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

時間:2023-03-05 09:09:14 端午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端午節隨筆通用15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隨筆通用15篇

端午節隨筆1

  端午節前兩天,母親見鄰居們忙著在地畔割艾蒿,又聽說附近村里有個生意人,去年端午節拉了一面包車艾蒿在西安賣了幾千元,這比種麥子劃算多了,父母親也搶著割了幾捆艾蒿。放端午假,我和妻子女兒一早買了些吃的,回家看望父母親。到了家里,父母親正忙著整理艾蒿,我們幫著用繩子綁成小捆。

  吃了午飯,母親催我們回家,九歲的外甥也催著要趕往新區賣艾蒿。說實在的,讓我賣艾蒿,心里不是很樂意,一是放不下讀書人的臭架子,二是怕別人笑自己真會過日子。看著父母親忙碌了一整天,也就只好拉著女兒外甥艾蒿早早地返回新區。

  到了小區門口,我們選了塊空地擺放好艾蒿;外甥坐在小板凳上,兩手放在膝蓋上,還吆喝起來;女兒站在后面,斜背著個小錢包,他倆看起來很像一回事。一會功夫,就圍來幾個人,先是把他倆夸了一番:“你看這娃多懂事,都能賣東西了。”“你哪里的?真能行,都自己勤工儉學了。”言語之間就挑上一兩捆,付了錢還不住地打量著他倆。外甥像是得到了鼓勵,說話更是鏗鏘有力。

  由于艾蒿太多,我和妻子只能拿些去廣場賣。我鼓足勇氣抱了一大捆去了廣場,妻子遠遠跟在后面,怕碰見熟人,結果一連碰見好幾個,應付似的說了幾句徑直來到廣場。還沒放下就有人要,這時來了一位廣場管理員,讓我趕緊挪走,說正在創衛,這兒堅決不能放。我只好拿走,心里有點抱怨父母親,又不是沒錢花,割這艾蒿干啥?但不賣吧,他們滿山溝割艾蒿也不容易。這一幕使我想起了范進賣雞,剛找個地就被人攆走了,沒想到小說的一幕在現實上演了,只是范進為了活命,我算是重溫兒時賣菜的生活吧。我只好抱到陽光小區門口賣,比起廣場,人少了許多,自然光顧的人也少,好在沒人攆。

  快九點了,我估計廣場管理員走了,就再次抱到廣場,根據剛才的情況一會就能賣掉。來到廣場,剛放下,正擦著汗珠子,一下子來了三個工作人員,帶頭的估計是個領導,示意我趕緊挪走,先前那個年輕的'管理員對我解釋說:“剛才不是給你說了,這兒不能放,你拿到小區門口賣。上面有規定,不是我硬要攆你走,我知道你也不容易。”我有點不好意思:“好,我挪走。”心里納悶:這些工作人員真敬業,快九點了還不下班?我抱著走出廣場時,聽見一個管理員對另一個小聲說:“年紀輕輕的,不出去打工掙錢,指望這能掙幾個錢?”我灰溜溜地走著,似乎背后有萬道目光向我射殺過來。晚上躺在床上,想想管理員的話,覺得說得很實在,是個爽快人。

  我又抱著艾蒿來到人行道的綠化帶旁,坐在木椅子上歇息,這時手機響了:“爸,我賣完了,你賣得咋樣?”我說:“不咋樣,你先回吧。”

  我和妻子隨后也回去了,一進門,外甥就得意地說:“看我咋樣,賣得一捆不剩,最后那三捆葉子蔫了,我一塊錢賣了。妗妗,我和我姐餓了。”妻子說:“你們不是兜里有錢嗎?小區門口那么多小吃,你倆怎么不買?”女兒說:“還是算了,賣個錢也不容易,總共就一百來塊錢,還是給我爺爺和奶奶留著,他們挺不容易的。”“就是,我姐說每人只獎勵一塊錢,我買了幾個糖。咱還是在家里吃,省得花錢,這錢也不好掙,把我肚子都餓扁了。”外甥一旁摸著肚子說。

  我和妻子聽了很吃驚,也很高興。沒想到賣艾蒿有了這樣的體會和收獲,這比平日苦口婆心地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效果好得多。看來明年端午還得讓父母親割些艾蒿,不只為賣點錢,更為了讓這一代福窩窩長大的孩子有些生活體會,否則沒錢了就只知道在銀行取,從不知道掙兩錢要流汗。對于我而言,也是頗有收獲:工作不僅是為了生活,更是為了有尊嚴地活著,敬畏工作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想想這端午節,過得也別有滋味。

端午節隨筆2

  今年的端午節

  有些不一樣,有點趣味

  本是紅紅火火的天氣

  今年卻是細雨綿綿

  原會在家鄉沐著龍舟水

  今年卻在異鄉嘆息人生

  剛出爐的粽子

  裹著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則是

  辛勤勞動的氣息

  江河上的龍舟賽

  是一幅美麗又扣人心弦的畫

  即便人們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還是雨水

  但永遠是一年中最激奮、最具有意義的時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們竟會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還活著

  一定不會讓人們這樣做

  因為他是反對祭祀的代表

  況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傷財

  如果海子還活著

  他一定會為端午節的美而感染

  給美味的粽子,宏偉的龍舟賽

  譜寫更多的'詩句

  也許他并沒有想到

  人活著才是最具有價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靈

  每個人都想在佳節時

  找到一份心靈的歸宿

  情感就是一張拼圖

  是慢慢拼積起來的

  不會因歲月的變換而褪色

  不會因距離而散落

  如藝術

  之所以能成為人們欣賞的窗口

  就是因為它永恒

端午節隨筆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在端午節的前夕,我們的母親河韓江上舉行了一場潮汕四市的龍舟比賽。雖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著蒙蒙細雨,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隊員的發揮。

  在有節奏的鼓聲中,在響亮的吶喊聲中,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乘風破浪,向著終點不斷沖刺,場面十分激烈。觀眾臺上也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觀眾們熱情高漲,不停地為參賽隊員們吶喊助威,現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經過了幾個回合的比賽,冠軍終于產生了,但比賽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比賽賽出了潮汕四市的友誼,也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的色彩。

  端午節也是粽子飄香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里包粽子,這是一個傳統的習俗,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端午節早上,奶奶把包粽子所需的箬葉和餡料準備好,便開始包粽子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只見大人們拿起兩片箬葉,把餡料往上一放,接著三折兩疊,再拿起草條一綁,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便展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這群小孩看了贊嘆不已,躍躍欲試,紛紛纏著大人們教我們包粽子。可我們包出的粽子不是露餡了就是太小了,簡直就是只丑小鴨。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幾十個粽子。奶奶把粽子拿到廚房去蒸,才一會兒工夫,粽子蒸好了,屋子里彌漫著粽子的香氣,真誘人呀!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么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隨筆4

  啊,又到了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

  對目前的我而言,端午節和平時有兩點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見有擺攤賣粽子的;二是早上要發送N條祝福端午節的短信給朋友和老師。

  一說到端午節,我就想到粽子,繼而想到屈原,繼而想到“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繼而想到上中學時語文課被強迫背誦《離騷》,繼而想到高考寫作文時候的抓耳撓腮,繼而我現在就想抓耳撓腮。

  上高中時候,一次開學時候發新課本,清點完之后沒事翻著新課本玩,突然發現旁邊一個女生在那樂,問她為什么這么樂,她說“你發現沒有,這個學期語文課只有兩篇課文需要背誦,而且就一段”,繼而我也跟著樂。

  晚上組里組織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這個摳門的公司,上次組織吃飯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動輒就組織出去玩。

  與往常不同,這次出去吃飯,總經理和技術總監竟然都來參加,對我們這個小小的研發組真實受寵若驚。上個星期組長就開會通知大家到時候一定不要請假。說實話,誰請假啊,著鐵公雞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還不輪圓了腮幫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著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飯的時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兩個月就生寶寶了,不照樣挺著大肚子來參加兮。

  挺欽佩總經理的。高處不勝寒,一個八百人公司的總經理肯定有我目前無法想象的壓力和繁忙的工作,卻還能在端午節抽空來鼓舞士氣。可能這輩子我都不會達到他的那種高度,但至少我要嘗試著學習他的那種一心多用的本領。

  祝愿大家都能過一個美滿的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5

  難忘的端午節隨筆散文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后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里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里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里,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端午節隨筆6

  “喂,寶貝起床了!”隨著爸爸的呼喊我下了樓。下來一看,餐桌上有兩個粽子。記得小時候媽媽告訴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屈原投江身亡,當時人們非常傷心,所以把粽子扔下江去,以免魚蝦傷害了屈原的尸體。想到這里,我感到有點兒驚訝,原來粽子還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呢!人們是怎樣包粽子的呢?我打開了電腦,上網搜集了資料。人們是把竹葉切成兩半,把糯米、紅棗或豆沙包在竹葉里,然后用彩帶纏上,放入鍋里蒸。一個個粽子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想做一個實驗,于是拿來了糯米、紅棗、竹葉、五彩線,按照網上的要求把所有的材料準備齊全。我把竹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粽子餡兒填到了里面,然后折疊竹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粽子,我拿五彩線把粽子捆結實。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后,我把粽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打開鍋一看,粽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我把竹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著香味,真讓我垂涎三次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剛才只顧著包粽子了,把餐桌上的兩個粽子忘記了,瞧!它們還等著我品嘗呢!我張大口,塞進了嘴里,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里蕩漾。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我盼望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農歷五月初五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期盼以久的端午節向我走來。端午節這天我們不僅能吃到各種美味的粽子,還能聞到棕葉飄散的股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情無比舒暢。

  現在,家家戶戶都準備好粽葉和糯米,為端午節提前準備好粽子。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大早就出門買來一大把粽葉,去包美味的粽子。我手也癢癢的,也想學學包粽子。奶奶說:“好呀,你先看我怎么包的'。”奶奶先把粽葉放在水里泡泡,然后放進鍋里稍煮一下,說:“這樣棕葉就軟下來了,最后把它們浸在冷水里就可以包粽子了。”我認真地看著。

  奶奶選了幾片整齊的粽葉,把一片片葉子依次排放在手上,卷成漏斗狀,用勺子輕輕地將米滔進去,不一會兒,一個美麗的粽子就從奶奶手中誕生了。那個動作是多么地嫻熟。

  奶奶拿來一片粽葉,叫我也來試一試,我可興奮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呀!我下決心一定要包好。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做,可我要包粽葉時,粽葉卻像一個頑皮的孩子,里面的米全露了出來,我著急了。

  奶奶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呀。”聽了奶奶的話,我認真地把粽葉拿起來,記住每個要點,專心致志地包著,奶奶也拿來粽葉,邊做示范,邊教我包,終于,我的第一個粽子包好了,我歡呼起來,奶奶也在旁邊為我感到高興。

  美味可口的粽子出鍋了,一股股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蜜棗粽子吃了起來。“啊!好甜呀!”一種甜甜的味道流在心田,讓我記住了這個十分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7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里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端午節隨筆8

  端午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端午這天是為紀念屈子的愛國,伍子胥的忠君以及曹娥的仁孝。這些故事都值得后世的紀念和傳誦,但其實古人的忠君和仁孝,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封建思想的束縛過深,因此在端午這天,更多的是為了紀念屈夫子的愛國情懷。

  很多朋友在端午這天會比較注重節日氛圍,諸如喝雄黃酒,吃粽子,以及賽龍舟等等,這本無可厚非。但我卻認為,端午更應注重屈原的愛國情懷。

  當今世界,雖表面太平,實則風云變幻,弱肉強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依然揮舞著民主的大棒,無端的踐踏別國的主權。我們都知道,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這些國家曾經都有過輝煌的歷史。可是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地,肆無忌憚的干涉他國內政,甚至欺騙民眾,肆意顛覆別國政權。想想這些國家,曾經是安定祥和,一片繁榮的景象,轉眼卻已滿目瘡痍,硝煙四起。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忍受著生命和財產安全毫無保障的煎熬。

  近日,聽了一段《國強則少年強》的演講,頗有感觸。演講中,華人留學生通過在國外求學的經歷,以及游歷他國的切身體會,來說明一個國家的強大,所帶給人民的安全感是何其重要。這位學子在學校安排,對各國實地調研時,選擇了前往中東地區的以色列。這個國家雖是世界強國,卻多災多難。在機場托運行李的過程中,在國內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她卻經歷了長達半個小時的各種盤問,甚至問到了她的家人、愛好以及她所愛之人等隱私問題。這位同學頗為反感,如同受到了冒犯,她身邊的一位以色列同學解釋說,這在他們國家是多年來的常態,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忍受著各種恐怖襲擊的煎熬,這種讓人很不舒服的安檢方式是不得已而為之。在飛機安全降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為之鼓掌,這位同學又感到不解了,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飛行,為何還要鼓掌慶祝呢?她的以色列同學再次告訴她,每一次飛機安全著陸,她們一定會鼓掌,因為他們對于安全有一種執念。二戰期間,猶太人經歷了種族屠殺,他們的父輩們不是在逃難,就是在逃難的途中遇難。從那時起,猶太人便成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民族。想想,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家和民族,會是一件多么的可怕的事情。

  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些飽受戰亂的國家,他們的人民,只能四處逃難,躲避戰火,這便成了我們口中的難民。也許我們還無法理解“難民”這個詞的艱辛,因為我們是中國的國民。我們可以安然的散步,自由的旅行,甚至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國外旅游或者是購物,我們無需害怕恐怖襲擊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無需擔心會流離失所,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后盾。

  我們的國家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經歷了幾十年改革開放后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在享受祖國強大和安全帶給我們幸福生活的同時,有些人卻出現了損壞國家利益的言論和行為。在端午這個弘揚愛國情懷的日子里,我們更要將屈原的愛國情懷銘記于心。愛國是時代永恒的主題,愛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每一個國民的責任和義務。愿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和忠國愛國的豪情,弘揚古人的愛國情懷,甚至用生命來捍衛我們的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正如屈夫子在郢城被攻破之際,萬念俱灰,在無比悲痛時,吟道:愛國情,就是武士荊軻為國赴死,刺殺秦王贏政時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雄黃樽,汨江濤,

  菖蒲艾葉系“離騷”。

  艾蒿懸,龍舟鬧。

  “天問”激起千層浪。

  山幽幽,水潺潺,

  “九歌”一曲沸汨江。

  一粒粽,祭忠魂,

  愛國情懷蕩古今!

端午節隨筆9

  每年的端午節,老伴兒都要親手為家人包制一鍋粽子。

  老伴兒始終認為,吃粽子,還得是親手包制的才好吃,才最有端午節的味道。

  農歷四月底,五月初。老伴兒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種材料都給買了來。有米粒飽滿糯米,紅紅的新疆大棗和顏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兒,再買來上好的五花肉。 當然,濃綠新鮮的棕葉,又寬又長的馬蓮,更是不可缺少。

  老伴兒包制的粽子個兒大,三角形狀周正,捆得結實,且味道存正。若是涼透了再吃,糯米的,大棗葡萄干兒的酸酸甜甜,紅燒肉的滿口留香,稱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時,老伴兒絕不會讓我伸手。她會一個人蹲在廚房里包上 個把小時。然后再用炆火把剛剛包好的粽子煮上。一會兒的'功夫,滿屋彌漫著濃郁的棕香,讓人急不可耐。

  當然,我也不閑著。老伴兒包粽子時,我就找出早就備好的五色亮光紙,自己疊紙葫蘆。這手藝還是小時候跟奶奶學的。盡管手工疊制的葫蘆,趕不上機制的精致,卻充滿了返璞歸真的端午節味道。

  另外,端午節這天,我必須起個大早,騎上自行車,去離家有一公里遠處的機場上,把頂著露水的艾蒿薅回來,傳說只有此時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災去病的作用。

  艾蒿采回來了,便摘一些艾葉兒泡在洗臉盆里用來洗臉,掐一枝艾尖夾在耳朵縫里,或者信手將其插在發間,剩余的艾蒿就用一根細繩兒綁好后懸掛在門框上。在配上疊好的紙葫蘆,端午節的氣氛便營造好了。

  吃早飯時,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吃粽子,吃茶葉蛋。 在濃濃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作者 孫成功 58歲

  單位 吉林航空維修有限責任公司飛機總裝廠

端午節隨筆10

  她,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她手上拿著把彎刀,背著背簍。又再為今年端午節的粽子找“衣服”穿。

  “今年粽葉被蟲吃了不少啊。”老人自言自語道。語氣中透露出絲絲惋惜。

  拿著彎刀,又彎下腰,開始收割起粽葉來。

  烈陽無情的照射在大地上,絲毫不為這位老人減弱些溫度。

  經過一個晌午的努力,老人終于把需要的粽葉割夠了。背著趕回家里面做飯。

  “快看!奶奶回來啦!”稚嫩的聲音響起,從遠處屋子里跑來兩個小孩子。這兩個小孩子是老人的孫子,哥哥叫小文,弟弟叫小武。意喻文武雙全。“奶奶,我幫你拿著刀!”小武說道。但奶奶說離家不遠了,自己拿著就行。

  到家吃完飯后,老人拿出一個大盆子。這是平時腌制咸菜用的,現在要洗、泡粽葉。

  來到江邊,老人一張一張的把粽葉疊好,并用瓜瓤一張一張的刷好。“不能刷破,也不能刷不干凈。”這是老人洗粽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洗好的粽葉要放水里泡一個晚上,第二天粽葉黃了,軟軟的,才好包粽子。

  后天就是端午節了,老人放好粽葉,連忙去集市上買了黃豆、綠豆、糯米等包粽子需要的物品。嘴里還碎碎念著:小文小武隨他爸要吃綠豆餡的,我兒媳婦喜歡吃黃豆的.……

  忙碌了一天,老人終于買好所有東西,就等明天包粽子了。然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明天會更累。

  早早起來把粽葉撈起來,洗好黃豆綠豆等,找張凳子放家門口,放好材料,把線放在兜里,坐下來,便開始包粽子了。

  先均勻鋪一層糯米在葉子上面,再放一把黃豆在糯米上面,接著放條豬肉在黃豆里面,再用黃豆跟糯米覆蓋,將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纏好,便做好了一條粽子。

  老人不但要做自家吃的粽子,還要包幾條大粽送人。大粽其實也就是放大版的粽子,送人較好。

  小文小武在旁邊看著,有時遞水給奶奶喝,但是小孩子難免無聊犯困,中午便去睡了。奶奶卻照樣包著粽子。

  “這10條粽子是留給小文小武吃的,這10條是給兒子和兒媳吃的,這些大粽拿給村頭王嬸,她一個人應該沒包粽子……”老人又一次自言自語。

  將粽子放進大鍋里,加水,放柴燒火。從下午五點,熬到凌晨兩點,應該就能熟了。老人心里想著。

  在這九個小時里,老人昏昏欲睡,頭就跟釣魚似的,她拿出手機,看了看時間,不斷告訴自己,就快熬好了……呲!老人被灶里的柴火燙了一下。這反倒讓她清醒了許多。

  鍋里的粽子已經煮好了,老人拿出兩條粽子,放在桌子上。這是留給小文小武的早餐。

  第二天中午,老人起床了。她沒顧得上吃粽子,拿出手機,打了個電話給她的兒子:“啊輝啊,到哪了?快到家沒?粽子包好了!”老人匆匆忙忙地說道。電話里傳來兒子的聲音:“媽,我端午不回去啊!我記得我大前天才打電話跟你說過不回去。”老人愣了一下。回復道:“那我包了些粽子,我叫小李寄上去給你吧!”“不用了,媽!想吃我自己會買的,老板又叫我了,我要去干活了!”“哦,好,那你先……”沒等老人說完話,兒子就掛機了。

  “人老了…忘事了……”老人再次自言自語。

  把粽子放在谷倉里后,老人拿了兩條大粽,往村頭走去……

  過了許久,那十條留給兒子兒媳的粽子發霉了。

端午節隨筆11

  據幼兒園的老師說,端午節期間,杭州的傳統是要吃“五黃”的。女兒很認真地告訴我,“五黃”就是指黃鱔、黃瓜、黃魚、蛋黃、黃酒。都是魚米之鄉的時鮮菜品。

  為滿足女兒的愿望,我去買了“五黃”,并親自下廚,亮出看家本領。平時,這樣的機會不多,大多是妻子掌勺。不過,我們時常到農家樂或杭城的大酒店吃飯,弄個把特色菜,我還是有素描、有功底的啊。呵呵,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

  蔥爆黃鱔、涼拌黃瓜、雪菜蒸黃魚、蛋黃南瓜,再加三只梭子蟹、三只栗子火腿粽,半斤黃酒。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端午節家庭菜肴。

  家庭小酌,其樂融融,人生一趣也。

  說到端午,不得不與女兒說兩個有趣的人。一個是中國歷史上憂國憂民、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屈原,在封建社會的結局是一跳了之,投入汨羅江。另一個是祖籍在我們浙江東陽(我剛知道,與我的祖籍同屬金華地區、牽強附會、攀附哦)、立志革新、有著如仙鶴般純凈(即便600萬美圓的賄賂款被其家人收受,對于朝聞道、夕死可以的`盧武鉉來說,也是瑕不掩瑜)的韓國盧武鉉前總統,在現代所謂民主社會的結局也是一跳了之。

  歷史上的韓國,與我們同文同種。今天,他們也還是刻意紀念端午節的。從今往后的每一個端午節,韓國還將要紀念盧武鉉前總統。

  看來,政治人物的歸途,真的有點象盧武鉉所說的“都是命”,還不知道韓國今后還會不會再有著名人物去學習這兩位,也來個著名一跳。尤其要注意明年的端午節,會不會有偉人或明星去模仿?

  現代社會,模仿成風,如轟轟烈烈的“超女”運動。不過,一跳了之最好就不要轟轟烈烈地去模仿了。

  明天就要開市,不希望股市在6月份也學兩位,來個著名的跳水或跳崖。我們中的大部分散戶,還企盼在端午節吃過“五黃”后,6月份能在股市搏點黃金。衷心希望大家能如愿。

端午節隨筆12

  又是一年粽葉飄香時。“端午節您準備怎么過?”對于許多市民來說,無外乎就是吃粽子,或利用這個小長假與家人外出郊游,放松一下心情,而對端午立節的本意及伴隨而來的屈原精神,恐怕沒有多少人去細細品味。

  端午節,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由來的傳說有很多,而源于紀念屈原則是一說。屈原,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為力主聯齊抗秦,受到貴族的強烈反對,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后,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又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報國無望的情況下,于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壯麗樂章。

  屈原死后,百姓紛紛來到汨羅江,奮力打撈其尸體。傳說投粽子于江中,可以粘住魚嘴;把雄黃酒倒進江中,可以暈蛟龍水獸;劃龍舟來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這些美麗的傳說,表達了古人對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的崇敬與思念,并作為端午習俗流傳了下來。而作為后人來說,倘若我們至今尚不知曉端午節的由來,不知曉“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不明了“竟渡深悲千載冤”的沉重,不掌握“忠魂一去詎能還”那段悲壯歷史,依筆者之見,縱然粽子再香,恐怕也味同嚼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位哲人曾說: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傳統文化,它是區別于這一民族與另一民族的永恒標志,是支撐這個民族脊梁的精神。唐代詩人殷堯藩感慨道: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因為屈原,人們記住了端午;因為端午,人們記住了屈原。后人紀念屈原,不是因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為他的'性格,而是因為他心系黎民、體恤蒼生的民眾情懷,剛正不阿、廉潔無私的為官品格,奮發向上、堅定不移的創新精神。

  兩千年的端午節,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寶庫。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從這座寶庫中尋求力量,激發自己朝著理想不斷求索與奮斗!

端午節隨筆13

  快端午節了,我一向不忘一次的端午節。

  我和幾個朋友來到增江河,那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是來看龍舟的.,我和幾個朋友擠進了去,隨著龍船跟去,一向跟得老遠,最終且跟丟了那條龍船,害的我們幾個從老遠慢走回家。回到家,剛進門,聞到了一種清香,是粽子的味道。我走進從廚房,見奶奶在那煲粽子,我問奶奶;“奶奶好香的粽子味,你做了粽子了嗎。”奶奶轉過身來,對我說:“是呀,都熟了,奶奶給你拿一條。”奶奶說完從煲子里用筷子抽起來,給我。好香呀,看著粽子,口水差一點流出來。忙接過粽子,奶奶見我那么急著拿去,對我說:”細心熱呀,別急著吃,這奶奶做了一煲,“歡快的拿著粽子,走出廚房,吃粽子去。這件事我一向保留在我腦海里。

  期望這次的端午節過得愉快……

端午節隨筆14

  利用節日的氛圍,我們幼兒園也是在端午前舉辦了端午的活動,來讓孩子們更加的了解這個節日,在活動之中去學習知識,同時增加了孩子們的一個動手能力,對于這次活動,總結如下:

  在活動的前期,我們老師也是積極的去準備,同時也是動員家長,在端午這個節日,包粽子,做香囊,了解端午的故事,讓孩子們更好的去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為了活動,我們也是一起去準備物料,從粽子的原材料,到香囊的準備,家長們也是貢獻很多,有些家長提供箬葉,有些家長提供粽子食材,還有香囊的一些物資準備。

  經過努力,在活動前也是都準備好了,這次我們也是邀約了家長一起來參與這次的活動,大家一起參加,不但是讓家長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是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在家長們面前去積極的表現。

  活動當天,從端午的傳說,起源還有故事了解這個節日,從準備的視頻材料之中,也是讓孩子們清楚這個節日是怎么回事,同時也是通過一些提問,一些孩子們自己熟悉的科普知識來更好的一起了解這個節日,孩子們也是踴躍的發言,看到了他們積極參與的一個熱情。

  老師們也是做好了工作,確保活動有序的進行,然后再是做粽子,做香囊的活動,也是大家一起努力,家長們一起幫忙,通過活動,孩子們也是親手的做了自己的粽子,相互的交換分享香囊,活動休息期間,孩子們也是吃到了他們親手做好的粽子,在玩樂之中,也是動手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了解粽子是怎么來的,認識到粽子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也是會有不同的味道。

  經過這次的活動,家長們也是予以了很多的`評價,老師們的努力也是得到了一個認可,并且在這次的活動之中,也是看到,這些方式能更好的調動孩子們的一個積極性。

  以后也是要繼續的發揚下去,去做好下次的節日活動,同時也是有一些準備做的還不夠好的地方,像食材準備略有些不足,參與的家長和老師,分到的粽子也是少了一點,不過活動過程也是很開心,大家一起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并且在活動之中,也是看到了孩子不同的一面,特別是有些忙碌的家長,更是感受到孩子們在園區的成長,見到他們不一樣的方面,經過這次活動,也是讓我們對于下次的活動準備更加的有經驗,會在下次的節日活動之中準備更好的。

端午節隨筆15

  去年的端午節,雖一個人在家,可傳統習俗不能丟。

  天剛蒙蒙亮,早市上的節日氣氛就營造好了。有沸騰在鍋里的的粽子,粽香襲人;有帶露珠的艾蒿、菖蒲,小販早已捆好了,一小把兒一小把兒的擺放在路邊,濕潤清香;有花花綠綠的紙葫蘆,是現代工藝制成,顏色傳統,漂亮,但很嬌貴,只能手提,不可抓碰;香荷包、五彩線更是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我用一元錢買了一把艾蒿與菖蒲,花兩元錢買了兩個粽子,又花了兩元錢買了一對兒紙葫蘆,這個端午節就辦置齊了。

  或許是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了,或許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現代占了上風,人們便越發得懶惰了,你隨便可以找到沒時間的借口,節日也就變得這樣簡單了,仿佛成了一種形式。

  任何事物都帶有兩面性。現在過端午節,雖省去了采艾蒿,包粽子,折紙葫蘆等環節,讓過節便簡單容易了。卻總覺得缺少了些什么,節日表面的味道登峰造極,而節日靈魂的味道則清淡如水。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只知道端午節年年過,對于端午節的來歷及傳統習俗的'了解,則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宗留下的傳統,就在自己的手上淡化了。

  回到家,見時間還早,我打開了電腦,要為端午節尋根求原,讓自己過一個真真切切的,不流于形式的端午節。

  我了解到,我國的漢民族,稱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而端午節的來歷有諸多說法,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于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至于掛菖蒲、艾葉、紙葫蘆,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習俗,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傳說,屈原受朝廷迫害,于五月初五自盡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線、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但終不見屈原的尸體。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并有唐代詩詞《端午》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另,東漢《風俗通義》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掌握了理論依據后,我起身虔誠的把艾蒿、菖蒲、紙葫蘆掛在門楣,凝視數秒后,帶著對屈原的敬畏之心吃下了粽子。偉大的詩人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詩句,仿佛就在我耳邊環繞。

【端午節隨筆】相關文章:

端午節隨筆05-26

端午節的隨筆10-11

端午節隨筆09-28

端午節的隨筆10-22

關于端午節隨筆11-01

端午節隨筆作文03-05

描寫端午節隨筆04-02

2021端午節隨筆08-23

難忘的端午節隨筆08-23

端午節初中隨筆06-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佛冈县| 丹凤县| 元江| 榆中县| 沭阳县| 阿克| 红桥区| 韶山市| 礼泉县| 娄烦县| 沭阳县| 土默特右旗| 静安区| 钦州市| 江陵县| 县级市| 武安市| 湘阴县| 常宁市| 深圳市| 孝义市| 茶陵县| 长宁区| 康定县| 方城县| 云安县| 富阳市| 凤庆县| 阳春市| 鄱阳县| 承德市| 孟连| 万州区| 怀柔区| 尼木县| 耒阳市| 乌鲁木齐市| 阜新市| 米林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