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滸傳》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著《水滸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于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于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2
今年,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由于我買的是“一百二十回本”,也就是《水滸全傳》,所以我花了一個學期才看完。看完之后,這本書很難讓我忘記。這本書主要講了洪信放出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然后天罡地煞陸陸續續出現,最后都在梁山落草。一開始梁山主是王倫,但由于有一排擠,被林沖殺了。后來晁蓋當了梁山主,但不幸被曾頭市的史文恭的藥箭射中身亡。最后由宋江擔任梁山主。后來,宋江等人招安了。一開始他們去征遼,沒有死一位頭領。后來他們去征田虎,不僅沒有死一位頭領,還降服了許多人。再后來他們去征王慶,死了許多降將。孫安暴疾身亡,其他降將和公孫勝都拜辭而去。最后宋江等人去征方臘,金大堅、皇甫端、蕭讓和樂和都被留在了京師,接下來更不順利,每到一處都要死兩三個頭領,回到京師后只剩下三十六個頭領,其他的要么陣亡、要么病故、要么不愿恩賜、要么坐化、要么被取回。最后由去世了一些人。黃帝夢游梁山,賜錢在梁山建造廟宇、祠堂。雖然宋江一開始獨霸一方,但后來招安后,雖然東征西討,卻官卑職小,而一開始高俅卻“平步青云”,做到了殿帥府太尉,難道一個踢球的本事這么大,能頂的上消滅四方賊人?由此我們看到皇帝昏庸,奸臣當道;而忠良雖然立下赫赫戰功,最后卻被奸臣所害。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3
《水滸傳》一書生動描述了梁山伯一百零八個好汗從起義到興盛,又由盛轉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他們為平民百姓打抱不平,卻遭到朝廷奸臣的迫害,被逼上梁山。
初讀水滸傳,我本對無聊的打打殺殺,這書卻令我如癡如醉。書中的行為,描寫的栩栩如生。恰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時的動作:“魯智深就脫了上衣,走到柳樹下,彎腰抱住了樹干,一用力,那棵柳樹就被他連根拔起,樹上的烏鴉嚇得飛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出魯智深的力氣之大,更家突出了人物性格。
豹子頭林沖的事跡最令我動容。林沖的妻子被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上,并想方設法迫害林沖。幸得女錦兒告知,將其喝止。高衙內淫心不止,詭計多端。林沖被派去看守草料場,遭到高衙內親信和好友的暗算。萬幸大雪壓塌,林沖脫身。無意間聽到幾人的詭計,提搶戳死三人,連夜投奔梁山伯。林沖的逃脫有一定的巧合,但這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林沖已經對官場不抱任何希望。
讀了比書我最大的感覺就是:震撼。綠林好漢的英勇正義無遮無掩的展示出來,官僚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展現的淋漓盡致。《水滸傳》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4
上了二年級以后,我讀了不少的課外書,但是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滸傳》。直到現在每每想起武松打虎那一章節,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武松在回陽谷縣的路上路過景陽崗這個地方,他看見一個小酒店,上邊旗幟上寫著“三碗不過崗”,意思是他們店里的酒是好酒,一般人喝上三碗就醉了。可是武松一下就喝了十八碗,仗著酒勁要上崗,酒保告訴他前面山崗上有老虎,武松不信……武松搖搖晃晃的上了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大石上休息了一會兒。這時忽有狂風刮來,回頭卻見一只吊睛白額大蟲(大老虎),已落在背后。讀到這時我的心都懸在嗓子眼里,眼睛急急的往下趕緊看,只見武松急忙一閃,閃到老虎背后,老虎見沒撲著武松,便前爪一搭地猛吼一聲,武松又閃到一邊,雙手掄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折兩段,老虎咆哮,再次撲來,我看到這兒時真是扣人心弦,驚心動魄,讓我好不擔心武松的安危……武松這時卻丟了半截哨棒,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把虎頭直往土里按,又舉起拳頭猛擊虎頭,終于把老虎打癱了……看到這兒我終于是長出一口氣,深深為武松折服。
我最羨慕武松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而且遇事臨危不懼,機智勇猛,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我要向武松那樣,把學習生活中的“攔路虎”,一一打敗,爭取做生活的強者!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5
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是根據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的小說。
小說由描繪了人民群眾的反抗壓迫的行動,
表現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
書中的眾多人物栩栩如生,書的作者施耐庵語言運用豐富而又生動,兩三句話就刻畫了一個鮮明而又生動的人物,使得我們在閱讀過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那群潑皮想要作弄魯智深,我不禁為魯智深擔心,
待看到那兩個潑皮被踢入糞窯里也不由哈哈大笑。從(景陽岡武松打猛虎)中,武松打虎時的情景讓我提心吊膽,老虎的動作十分準確,生動,一撲,一掀,一剪。就像在宋代景陽岡觀看這人虎之爭。這些人物都給我們留下十分生動的印象。
(水滸傳)不僅是中國長篇史詩的開創者,也是此后繼之而起的
描寫歷代農民起義的章回演義體小說未達到的巔峰。
文學是比鳥飛的還遠的夢想,比花開的還美的情感,比星閃的還亮的智慧,是我們永遠忘不掉的信念。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功底,同時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6
水滸傳讀后感初讀水滸傳,覺得里面的故事有點荒唐。
好漢林沖被奸佞誣陷卻無處伸冤;曹蓋等人在綠林打劫的卻被稱為好漢;英雄魯智深行俠仗義卻落得個落荒逃跑的命運;粗莽漢李逵這種濫殺無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漢本以占山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頂對抗,為何還要替朝廷出力,導致最后梁山落了個凄涼的結局……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為何要這樣落筆。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得吸引,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得讀完水滸傳,讀到第三遍時,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讀完水滸傳,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這些荒唐,是當時那個朝綱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造成的。正是朝廷腐敗、徽宗昏庸、小人當道,才有了好漢林沖被高衙內和好友設計陷害,流放路上受盡折磨,幾次三番地遇險,差點丟了性命;正是當時社會民不聊生,老百姓處于水生火熱之中,才有人打著“劫富濟貧”的旗號搶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個社會朝廷力量日益變弱,遭遇內憂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漢揭竿而起、占山為王,與朝廷作對。
不過也正是那個社會,那個社會的忠君報國的主流思想,才導致了宋江掌權后,要把梁山這艘船駛向朝廷,像皇帝靠岸。但是那個奸佞當道的朝廷、昏庸無能的皇帝卻不是梁山的港灣,所以,梁山最終被小人所滅,真是嗚呼哀哉!悲哉!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7
這段時間,老師讓我們讀了一本名著——《水滸傳》。這本書非常好,內容很精彩。
《水滸傳》是一部產生于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生動地描寫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杰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有被招安前的“兩贏童貫”、“三敗高三尉”等及被招安后的破大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造反的事。因為當時的朝廷、官員非常敗,所以他們造反了。書中通過人物的性格來反映事件,特別的有趣。
書中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宋江,雖然宋江不會武功,但是宋江這個人比較謙虛,得人心,所以能讓眾多好漢臣服于他。他一個人造反并不一定成功,但是幾萬人、幾十萬人呢?最后雖然他們沒有成功,但是卻使一些得到他們幫助的百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在生活中,有許多像宋江這樣的人。這種人特別好,自己雖然能力有限,但他們遇到有人需要他的幫助時,他們是能幫的就幫,能干的就干。做什么事總是和別人商量,虛心聽取別人的勸告。即使是做錯了,也能知錯就改。這樣的人一般都有優良的品質,修養非常的高,為人處事也處理的較為得當。
但生活中也有一些小人,口蜜腹劍,不想靠自己的勞動去爭取機會,而是想一些歪門邪道去投機取巧。這種人呢,品質都不好,都沒有很大的成就,日久見人心,每當和這種人相處久了,人們就會發現這種人的真實面目,從而失去別人的信任而時時處處提防。
我們要學習一下宋江身上的優良品質,做一個好人,而不要學習一些小人的所作所為。如果學習小人的做法,自己也就成了一個小人,那就麻煩了,別人也會時時處處地提防你,最終你會失去所有人的信任,變成一個可憐蟲。
《水滸傳》不愧是名著,雖然已經讀完,但我還是回味無窮。我還會讀第二遍、三遍……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8
前幾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青少版的《水滸傳》,一看到它我就喜歡上了,經過這幾天如饑似渴的閱讀,我美美地享受了這本名著帶給我的快樂。
《水滸傳》描寫的是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刻畫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的獨特形象。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性格個個特點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魯達的粗中有細、武松的勇猛利落、林沖的忍讓、宋江的謙恭。書中每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看后印象深刻,而且故事情節描寫得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讓我一看就實在舍不得放下。
在眾多好漢中,宋江這個人物給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之一是他很有孝心,一聽說父親去世連梁山也不去就飛也似的星夜趕回家中,回去發現是父親想念他而故意騙他回來;同時他雖然相貌平平,但他為人非常豪爽、仗義,遇到他人有難處時大力幫忙,慷慨解囊,所以他聲名遠揚,個個都敬仰他。他私放晁天王、怒殺閻婆惜、潯陽樓題反詩、遇九天玄女受天書、三打祝家莊、夜打曾頭市、三敗高太尉等故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只可惜他一心為了功名而投降朝廷,導致最后梁山英雄都跟著他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看了這書后,我深深感覺《水滸傳》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和知識,我以后一定要更多地閱讀名著書籍,去尋找書中的樂趣。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9
眾所周知,梁山泊有一位專門以開店為名打探消息的好漢,性朱名貴,人稱旱地忽律。他的小店建于梁山腳下,人們經常路過這里。如果是好漢,他便招攬上山。有一次,豹子頭林沖被高俅所害,無奈要上梁山。路過朱貴酒店,被朱貴得知:“曾有東京的.人到此,傳說兄長(林沖)的豪杰,不期今日得會。既其柴大人書緘相薦,亦是兄長名震寰海,王頭領必當重用。”朱貴深知自己的本領不如林沖,但還推薦他。林沖之后的朝蓋。吳用。公孫勝。三阮等,都是他舉薦上山的。開始時,他的職位還在第四把交椅,但推薦一次他就向后退一位,隨著越來越多的好漢上山,他的職位越來越靠后,最終排在了九十二位,可他絲毫沒有怨言,但凡有好漢,他都竭力保舉,從不疾賢妒能,總以山寨之事為重。
朱貴的事跡讓我聯想到了現在。當今社會的某些官員,有才的人登門找工作,他們看到比自己有本事,便起了嫉妒心,于是堵塞賢路,拒絕錄用。他們專用沒自己有能力的人,阿奉承的人。這樣國家得不到人才,便不能繁榮富強,這些官員就像白衣秀士王倫一樣,缺乏朱貴識才舉才的胸襟。
但有些官員,求賢若渴,總是廣開賢路,招賢納士。如有能人,定竭力舉薦,不管能力是否比自己強,會比自己職位高,他們像朱貴一樣深明大義,不為一己私利閉塞人才。
朱貴雖是一個梁山小頭目,但卻為梁山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朱貴的舉薦,便沒有一百單八將的梁山泊,所以朱貴是功不可沒的。回眸歷史,許多小人物小事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做人的啟示,在別人比自己有本領時不應妒忌,應積極推薦他,是雖小卻體現一個人的精神。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0
湯隆有個表哥叫徐寧,是禁軍教頭,人稱“金槍將”,其金槍法,鉤鐮槍法獨步天下,其中的鉤鐮槍法是專門對付連環馬的,只有徐寧能破呼延灼的陣法。
什么是金槍,這是槍的一種,據說同鉤鐮槍是一類,但又有不同。
如果說林沖是禁軍普通武器(槍棒)的教練,那么,徐寧就是禁軍特種武器的教練。兩人同為禁軍教頭,雖同行但所授有別,所以,也是相識的。
如何能讓徐寧上梁山呢?原來徐寧有一件祖傳四代的寶物,叫雁翎金甲,因“又輕又穩”,被他視為生命,就連他的上司花兒玉太尉出大價錢要買,徐寧也不愿意。
冷兵器時代,甲是護身的必要裝備,做到既輕便又不被兵器穿透,是件不易的事。
“甲”為什么叫“雁翎”呢?看飛禽將羽毛護住全身你就知道意思了,當然還有其它類型的,如用藤條做的甲,還有用厚實的獸皮做甲。一種叫“唐猊”的甲,就是用傳說中叫“唐猊”的皮做成的,后來,好甲以“唐猊”喻之。知道徐寧的雁翎金甲的人,說它賽唐猊,可見這“甲”真是件寶物。難怪徐寧不輕易示人。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1
在去年的一個時間,終于給我等到了,新水滸上映了,只可恨看到30集左右就停播了,說要等到8月與電視臺一起播出,那個時候著急啊,幸好順通解救了我,發給我一個網站,里面已經有86全集了,就這樣慢慢地下載慢慢地看,不得不說去年回家路上有著水滸陪伴路程是那么的短,哈哈!
對水滸傳的記憶停留在小學時期,那個時候電視里面有播,父輩們都在追,而我那個時候在追西游記,反而對水滸傳有很大反感,里面的人物沒有“真”功夫,都只是拳打腳踢,遠遠比不上孫悟空的武藝~。
讀初中時,開始聽別人談論四大名著了,那個時候還沒有能力去看原著,我就挑了四本精簡插圖版來湊湊熱鬧,不過都是屬于瀏覽,沒有認真去讀去感受。
讀高中時,有一段時間,宿舍里面的人都在研究四大名著,作文里面也有不少人引用四大名著里面的案例,用得最多的就屬三國和水滸了。在一個無聊的下午我遇到了一本三國,我就翻閱了下,初看第一段時就沒興致往下了,后來是因為出于月考臨近想用用三國里面的案例就硬著頭皮繼續往下,就這樣我慢慢地上癮了~
讀大學時,新版三國上映了,我就義不容辭地追著看了,看完之后感觸頗大,因為有了一些基礎知識積累了,所以看起來也會更加辯證轉載請保留。地去評價里面的幾大派人物。在看完三國之后,就看到網上熱議新水滸也有動作了,大四期間就有意無意關注著這個事情的動態。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2
剛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著實吃了一驚,我看《水滸傳》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里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云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說《水滸傳》里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么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嘆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于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于"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么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斗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么怎么會有多好漢奮勇起義 如果忠臣當道,那么為什么高逑會當宰相 如果國家太平,那么金朝來干嗎 如果軍隊豐足,那么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沒什么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3
“一朝皇帝,夜眠不穩,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卻道蓼兒洼內聚神蛟。”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語。這一百零八將,正是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身手非凡,身懷絕技,成為北宋末年最強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給了蔡京、童貫、高俅。他公報私仇,害得林沖、楊志等好漢有國難投,有家難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們雖然都是犯下彌天大罪之人,但是他們劫不義之財,散給窮民。尤其是為首晁蓋、宋江、盧俊義,他們仗義疏財,接濟鄉親,最后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殺敗遼國,打敗王慶,活捉方臘,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也有不愿受官的。最終宋江卻被奸臣迫害,飲下毒酒,葬于蓼兒洼內。
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與惡勢力斗智斗勇,報效國家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鄭成功。鄭成功的父親是個卑鄙小人,隆武帝給他那么大的官職,但是他卻背叛了隆武帝,還想讓他那精忠報國的兒子鄭成功一起投降。但鄭成功精忠報國,知道忠孝不能兩全,拒絕了他父親,打擊了荷蘭侵略者囂張的氣焰,拯救了臺灣同胞,他對侵略者們宣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鄭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除暴安良,精忠報國,他們讓侵略者們知道中國人是不會屈服的!
讀了《水滸傳》,我深深地被梁山好漢們的忠義雙全的精神感動了。人生在世無再少,莫將白發唱黃雞。有生之年,我們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漢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應該珍惜生命,為了正義,為了真理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4
眾所周知,梁山泊有一位專門以開店為名打探消息的好漢,姓朱名貴,人稱旱地忽律,他的小店建于梁山腳下,人們經常路過這里,如果是好漢他便招攬上山。
有一次,豹子頭林沖被高俅所害,無奈要上梁山,路過朱貴酒店,被朱貴得知:“曾有東京的人到此,傳說兄長的豪杰,不期今日得會,既有柴大人書緘相薦,亦是兄長名震四海,王頭領必當重用。”朱貴深知自己的本領不如林沖,但還推薦他。林沖之后的晁蓋、吳用、公孫勝、三阮等,都是他舉薦上山的。開始時,他的職位還在第四把交椅,但推薦一下他就向后退一位。隨著越多的好漢上山,他的職位越來越靠后,最終排在了九十二位。可他絲毫沒有怨言。但凡有好漢他都竭力保舉,從不嫉賢妒能,總以山寨之事為重。
朱貴的事跡讓我聯想到了現在,當今社會的某些官員,有才的人登門找工作,他們看到比自己有本事,便起了嫉妒心,于是堵塞賢路,拒絕錄用。他們專用沒自己有能力的人,阿諛奉承的人,這樣國家得不到人才,便不能繁榮富強,這些官員就像白衣秀士王倫一樣,缺乏朱貴識才舉才的胸襟!
但有些官員,求賢若渴,總是廣開言路,招賢納士,如有能人,定竭力舉薦,不管能力是否比自己強,會比自己職位高,他們像朱貴一樣深明大義,不為一已私利遏制人才。
朱貴雖是一個梁山小頭目,卻為梁山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朱貴的舉薦,便沒有一百單八將和梁山泊。所以朱貴是功不可沒的。回眸歷史,一些小人物小事總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做人的啟示,在別人比自己有本領時不應妒忌,應積極推薦他,事雖小卻體現著一個人的精神。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5
最近,我讀了《水滸傳》這篇小說,書中有108個英雄人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松打虎》這一段。小說中主要描寫的人物是武松,武松到一家“三碗不過崗”的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付完錢準備向山上走,店家對武松說:“客官,別上山去,山上有只老虎,會吃人的,你一個人上山,老虎一定會吃了你的。”武松不信,硬要到山上去,店家奈何不了武松,便讓武松走了。
他走了一會兒,看見一座山神廟,走到廟前,見廟門上貼了一張榜文,便停了腳步讀了起來,讀完后武松相信山上真有老虎,然后準備回到店中。但他想到:“我如果回去,一定會被店家笑話的,沒有捉到老虎,絕不回去。”然后轉身朝山崗走去。
武松走了一陣,酒力發作,全身熱起來,一只手拿著棒子,一只手把衣服拉開,踉踉蹌蹌,直奔亂樹林來。看見一塊光滑的大青石,把棒子放在一邊,正準備睡覺,忽然,刮起一陣狂風,刮風處跳出一只大老虎。當我讀到那只大老虎咬人的時候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下打不到,老虎已經沒勁了。當時,我真為武松感到高興啊。現在該武松打老虎了,經過一番打斗,武松終于打死了老虎。
從這段故事中,我懂得了只要去勇敢面對危險,什么事都能化險為夷。在平時的學習中,生活中,有些人膽小怕事,所以有些事沒有做成。有些人非常勇敢膽大,因此,許多事情都順利完成了。我的膽子也很小,爸爸經常鼓勵我要做一個勇敢的男子漢,看過這段故事我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像武松那樣的人。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名著讀后感06-23
經典名著《水滸傳》讀后感10-18
名著水滸傳讀后感09-29
經典名著《水滸傳》讀后感大全10-18
名著水滸傳學生讀后感07-23
名著水滸傳的讀后感范文05-30
高一《水滸傳》名著讀后感最新03-31
名著水滸傳優秀讀后感(精選72篇)03-23
名著水滸傳優秀讀后感心得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