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時間:2024-05-14 04:45:19 詩琳 先進事跡 我要投稿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精選2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事跡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

  xxx,現在興隆縣農業銀行工作。20xx年7月,他了解到本縣榆樹溝村劉xx突發重病致殘且家庭陷入極度困難。劉家女兒剛考入大學,兒子在上小學。不幸降臨,單靠柔弱的妻子種幾畝地生活,收入廖廖無幾,為了給劉xx看病不但花去了僅有的'積蓄,而且還向親朋借了很多的錢。那是20xx年2月,劉xx在自家栗子樹上剪枝時由于樹杈突然折斷從十幾米高的樹上掉下,正巧摔在石包上,當時暈了過去,住院診斷為腰以下截癱,他是頂梁柱,他家的生活就此崩潰!劉xx住院了一段時間后,回到家每月的針藥費都要花費千元,加上女兒每年一萬多上學費用,對于一個低收入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xxx了解情況后,立即召集同學籌集資金,對劉xx家庭雪中送炭。近兩年累計捐助款物三萬余元,并承諾一直資助孩子們完成學業。同時他還資助其他3名學生,圓夢助學,大愛無疆,堅持不懈。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2

  1999年圍場教育局在回民小學成立特殊教育學校,xxx任教導主任。當時招收了9名聾啞兒童。在他的帶領下,學校現有在校生76人,送教上門學生31人,教師29人。

  他得知學生于秀杰的父母都是農民,既要贍養臥床不起的老人,還要為兩個聾啞子女求醫問藥,已經無法繼續支付學費。他不想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把于秀杰的學費交了,并向領導匯報,最終減免了于秀杰的學費。于秀杰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承德市一所高中。學生李某是被父母拋棄的`聾啞兒童,養成了不少壞習慣。xxx每到周末就把李某接到家里改善伙食,和他一起看法制宣傳片,引導他明辨是非。通過王耐心教導,李某改掉毛病,認真學習,友愛同學,學會感恩。

  xxx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用無私的愛溫暖著每個殘疾學生,在特殊教育的田地里不知疲倦地耕耘著,努力為殘疾孩子擎起了一片藍天!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3

  xxx,豐寧中醫院副院長,中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豐寧兒童治療康復訓練中心負責人。

  在xxx帶領下,豐寧中醫院康復科于20xx年8月成立兒童康復治療中心,同年被縣殘聯確定為貧困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

  她始終秉承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初心,每年召開“殘疾兒童家長培訓會議”。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會為患兒舉辦“與愛同行,共享陽光”為主題的文藝活動,患兒感受節日快樂。她同時呼吁社會各界關愛殘疾兒童健康,聯合縣殘聯為患兒家長提供手工藝品制作的培訓,聯系幫助家長在醫院做保潔工作,盡量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

  她,著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慈善關愛之心,立足本職,勤奮工作,真抓實干,促進了豐寧和xx地區殘疾腦癱兒童的康復事業發展。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4

  xxx,現任高新區社區管理辦公室助理社會工作師。她為改善殘疾人生活,維護殘疾人權益四處奔走,共為岳永紅、魏小力等8人申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為張栩豪、張昱2人申報0-6歲殘疾小兒康復救助項目。

  她不畏艱難困苦,各項工作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總是把生活中最困難、情況最特殊、最需要幫助的群眾作為自己的朋友,牢牢的裝在心里,處處予以幫助。在接待、安置殘疾對象的工作中,把實施關愛型幫扶作為一項工作原則,針對于不同殘疾類別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用關愛行動使群眾倍感溫暖。在依法維權的同時。她還從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多方面伸出援手,切實維護殘疾人的權益。

  她在工作中、生活中踏踏實實,待人接物和善勤快,能夠很好的團結身邊的每一位同志,關系非常融洽,為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5

  xx于20xx年5月發起愛心qq群“愛心好友團”,20xx年成立“隆化愛心聯盟”,任總支書記。20xx年10月28日,作為一名基層公益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出席中國婦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xx年,成立“xx愛心聯盟志愿者協會”,任會長。她先后獲得“中國好人”“全國助殘陽光使者”“中國網事,感動xx年度十大人物”“xx省青年服務20周年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xx市五四青年”等榮譽。

  協會建立”隆化縣博愛養老中心”等機構,募集善款及愛心物資近千萬元,長期一對一幫扶學生867名;孤寡、殘障老人926戶。向全市100多所學校捐贈《弟子規》十萬多冊;為24所學校更換新桌椅;為留守兒童捐贈愛心書包14000多個。共有15000多人參加過愛心聯盟活動,活動27萬人次,正式注冊志愿者4624名,累計服務時長150萬多小時,暫居xx省第一名。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6

  xx,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涂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1990年,初中畢業的xx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于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著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xx意氣風發地夢想干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電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xx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后,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xx年元月,xx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系,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xx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嘗到甜頭的xx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xx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xx靠著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戶,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戶家里義務巡回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xx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xx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于20xx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并在20xx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xx計劃于20xx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7

  xx,男,現年56歲,臨城縣東鎮村人,肢體殘疾。原臨泉水泵廠正式職工,在工作期間因一次事故造成右臂部分缺失,20xx年企業改制,成為一名失業工人。自強不息的他,經過15年的不懈奮斗,成為一名擁有60多人的服裝廠廠長,其中安置殘疾人8名,在奮斗中奉獻著人生的智慧。作為殘疾人代表,參加了20xx年邢臺市第六屆殘疾人代表大會,先后被評為“臨城縣殘疾人創業典型”、“邢臺市殘疾人創業標兵”。

  失業后的彷徨

  xx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在水泵廠任業務科科長,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一次的事故使他的右臂造成殘缺,為他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吃飯要學著用左手,曾經開車技術熟練的他,連普通的自行車都騎不了,他沮喪過,一度陷入了痛苦和迷茫之中,屋漏偏遭連夜雨,偏偏正在這時,20xx年企業改制,他失業了,成為一名下崗工人。沒有工作對他的創傷是心理上的,加上身體上的`,他受著命運雙重的考驗。七尺男兒——家中的頂梁柱要坍塌了。

  他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悶頭大睡,把家人嚇壞了,母親的呼喚他不理睬,妻子把飯放到床頭他不知覺,他在考慮今后的路該怎么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右臂殘缺了,他還有大腦還有雙腿還有左手,企業改制是國家的形勢所迫,失業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家中的妻兒老小都期盼他的照顧,人生在世,要有志向,對家庭對社會要有責任心,他越想越激動,心態的轉變使他變了一個人,從此,他踏上艱辛的創業之路。

  創業的執著

  他只身一人來到石家莊了解市場行情,他只想走出當前的困境,掙錢就行,了解過餐飲業,小吃店,服裝店,在石家莊住了三天,就要回家的時候,大哥劉立民邀請他吃飯,問他的打算,他說想開一家服裝店,賣服裝。大哥贊成他的創業精神,同時開導他說:“賣服裝不如做服裝”,立國一臉愕然,大哥說:“辦個服裝廠,專做學生校服”。“可是我不會裁縫啊?!”“學啊!”“賣服裝誰都會,競爭壓力大,做服裝雖然起步難,但今后生活的競爭就是技術的競爭,有了技術就等于有了鐵飯碗,到你這個歲數,還想二次創業?”立國覺得大哥的話有道理,于是在大哥的幫助下,在石家莊學習了三個月的服裝裁剪,這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對于一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來說,身體的殘缺是不可抵擋的困難。

  三個月學成之后,他到了家鄉,由于沒有資金新建廠房,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東拼西湊了10萬元,把自己的老房子進行了整修,購置了20臺縫紉機,安置工人12名,東鎮服裝廠開業了!他做人低調,誠實,做活精細,價格合理,很快他的.服裝“穿遍”縣城各個學校,從此,本縣學生校服不用再跑到外地去定制了。

  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服裝廠的事業上來,青春的激情再次燃燒,縫紉機全部換成電動的,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各種各樣的圖標都能制作,廠房進行了擴建,石家莊,山西、河南等地中小學也慕名而來,簽訂了長期合作意向。

  美好的未來

  他的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也激勵著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實現夢想。20xx年縣政協組織全縣政協委員對立國服裝廠進行了視察,他的創業精神得到政協委員的普遍贊賞。

  上帝為他關閉一扇門總會為他開啟一扇窗,如今,他的服裝生意越做越大,在牙更建立了分廠,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安置工人60名,為8殘疾人安置了適合的崗位。他說:“我是一名殘疾人,知道殘疾人創業的艱辛,我要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走上致富之路,為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他的創業精神影響和感動著周邊的每一個人,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和希望!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8

  xxx,灤平縣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會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xx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血栓病專委,市神經外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積極投身于慈善部門和醫院組織的'各種殘疾救助醫療和宣傳活動,積極參加一系列扶殘助殘工作。對各類殘疾患者有愛心,工作責任心強,經常與各類家屬溝通,對一些特別困難的,組織捐款捐物,全心全意服務,沒有發生任何差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各項救助項目,對扶貧扶殘對象積極熱情、按時完成工作。對因腦血管意外或腦癱導致的肢體殘疾及智力殘疾患者提出康復意見,使更多殘疾患者受益。開展下鄉就醫服務,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對部分殘疾人積極聯系北京等大醫院進行專業救治。對灤平特教學校兒童群體,認真核實,科學評審,一次性完成各類殘疾兒童的鑒定工作,讓殘疾人感受到黨和國家關愛與溫暖。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9

  xx,肢體二級殘疾人,環山辦事處馬家庵居委會診所醫生。40多年來,他堅持不輟為周圍村居的群眾看病、為200多名老人義務服務、研究中藥配方,用殘疾的軀體、用自己的執著和堅持譜寫了一首強者之歌。

  3歲時xx突患腦膜炎,當時家里貧困,沒有錢,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從此,他的雙腿嚴重殘疾,到了無法走路甚至無法動彈的地步,但是他沒有放棄,在艱難的求學過程中,立下了自己的志向:立志學醫幫助天下貧窮人看病,絕不讓太多的窮孩子因為沒錢看病而遺恨終生。

  在學醫過程中,xx拜老中醫為師,學習藥理、研究藥性、練習針灸,望、聞、問、切把握得恰到好處,同時又研究西醫理論,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新路子。為了練習針灸,他在自己稍為靈活的右腿上扎穴道,整個腿布滿了針眼,好幾次差點出危險。汗水、勤奮加上天生的聰慧,xx的輸液證、中醫證、針灸證、鄉村醫生證、行醫資格證等都一次性過關。

  在最基層的崗位上,xx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把對鄉親、對病人的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言行中:他的藥價極為低廉,一般的小病塊兒八毛都不要;他常常拄著拐杖騎一輛破摩托車,背著藥箱到鄉親家中送醫送藥;他為全村老人免費體檢,并給8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哪里有災難,他總是積極捐錢捐物,從來不計較得與失……他的真心付出贏得了患者好評,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優秀醫務工作者”、“白衣天使”、“患者貼心人”“威海市最美鄉村醫生”等稱號。

  xx熱心殘疾人事業,關心殘疾人生活。有的殘疾人沒有生活技能,他就向他們傳授按摩技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多年來,他培訓了3名殘疾人按摩師,讓他們自立自強;為無數殘疾人免費看病,擔任免費心理醫生,幫助殘疾人解決力所能及的困難,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讓女兒也上了醫學院,學習中醫,以便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幫助。

  “人活著是要有一種精神一個目標的,我困難的時候父老鄉親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我現在挺過來了,就要盡心盡力地報答,這也是我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所要求的。”xx是這樣說的,40多年來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0

  xx,男,漢族,初中文化,現年55歲,四川省鄰水縣柑子鎮桅子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戶。

  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

  幼年時的xx得了一場重病,然而幾十年前的桅子村交通不便,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的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癥致右腳殘疾,從此勞動力也基本喪失。

  1988年,父親離開了人世,留下母親一人獨力撫養帶大兄弟四人。等到三個兄弟結婚獨立生活后,因不愿打擾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負擔,xx和母親相依為命。他決定在自家山周圍摘野菜、采藥材,用販賣來的錢貼補家用。從那以后,xx無論天晴下雨,每天都是一瘸一瘸的上山,然而大多時候因地勢陡峭、雨天濕滑等原因無功而返。得來的錢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但xx也從未放棄過!

  精準扶貧點燃致富夢想

  20xx年對于xx來說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他被鎮村評定為桅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為自己規劃了一條脫貧致富路。他先是申請到了C級危房改造的項目,對年久破敗老房子和泥濘的院壩進行整改,徹底改善了母子二人的居住環境,xx平日里在院子里種些花草樹木,有空就到村圖書室翻閱一些種植書籍學習,慢慢的積累了點苗木花卉栽種培育的.經驗,他決定向村上申請小額貸款,弄一個花卉培育地,他爭取到了兩萬元小額扶貧信貸,并邀請縣鄉兩級農技專員為自己規劃花卉苗木培育項目,20xx年初種植花卉苗木200余株,他通過向縣農業局技術專家學習苗木栽培技術和購買了許多花卉苗木培養專業書籍自學研究,很快他就掌握了營養缽調配、插苗、等專業技藝。

  20xx年8月xx成功注冊了鄰水縣豐景苗木培養場,擴大種植花卉苗木,發展中藥材種植。20xx年底他們家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自己成功脫貧了,事業也有了初步規模,能不能幫助村民一起致富呢”,他積極動員周邊農戶一起發展中藥材種植,全村30余戶村民共種植黃精100余畝,20xx年實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400余元。其中有6個村民在呂建平的培育場務工,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余元,xx還參加了電商培訓,在淘寶網開辟網上營銷渠道,拓展花卉和中藥材(黃精)銷售市場,花卉和中藥材通過線下銷售到重慶、達縣、廣安等周邊地區。xx說,他一定會堅持將花卉苗木和中藥材(黃精)種植事業做下去,還要擴大規模,帶領更多的鄉親們脫貧奔康。

  家庭和睦,微笑奔康

  xx家庭和睦,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是鄰里眼中的“模范家庭”。他用實際行動帶領村民構建和諧村莊。通過努力,他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是村民們眼中的“人生贏家”。

  20xx年底,四川省作協創作辦主任馬平來桅子村寫生,xx及其事跡激發了馬平的創作靈感,以xx為引子創作了反映脫貧攻堅題材的中篇小說《高腔》。20xx年小說《高腔》被改編為同名話劇。20xx年在成都首演,xx作為特邀嘉賓出席首演式,并與作者、導演、演員合影留念。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1

  xx,男,漢族,1966年6月生,小學文化,家住左家鄉螞蚱河村,現任螞蚱河村殘疾人專職委員。“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于拼搏,創業者也沒有殘全之別。”49歲的xx,用艱難創業的奮斗過程詮釋著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

  1982年,xx因家庭生活窘境而輟學打工,當時吃苦耐勞,意氣風發的他夢想著干出一番事業,然而,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17歲時,他因意外,造成肢體殘疾,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折翼的雄鷹并沒有因此斷掉翱翔的念頭,最終他選擇勇敢的面對這一些,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18歲,他踏入社會這個大熔爐,與命運頑強抗爭,一路摸爬滾打,一路風雨泥濘,在黨和政府惠殘政策的幫助下,他有了自己的房子,組建了溫馨的家庭,創下一份擁有31個大棚的食用菌產業,敘寫了身殘志堅,質樸平凡的人生路。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回避責任,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但我不能因為自己殘疾就碌碌無為過一生。”當我問起他的創業歷程,xx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他在創業前,除了種地沒有賺錢的其他辦法,20xx年,在參加完縣殘聯組織的技術培訓會后,xx決定種植食用菌。剛開始的他,一無技術,二無資金,在鄉政府的幫助下,他成功申請貸款10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當時的xx在食用菌種植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在鄉政府安排的老種植戶的引導下,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靠著堅強的毅力,精心的經營,在第一年,食用菌便有8萬元的收入。成功的第一步使xx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xx靠著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和他一樣的殘疾人,生活依然很困難,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在食用菌種植期間,他積極帶動其他殘疾人就業,開拓他們的眼界,增強他們面向社會生活的.堅強自信心。僅第一年,xx發出的工資就達5萬余元,他還積極動員周圍村民種植食用菌,毫無保留的給予新的種植戶免費技術指導,成為全鄉殘疾人自強創業的模范。經過三年艱難的打拼,xx目前已搭建大棚31個,種植食用菌6萬余袋,年收入達6萬元,每年帶動就業人數10余人。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xx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他擔任殘疾人專職委員以來,在發展種植好食用菌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在殘疾人專職委員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身殘志堅的xx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于面對現實,樂于面對生活,勇于面對挑戰,以平淡的心態面對人生,雖說在別人看來,他沒有傳奇故事,但他積極進取,勇于拼搏,樂觀向上的開拓精神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常說,“是政府幫助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路子,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而我們更堅信,創業者沒有先后之序,沒有大小之分,更沒有殘全之別。身殘志不殘!身體的殘疾給他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被這壓倒,他,一個平凡的人,他要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殘月依舊照乾坤!希望他的事跡給所有身患不幸的殘疾人一個啟示:弱者不是殘疾人的代名詞,憐憫和同情不是他們的期待,創造與奉獻才是他們真正的追求!

  目前,xx的食用菌產業已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表示,他一定不辜負各級殘聯對他的期望,他爭取把食用菌發展的更好,并開辟出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的殘疾人得到就業,帶領更多的殘疾人,走出一條自強創業的新路,為創建和諧社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2

  xx,男,漢族,1986年出生,四川鄰水人,大學專科,中共黨員,現任四川鄰水縣黎家鎮搭界寺村村支部書記。20xx年一次意外事故摔傷了左手手臂,造成左手關節壞死,經過長期的治療,成了一名肢體三級殘疾人。大學畢業工作不久,憑借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上了年薪20余萬元的科技公司總經理,而且連續開設了三家品牌服裝專賣店,然而,正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在為他事業上的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的時候,他卻決定辭去高薪工作,跳回“農門”回家當農民。

  返鄉種植生態果蔬

  剛回到老家的他,好不容易找到種植生態果蔬這一個好項目,卻又缺乏技術和門路。雖然起步困難重重,他積極向縣、鄉的相關部門咨詢發展政策、路子,向身邊的種養殖業能人請教。

  他發現大規模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就是將農民手中的土地流轉出來,集中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和使用。為此,他首先將自己老家鄰近的幾個社作為目標,讓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他集中統一管理使用。

  20xx年5月,成功創建“黎家鄉殘疾人創業園”,并帶頭成立了“文唏果蔬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高山綠色生態瓜果蔬菜。

  20xx年xx建立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眾籌、土地入股,資產收益扶貧等模式,把分散農戶組織起來,解決單家獨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劃算的`許多問題,他在采取1+3+6(園區6成+貧困農戶3成+村集體1成)的經營模式,在當地得到廣泛相應。

  帶領全村脫貧攻堅

  xx任職村支部書記后,xx為300多戶貧困戶解決增收難問題、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解決了全村的安全飲水問題。

  截至目前,全村“一低五有”情況已全面達標,20xx年實現全村順利脫貧。20xx年xx被評為廣安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3

  xx,女,56歲。她在職時,曾是xxx市xx鎮殘聯理事長,從事殘疾人工作10余年,心系殘疾人,情系殘疾人,積極推進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工作,切實為殘疾人解決了許多困難,榮獲了蘇州市“最美基層殘聯理事長”榮譽稱號。20xx年,她退休后,擔任xxx市愛之尚公益服務社理事長。她憑著豐富的殘疾人工作經驗和對殘疾人群體的情結,發揮特長,奉獻余熱,成立了助殘服務團隊,開展助殘服務項目,管理殘疾人之家,被xxx市殘聯評為“20xx年度優秀社會助殘組織”,榮獲江蘇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授予的“20xx年度公益助殘網絡募捐合作伙伴三等獎”榮譽稱號。

  熱愛殘疾人事業,熱心為殘疾人服務

  20xx年8月,她擔任xx鎮殘聯理事長,經常深入殘疾人家庭,了解殘疾人需求,宣傳惠殘政策,開展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工作,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想方設法解決殘疾人困難,推行助殘扶殘項目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的一致好評。她深入了解到由于殘疾人群體的自身身體障礙,他們在生活、就業、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政府出臺的殘疾人優惠政策難以滿足殘疾人多樣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專業社會助殘組織的服務可以成為政府及殘聯服務職能的補充,有利于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20xx年10月她退居二線后,注冊了xxx市愛之尚公益服務社,聘請了6位具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嚴謹工作作風和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社區退休干部,成立了一支專業、貼心、高效的助殘服務隊伍。團隊有中級社工師2名、初級社工師4名,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調解師2名,志愿者15名。開展助殘服務項目,指導運行城東悅楊殘疾人之家,為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解決生活難題,享受多元社會服務。20xx年6月退休后,全身心投入了助殘服務工作之中。

  開展助殘服務項目,提升殘疾人幸福感

  她發揮自身優勢,鏈接各方資源,承接了5個助殘志愿服務項目,協同愛心志愿服務隊一起為殘疾人生活、工作提供專業服務,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升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感、獲得感。為幫助殘疾人解決婚戀交友難的問題,會同市百合婚姻家庭社會服務中心于20xx年8月28日舉辦了首屆港城殘障人士相親會,她了解到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屬對相親會的迫切感和認同感,一些優秀殘疾人希望尋找到健全人共度一生,卻苦于選擇面狹窄而難以如愿。在20xx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組織了xxx市第二屆殘健人士公益相親會,會后進行分類跟蹤服務。20xx年5月起實施了“緣來有你”殘健人相親交友志愿服務項目。在萬達廣場舉辦大型“緣來有你”第三屆相親會,組織了小型交友會,把單身殘疾人相約在一起,相互認識,相互了解。20xx年開展了“緣來有你”第四屆相親交友活動,組織殘疾人外出游玩,看電影、看戲曲,增加相互了解、聯絡感情的機會。通過項目的開展,惠及單身殘疾人350人次,幫助單身殘疾人正確認識自我、評估自我、展示自我,幫助他們擴大社交活動和交友范圍,提升社會對殘疾人的了解、關注與尊重。

  20xx年8月起實施了“集善樂業·志愿同行”服務項目。她帶領機構成員入戶走訪30余戶殘疾人家庭,了解他們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培養他們對手工項目、做面點、插花和家政服務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體驗自身的價值,提升了他們融入社會的能力。

  20xx年、20xx年組織機構成員積極參與了“99公益日”宣傳活動,在萬達廣場設點進行宣傳,發放宣傳折頁,教會愛心人士線上項目捐款。實施了《xxx市“幸福暖居”公益項目》,依托市殘聯幫助全市200戶20xx年“幸福亮居”改造的低保殘疾人家庭進行了“幸福暖居”改造,給殘疾人家庭送去了舒適的全棉磨毛四件套、自由棉被、石墨烯枕頭,改善了困難殘疾人的生活居住環境,讓他們感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服務殘疾人之家,改善殘疾人身心健康

  她帶領機構成員參與了城東悅楊殘疾人之家的運行管理。虛心學習借鑒其他優秀殘疾人之家的經驗做法,創新探索出了城東悅楊殘疾人之家的運行模式。她到殘疾人家里耐心聽取他們的心聲,把符合條件的16位殘疾人組織到悅楊殘疾人之家,細心觀察每位殘疾人的特點,通過賞識管理方法,尊重、引導和幫助他們培養團隊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耐心幫教,培養他們基本生活技能和自信心。積極鏈接愛心資源,為殘疾人提供豐富多彩的各類服務。運行一年多來,已鏈接了暨陽公益、愛田沙美美發志愿服務隊等5個志愿服務團隊;xxx市中醫院康復中心;加特可(蘇州)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xxx市納丹蘭針紡織品有限公司等10家愛心企業。組織開展了烘培、愛心義賣、xxx灣一日游、消防演練、殘健共融聯歡會等各類文體、培訓活動40余次。通過這些活動,讓殘疾人增加了收入,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創新服務形式,組建了“折翼”志愿服務隊,由輕度殘疾人結對幫扶重度殘疾人。現在城東悅楊殘疾人之家,每日清晨,都能聽到大家彼此的問候聲;工作、鍛煉時間,大家有說有笑;下班時間,大家一起做好清掃工作,相互道別后離開;一起分享親手制作的食品……城東悅楊殘疾人之家已成了一個相親相愛、充滿溫馨的大家庭。就像他們自發送的錦旗上寫的:“感恩滿室春風意,誠謝悅楊溫馨家”一樣。運行一年來,成功地開展了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日間照料、康復服務、文體活動、心理咨詢、志愿活動等服務,讓殘障朋友在這里找到了自我價值。城東悅楊殘疾人之家接待了省殘聯、蘇州市、xxx市各級領導,均得到了領導們的高度評價。

  她經常說:殘疾人最需要人幫助的群體,多年的殘疾人工作經歷已經與殘疾人結下了不解之緣。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余熱,給他們提供一點幫助,也是自己人生的價值體現。她將會盡自己所能,追隨在助殘路上。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4

  xxx,豐寧中醫院副院長,中醫院康復理療科主任,豐寧兒童治療康復訓練中心負責人。

  在xxx帶領下,豐寧中醫院康復科于20xx年8月成立兒童康復治療中心,同年被縣殘聯確定為貧困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

  她始終秉承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初心,每年召開“殘疾兒童家長培訓會議”。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會為患兒舉辦“與愛同行,共享陽光”為主題的文藝活動,患兒感受節日快樂。她同時呼吁社會各界關愛殘疾兒童健康,聯合縣殘聯為患兒家長提供手工藝品制作的培訓,聯系幫助家長在醫院做保潔工作,盡量減輕殘疾兒童家庭經濟負擔。

  她,著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慈善關愛之心,立足本職,勤奮工作,真抓實干,促進了豐寧和xx地區殘疾腦癱兒童的康復事業發展。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5

  xx,1998年創建承德北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他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成立“愛心助力”小組,與圍場人社局、殘聯共同解決殘疾人就業,投資近30多萬元在公司建設活動中心,對殘疾人開展心理輔導,進行有針對性的勞動技能和安全防護等培訓,使殘疾人重獲信心,加入自主脫貧。

  公司增加了一部分特殊就業崗,由專人通過“幫、扶、帶”的形式,讓殘疾人更快融入集體;另設后勤主任專職負責殘疾人生活管理,為殘疾人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先后對200多名殘疾人進行崗前培訓,已安排54名殘疾人就業,月均收入為3000多元,并繳納“五險”,按公司統一規定發放節假日福利,逐漸改善殘疾人的家庭狀況,提高家庭收入,實現殘疾人家庭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6

  xx,男,右下肢三級殘,現為常州金壇華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來,他自強不息,憑借聰明才智,團結帶領殘疾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直面苦難,不屈不撓,文學創作重燃生活信心

  xx出生在農村家庭,家中兄妹5人陸續成家后,只有殘疾的他與父母生活在一起。xx從小自強自立,成績名列前茅,1987年如愿考取了中專,最后因為身體原因被校園拒之門外,找工作時又因身體原因被企業拒收。連番的打擊讓他變得自怨自艾,甚至萌發了輕生的念頭。

  最終,朋友相贈的《張海迪日記選》讓他重新振作,并在父母的幫助下獲得人生第一份燒爐子的工作。燒爐子的五年,xx不曾沉淪倒下,他用文學創作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情感,激勵著自我前行,他的文學作品陸續在當地廣播、報刊、雜志上發表,逐漸獲得了周圍人的認可與尊重,他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樂觀。xx在命運的炙烤中經歷了蛻變、實現了成長,并遇到了排除萬難也堅定和他在一起的妻子。

  永不言棄,含淚奔跑,創造殘疾人建筑職場奇跡

  1995年,為了改善家庭生活,xx毅然辭去了燒爐子的工作,到南京建筑工地謀生。白天,他咬牙堅持同健全人一樣干十幾個小時的重活苦活,晚上不知疲倦的學習建筑工程專業;他在當年底就通過了自學考試,取得了土建預算員資格證。就在他滿心歡喜以為能熬出頭時,再一次被命運無情打壓,由于一名合格的造價師,要同時通過理論與實踐雙學習,面試的幾家工地老板擔心他腿部殘疾容易出安全事故而拒絕錄用他。峰回路轉,最終在一位親戚的力薦下回到了南京工地。在工地的十年,xx逐漸從一名門外漢成長成了業內小有名氣的專業造價師,由于專業強,能力突出,后又被南京、無錫、浙江等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聘為高管,年薪最高時達到了百萬元,創造了殘疾人在建筑和房地產職場上的.奇跡。

  不忘初心,耕種希望,創業帶動殘疾人奔小康

  “我要幫助更多殘疾人,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這個信念一直根植在xx的心中,并經多年孕育后破土而出、茁壯成長。20xx年,金壇“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建成,他毅然放棄百萬年薪,拿出所有積蓄400多萬元回鄉創業,在基地注冊創辦了“常州金壇華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初期主要以經銷金壇名優特色農產品。在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的奮力開拓下,xx逐步創建了500畝無公害有機米種植基地、200多平方實體店和配送中心、裕嘉坊淘寶企業店,形成了完整的營銷產業鏈。不僅優質的自產大米被政府、學校和相關企業單位確定為指定供貨商,他還先后與南京、浙江、上海殘聯和殘疾人企業家開展良好的合作,將產品打入了外地市場,20xx年銷售總產值超過了經營多年的同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扶持一人,帶動一片”,政府的號召時刻縈繞在xx的耳邊,始終引領著他不忘初心、回饋社會的前行步伐,踐行著他“公司業務做到哪里,就將殘疾人就業帶動到哪里”的戰略規劃。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xx積極為殘疾人提供自立自強的平臺,切實幫助殘疾人重拾信心、減輕家庭負擔。20xx年11月,xx投資成立了裕嘉坊淘寶企業店,旨在通過發展電商重點帶動殘疾程度相對較重的就業困難殘疾人,為他們免費提供產品,培訓他們在家里用電腦就業,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同時,將力爭把業務擴展至全省乃至全國,攜手更多殘疾人脫貧奔小康。

  牢記使命,盡心盡責,團結帶領殘疾人奮斗出未來

  20xx年,xx被同時推選為“常州市助殘創業協會副會長”、“金壇區殘聯副主席”和“金壇區肢殘人協會主席”,得到了政府、社會和殘疾人認可的他更加堅定信念,貫徹落實上級的部署和要求,緊密聯系殘疾人群眾,深入開展工作。

  20xx年,他婉言謝絕了江蘇遠東集團對他個人的資助,并積極建議和引導集團通過金壇殘聯設立“遠東身障人創業幫扶點”,建立“遠東慈善基金會”,用這筆資金來幫助更多殘疾人創業,遠東慈善基金會已累計投入50多萬元,幫扶了33名金壇殘疾人創業。

  同時,xx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和公益活動,走進企業和學校勵志演講,分享創業經驗,傳播正能量,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影響和鼓勵著殘疾人奮斗前進。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7

  xxx,現在興隆縣農業銀行工作。20xx年7月,他了解到本縣榆樹溝村劉xx突發重病致殘且家庭陷入極度困難。劉家女兒剛考入大學,兒子在上小學。不幸降臨,單靠柔弱的妻子種幾畝地生活,收入廖廖無幾,為了給劉xx看病不但花去了僅有的積蓄,而且還向親朋借了很多的'錢。那是20xx年2月,劉xx在自家栗子樹上剪枝時由于樹杈突然折斷從十幾米高的樹上掉下,正巧摔在石包上,當時暈了過去,住院診斷為腰以下截癱,他是頂梁柱,他家的生活就此崩潰!劉xx住院了一段時間后,回到家每月的針藥費都要花費千元,加上女兒每年一萬多上學費用,對于一個低收入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xxx了解情況后,立即召集同學籌集資金,對劉xx家庭雪中送炭。近兩年累計捐助款物三萬余元,并承諾一直資助孩子們完成學業。同時他還資助其他3名學生,圓夢助學,大愛無疆,堅持不懈。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8

  xx,常州市聾協主席,熱愛聾協事業,情系聾人群眾,具有強烈的事業感和高度的責任心,政治思想堅定,工作經驗豐富,組織能力強,人際關系好,在廣大聾人中有很高的威信。作為市聾協主席兩年多來,在市殘聯的關心支持下,全心全意為廣大聾人服務,不忘初心,為建設好常州市聾人協會做出杰出的貢獻。

  積極推廣國家通用手語

  xx帶領市聾協積極推廣國家通用手語,規范聾人語言文化。聾人與外界溝通困難,他們融入社會存在一定的障礙,甚至連“國民運動”廣場舞都沒法參加,廣大聾人尤其是45歲以上的聾人,日常生活比較單調。聾人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較低,大部分甚至連報紙都看不懂,推廣國家通用手語是市聾協的重要任務。市殘聯、市聾協在市殘疾人文體藝展能中心開展了手語沙龍活動,從以前的每月一次,轉變為每周兩次,此外,每月還有一次主題活動,增加聾人之間的互動。

  每周的手語沙龍,成為他們互相交流的一個平臺,在這里,他們可以了解國家大事,學習防騙知識,每年,市聾協都要舉辦形式多樣的普法知識競賽和法律培訓。通過學習,增強聾人的法律意識,使他們能夠積極的融入社會。每周二、周五下午2點,位于浦前西路2號的.殘疾人文體藝展能中心總會熱鬧起來,在市聾協的活動簽到本上,每次的簽到都要滿滿幾頁。近百名聾啞人,在這里開展手語沙龍,在無聲的世界里,他們收獲快樂和滿足。

  組織廣大聾人開展文體活動

  聾人盡管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xx在聾人群眾的圈子里,還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聾人攝影師。xx自學攝影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師。對于協會的發展,xx自己也深有感觸,現在活動越來越多,他為聾人朋友們留下的影像資料也越來越豐富。他還經常組織聾人群眾參加各類影展活動,帶領廣大聾人群眾開闊視野,豐富文化生活。不僅是攝影,不少聾人在書畫方面也頗有建樹。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xx在各類攝影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市殘聯各類活動中主動承擔起攝影工作,為殘疾人留下豐富的影像資料。書畫、攝影成為聾人豐富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

  xx利用市殘疾人文體藝展能中心提供的場地,在這里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聾人在這里可以打乒乓,打保齡球,下棋,聊天交流……豐富了中老年聾人的業余生活,受到廣大聾人朋友們的歡迎和積極參與。

  樹立聾人良好的社會形象

  為了讓廣大聾人融入社會,xx還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迎新春聯歡會、愛耳知識問答、法律大講堂、“一袋牛奶的暴走”等;在各重大節日組織聾人骨干上公園廣場、下街道社區,組織聾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市、區兩級聾協還組織聾人參與志愿服務,聾人磨剪刀隊,隊伍中有8個人,每年都會開展3-5次義務磨剪刀活動,截至目前累計磨刀具20xx把。樹立了聾人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經常聘請專家和學者向廣大聾人宣傳法律與殘疾人相關政策,并以有獎問答的形式廣泛開展競賽活動,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能提高廣大聾人的法律素養和維權意識,同時,加強了廣大聾人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通過xx的不懈努力,市聾協已經形成了隊伍建設常態化,業務培訓經常化,活動開展系列化,公益活動規范化,文體活動亮點化,部門工作特色化。為殘疾朋友們搭建了一個共享、參與、融合的美好平臺。在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過程中,xx堅定決心,向先進榜樣人物看齊,努力提高領導能力,改進工作作風,積極向兄弟市聾協學習,在完成市殘聯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率領廣大聾人在努力致富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19

  xx,女,1995年出生,中共黨員,閬中市玉臺鎮(原寶臺鄉)夾渠溝村村民。20xx年,獲脫首屆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成為全省“戰貧”巾幗英雄,也是南充唯一入選村民。同年,被表彰為閬中市“脫貧能手”。20xx年5月被表彰為閬中市“助殘先進個人”。

  今年25歲的xx,頂著生活重負,勇挑家庭重擔,15歲開始,用她瘦弱的肩膀,帶著家人戰貧、脫貧。

  25歲的xx,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女孩。8歲那年,在外采礦的父親發生意外,高位截癱。9歲,母親外出后再無音訊。xx一家只能靠奶奶辛勤勞作和父親編竹編掙的微薄收入勉強支撐。15歲,年邁的祖母開始多病,不能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那年8月,本該升學讀高中的xx毅然做出決定,放棄學業,回家幫助父親。自此,這個年輕的女孩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擔。

  本該在學校讀書的年紀,她卻忙碌在田間地頭。每年春耕的時候,像犁田這樣的重體力活,xx做不了,雇人又太貴,她只能通過換工的方式請人幫忙。靠著這股韌勁,15歲至今的10年里,她用她瘦弱的肩膀,支撐起一個家。

  20xx年,xx一家被評為精準扶貧戶。在政策幫扶下,她承包起魚塘。從此,這些魚苗成了xx的“心肝寶貝”,不管天氣如何,她都要在魚塘走上幾個來回,細心觀察魚苗的成長情況。一得空,便翻看養魚的書籍,上網查詢養殖技術。20xx年,xx的'`魚塘出魚達到8噸,銷售十分喜人。在魚塘走上正軌后,xx又養了400只雞鴨,種了4畝莊稼。同時,在鄉政府幫助下,還把以前的土坯房改造成現在的磚瓦樓。20xx年,憑著勤勞的雙手,她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獲得成功的時候,xx不忘回饋社會。近年來,她堅持經常到敬老院看望慰問殘疾老人、照顧孤寡老人、向殘疾人及周邊群眾傳授種養技術和經驗,攜手殘疾群眾共同增收致富奔小康,獲得大家一致好評。在脫貧攻堅的戰線上,她是不等不靠、助人為樂、鄰里團結的代表,先后獲得省委脫貧攻堅“奮進獎”、南充市“最美農家”,“感動南充20xx十大新聞人物”榮譽。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今天,她用堅韌、勤勞、擔當、感恩譜寫了一名共產黨人無怨無悔的人生。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 20

  xxx,灤平縣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會員,神經外科專科醫師,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xx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血栓病專委,市神經外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他積極投身于慈善部門和醫院組織的各種殘疾救助醫療和宣傳活動,積極參加一系列扶殘助殘工作。對各類殘疾患者有愛心,工作責任心強,經常與各類家屬溝通,對一些特別困難的,組織捐款捐物,全心全意服務,沒有發生任何差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各項救助項目,對扶貧扶殘對象積極熱情、按時完成工作。對因腦血管意外或腦癱導致的肢體殘疾及智力殘疾患者提出康復意見,使更多殘疾患者受益。開展下鄉就醫服務,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對部分殘疾人積極聯系北京等大醫院進行專業救治。對灤平特教學校兒童群體,認真核實,科學評審,一次性完成各類殘疾兒童的`鑒定工作,讓殘疾人感受到黨和國家關愛與溫暖。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12-23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15篇12-23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15篇)12-24

個人扶殘助殘先進事跡(精選17篇)04-02

車間扶殘助殘先進事跡05-26

扶殘助殘先進個人事跡12-23

扶殘助殘先進個人事跡8篇12-23

個人先進事跡03-09

節能個人先進事跡04-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读书| 新乡市| 崇文区| 凤庆县| 恭城| 梓潼县| 四会市| 密山市| 满城县| 德保县| 河东区| 平罗县| 梅河口市| 织金县| 明光市| 垣曲县| 出国| 左云县| 曲阳县| 佛冈县| 吉木萨尔县| 贞丰县| 稻城县| 佛山市| 洪洞县| 都兰县| 台中县| 大冶市| 高要市| 佛坪县| 乐业县| 莎车县| 鄱阳县| 绿春县| 神木县| 呼伦贝尔市| 中超| 凤阳县| 西吉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