在分散我們的心神,試問一下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泡上一壺好茶,捧上一本好書,靜靜地體會生活的寧靜了?
身為一個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就是早晨5點起,晚上6點歸,稍事休息后便開始做回家作業,就連雙休日也被各種補課所占據,很難找到一點空閑且連貫的時間。不由得感嘆光陰之吝嗇。
既然碎片化的生活我們無法避免,那我們是否能充分的利用好這碎片化的時間呢,而不是被生活所奴役呢?
答案是肯定的。
若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擠出屬于自己的時間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不然再忙碌也是為了他人,為了成績而活,即使最后成績斐然,也只不過是一只優秀的`綿羊而已。可是高中生活的忙碌已經不言而喻了,怎么又能擠出時間呢?
的確,時間的海綿擠得再扁也不能擠出25小時的水量,可我們可以緊緊得鎖住水滴讓它不易蒸發啊。比如,上學如果是乘坐交通工具的話,便可以在車上閱讀一本好書,雖然時間不多,但長久以往,高中畢業之時你的文化功底可就不容小覷了。
再比如周末,把一天內的課外補習班都湊在一個時間段里,這樣剩下的時間就是連貫的了,我們可以在適當的娛樂之后,培養自己的愛好與興趣,繪畫,書法,音樂,在各種中西方文化之中遨游豈不美哉?
再者,深度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何為深度工作?簡單的來說,心無旁騖的做完一件事就是深度工作,這看似很簡單,可其實很難做到。當你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否會每隔幾分鐘就拿起一次手機查看微信或QQ?那你的心思肯定不會完全的在工作或學習上面,工作效率可就大大降低了,如果能高效地完成課后作業,那每天的時間便自然的會寬松許多。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幾點,那你的生活就并不只是茍且了,你會為你碎片化生活中所擠出的屬于自己的時間樂此不疲,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或許有人抱怨,有人厭煩,但當你順著生命的體驗走,不驕不躁,不卑不亢,把破碎浮淺的每一天活成屬于自己的每一天,人生就會大有不同。
生活“碎片化”作文8
在當代社會中,隨著科技的發展,快節奏這個詞匯已經逐漸潛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得不把事物簡潔化,分成小份一步步的加以完善,最終完成。而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的生活。
有人會說,我的生活充實完整,何來的碎片化?其實不然,碎片化的生活正潛移默化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以一名學生來講,碎片化的生活,最可體現的就是學業上的工作量。從以往的`難以上學,到之后的可以上學,社會在進步,所以需要更多各式各類的人才。而怎么發展和挖掘人才呢?教育是基礎。各式各類的學科的接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自然而然碎片化成為了安排好生活規劃的唯一途徑。舉個例子,在雙休日,從以往的,“少”工作量,到如今這個“培養全面發展”的目的的教育,在本校學習之余,難免要去參加各式補課班。原本幾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量可能不得不分好幾個1、2個小時才能完成。對比舊社會的學習整體,可以說,學業也悄然進入了不得不碎片化的行列。
以一名正值17歲的少年來講,信息的碎片化則是更為明顯。網絡顯然已經成為年輕人交流的核心設備,網絡信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例如微博的熱搜,都是由一條條不同的信息拼湊而成。標題簡潔明了,立刻就能了解。相對于那些繁瑣的長篇大論,碎片化的信息更有吸引力。但這種碎片化的信息真的那么卓越嗎?實則不然,凡事有利就有弊,碎片化的信息表示片面。而這就削弱了我們“突破片面看本質”的能力。導致了不同差異的理解甚至說是誤解,從而引申出一些由個人情感所表現的風氣不良的議論,也就是所謂的“網絡暴力”,按我的想法,這些娛樂八卦,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又為何要因這些不必要的事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詆毀他人呢?
碎片化正在逐漸侵蝕我們的生活。生活的碎片化,可以說是一劑良藥,也可以說是致命的毒藥。要看我們怎么合理安排生活的碎片化。在碎片化之前,必須先要實行規劃化。合理的碎片化生活可以讓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反之,則會讓人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我們該怎么正確對待當代的碎片化生活,才是我們該思考的深遠問題。
生活“碎片化”作文9
碎片化顧名思義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在這樣一個信息主宰社會的時代,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亦或說是我們的不幸。
趁夕陽還未收起余暉時,我伴隨著暖風拂過我的臉頰,輕輕合上一本剛看完但仍意猶未盡的小說,我沉醉其中,就像只有在特定的土壤里才能生長出特定的.樹木一樣,只有深入閱讀,才能體驗到書本那清幽的香氣與作者想要表達的心境。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看小說便沒了那番意境,看著看著便沒了耐心,捧起手機刷刷微博看著空間,最后的最后,從網上查找了內容梗概便安慰自己說我又看完了一篇世界名著。
不知不覺中,生活總是被碎片化了,有時忙碌了一整天,到頭來真正靜下心來想做些事,卻是不了了終以看手機作為一天的結束。
各種的消耗、轉移分散著我的注意力,我從這個信息馬上跳躍到另一個信息,我的知識被碎片化,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現狀。不可排除,網絡的發達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與快捷,不用去書店買書消費,只要拿出各種看書軟件便一覽無遺,可以在屏幕上飽受閱讀的快感。這種種吸引人的誘惑使我陷入泥潭之中,無可自拔。
但是當我在抱怨這個社會現象時,又何嘗沒有考慮過我自己的過錯,說到底還不是自己不專心于一件事,我只是在為了掩蓋我成為了工具的俘虜卻還要自欺欺人說著這都是生活帶給我們的,潛移默化的東西罷了。我認為我們不能為了去把自己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而去打破原有的規律與秩序,與其說是碎片化的生活,倒不如還是檢點自己的過錯來的高效率的多。
因此,哪怕是閑庭散步,都不能被碎片化的生活所支配,我想起了當日月更替時,揉揉自己酸痛的雙眼,但是不會感覺不充實。所以,哪怕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依舊是我們,不是被工具支配著的機器人。
也許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我們的不幸,但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黏合劑。
生活“碎片化”作文10
你的一天,是怎么度過的呢?
清晨,被鬧鐘吵醒,起床,翻翻手機里的微信群,看看有多少人又熬夜了,順帶在微博上發個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帥醒的自拍,再起床。
學生黨們出門時將耳機塞在耳朵里,搖頭晃腦的邊走邊聽;上班族們一邊急急忙忙的跑著去趕公交或地鐵,好不容易上了車,趕緊刷刷今天的八卦新聞或者淘寶。
下班了,路上用手機訂個餐,省去了回家做飯的功夫,再在朋友圈的美食圖片下點個贊,回個評論。
夜深了,又到了閱讀的時候了,打開手機的小說軟件,找個好看點的故事催催眠,一天又這么平淡的`過去了。
一切都是這么自然。沒事干時,玩會手機;上廁所時,玩會手機;寫作業時,玩會手機不知不覺間,網絡已填滿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主人。人們總會在碎片的時間里刷刷網絡,玩玩手機,美名其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放下手機,讓我們抽出碎片化的五分鐘想想:我有多久沒有看完一本紙質書了?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逛逛街、散散步了?我有多久沒有和身邊的人好好聊天了?
我們的時間現在已經被網絡碎片化。我們現在多數時間都處于耳朵上掛著耳機、嘴里哼著歌,手機上若干個微信群不停閃爍,叮鈴叮鈴的手機提示鈴吵得人心煩意亂的狀態。我們的知識現在已經被搜索軟件碎片化。不懂的問題問百度,不會的作業查軟件。現在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去查詢問題的答案,卻只汲取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解析問題的過程。
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益處。就拿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說起,課表上的課程把一天分割成了八節課的碎片時間,而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知識,尤其是下課的十分鐘休息時間,讓人的大腦能有充分的休息以及對上一個知識點的吸收和回顧;再拿大家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來說,里面每天推薦的碎片化文章短小而又精悍,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一篇短文,何樂而不為呢?看到好的內容還可以收藏到收藏夾里,等到下次空閑的時間再閱讀。
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好與壞,只取決于你的生活態度,不是么?
生活“碎片化”作文11
在如今繁忙的現代,因為科技的發達,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迷失在了碎片化的迷宮之中,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
碎片化”,本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例如,老師們在學校講課,不是把整本教材一起講,而是分成多個模塊去讓我們理解。我們也可將"碎片化"理解為一種"多元化",而碎片化在傳播本質上的整個社會碎片化或者說多元化的一個體現。
碎片化生活的優點
如今,很多學生,包括老師都在處于碎片化的生活中。比如學生早上起來先讀背會書,再去洗漱。完了以后繼續背,調整思維,讓朦朧的腦袋從睡夢中醒過來。上完一天課,回到家,快要睡覺時加深記憶,使第二天更輕松。而不是花將近一個小時在那里不停背,效率低下。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擠還是擠得出來的。”碎片化的生活可以讓我們統籌安排時間,不是浪費時間。
碎片化生活的缺點
俗話說:凡事必有兩面性,哪碎片化生活也一定由缺點。例如,很多人把許多事情分成太多去做,導致腦子中容量不夠,忘了許多重要事情不能把事情做到系統化。想想自己有多長時間沒有讀過一整本書。多長時間沒有上過一整節課。多長時間沒有一氣呵成的完成一件事情。多長時間說是要統籌安排,卻在浪費時間。不能一下子完成一件事,也是失敗。錯誤的方法只會使自己大塊的時間,被分解成了小塊,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不說,更會破壞原本的.計劃,使人變得更加忙碌,從而失去對任何事情的注意力,而推動這種情況的源頭便是手機,手機本來的確沒有過錯,可是各種社交軟件讓人們逐漸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碎片化生活的起源是正能量的,是健康向上的。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只要能夠好好的利用這些碎片,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輕松,更加舒適。如果沒有這樣,那么等待你的只有效率低下,忙碌的生活。
生活“碎片化”作文12
隨著電子產品和科技化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碎片化”。所謂“碎片化”原來意思是指將完整的東西分割成許多零碎的.小件。現如今,碎片化娛樂,碎片化購物,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時間無所不在。碎片化時間就是在幾件事情中存在的零碎時間做不了正事,而可以被利用來做其他小事的時間。
有時碎片化時間令人困擾,比如大人們工作時,被電話或者來訪者打斷,從而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應付。有時碎片化時間卻是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上廁所時聽聽音樂,乘車時背背單詞,休息時候瀏覽購物網站等。
有一次周末,快要考試了,學校里作業特別多,我還要去上補習課,在與作業奮力地斗爭了一個上午后,還有三個作業沒完成,吃完午飯就要乘車趕去上課,我順手將沒有做完的作業也放進了書包,就去乘車了。坐在公交車上時,我突然想到自己帶了要默寫的兩首古詩,我便將書從書包里抽出,在擁擠的車廂里背了起來,一路上我全神貫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大概就是這樣吧,很快我就背出來了,而車也快到站了。在補習班的休息時間,我靈機一動,將在車里背的古詩默了出來,這樣一個作業被我拆成了兩個碎片,又在碎片的時間里完成了。
下午回家時,車上人不多,我又將古詩鞏固了一遍,然后又在車上做好了英語閱讀作業,回到家發現自己已經完成了兩個作業,心里十分高興。在預計的時間前完成了學校最后一個作業和補習班作業后,有點無所事事了,媽媽告訴我還有20分鐘才能吃晚飯,我突然想起黑管老師說的話“我知道你現在很忙,我也不要你太有壓力,希望你一星期吹3到4次,每次花15分鐘的碎片時間,練習一下可好?”,于是,在媽媽沒有催促前,我又練習了黑管。晚上,媽媽夸我今天的效率特別高,所有的任務都完成了,我終于有時間可以安安靜靜地看《三國演義》了。
后來,我就一直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我忙碌并享受著這樣的碎片化生活,我認為科學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生活“碎片化”作文13
初中畢業進入高中后,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生活總是被分割成碎片,有無窮無盡的事情要做。時間似乎被打碎了。感覺一天過去了。剛開學,就經歷了高中的勞累。
早上6點15分,鬧鐘準時響了。打開窗戶,屋外的天氣還是有點涼,陽光斜射進我的房間,看似悠閑,但我知道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早飯后,我匆匆趕到學校,很多同學已經到了,坐在位置上學習。老師也在前面,指導學生。沒多久我坐下了,第一節課就早早開始自習。
早上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很困,有的同學還在發呆。我聽了老師的課。枯燥的學習內容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丁00,安靜的教室終于按鈴了,同學們似乎都陶醉在老師剛剛說的知識點里。沒有蘇醒,教室里繼續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是一陣笑聲,全班瞬間沸騰了。大家一起玩,一起笑,或者一起討論話題。
經過一個上午各種老師的各種課程,我終于到達了在我最新的作文中所希望的.午休時間。中午自習是每天最放松的時間,但是周五的午休并沒有停止。先是去飯堂隨便吃了幾口,然后就趕回教室復習語文,抄英語筆記,改數學卷子。
上了一天課,要去畫室畫畫,回到家已經6點了。
當然,我回家后必須做作業。今天的作業沒有初中那么淺,連新教的知識點都要經過一番思考才能做出。還有三個作業,有時候還有美術作業。
這大概就是我支離破碎的生活。雖然每天都很忙很累,瑣碎的事情也很多,但也正因為如此,我的每一天都充實而有收獲。
每次看著學校一堆堆的卷子和習題,感覺自己好像永遠上不完課,真的很苦惱。但是每天都覺得今天學到了很多知識,和同學一起玩,下課擠進一個食堂,突然覺得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學校,一個忙碌的地方,不僅教會了我知識,也教會了我如何更有效的安排這種支離破碎的生活,讓自己忙碌但有序。
我喜歡這種充實,快樂,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碎片化”作文14
在10年前,如果你在早上問一個人今天要干什么,他的回答大致會是早上吃早飯,然后上班,網上回來吃完飯看會電視就睡覺。然而回到10年后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如此回答了,我們的生活中穿插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瑣事,再也無法完美地做出總體規劃,仿佛生活已經不再是完整的,而是由一塊塊碎片拼接而成。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于“后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現在,“碎片化”一詞的出現頻率已經愈發增加,它在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均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信息的碎片化無疑是最為貼近我們的生活的。在10幾年前,大多數人們收集信息的渠道大多數是通過報紙或收音機。而現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大量的信息在網上輕而易舉地便可找到。人們獲取信息無疑是方便了不少,輕松上上網,大量的信息便像雨點班朝著你打來,每條信息大都來自不同的領域,在閱讀的同時,你也收獲了大量的知識。
這樣看來,碎片化似乎對于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可事物往往都存在兩面性。
讓我們再回到10年前,那時人們的工作效率高且有規劃性,一天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而現在呢?生活中穿插了這樣那樣的小插曲。有時手機一響,便會打擾一個人在工作上的思路,耽誤他的時間,有時候一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有時要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網上大量的信息雖然涉及面廣但卻再無報紙文章的針對性,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件隨隨便便的小事,便可以打斷要完成的大事,碎片化生活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有益么?
社會轉型過程中,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碎片化”幫助我們更好地發展這個社會,但它也讓我們漸漸背離了我們的初衷。因為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完完整整地看完過一本書了呢?這是令我們反思的。
在未來,相信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碎片化會更加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何在生活這面“破鏡”中保持圓滿,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生活“碎片化”作文15
曾經,有過匡衡鑿壁借光的典故,還有過囊螢映雪,負薪掛角這樣的成語,無一不說著古人的勤學刻苦。而在現在,勤學刻苦的人依舊有,只是很少很少才會鑿壁借光。時代變了,隨著幾千年時光的流逝,很多很多的東西都不同了。有了電燈,空調,電腦。在這個信息量爆棚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逐漸變得碎片化。
現在的.地鐵上,車上,基本每個年輕點的人都拿著手機,眼睛緊緊地盯著手機屏幕,現手機可以做的太多了,看小說,看視屏,聽音樂,購物,隨隨便便就可以說上一大把。我覺得也正是這手機使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了。
不久前,我說了句想吃石榴,又覺得出去買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媽媽聽了很自然而然的掏出了手機,挑好買好只花了十幾分鐘,第二天就送到了家里。我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到實體店購過物了,到實體店購物需要太多的時間,少說也要幾個小時,還有走很多的路。就動了動手,省時省力,何樂不為呢?
所以,生活碎片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時間的減少,原本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做完的事被縮減到了十幾分鐘,隨便找個空子就能做完,可以是上下班的路上,吃午飯的間隙。時間的縮短給碎片化帶來了條件,帶來了方便,但依舊有缺點。
它讓我們的生活少了很多儀式感。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下午,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了,書在手機里就能看,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也可以,方便省時的同時已經沒有了看書的那種氣氛,那種感覺了。捧了本書,拿著支筆,時時寫寫畫畫的美好氣氛已然很少看得到了。方便的同時讓我們少了很多氛圍,有利亦有弊吧。
碎片化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捷,也讓我們做某些事少了很多氛圍,他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認知,逐漸的習以為常,缺了反而不習慣,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
【生活“碎片化”作文】相關文章:
碎片化的自己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08-26
碎片化的生活02-01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08-11
“碎片化”生活作文08-11
生活“碎片化”作文01-25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2-23
碎片化的生活是必然的作文06-03
遇見“碎片化”的生活作文08-10
碎片化的生活小學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