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學生作文集合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學生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學生作文1
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云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再看看現在,任誰都會發出出于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離端午節還有那么兩三天,奶奶家早就忙開了!那天一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粽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一一洗凈,一一擺放在奶奶家的門前。呦!與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么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干罷了!
嘔!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身處去家中,正想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在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現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所牽絆。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欲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
又是一年端午節!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端午節學生作文2
你聽,你聽,花開的聲音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人民是怎么過端午節的吧。
五月五的中午,家家戶戶門前都掛兩束艾草,意味著驅蟲避邪。午餐吃粽子蘸白糖,咸鴨蛋。午餐結束后,一家人結伴去看賽龍舟。老媽說她小時候在農村時,每到端午節外婆就會用毛線給她編個袋子裝了雄黃蛋掛在胸前,耳后與手腳都涂上雄黃。但是現在城里已經沒有這個習俗了,偏遠的農村還保留著這個習俗。我想這跟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一定有關系。我最喜歡去看賽龍舟了,這是端午節最精彩、最讓人期待與振奮人心的一項主要活動。
端午節的各項活動,主要都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有人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我們是龍的傳人,所以在龍節里有賽龍舟,奪龍珠的項目。不管是哪種解釋,我們對年、節都特別感興趣,因為有好吃的、好玩的、大人們還都與與氣氣的,這樣真好!
聽了我的介紹,你現在了解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了嗎?
端午節學生作文3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歷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與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后幾天都在準備劃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米與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與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肴。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是對我來說到沒有什么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的時候多么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端午節學生作文4
清晨被地震搖醒,躺著床上,懶懶不想起來,看著天花板,自己跟自己講著話,跳下床,打開窗戶,昨晚的雨下了一夜吧,空氣中都有雨滴的味道,把頭探出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給了自己一個開心的笑臉……整理床被、把電腦打開,開了音樂,然后把昨晚燜的粥煮上,然后洗澡,洗完澡之后擦地板,這時粥已經好了,盛粥吃早餐……
一個人的端午節,也可以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是不是?
但是不會很輕松,因為給自己安排了很重的任務,要在這三天里寫出兩篇文章,答應了別人的一篇,還有自己的一篇任務,必須是要完成的,所以,也許輕松的時刻并不多,但是我想這樣的過節方式對我也許更好吧?一個人的節日,唯有工作才會填補空虛和孤獨吧?
也許看似無奈,但是其實是自己已經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了,也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的生活了……在未遇到真正有緣的那個人,是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生活的,雖然“寧吃鮮桃一個,不要爛杏一筐”矯情,但是我們何必要委屈自己呢,是吧?
端午節學生作文5
我的家鄉在北方,每到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最快樂的事,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于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端午節學生作文6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粽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我的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么熱鬧了。因為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著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為我的媽媽會包蜜棗粽給我吃,誰知我的媽媽卻在忙著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有洋溢著一點兒歡快的氣氛!下午,我的媽媽為了不再讓節日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粽葉的影子,去買粽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我的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粽子的決定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才好了一點。我的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合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里出來后,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因為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著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粽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很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端午節學生作文7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后,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只,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里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尸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后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沖去。各條龍舟不甘落后,一邊劃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沖,那口令里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劃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里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端午節學生作文8
馬上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啦!我心里暗爽:哈,又有好玩的啦。果不其然,這幾天,全家人都開始忙著為過端午節作準備。
星期天,我看見老媽蹲在地上正在搗鼓著什么。我走上前一去看,原來老媽在包粽子。只見她拿起四片蘆葦葉,卷成一個圓錐形,往里頭放一些米,又放兩三塊肉,再用一些米蓋住肉,然后把先前余下的蘆葦葉的角蓋在米上,慢慢的捏成兩個小角,最后用一根紅線,把一頭咬在嘴里,然后圍著粽子繞了兩圈,把兩頭拉緊,打個活結。嘿,一個粽子就這么包好了。
我看得眼花繚亂心癢癢,也想試試,就對老媽說:“讓我也試試吧。”老媽疑惑地說:“就你,行嗎?”“沒問題,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雖然這么說,不過這看起來容易的包粽子,可要比我想像中的難得多了。你看我不是米包多了,就是米漏了……但是最后,我還是包了一個外觀還不錯的粽子。
包好粽子后,我們又去煮粽子,我們先把鍋里放些水,然后放粽子。過了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在廚房間飄逸,我咽著口水對老媽說:“粽子好了嗎?”“OK了!”老媽打開鍋蓋拿了一個粽子給我,我聞著香噴噴的粽子,吃了一口,嗯,好香,糯米的感覺十分嫩滑,再加上肉的味道,簡直就是錦上添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著有趣的賽龍舟的電視節目,吃著清香四溢的粽子,一起談論者屈原的佳話……
這可是一個真是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學生作文9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彩的元宵節,但我最
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尸體,把米團扔進江里,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干干凈凈,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干等。放在鍋里,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鉆,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于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里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學生作文10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學生作文11
在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被迫投河自殺。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一天(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那天有個——餃子的習俗。
端午節快到了,我們一家人忙著包粽子。
今天,就在黎明前,我們都起床了。我媽讓我奶奶做餡,我嫂子洗葉子,讓我遞葉子和繩子,她做粽子。至于“名廚”“大廚”爸爸,他負責煮粽子。
奶奶用玻璃瓶把事先泡好的綠豆磨成粉,加水和一些調料,做了一鍋四季香的綠豆餡。奶奶把一些煮好的糯米放進另一個鍋里。最后,她拿出一些豬肉,放在一個小盤里。只聽到一陣“聲響”,阿姨洗樹葉。我遞給媽媽兩片粽子葉和一根繩子。只見我媽熟練地把一塊粽子葉折成桶狀,然后把兩勺糯米、一勺綠豆和幾塊豬肉放進粽子葉里,再在上面壓一塊粽子葉,然后把多余的粽子葉向內折,最后綁一根繩子做成粽子。就這樣,一,二.一共四十多。爸爸拿了粽子,放在兩個高壓鍋里,現在把高壓鍋放在煤氣爐上。他看了一會這個鍋,又看了看那個鍋,很忙。二十分鐘后,粽子熟了。廚房里全是粽子。
我拿了一個粽子,摘下葉子,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不到一秒我就吃了。
我自己的粽子好吃,明年再吃。
端午節學生作文12
今天是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
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跟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于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尋找屈原,并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并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然后,我再說說我怎么過的吧!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粽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山片蘆葦葉包卷一個筒,然后放點米,又放一顆棗,接著又放米,又放幾顆棗,包滿以后用線捆住,這樣一個粽子完成,然后又包幾十個。最后放在高壓鍋里煮40分鐘后,放出來后等四個小時入味后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里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這樣我度過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學生作文13
農歷五月初五,是處處飄揚著美食香氣,彌漫著火熱氣氛的日子。每家每戶都不約而同地在門上掛上了碧綠的艾草、菖蒲,灑黃酒,驅蚊蟲,以求端午平安。
天色明朗,大地升騰著燥熱之氣。興奮的人們聚到江邊,手持用艾草葉包成的香氣撲鼻的粽子。有的是芝麻餡,而叉燒餡也是有的,都津津有味地吃著。有淺嘗輒止,而后慢慢品味的,也有大口狼吞虎咽的……總之,每一個人臉上都全不無滿足之意。
鼓吹擂響,江上早已千帆競發。人們個個聚精會神,生怕是有錯過了什么精彩的一幕。用楠木板精制而成的龍舟上,早已有十幾個壯漢在上亟待著。只聽得發令槍一聲巨響,龍舟應聲而出。也顧不得欣賞兩岸屏風,人們全都將目光聚集在了那形如巨龍的龍舟上。水花四濺,巨龍騰飛,場面甚是壯觀,令人嘖嘖稱奇。沖線之時,全場高呼,場面之壯闊,氣勢之磅礴,是你說不出也想像不到的,已禁不住嘆服了。
端午時節,還為的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楚國被攻破后,他可是帶著滿腔的熱血與濃濃的亡國之恨,毅然投入了滔滔不絕的汨羅江中。“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句千古絕唱,屈原所作《離騷》之意,又怎能不讓我們悲之泣之呢?
端午,現早已不是一個節日,一種習俗,祭拜屈原之際,或是藉由這來讓文人墨客們揮毫的日子。其實啊,端午節的這種精神早已深入我們心中。就像那熱熱騰騰剛出來的粽子一樣,那種撲鼻的香氣,早早便沁入心田,縈繞在口耳之間,代代相承了。
端午節學生作文14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老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老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里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端午節學生作文15
一轉眼,到端午節。我跟媽媽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粽香、艾香,因此,空氣都變得清新。賣粽子的,賣艾蒿的,賣香囊的……隨處可見。那艾蒿如翡翠般綠,散發著香氣。過路的行人一般都要買個幾把,插在門上,放在柜子上,插在蚊帳里,可驅邪,也可凈化空氣。還有的人賣梔子花。我央求媽媽買幾把艾蒿,媽媽答應。
晚上回到家,爸爸已準備豐盛的晚餐,以慶祝端午節。吃完飯,爸爸端上綠豆糕跟粽子,又把艾蒿插在門上,放在柜子上,屋里頓時變得很香很香,如同仙境一般。一家人聞著艾香,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糕點,十分溫馨跟甜蜜。
端午節,讓我想到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后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為紀念屈原,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為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等習俗。
在我小的時候,我爺爺家都會在電視機前看關于端午節的節目,鄰居也常常請我們去他們家吃粽子,像一家人一樣。那時我特喜歡吃粽子,但因為時間的推進而改變的胃口,我漸漸的不喜歡吃粽子,不過還是很喜歡吃肉粽子。粽子家里人也不想吃,吃也實在端午節才吃,跟我一樣,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口味。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為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
香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學生作文10-31
端午節的學生作文08-13
描寫端午節的學生作文09-16
端午節的見聞學生作文10-29
學生關于端午節的作文10-31
學生作文端午節隨筆10-22
端午節學生隨筆作文10-22
有趣的端午節學生作文12-15
小端午節學生作文12-15
開心的端午節學生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