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物資分配發放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疫物資發放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1
為做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結合全國疫情形勢變化及物資供應情況,北京協和醫院特制定疫情期間醫學裝備管理方案。
一、聯防聯控,全院統籌管理
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醫院專門成立了物資應急保障管理小組,由院長、書記擔任總指揮,主管院領導擔任專項小組組長,對接醫務處、護理部、器材處等部門,負責各種亟需物資的需求與儲備的動態分析研判,開源節流、多渠道籌措物資,全力保障醫院本部及援鄂醫療隊物資保障工作。器材處配合小組,統籌全院醫療物資的采購、配送、調配,制定防護物資分級管理辦法,實施精準管理。協同醫務處、院感辦、護理部、門診部、西院事務管理處、保健醫療部等多部門加強對物資使用監管,確保物盡其用,避免浪費。每日向醫院聯防聯控例會通報防護物資庫存情況,對于庫存量緊張的.物資及時向全院發出預警。專項小組和各部門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確保重要物資應急保障體系在突發事件時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疫情發生后,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醫院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動態,隨時調整物資保障管理工作。
二、梳理調整,形成設備物資儲備管理目錄
疫情防控初期,防護物資緊缺,其中以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呼吸機等核心物資、設備匱乏最為明顯。醫療機構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物資儲備,數量可結合效期、供給能力、保障人數等因素,科學測算需求后確定。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等相關通知,結合北京協和醫院發熱門診、急診等科室及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臨床實際需求,分類梳理形成《防疫設備物資目錄》(表1),為醫院儲備防護物資提供參考。
三、多渠道采購,保障物資供給
(一)應急采購工作流程
1.應急物資的范圍
與疫情防控相關、市場供應不充足的物資,且該類物資為感控和臨床治療所必備。
2.建立應急物資采購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
疫情期間,為盡快滿足臨床需求,建立物資采購綠色通道。由申請科室提出需求,交由醫務處評估審核的同時器材處評估全院用量,確定規格型號,啟動緊急采購及送貨流程。
3.注意事項
(1)采購的設備及物資須保證資質合格且在效期內,醫療器械類產品須有注冊證。
(2)應急物資應嚴格驗收,核對貨物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效期、質量等是否與訂單相符。檢查貨物包裝是否整潔、有無破損,標識是否清晰。驗收單審核通過后由供貨商、使用科室、器材處三方簽字確認。
(3)建立應急物資臺賬,加強管理,防止應急物資被盜用、挪用、流失。
(4)到貨后應及時做好應急采購項目采購文件和憑據的存檔管理。
4.疫情防控期間采購工作安排
根據財政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疫情防控采購便利化的通知》(財辦庫〔20xx〕23號)文件精神,對于非緊急的、因疫情防控無法開展或無法按規定時間繼續進行的采購活動,可酌情暫停或延期;對于確有必要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的采購活動及相關工作,盡量通過遠程方式進行;對確需現場辦理或開展的采購活動,需做好采購活動場所的通風、消殺、體溫監測、人員信息登記等工作,盡可能減少現場人數、加大座位間隔、縮短工作時間。
(二)應急供應商目錄
1.建立應急供應商目錄(表2),如遇緊急情況,優先通過應急供應商采購物資。
2.簽署緊急供貨協議,對品牌、型號、供貨時間等重要信息事先約定。
四、依法依規管理捐贈物資,確保物盡其用
疫情期間來自協和基金會等慈善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捐贈是物資供應的重要來源之一,物資應急保障管理小組加強捐贈物資管理,保障捐贈物資物盡其用,切實發揮最大保障效能。小組負責捐贈物資管理的總體工作,成員包括協和基金會、財務、資產管理、審計、器材等多部門。
(一)捐贈物資的來源及用途應符合《衛生計生單位接收公益事業捐贈管理辦法(試行)》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二)捐贈預評估
收到捐贈申請后,依據《衛生計生單位接收公益事業捐贈管理辦法(試行)》(國衛財務發〔20xx〕77號)相關規定開展綜合評估。情況緊急無法進行審查時,可以通過請捐贈人簽署《承諾書》等方式,由捐贈人承諾其所捐贈物資的來源渠道合法合規,質量符合標準。物資應急保障管理小組出具評估意見、是否接收意見和初步分配意見。對于不予接收的捐贈,應及時向捐贈人作出解釋和說明。
(三)捐贈防護物資的`鑒定
捐贈防護物資來源多樣,品目繁多,為保證科學、合理、安全使用,需對其進行鑒定。
會同醫務處、院感辦、臨床實驗室、護理部等部門,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國衛辦財務函〔20xx〕161號文件中《醫用防護物品國內標準及國外標準》,對防護物資進行鑒定。如符合標準,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對物資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如不符合醫用標準、不能在臨床使用,及時調撥至其他部門使用;如質量不合格,通知捐贈人,及時退回物資。
(四)捐贈醫療物資的接收和發放
捐贈庫房管理參照醫院相關庫房管理規定執行。捐贈醫療物資由專人負責,建立接收和發放臺賬、分類儲存,發放原則與全院分級控發使用原則保持一致;按照“一日一匯總、一日一上報”的原則,每天匯總當天物資接收和發放情況,并上報備案;建立捐贈醫療物資管理檔案,包括交接單、入庫單、物資發放審批單及簽收單。
(五)捐贈醫療設備的管理
經醫院批準同意接收的醫療設備,及時辦理安裝、驗收手續;達到固定資產核算起點的,按照固定資產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六)捐贈醫療物資的財務管理和使用管理
參照《衛生計生單位接收公益事業捐贈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配合財務、資產管理和審計部門做好捐贈物資的資產核算、審計等工作,督促使用科室做好捐贈物資的使用管理。
五、基于指南分級控發使用防護物資
按院感要求嚴格管理、合理使用防護物資。在控發物資時建議充分考慮現有庫存數、安全庫存數、物資補貨周期、物資補貨量、防護品使用范圍、科室值班人數、開放床位數等多種影響因素,實現物資的“精準發放”。
(一)防護物資分級
將全院防護物資分為I類和II類:
I類物資劃分標準:
①防疫期間物資需求量/同期物資需求量≥2;
②采購周期≥5天;
③該產品的供應商供貨能力不足,需拓展采購渠道。
II類物資劃分標準:
①1<防疫期間物資需求量/同期物資需求量<2;
②3天≤采購周期<5天。
③該產品的供應商供貨能力不足,需拓展采購渠道。
物資申領時應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中相關要求合理領用。針對不同級別防護物資制定相應審批、發放流程。
(二)使用監管、追蹤及抽查
按照“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總體要求,由器材處負責防護物資發放,各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做好防護物資需求填報、發放登記等管理工作。院級監管小組對防護物資的管理制度、使用登記情況進行監管、追蹤及抽查。
六、實時監測庫存,科學預測需求
在疫情期間,開展物資信息監測管理工作,記錄每日物資出入庫變化情況,統計及預測重點物資的未來需求量,對異常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一)庫存監測與上報
器材處定期監測物資申領情況,發現異常申領,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和反饋。如遇物資儲備不足或出現臨床需求量激增,導致物資緊缺,器材處統籌安排采購,及時補貨。實時關注物資動態,每日監測,每日上報。根據疫情防控的情況動態調整物資監測范圍。
(二)根據疫情防控進度預測物資需求量
隨著疫情的發展,防護應急物資需求預測包括兩個階段:疫情初期階段和復工復產階段。
疫情初期階段:綜合考慮庫存量、未來日均值班人數、未來日均總量,同時結合系統中歷史領用量數據,充分研判疫情期間物資需求的增長趨勢,為疫情初期物資儲備量提供參考。
復工復產階段:隨著復工復產的人員增加,對全院重點防護物資建立需求量預測模型——改進均值偏差法。
改進均值偏差法的模型為:需求量=(發放數量平均值+樣本期內安全庫存值)×疫情系數。疫情系數=復工情況下物資需求量均值/現有情況下物資需求量均值,即在復工情況下物資需求膨脹的倍數。根據模型,綜合考慮門診量、出診醫師數、床位使用率,剔除異常值,預測出不同復工情況下各種防護物資的需求量。
七、設備配置標準與運行保障
(一)發熱門診醫學裝備配置
發熱門診屬極高風險區域,需結合診療方案、防控方案和防護指南等文件,配備充足的診斷設備、搶救治療設備、保障設備等。
診斷設備包括但不限于紅外線測溫儀、血壓計、指氧儀、血氣分析儀、某射線類檢測設備(CT、DR)等;搶救治療設備包括但不限于監護儀、心電圖機、注射泵、輸液泵、呼吸機、除顫器、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保障設備包括但不限于過氧化氫消毒機等空氣消毒設備。其中除ECMO外,其余設備均為醫院常用醫療設備,應按發熱門診床位數配置相應數量,ECMO為重癥患者的主要救治醫療設備,必要時可院內調配使用。CT和紅外線測溫儀不是發熱門診常規配置的設備,為滿足疫情防控要求,應及時配備安裝,以滿足臨床診療需求。
(二)醫療設備管理及消毒規范
疫情防控期間,設備管理主要涉及全生命周期中安裝調試、日常使用、維修維護、租賃四個環節。工作內容包括保障檢查類設備的開機率、治療設備的完好率,注重設備使用后的清潔與消毒,保障設備的合理調配。
疫情防控期間,對于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核酸檢測實驗室等極高風險區域內發生的設備故障,原則上采取“只進不出”的設備維修方式,即對于故障設備只進行同類備用設備替換,不對原故障設備進行拆機維修。待疫情解除,對故障設備進行全面評估后再確定維修或處置方案。若高風險區域內設備發生故障且無備用設備替換,醫學工程人員須嚴格按照三級防護標準進行個人防護后,方可進入污染區進行相關維修操作。
對除發熱門診外的急診其他區域及普通病房等中、低度風險區域內的設備故障,醫學工程人員須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將設備取回,將故障設備置于通風、清潔區域進行維修。辦公區域應做好與維修區域的嚴格劃分,以降低醫學工程人員的感染風險。
設備消毒步驟:第一步,用沾有消毒劑的濕巾擦拭被消毒設備表面并除去外觀污漬;第二步,用濕布擦除設備殘留的消毒劑,避免其對人員造成刺激和傷害,并防止因消毒劑殘留導致的設備表面變色;第三步,使用柔軟干凈的干布擦除設備表面的液體殘跡并使其風干,保持電器絕緣性能;第四步,將使用過的濕巾丟棄至醫療廢棄物專用垃圾桶中。通過以上四步操作完成設備維修前的消毒工作后,進行常規設備維修。完成維修后須對設備進行二次消毒,消毒步驟同上。完成消毒操作后,將設備返回科室繼續使用。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2
為迅速貫徹落實“要統籌推進市場保供和疫情防控,保持物流暢通,及時配送供應生活必需品”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關于保障百姓生活必需品的決策部署,為做好疫情管控升級期間全市居民生活物資保障供應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關于“要始終堅持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意見,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全力以赴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資供應,切實保障緊急狀態下全市居民生活需求。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領導、精準施策;堅持部門聯動、協作配合;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堅持城鄉統籌、突出重點;堅持督防結合、壓實責任。
三、工作目標
以“盡早實現社會面清零,盡早恢復生產和生活”為目標,在疫情防控進入攻堅階段,做好居民基本生活物資的保障供應工作。
四、工作任務
(一)強化生活必需品供給保障1.加強貨源組織。全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相關文章:
防疫物資分配發放方案12-15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14篇03-23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15篇03-22
防疫物資發放方案7篇03-22
防疫物資分配發放方案6篇03-18
防疫物資儲備方案12-16
防疫物資配送方案03-22
防疫物資采購方案03-14
防疫物資保障方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