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時間:2022-12-14 15:38:48 先進事跡 我要投稿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2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汶川地震感人事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20篇)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

  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坍塌,師生傷亡嚴重。二年級語文老師湯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選擇令人感佩和動容。這是一名20出頭的年輕教師,家里的孩子剛剛六七個月大。地震發生時,他所教的班級位于一樓,完全可以逃脫,但他卻選擇留下來救護孩子。湯老師最后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軀護住的孩子們幸運地活了下來,他卻在瓦礫中犧牲。

  該校800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英語老師吳忠紅卻永遠離開了他愛的學生。地震襲來,吳老師引著學生從樓梯口疏散,聽到有學生還沒下來時,他義無返顧地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吳老師和幾名學生被吞噬……

  搶險戰士從廢墟中找到吳老師的遺體時,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隨后,吳老師轉身上樓營救的兩名孩子的遺體也相繼從被掩埋的瓦礫中被找到。在現場的人,熱淚濕了眼眶。因為吳老師被挖出來時,身體僵硬,面部一條很深的傷口,慘不忍睹。雖然當時那一幕已經沒有人能夠講述,但是搶救人員根據挖出遺體的.位置以及先后順序,可以肯定地判斷出,吳老師已經將兩名孩子護送出了教室,并在身后守護他們。只是災難無情,沒有放過他們。

  望著斷壁殘垣,林霞、白艷霞、付瑤等幾位學生止住了蔓延的悲傷,走上前去在警戒線上系上了一朵朵白花。雖然遠在天堂的吳老師已經聽不見她們的聲音,但她們只想為將死亡從她們身邊推開的吳老師寄去哀思,用小白花捎去她們的心里話——吳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堅強地活下去,好好學習……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2

  教師譚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為了四個學生,他張開了雙臂。

  “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她的丈夫、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的雙臂保住了4名學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說,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慟哭失聲?

  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中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記下了這一切。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3

  緬懷傷痛,是對生命應有的姿態,更是為了更好擁抱明天,砥礪前行。死者長已矣,生者或余悲。但愿逝者能忘卻地震來臨瞬間的驚悸;但愿生者謹記生命力量的堅韌與偉大、人間大愛的無私與樸實,珍惜當下,奮力前行。

  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天崩地裂,山河倒轉,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曾經秀麗的山川,變成了一片廢墟,這里已經成了人間煉獄。撕心裂肺的哭喊,輕聲無助的呢喃,響徹這片天地。很多家庭因此而傷痕累累,很多的人失去了至親至愛的家人。這次大災難,讓人們銘記于心,也讓人們學會了堅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國家的關心下,在全國人民援建下,大家團級一心眾志成城,組成團隊為災區的重建工作而努力。近十年過去了新的新的汶川縣城重新矗立而起,時間已經撫平了人們心里的創傷,當年因災難繼續向著自己夢想奮斗的人,已經成功的實現了理想。站在人生新的一個高度,在屬于自己的路上前行,祝福他們。

  2008.5.12,中國人永遠難忘的日子。北川,那場強震中受災最重的地區。即便山河破碎,中國人還是挺直了脊梁。或許我們在自然面前依舊渺小,但我們絕不屈服。眾志成城,筑成了今天的新北川。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天崩地裂,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特大地震。如今,十年了,時間的沉淀或許可以撫慰傷痛,但那段想起便泛淚光的記憶,卻不曾褪色。

  汶川地震過去10年了,滿屏的.汶川記憶,一種集體痛感依舊在。失去親情友情愛情同胞之情的烈度太大,時間裝不下,軀體也裝不下,這塊大地上依然有心靈的余震。對逝者最好的紀念還是生者更幸福,否則悲傷只在表面流淌。只有家園更堅固,生靈更平安,才是真正的重建。祝福汶川,平安中國!

  “那年我大你兩歲,今年我大你十二歲。”十年了,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今天,一起傳遞這條微博,祭奠每個逝去的同胞,也祝福這座重生的城市。汶川加油,一切安好。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4

  這段時間,每次看到這些感人的故事,就禁不住眼里充滿淚水,心里盈滿悲痛。這一個個感人的英雄事跡撞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一樁樁驚心動魄的畫面激勵著活著的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我既為災區人們的不幸而傷心,也深深被這些可愛的老師的壯舉而感動,同時還為我們的教育行業有這樣一批優秀的老師而自豪。在地震這樣無情的自然災害面前,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撐起了一條生命之路,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師愛的贊歌。在世人面前詮釋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無私。感動之余我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讓他們在災難來臨時,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是強烈的責任感,是教師那種“學生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感”。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在他們心中拯救學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災難面前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首先營救的也必須是學生,在生死關頭勇敢地拋棄一切,一心只為了學生。用鮮血乃至生命維護了師尊,鑄就了師魂。

  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些教師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詮釋了這一名言。危難時刻,見證了師魂的偉大;生死關頭,彰顯著人性的力量。老師們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表現出高尚的情操和無私的境界。他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強烈的責任感,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深知自己身上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更要教會他們做人,還要以自己的責任甚至性命保障學生的安全。

  看看他們我們該做些什么呢?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和工作呢?我想,那就是我們要以更大的熱情和虔誠來對待我們的工作,以最大的無私和博愛來對待我們的學生。我應該從這些方面去學習這些老師的精神,進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要充分利用點滴時間涉獵群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積極進取成為業務上的骨干。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教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和震撼力。“身正為師,學高為范,”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勤于總結,善于總結,才能為師,為范。講究工作方法,克服急躁的毛病,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不可懼,可信不可疑,以教師的人格力量影響教育學生。

  二、全身心投入工作,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

  通過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職業責任”二字的重大意義,也深知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才能使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實踐證明,履行責任是實現人生價值和贏得榮譽的階梯,任何人都有追求榮譽的天性,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要把這種意愿變成現實,履行責任是唯一的途徑。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責任,才能是好教師;盡到對教育的責任,才能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以英雄教師的先進事跡、高尚思想激勵自己,見賢思齊,以實際行動向他們看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一個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5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4天來,發生在災區的一個個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斷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在大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愛,迸發出了最動人的力量――親人之間,生死相依;朋友之間,相互激勵;陌生人也挽起手臂。這些故事,讓我們落淚,也讓我們堅強。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只要我們咬牙挺住,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給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沖著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后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一番艱難的努力后,人們終于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6

  四川汶川映秀鎮小學29歲的數學老師張米亞。在大地震來臨時用雙臂緊緊摟住兩個小學生,同樣以雄鷹展翅的姿勢護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換來兩個孩子的生。由于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忍痛把張老師的手鋸掉。

  才把孩子救出,兩個孩子得以生還。張米亞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生前最喜歡的那一句話:“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他被稱為全中國最美麗的翅膀。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7

  汶川5.12大地震發生時,小林浩同其他同學一起迅速向教學樓外轉移,未及跑出,便被壓在了廢墟之下。此時,廢墟下的小林浩表現出了與其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身為班長的他在廢墟下組織同學們唱歌來鼓舞士氣,并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同學。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身材矮小而靈活的小林浩終于爬出了廢墟。但此時,小林浩班上還有數十名同學被埋在廢墟之下。

  9歲半的.小林浩沒有驚慌地逃離,而是再次鉆到廢墟里展開了救援,經過艱難的救援,小林浩將兩名同學背出了廢墟,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處受傷。爬出廢墟后,由于通訊的中斷,小林浩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聯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歲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鎮滯留了兩天,2008年5月14日,他們三人同其他鄉親一道,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鎮,轉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來到成都與堂哥匯合。2008年5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這里安置了所有來自災區的孤兒。小林浩到成都市兒童醫院做了身體檢查,還好并無大礙,只是一些皮外傷。

  2008年5月20日,中央電視臺和各大地方電視臺播出了《九歲救災小英雄林浩》的專題采訪報道,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齡的成熟與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當有記者問他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來救同學時,他回答說:我是班長!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8

  當抗震救災中的英雄們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自己感天動地泣鬼神的故事時,億萬人的心靈被震撼了,無數人的淚水奪眶而出――

  蔣敏,一位年僅28歲的普通民警,包括母親和年僅2歲的女兒在內10位親人被大地震奪去了生命。她強忍著巨大的悲痛,不停地在災區奔忙,幾度昏倒在救災現場,15天后才回到北川祭奠親人。她對記者說:“我失去了那么多親人,卻得到了更多親人,永遠不會孤獨。”

  5月15日,在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看到餓得哇哇大哭的嬰兒時,江油縣女民警蔣小娟毅然敞開胸懷,同時給兩個孩子喂奶。她說:“孩子們太餓,就一邊喂一個吧。”而此時,她不滿半歲的兒子卻正在老家農村吃米粉。

  有一位軍人,當戰友不讓他再進入廢墟救人時,他憤怒地指著身上的迷彩服大喊:“一個兵,穿上軍裝的時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兒子,你老婆的男人!而是老百姓的兒子,國家的軍人!”

  清華大學博士梁蘇會向災區人民獻血時,看到已經排了上千人的'長隊,她沖到隊伍前面懇求道:“求您了,抽我的血吧!”

  ……

  災難面前這些頂天立地的人既是普通人,也是時代英雄。他們的話語雖然樸實無華,卻格外真誠,所以才擲地有聲,才能感動億萬人,影響后來人。

  這些實話似乎沒有一點兒文采,甚或有點粗魯,但正是這些毫無雕琢的語言,閃爍著人性美的絢爛光輝,讓人更感到親切、真實、可敬、珍貴,是提煉我們民族精神的寶貴素材。

  抗震救災中的英雄們,或忍著痛失親人的悲傷,或忍著親人離散的憂苦,或忍著連續奮戰的疲勞,或忍著幼子挨餓的心痛,面對被地震傷害的同胞和毀壞的家園,只有一個信念:救人!幫人!所以,他們的語言簡單而樸實。

  抗震救災中的英雄們用樸實而又感人的話告訴我們,只有做到了,說出來的話才有分量;只有真誠的話,才是人世間最動聽的語言。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9

  一個普通的母親,億萬為人父母者中的平凡一個,在無情的自然災害面前,她卻不辭數千里、不顧生命危險前往地震的中心地帶尋找、救助自己的兒子。不拋棄,不放棄,在消防官兵們的全力救援下,她兒子終于在被埋一百二十四小時后,奇跡般地獲救。

  龍金玉是貴州黔東南凱里市的一個普通居民,是一所學校的行政人員。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卻讓這個離震中數千里地母親格外關切---她的兒子就在震中地映秀鎮工作。她開始每天給兒子打電話,電話打不通!托人打聽,但杳無音信。最初的幾天,電視成了她獲得兒子消息的唯一渠道。茶不思飯不想,天天以淚洗面的她焦急地等候在電視機前,希望能夠得到兒子平安的畫面。但映秀鎮幾乎被毀滅性震毀的景象讓她萬分焦急緊張,她兒子正在映秀鎮工作!

  “死的活的都要看到!”在哭了幾天后,對兒子的摯愛讓金女士做了一個同事和鄰居們都不敢相信的決定:親自去地震最嚴重的汶川縣映秀鎮尋找兒子。她丈夫告訴她:“等等吧,地震情況還不明,還有余震,現在去,不安全!”金女士說:“不行,一定要看到兒子,哪怕是埋葬他的廢墟!”

  十六日,金女士只身出發了。隨身連吃的都沒有帶。“我什么都吃不下,”她說。從家鄉到貴陽,再飛到成都,她行色匆匆。第一次一個人出這種遠門的`她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兩眼漆黑。有人給她吃的,她吃不下。在聽了她的事情后,一個成都的司機非常感動,主動要求免費送她到映秀。車在距離映秀不遠的地方,因為道路不通,不能繼續開車前行,只能下車。

  下車后,金女士步行前進,一個人往里走。路上遇到一些救災的解放軍,他們好心地告訴她:“前面路沒有修好,而且隨時可能因余震塌方,最好不要走。”金女士感謝了戰士們的好意,繼續前行。

  金女士到達的時候,已經是十七日下午了。她趕到兒子被埋的映秀賓館,發現那里是一片廢墟。消防人員們在那里忙著救人,醫護人員也等在那里。

  有愛就有奇跡。金女士一打聽,原來正在被救援的就是她的兒子蔣雨航。金女士非常高興,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不過她仍然有些擔心,一方面怕里面不是自己的兒子,一方面又怕兒子被埋時間太長,無法被成功搶救。

  經過消防官兵十多個小時的搶救挖掘,金女士的兒子終于在被埋一百二十四小時后成功獲救。消防官兵們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金女士的愛心也收獲了碩果。這是生命的奇跡,也是愛的力量。在自然無情地打擊面前,愛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溫暖,讓人對未來從滿希望,充滿信心。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0

  “媽媽,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長大點,媽媽把你帶到彭州讀書書哈……”

  這是5月12日中午12時許,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蔣敏和她遠在北川縣、朝思暮想的兩歲小寶貝的一次電話通話。

  兩個小時后,14時28分,蔣敏與女兒永遠天各一方。在這場災難中,蔣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著永遠也揩不完的眼淚,蔣敏轉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災第一線。

  對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時間給家人報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蔣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訊中斷,電話打不進來,也打不出去。

  19時10分,出門巡邏回來的蔣敏再次撥動那個再熟悉不過的電話號碼,然而,傳來的.還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時30分,電話依然無法撥通。

  13日凌晨6時許,蔣敏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對方號碼是北川的。“喂!”蔣敏剛剛和對方說了兩句話,頓時淚如雨下。

  蔣敏在哭,旁邊女警也在哭:蔣敏的舅舅哭著打來電話,蔣敏的爺爺奶奶、母親、女兒全部遇難……除了舅舅,蔣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經確認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沒用,還不如在這里做點事,幫幫和家人一樣的災民。”遭受重創的蔣敏,此時異乎尋常地選擇了堅強。

  地震發生后,蔣敏一直和戰友們忙碌在救援第一線,維持震后秩序,幫助安置源源不斷從災區送下來的災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著蔣敏在抗災一線一天天忙碌憔悴,領導和同事們非常擔心,特意把她調換到了指揮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線。

  因為連日的勞累和悲傷,蔣敏暈厥過去。現場的警官們趕快把蔣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著她的頭,經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血壓很低。在醫生的堅持下,蔣敏被送到了醫院輸液,但一醒過來,她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點。

  “我還行,我不能占醫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來。”蔣敏掙扎著回到天彭中學安置點。

  28歲的蔣敏出生在北川縣,是個漂亮的羌族姑娘。女兒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無人照顧,瑞瑞只得隨外婆住在北川。

  女兒兩歲了,會打電話了。蔣敏告訴記者,女兒既乖巧又聰明,每次都會在電話里背唐詩給媽媽聽,還會甜甜地說:“媽媽,我想你。”“媽媽,我愛你。”

  “現在,我再也聽不到有人叫我媽媽了,這個電話,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沒有人接聽。”張燕告訴記者,因為一家分居三地,蔣敏曾多次對他們說,自己對女兒對母親充滿愧疚。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1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茍曉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樓教室里。突然,整棟教學樓開始晃動、顫抖。他幾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學們,趕快跑!”幾乎同時,他沖到陽臺上,大聲呼叫其他班的老師和學生。

  大部分學生從午睡之中被突然驚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茍曉超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再一次抱起兩名學生,再一次向樓下沖去時,頂樓轟然倒塌。被茍曉超抱下樓去的學生得救了。然而,茍曉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斷雙腿,胸部也受到了重傷,倒在血泊之中……

  學校其他教師和村民立即實施救援。看到有人準備搬自己身上的`磚塊和混凝土,茍曉超斷斷續續地說:“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學生。”他艱難地用手指著頂樓說:“上面……還有學生……還有……”

  茍曉超今年5月2日剛剛結婚,5月12日回到學校上課。當日下午,茍曉超所在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鎮中心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茍曉超又被緊急轉往縣醫院。因傷勢過重,茍曉超在半途中輕輕地閉上了雙眼。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2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汶川縣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的身上。

  13歲的`小姑娘醒來后,模糊中看到縫隙外邊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此時,一個聲音喚醒了她,是同學馬健。“我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堅持住。’”

  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地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后,向孝廉終于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3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四川發生了8級地震,在這短短的7秒鐘帶走了億萬人的生命,在這其中有許多的感人事跡,下面我就來說說吧!

  四川綿羊中汽學校的譚千秋老師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師,在地震的那一瞬間他沒有選擇逃亡,而是張開雙臂把四個學生壓在他身下,四個學生得救了,而譚老師卻犧牲了。他在那最危難的一刻,用自己的無私無畏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良知。他們用鮮血甚至生命維護師尊,鑄就了師魂。荊利杰是剛入伍半年的消防隊員,命令發出,荊利杰第一個奔向廢墟。他不怕余震想留在廢墟上搜尋幸存者,但他被戰友和群眾拖了下來。就在這時,人們突然發現廢墟中有一個男孩在呼救。 荊利杰下意識地正要轉身奔向廢墟,余震再次發生,并引發了更大面積的`坍塌。一塊巨大的混凝土眼看就在往下掉,戰友們和群眾馬上把荊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帶。 就在這時,他跪倒在地說再讓他去救一個……

  有了這么多的英雄人物,再大的災難我們也不怕。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4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救援人員奮力挖掘,尋找幸存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人們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正在不停地吮吸,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親密地貼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人們小心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娃娃立刻大哭起來。

  看到女嬰的反應,在場者無不掩面悲慟。“我無法想象,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喂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里。”救援醫生龔晉掩面而泣。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5

  抉擇,為救兒子切斷老伴尸體,是營救廢墟下的兒子?還是要把壓在兒子身體上老伴的尸體切斷?一個是骨肉,一個是風雨同舟40年至愛之人。面對這樣的抉擇,68歲的老人王感強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他作出了此生最艱難的選擇:切斷老伴的.身體,把兒子救出來。最后,兒子雖然被搶救了出來,但沒能挺到最后。兒子被救出來時,身上已經爬滿了媽媽身體上的蛆。地震后,老王天天找自己的親人,直到兩天后,他才找到了氣息尚存的兒子。于是,他趕緊找來消防隊員營救。在前天的營救中,消防隊員面臨難題:地形非常復雜,搶救難度很高,但消防官兵們還是堅持著。當營救步步為營的時候,卻碰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老王已經死去的老伴卡住了兒子的身體,如果要救兒子,就必須切斷老伴的身體。面對這樣的選擇,營救人員無法作出決定。老王老淚縱橫,很短時間他就決定:“搶救活人要緊!”那位切尸體的醫生安慰老王:“對不起,我們實在”

  兒子救出來了,老伴也成兩半了,可最后,兒子還是死了,老伴的尸體也爛在廢墟里沒能抬出來。救援人員說這些事時,映秀鎮邊上的岷江水“嘩啦啦”流個不停,像在替老王哭泣,也在替映秀哭泣,那一瞬間,一直自認堅強的記者忍不住把頭轉向一邊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6

  在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發生了一起驚人的地震,死傷無數,給四川人們永遠留下了一條不可忘記的傷痕。地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片廢墟。而在地震中,有許許多多的孩子被消防叔叔救了下來,我的心,總算是落下來了。

  可是,我今天看到一個報道,經過幾天,消防叔叔在一所廢墟的教學樓下找到了一名還有生命跡象的孩子,當時,他已經被困80多個小時。當消防叔叔全力去搶救他時,情況發生了,小孩的身上有一塊大石板壓在身上,上面是搖搖欲墜的大水泥板,如果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一為小生命。所以他們便不敢馬虎,可正當這時,一陣微弱的聲音傳了出來:“叔叔,我不怕,你先去搶救其他的小朋友吧。”聲音雖小,但感動了每一為人的心。經過一段時間,他終于被救了出來。老師,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在地震中,有一位老師卻感動了大家。他,是一位老師,雖然平凡,但他做了一位老師應為學生做的事。在地震中,他正在上課,幾位同學都躲在桌子下,但有幾位同學還在那里,他張開雙臂趴在四個學生的背上,四位同學都獲救了,老師去不幸遇難了。當他妻子趕到時,痛苦不已。希望得救的孩子健康成長,讓老師在天之靈感到安慰。

  看到這里,我不禁留下了眼淚,孩子,堅強勇敢;老師,舍己為人。這一系列的故事都還在我的耳邊,我想:這次地震中不僅僅只有悲痛,可能更多的是,感動!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7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十年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十年的艱難險阻,十年的塵世浮沉,換做是別的事物,或許我早已忘記,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時正上初三,中考的壓力迫使我們一個個都如繃緊的弓弦停不下來,一心一意用在功課上,大家都以為那一天會和平時一樣背書、上課、看書、做題度過,但天傾地覆的一聲巨響打破了大家的認知,教室里搖搖晃晃的吊燈與顫顫巍巍的桌椅都顯示了地震的到來,但因為那時候驚慌失措的我們對于地震沒有什么清晰的認識,最后還是因為我們的英語老師的提醒方才急忙忙疏散逃生。這還只是遠離震源中心的我們的直接感受,通過后期在電視、網絡、手機上的新聞報道了解到了震源中心汶川的實地場景,遍地的瓦礫,傾斜的樓體,崩塌的建筑物殘留,那一張張觸目心驚的'圖片橫貫腦海,伴隨著主持人的腳步我們看到了災區現場的場景是多么的慘絕人寰,罹難者的遺體被盡數掩埋,能辨認遇難者身份的家屬自然悲痛莫名,那些生死不明行蹤未定的遇難者家屬更是呼天搶地痛不欲生,那段時間,全國都被死亡的白色覆蓋。

  那天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什么是地震,那天之后,全國人都知道了地震是什么。

  救災活動刻不容緩,國家機器這個龐然大物在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預案,在第一時間、第一時刻、第一人的姿態出現在救災現場。災難發生后,國家立即組織搜救隊,駐地武警、消防、公安等公職人員全部動員參加災后救援,民眾也自發組織捐款捐物,更有甚者直接前往救援現場自發救援。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有五個農名工兄弟在收到消息后,星夜趕往災區參加救援活動,他們或許沒有太高的學識,但這種捐軀赴國難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的精神是所有人的典范,他們只是救災人員的一個縮影,救援的隊伍也絕對不止這么一個,還有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參與了這次救援活動,他們或許沒有留下名字,只是默默地為救災活動出資出力,他們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對國民的關心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國難當頭,我們沒有被天災擊垮,反而更加迸發了國人自信心與凝聚力,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救災需要的物資設備很多,單靠國家臨時抽調根本滿足不了廣大災區民眾的需求,為了盡早救出被困群眾,盡快安撫災區人民飽受傷害的內心,國家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捐資捐物。國人們紛紛慷慨解囊,面對天災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為災區民眾帶去了生存下去的必需物資。

  據統計,面對災后重建工作,中央財政總計安排了超過2500億元的災后重建基金,傾全國之力從各方面給予了大量支持,一場動員范圍最廣、投入物資之大、建設速度最快的災后重建工作在災區迅速展開。根據2008年6月18日頒布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文件要求,全國19個省市以不低于1%的財力對口支援重災區3年。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重建方案確定后一星期內,來自祖國各地的援建隊伍全數到齊,設計、規劃以及施工隊陸續到達,這些援建隊伍里有來自建設北京奧運會體育館的主力,上海世博園修建的精英,還有唐山大地震后參與重建的優質企業。

  逝者已矣,物是人非之后給人們帶來的傷痛依然存在,大家只是將它深深藏于心底。汶川地震震倒的是建筑物,震不倒的卻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在災后短短的兩三年里,援建隊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重建家園的任務。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災區人民充分利用援建活動帶來的工作機會,依靠勤勞肯干、踏實努力的工作態度不僅恢復了震前的經濟生產水平,在隨后的幾年里還將當地的GDP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十年生死兩茫茫,汶川地震已然過去了十年。十年前,我是一名即將參加中考的考生,十年過去了,如今的我已然邁上了工作崗位。有過那種從死神魔爪逃生的經歷的大家想必更加明白,生命不能虛度,經歷過汶川地震的我們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我們每個人不僅要好好活,更要將已故親屬的那份精彩活出來,以此祭奠那些在災難中喪生的罹難者。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8

  通過學習有關抗震救災的先模人物報道,特別是眾多人民教師舍身救學生的動人事跡,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無不為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所感動。在大災來臨之際,汶川地區的老師譚千秋、吳中紅、張米亞等教師沒有選擇逃避和退縮,而是決然而然地用自己并不強壯的身體給孩子撐起生的希望,可敬!可佩!他們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示著偉大的師愛,

  向世人詮釋著新時期教師的內涵。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當災難降臨時, 他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垮塌的水泥板,保護懷里的學生。用自己的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死死地護著自己的學生。有的壓在廢墟中已經犧牲了,可仍然死死地抱著自己的學生。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人民教師的壯烈凱歌。他們是新時代的黃繼光、董存瑞!他們是這個時代人民教師的符號。他們的精神是中國教育振興的希望。我為這些老師而感動,也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而驕傲。

  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就要向“用生命作支撐,舍身護生”,勇救四個學生的譚千秋等“感動中國的'十大災區教師” 學習。并以他們為驕傲,要學習他們奮不顧身、舍生忘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操,只有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對災區的最大支持。他們是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這些英雄教師奮不顧身勇搶救學生生命,危難關頭無暇顧及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為我們樹立了愛生如子、舍己救人的崇高師德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要切實把學習災區英雄教師的英勇事跡與干好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落實到行動中去,認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在捐款捐物支援災區、奉獻愛心呵護學生等活動中率先垂范,發揮黨員的先模作用。

  當前,我省的教育事業正處在一個轉型階段,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繼的去探索、去披荊斬棘,我想當前的最要緊的就是要為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來,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辦社會有用的、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時,祖國經歷了這么大的災難,災區人民經受了巨大的磨難,他們要重建家園,還面臨著許多困難,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學習英雄那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盡我們最大的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去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19

  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八點零級的大地震,一幢幢房屋瞬間變成了一堆堆廢墟。學校里的廢墟上卻只有幾本翻動的書本和幾只書包,孩子們到哪里去了?

  原來他們都被壓在了廢墟底下,有些雖然幸運地活了下來,但是他們都家破人亡了。公路上交通中斷,山上的大石頭滾下來,交通堵塞,汶川縣真是慘不忍睹。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溫爺爺乘著直升機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災區,對災區的`孩子們說“別哭,別哭。”

  而他自己卻老淚縱橫。還有胡爺爺也搭著飛機親自趕到了現場,他站在廢墟上對四川的災民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都會竭盡所能來救你們的親人。”四川是一個山區,地震發生后根本沒有路可以走,于是解放軍們決定走山路。一邊是懸崖峭壁的山峰,一邊是奔流不息、波滔洶涌的江水,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勇敢地和死亡較量著。山坡上滾下來的巨大巖石,六十多歲的隊長把拐杖一揮,隊員們不顧一切地沖上山峰。三十二公里的山路,隊員們經歷了千辛萬苦僅用了三個小時就到了災區。

  戰士們一到災區,就馬上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們怕傷到幸存者,不能用重型機器,于是他們挖著、搬著、撿著、抬著,挖的戰士手套都磨破了,就扔掉手套光著手挖著,手上的鮮血淋淋。戰士們搬得手都腫了,抬得肩都疼了,撿得手都劃破了,但他們沒有一個說疼的。余震發生了,隊長讓隊員們撤離現場,有位戰士跪著說:“隊長,我還能救一個,再讓我救一個吧。”

  地震發生時,一個老師已經逃到了三樓,明明可以逃出去,但聽見上面還有學生的聲音立即又跑上樓去,這時樓梯已經斷了,老師讓自己的學生躲到講臺下,自己用兩只手緊緊地抓住講臺保護他們。由于用力過猛,當救援人員發現她時,她的手怎么也拿不開了,解放軍叔叔只能把她的雙臂鋸斷,救出了那四個學生。

  白衣天使來了,志愿者來了,一張張人民幣塞進了捐款箱,獻血車前排滿了長長的隊伍……地震無情人有情,中國人是永遠不會倒下的!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 篇20

  剛剛接通了一位采訪過我的四川記者朋友的電話,她剛剛從綿竹退下來,這個嬌小的丫頭在電話里和我講了她眼見的情況,她只用了四個字形容,就是:“世界末日。”她說她幾乎無法工作,眼淚就沒有停過,太慘了,一片一片的廢墟,到處是哭喊的聲音,救援隊發了瘋一樣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著去的攝影只了拍一張照片,就扔下相機去幫忙,因為那情景讓你不可能站著看著。

  她和我說,她在一個學校現場看到了她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幕,學校的主教學樓坍塌了大半,當時正在上課,幾乎有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全是小學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隊員的戰士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尸體,看著那些小小的,帶著紅領巾卻再也無法睜開眼睛的孩子,她說她突然覺得自己說話的勇氣都沒有了

  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因為余震和機吊操作發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的危險,幾乎等于送死,當時的消防指揮下了死命令,讓鉆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定后再進入,然而此時,幾個剛才廢墟出來的戰士大叫又發現了孩子。

  幾個戰士聽見了就不管了,轉頭又要往里鉆,這時坍塌就發生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幾個往里轉的戰士馬上給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兩幫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廢墟上的戰士們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帶,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士就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看到這個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無計可施,只眼睜睜的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后來,那幾個小孩子還是給挖出來了,但是卻只有一個還活著,看著那些個年輕的戰士抱著那個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著跑向救援所在的帳篷的時候,她已經泣不成聲。

  我無法想象這在電話中已經如此驚心動魄的情形在當時是怎么樣一個悲壯的場面,我只知道這是真實的,而且,在現在,在震中地區,這樣的事情還在重復的發生著,就在今夜,我坐在舒適的房間內,第一次意識到我是否應該做些什么,雖然我不可能到現場去,但是我是否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我眼含著眼淚,首先發了這一篇博文,我知道這篇博文無法帶來什么實際的幫助,但是,這是我想到的最便捷的,我所能立即做到的第一件事情,一篇文雖然沒有力量,但是至少我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情。只有完成了第一件事情,才有第二件,第三件。

  天佑中國,人間有愛。朋友人,無論你們身邊有任何的條件,只要是能幫助災區的,希望我們都馬上付之行動,莫以善小而不為,一篇文章,一元捐款,都是一種支持,2008注定是榮耀與災難交輝的一年,災難的是中國人的土地,榮耀的是中國人的心。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相關文章: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11-08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跡(精選10篇)09-27

四川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跡11-13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跡10-17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15篇12-05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19篇)07-14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精選22篇)03-30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通用21篇)11-11

汶川地震感人事跡匯編15篇06-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开阳县| 甘泉县| 黄大仙区| 双辽市| 贵定县| 宁强县| 广东省| 盱眙县| 金平| 芷江| 洛宁县| 恭城| 钦州市| 扎兰屯市| 新河县| 永安市| 望城县| 衡东县| 晋江市| 建昌县| 奉贤区| 嘉兴市| 平舆县| 延津县| 江陵县| 肇东市| 颍上县| 建始县| 新余市| 眉山市| 汶川县| 图们市| 元江| 樟树市| 枝江市| 新竹县| 大洼县| 黄冈市| 五指山市|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