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的發言稿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總不得不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可以提高發言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發言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的發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的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家長,晚上好!
首先對你們的到來我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這學期我們班共有幼兒45名,其中男孩22名,女孩23名。有四名幼兒是這學期剛到我班的新生。我們班一共有三位老師,我、何老師、保育老師韓老師。經過一年的集體生活,孩子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如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能獨立進餐,樂意過集體生活。孩子們在數學、語言、美術、動作發展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進入中班后我們的孩子又學些什么呢?這是家長所關心的。
我先向各位家長介紹一下進入中班我們每周的活動安排。家長從每周我們張貼的周計劃表中可以看到,每周我們上午有10節活動,下午有兩節活動、兩次區域游戲,一節復習課。每一節活動我們給孩子的都是新的知識,但一周我們只能有一節課的時間用于復習,而幼兒是不可能一教就立刻全部記住的,需要不斷的復習。我們平時利用所有空閑時間幫助幼兒復習,另外我們把比較難記憶的語言內容都貼在外面,家長可以關注一下回家詢問他們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再現記憶,這樣我想孩子就不容易遺忘了。可能會有家長有疑問:既然你們課時安排這么緊為什么一周還要兩次區域游戲活動,游戲不就是讓孩子隨便玩嗎?其實不然,在我們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游戲就是孩子的學習。區域角活動它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于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老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幼兒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自己通過操作掌握知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這學期我們中一班增加了社會區“美食店”,在游戲中幼兒扮演廚師、服務員和顧客,他們在模仿成人去飯店吃飯,學習用語言有禮貌的交往,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平時孩子經常去飯店吃飯,他們非常喜歡模仿廚師炒菜,“美食店”的創設正好可以滿足幼兒好奇的心理。在游戲中讓孩子學習社會交往比我們說教效果要好很多。又如我們的數學區域游戲“拼拼樂”,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幾何圖形,讓幼兒自行通過圖形的拼搭,在游戲中加深了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各種顏色有豐富了幼兒對色彩的感知。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拼圖的圖案、形狀也變得更加復雜。
本學期我們。一周安排了2次區域活動,每一個月我們都針對本月的課程內容和幼兒的發展狀況,制訂一個月的游戲計劃(可以把我們的計劃打開給家長看),每次的游戲我們老師都參與進去,以游戲者的身份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并對孩子的表現和狀況進行記錄(可以把區域游戲記載表打給家長看),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增長知識技能,培養社會情感。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繼續開展重點課題“園本課程全納審美教育”的研究。研究中,我們吸取各教材的精華,共同設計教案,通過先研究——應用——反思——修改——再實踐。最后形成具有我們幼兒園特色的“園本課程”。“園本課程”包含了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健康五大領域,每一節活動滲透審美教育的培養,從不同的角度去促進幼兒的情感、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五大領域的一些課程內容。
首先談談語言,我們都知道幼兒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在幼兒時期發展幼兒的語言顯得特別重要。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努力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的語言環境。中班的幼兒比小班的幼兒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班的語言要求只要了解所學的`語言的內容,大致了解故事的情節。中班則是在這個基礎上要求對常見的語句不但要求了解,還要會在生活中運用,鼓勵幼兒大膽的交流。(通過一個教學活動來使家長了解我們是如何進行語言教學的。)小朋友升入中班,一個個都長大了,個子也長高了。我們開展了講述活動《小熊想長高》。活動開始,老師通過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把孩子們帶入有趣的情境之中,接著提出一些問題,故事里有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小朋友剛欣賞完一遍故事,對故事的理解不可能那么深刻,于是,我們恰到好處的運用實物投影儀,引導幼兒一邊看故事圖片,一邊回答問題。在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內容以后,我組織討論:你認為故事里的小熊長高了嗎?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們積極思維,大膽表述,有的說:熊媽媽幫小熊的衣服加長了一段。有的說:小熊的鞋子嫌小了,媽媽又給他做了大鞋子。通過老師與幼兒一問一答的互動,激起了孩子積極思維,豐富孩子們的一些詞匯:越長越高等。體驗了熊媽媽對小熊的關心、呵護,感受到那種濃濃的親情,同時也滲透了科學領域的內容。小朋友都知道了,小熊和樹比長高,當然是小樹長得快的道理。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我們在各種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聲地用語言講述,平時我們通過和幼兒的個別交談,幼兒之間的相互交談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我們還注重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每天中午孩子睡覺前,我們都讓幼兒欣賞優美的童話故事,從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這里我想提醒家長在生活中的語言能力培養還需要你們來共同完成,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交談,特別是幼兒期在正處于一個接受外界語言最敏感的時期,盡量使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小班的時候,我們只要求:幼兒能聽懂普通話,到了中班不但要求小朋友會講普通話,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講。(和幼兒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正確使用普通話是我們這學期的一個重要的要求。)
科學領域包括科學和數學兩部分,他的獨特價值在于它對幼兒思維方式的培養,尤其是理性思維方式的啟蒙。小朋友升入中班之后,學習能力、操作能力、表述能力增強了,所以在活動中,對小朋友的要求也不一樣了。就像我們前幾天剛進行的科學活動“秋天的水果”,在活動之前,我們請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收集了許多秋天的水果。家長可能覺得怎么每周科學活動都要我們帶東西,其實現代教育提倡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成長,收集不是你找了讓他帶過來就交差了,當你們帶孩子收集活動的材料時,這就是小朋友的第一學習時間,你帶孩子收集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樣在我們活動前,你已經豐富了孩子的知識。我們在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嘗一嘗等方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秋天的水果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的特征,這樣的活動孩子們是興趣盎然,教學效果非常好。如果家長在收集的過程中先給孩子上了第一課,那么孩子在這時就會把在家里了解到的事情講給全班小朋友聽,他們在自己的相互交流中獲得知識。當然家長幫助幼兒收集的物品帶到我們的活動中,也使我們活動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孩子在自己動手操作中發現的知識比說教容易接受并能持久保留在記憶中。所以在此對家長的合作忠心的說一聲:謝謝。
到了中班以后我們的數學又學一些什么呢?在小班的基礎上又有哪些提高?先來介紹中班數學學些什么(滲透式教材P3頁)
從這些內容家長就能聽出要求提高了內容也增加了很多,我們的每節數學活動都要讓孩子動手操作,在做中學,做中發現數學的規律。像我們每個星期都有數學操作作業,每次作業我們都做完后我們都讓小朋友帶回家,請家長保留好,以便以后幫幼兒復習。家長可以從中看出,我們數學有圖形、排序、對應、數與量等方面的訓練,在家中也可以用相應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訓練。現階段我們認識5以內的數的形成,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好象對數字不敏感,其實你們也別著急,通過我們一系列的活動他們肯定都能掌握這些數字。其實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家長肯定也發現到了生活中時刻都有數學的存在,孩子在家中吃水果、分
【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家長會教師發言11-28
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發言稿12-27
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發言稿12-08
幼兒園老師家長會發言稿12-20
幼兒園老師家長會發言稿12-20
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發言稿09-30
幼兒園家長會上老師發言稿01-26
幼兒園老師家長會發言稿11-25
幼兒園新老師家長會自我介紹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