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的作文(通用23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吃元宵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吃元宵的作文 1
湯圓也叫元宵,它“白白胖胖”的,里面有著又香又甜的餡料,輕咬一小口,就能感受到滿口溫熱可口的甜美,讓人吃完一個也還想再吃。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就是團圓的象征,可今年的元宵節卻讓我知道,美味的湯圓也不是人人、時時都能隨心所欲去吃的。
正月十五那天,香甜的湯圓讓我狼吞虎咽、大快朵頤。可是,那天晚上吃完飯沒多久我就覺得很撐,胃一下子脹起來,揉著胃才能勉強消化一點。
因為臨近中考,寒假期間也要補課,正月十六那天我們就開始了假期的上課。我想自己還可以堅持上課,也就脹著胃去了學校,可是沒想到因為元宵節那天吃了湯圓胃痛,接下來的整整兩天,我都沒有吃下一粒米。學校還是要去的,每天在教室里我都是捂著胃無力地揉著,虛汗淋漓。可能是胃被脹傷了,一直揉著還是疼,脹得厲害,連胃藥都吃不下,而且隔著衣服也能看到胃部的鼓脹。脹著胃堅持了兩天,總算是周末了,林曉陪我回去,我弓著腰,雙手死死地捂著胃。一陣頭暈,我虛得站不住,林曉扶住我,我軟軟的倒在他懷里,痛苦地咬著嘴唇。“休息一會,我幫你揉胃。”他把手捂在我的胃上,先是打圈按揉,我隨著他的按揉不住地干嘔噯氣,胃里還是脹硬得不行。見沒有效果,他又改從下往上推揉著我的'胃,我已經疼得沒了力氣,只能任憑他一下下推著。
“堅持一下,會好的。”他安慰著我,他的手每按下去一次,疼痛就加重一下,我就忍不住地呻吟一聲。他不停地幫我推揉著胃,終于,半個多小時之后,“呃噦……嘔,嘔——唔啊,噦……噦——”一陣撕心裂肺的嘔吐聲,胃里撕心裂肺的疼痛,那兩天前就堵脹在胃里的元宵終于被嘔了出來,一點都沒有消化,難受得不行。
嘔完這些不消化的食物我已經虛弱地站不住了,汗水濕透了衣服。林曉把我送回家,第二天陪我去了醫院。
“九個月之前查出的慢性胃炎,胃里還有兩處活動性潰瘍,以后不要吃糯米做的食物了,小小年紀胃就已經這么不好了,以后如果不注意保養一輩子痛苦。”醫生看著化驗單搖了搖頭。
吃湯圓本來是為了讓我開心,沒想到反而傷害了我。再美味的食物,也不能貪吃,更要結合自身情況量力而為。
吃元宵的作文 2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得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得習俗起源于道教得"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得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得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得湯圓不是包得,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得,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在元宵節得那天,家人們都會團聚在一起,吃著湯圓,湯圓代表著團圓得意思。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得元宵節又到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看煙花。
呵!看煙花得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議論,想象著美麗得煙花。仰首望天,盼望著黑夜中出現光點。"嗖"一聲火苗沖天得汽笛,打破了剛才得話語,火苗像彗星一樣,拖著金色得小尾巴,投進了黑夜得懷抱。"轟"火苗駛出齊天大圣得"七十二變",瞬間在空中綻開了美麗得笑容。嘿!瞧,一個光彩奪目得花中皇后——大牡丹閃亮登場!顏色多得數不勝數:赤、橙、黃、綠、青、藍、紫,比朝霞云朵還要豐富,碩大無比。它那高雅素潔得舞姿令觀眾們贊不絕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叫,接著,那牡丹那牡丹分散成了閃爍著得小星星在空中搖搖欲墜,這個牡丹還沒有謝幕,哪個紫色蘭花又接踵而至。煙花們一個又一個地粉裝登場,他們那優美得舞姿令我們眼花繚亂,連連叫好。
吃元宵的作文 3
今天,婆婆到集市上買了湯圓,這湯圓還是芝麻餡的。我問婆婆,今天她為什么要讓我吃湯圓。婆婆說:“因為今天是元宵節,關于元宵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起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過了一會兒湯圓煮好了,我津津有味地吃著湯圓。湯圓真香啊,聞著就要香掉了鼻子;湯圓真甜呀,像蜜一樣。
芝麻餡的湯圓寓意著芝麻開花節節高,希望我的學習也像芝麻一樣蒸蒸日上。
吃元宵的作文 4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在元宵節的那天,家人們都會團聚在一起,吃著湯圓,湯圓代表著團圓的意思。
今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看煙花。
呵!看煙花的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議論,想象著美麗的煙花。仰首望天,盼望著黑夜中出現光點。"嗖"一聲火苗沖天的汽笛,打破剛才的話語,火苗像彗星一樣,拖著金色的小尾巴,投進黑夜的懷抱。"轟"火苗駛出齊天大圣的"七十二變",瞬間在空中綻開美麗的`笑容。嘿!瞧,一個光彩奪目的花中皇后——大牡丹閃亮登場!顏色多得數不勝數:赤、橙、黃、綠、青、藍、紫,比朝霞云朵還要豐富,碩大無比。它那高雅素潔的舞姿令觀眾們贊不絕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叫,接著,那牡丹那牡丹分散成閃爍著的小星星在空中搖搖欲墜,這個牡丹還沒有謝幕,哪個紫色蘭花又接踵而至。煙花們一個又一個地粉裝登場,他們那優美的舞姿令我們眼花繚亂,連連叫好。
吃元宵的作文 5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著香甜的湯圓,一邊看著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吃完湯圓,我們又來到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后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吃元宵的作文 6
大家知道正月十五過元宵節吧,家家戶戶歡天喜地慶祝這個美好的日子,在這天我們家鄉有吃完元宵提燈籠的習俗。
夜幕降臨,爸爸吃完元宵上夜班去了,可媽媽還沒有給我買燈籠,我記得早晨媽媽告訴我,要送我一個特別的元宵節禮物。媽媽的對我說:“我們來自己動手做個燈籠吧!”隨后媽媽從背后拿出來兩個桔子在我臉前一搖。我驚訝地問:“媽媽,你拿桔子做什么呀?”媽媽笑瞇瞇地說:“做燈籠!”我問媽媽做什么樣的燈籠?媽媽反問:“你想做什么樣的呢?”我靈機一動想到把桔子皮剝開,不就是一個花瓣形的桔子燈嗎?于是我就說:“做個花瓣形的。”媽媽卻似早有準備的說:“那我就做一個南瓜笑臉的吧!”
開始動工了,第一步:媽媽讓我先把圖案畫在桔子皮上,我在桔子皮上畫了六條線,從頂部開始到離底部三分之一處停下。媽媽呢?先在桔子頂兒圍著桔子四周畫了一個圈,我不解地問:“為什么畫個圈呢?”媽媽說:“這是給南瓜笑臉做頂帽子,好讓她更漂亮呀!”接著媽媽認真地在桔子皮上畫出南瓜笑臉的圖案。第二步:我們拿來小刀和勺子,媽媽幫助我用小刀沿線把桔子皮劃開,我接過后沿著媽媽劃開的線把桔子皮剝成了六瓣,用力地掏出桔子。媽媽沿自己的桔子頂部的.圈開了頂。“可桔子怎么辦呢?”我問媽媽,媽媽說:“用小勺呀!”我們大口大口消滅掉了它。媽媽又沿著圖案把桔子皮雕刻成了南瓜笑臉形的小燈籠。我拿著這兩個新穎的小燈籠,興奮極了,迫不及待的要出門。媽媽卻說:“別著急還有第三步呢,就是給我們的燈籠插上燭呀!”
燈籠完成了,我們拿著自己做的小燈籠興高采烈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投來羨慕和贊美的目光,真是幸福極了。回家的路上,我對媽媽說:“謝謝您!送我一個特別的元宵節禮物,還教我學會了做桔子燈籠,我可真開心!”
吃元宵的作文 7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元宵俗稱“湯圓”“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于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云裡,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唿就比較多了。
民俗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云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故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湯圓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對于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別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臟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對于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于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
吃元宵的作文 8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大家都可以吃到非常好吃的湯圓。
清晨,我一起床,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吃湯圓!”媽媽笑著說:“好的!馬上就煮給你吃!”
不一會兒,媽媽就拿來了一碗香噴噴的湯圓。正當我高興地吃著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湯圓那該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動手了!就馬上對媽媽說:“媽媽,你教教我,怎樣煮湯圓好嗎?我如果會煮了,就可以煮給你吃了!”媽媽笑著答應了,嘴上說:“你這愛吃鬼!”
到了晚上,媽媽站在我身邊,指導我煮湯圓。我一個人有點不敢動手,媽媽對我說:“別緊張!我怎么說,你就怎么做好嗎?”我想到如果自己學會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時,鼓起了勇氣,拿起勺子,學著媽媽平時煮湯圓的樣子動起手來。
我先把水倒入鍋中,再把煤氣打開,等水燒開。然后把一個個湯圓小興翼翼地放進鍋內。這時,鍋內熱氣直冒,我的眼睛有點睜不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鍋蓋,蓋在了鍋上。“別急!要用勺子給這些湯圓翻個身!”媽媽對我說。我又小心地掀起鍋蓋,用勺子在鍋里攪了幾下。“該加點泠水了!”媽媽又在邊上說。鍋里的熱氣越來越多,我這時有點手忙腳亂了,都不知怎么辦才好。媽媽看了,笑了起來!打來了一碗冷水,倒入鍋里。熱氣少了許多。
過了二、三分鐘,媽媽說:“可以打開鍋蓋了!”我打開鍋蓋一看,哇!白花花的湯圓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時地在開水中打滾!“湯圓煮熟了!爸爸快來看!”我興奮地叫了起來。“快把它們撈上來,不然要糊了!”我只顧著高興,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媽媽在邊上大聲地提醒我!
當一碗碗香噴噴的湯圓盛起來,放在爸爸、媽媽面前時,我高興地笑了。
吃元宵的作文 9
時逢元宵,我輕執你盈盈的玉手,步上欄頭,只望夕陽拍遍芳亭。你輕倚在我的肩膀,閉目呢喃。望著滿亭的碎金與斜掠的雙燕,我心中便只是美滿,只有安祥。
黃昏裹著一層薄紗退去,月兒便浮上柳梢。清凈的月光淋在你的身上,濕透一片情誼。你的耳語在靜靜縈回,于我的胸前,我的腦海。不知月宮上的仙子,是否還深情地望著吳剛?也不知那棵桂樹是否已然倒下?
花市的燈火引起你的神往。你帶著孩童般的天真牽著我沖進花海。天上下著絢麗的煙火雨,雨點滴滴映著你淡淡的笑顏。你輕扯我的衣襟,只為人流的喧鬧。我的心已沉醉,元宵之夜,燈火尤美。只是我已分不清美的是天上的燈火,還是身旁帶笑的你。
你拉著我選一對花燈,一朵旱蓮,一朵雨荷。于來往不息的人流里,兩朵花綻著粉撲的笑顏,如你我的笑顏。我此刻只愿:今夜永駐,今夕不逝。天上有星星忽明忽暗,地上是我們的歡顏。
花零水流,時光荏苒。又是一年元宵,又是夕陽顫影。只是夕陽在芳亭上只拉出我那條長長的孤影,碎金亦被潤得迷糊。眼前猶是那對春燕,唯不見你的人影,我的心也傍著夕陽,落入山崗。
月據著柳梢,依然是那年的清靈。我的胸膛,我的腦海,也不止地涌著思念的水波。是否是嫦娥嫌廣寒宮寂寥,把你偷去?還是你忘時日?冰冷的月光傾注在我的臉上,留下淚花。
煙火雨仍下著,雨水滴滴涼在我的心頭,我仿佛只剩一個空殼,沒有靈魂。此刻的我終于分清,美的'不是天上的煙火,而是身旁曾帶笑的你。
人流將我沖至花燈前,還是一朵旱蓮,一朵雨荷。花影里映著陣陣的憂傷,眼影里泛著曾經的你。我的淚終于決堤,濕月亮,也濕衣襟。我此刻只愿:悄無今夜,悄無今夕。天上,那顆星終于暗,地上是我的傷悲。
月亮移下柳梢,朝陽卻不曾升起,我顫抖的手在發黃的草紙上書著: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不知紙上的是墨,或是我的淚水?
吃元宵的作文 10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和小力一起去奶奶家吃元宵。奶奶不一會兒就把元宵煮好了。元宵長的白白胖胖的,圓圓的身體一直冒著熱氣。小明舀了一個元宵,放在嘴邊吹了吹,咬一口,真好吃。小明問:“奶奶這個元宵是草莓陷的嗎?”奶奶笑著說:“是的。”
小明對奶奶說:“太好吃了。”奶奶說:“我給你們講講元宵節的`來歷吧。”小明和小力一起說:“好的。”他們兩個全神貫注得聽著,不一會兒,故事就講完了。小明和小力說:“奶奶的故事很精彩,真希望天天都能吃到奶奶煮的元宵!”
吃元宵的作文 11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是春節的最后一天,民間有逛燈會社火表演、辦會、猜謎、放煙花等習俗。
剛出大門就看見了辦會的,他們分工明確,有的敲鼓,有的敲鑼,還有人舞龍、扭秧歌,那種秧歌的舞步太奇特了,走四步,退兩步,手中的`扇子也隨之搖擺,別有一番韻味,手中的長絲帶隨風飄舞,美不勝收。一個個敲鑼打鼓的人盡力揮舞著鼓棒,鼓韻齊鳴,動作齊整劃一,完美無缺,舞龍的人并沒有亂了次序,左右左右左,并沒有人指導,腳下的步履整齊劃一,蛟龍翻閱,在空中盤旋。舞龍人精神抖擻用雙臂揮舞著。周圍觀眾不時地發出喝彩聲。
看完半會,元宵節的時候,全家要吃一頓紅紅火火的團圓飯,當然少不了湯圓了,湯圓有黑芝麻、豆沙、五仁、桂花、藍莓、芒果等,我來到市場上購買了黑芝麻、豆沙、芒果餡的湯圓了,一個個湯圓小如玉珠,大如桃核,看上去味道就不錯,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煮湯圓,看那一個個潔白無瑕的小湯圓落入沸水之中,激起了我味覺的漣漪,一會兒過后,湯圓出鍋了,盛出一枚湯圓,正是我最愛吃的芒果味,那粘粘的糯米在碗中一顫一顫的,我狠狠地咬了一口,那芒果的果醬迸發而出,糯米嚼勁十足,我忍不住又吃了許多。
左等右等,終于等到天黑,隨著一支竄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過節氣氛也越來越濃郁了,一枚又一枚禮花破空而入,在轟然巨響中爆炸開來,我看的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從天而降,原來是廣場上空倒掛的煙花被點燃了,接著地上的火樹也開出了五彩奪目的花。半空中“疑是銀河落九天”,地上“火樹銀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間仙境一樣!
歡樂的元宵節,美味可口的湯圓,漂亮十足的煙花,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幸福,帶來了生活的美好,也給我們孩子們留下了快樂的童年。
吃元宵的作文 12
說起吃湯圓,每家每戶都會有一番自己的體會,都會吃出自己的味道來。
今天奶奶從廚房里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糯米和芝麻,準備包湯圓。我好奇地問:“奶奶,為什么過年都要吃湯圓呢?”奶奶神秘地笑著說:“你先幫我包湯圓,包好了我告訴你。”
為了早一點知道結果,我請來姐姐、妹妹一起幫忙。在我們三個人的努力下,我們很快就把湯圓包好了。由于我技術不到家,我做的湯圓,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圓,要么扁,很不規則。
大約十點,我請奶奶快告訴我答案,可奶奶還是不慌不忙地一邊拿碗一邊說:“等你吃完了湯圓,你就會懂的,如果你還不明白,那時我再告訴也不遲呀!”我心存疑慮回到客廳。
“快來吃湯圓了。”廚房里傳來了奶奶的聲音,我第一個沖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熱汽騰騰的.湯圓,饞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時候奶奶來到我的身邊,她笑著問我:“現在你該知道答案了吧!”“吃湯圓是不是代表著團團圓圓,美美滿滿。”我脫口而出。奶奶沒有告訴我對不對,而是會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從奶奶的笑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
吃元宵的作文 13
正月十五元宵節,被人們稱為“年”。十五、十六這兩天,人們逛廟會、猜燈謎。到了晚上,人們還會放放煙花來慶祝呢。
元宵節最廣為流傳的習俗,非吃元宵莫屬了。無論祖國的'東南西北,無論在海內還是海外,只要是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的。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也不例外——煮元宵,吃元宵。等水開了,元宵就一個個迫不及待地跳進去,等他們在上面悠閑地躺著的時候說明元宵熟了,吃元宵嘍!
元宵盛好了,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用勺子挑出一個元宵,咬開一個口,好燙喲~里面黝黑發亮的黑芝麻就止不住地流出來,我實在等不及了,用嘴吹吹,一口吞了下去。花生的香甜都融化在了嘴里,味道好極了!等涼一點,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一碗元宵,不一會兒就被我吃了個精光。
不過,大家在吃的同時也要出去逛逛,才有利于健康,這樣才能過得更開心嘛!
吃元宵的作文 14
元宵佳節鬧,華燈不夜天。又是一年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共同的節日。正月十五,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一天,元指第一個月,宵指夜晚,所以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就是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并且自隋、唐、宋以來,受到了人們的大力歡迎。可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元宵節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08年,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元宵節,送燈、踩高蹺、走百病、猜燈謎、舞獅子、吃元宵等,都是它的節日習俗。不過……作為吃貨的我,自然還是喜歡最后一個——做元宵和吃元宵!
“媽!我要做元宵!你做的皮太厚了,我做的肯定比你好!”中午,我像老媽發出了挑戰。“正好,都準備好了,你自己做吧”老媽兩手一攤,指著桌上的一大堆材料,準備罷工。“我不會。你教我。”我無奈地說。“不會還這么理直氣壯,我還以為你回了呢!好好學著點。”窗外艷陽高照,我們的'包元宵之戰開始了。“先在糯米粉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團,從中揪出等大的“小球”,揉圓。”老媽一邊做一邊說,“然后呢,在“小球”中間戳一個洞,放入提前做好的餡料,最后包口,揉圓,最后再在糯米粉里滾一圈,就好了。”她剛說完,一個圓滾滾的元宵就展現在了眼前。
“這么簡單啊,我也會!”我自信滿滿的開始做起來。我把糯米粉放進小盆里,再放些溫水,把它們和氣來,不一會就和好了,成為了一個糯米團,開始做湯圓了,我拿了一小團面團,搓成了長條,再掰成一塊塊。然后,我拿起一塊米粉團放在手心里搓成圓形。接著我在圓形的一頭挖了一個洞,把事先做好的餡放了進去。第一次,我弄的皮特別薄,餡特別多,包起來時,總會餡總會流出來。沒事,失敗是成功之母,把餡弄少點就好了。再來一次!第二次,我把餡弄的少了一些,但是皮又太厚了,我挑戰的意義何在?再來一次!第三次……第八次,最后,我把上面的口子慢慢捏攏,還捏出了一個小尾巴。終于做出了一個皮薄餡大的元宵了。下面就該煮元宵了!我把“勞動成果”小心翼翼的放進鍋中,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一個個元宵像充氣了似的漂起來了!
元宵,象征著團圓。在元宵節吃元宵,寓意是:和睦幸福,團團圓圓。元宵節吃“元宵”象征著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所以呀,正月十五一定要吃元宵呀!
吃元宵的作文 15
今天是農歷的正月十五。同學們的媽媽來教我們包元宵。
媽媽們來到教室,只見紅紅的燈籠掛在我們干凈的教室里。開始包元宵了,謝媽媽先教我們包元宵,其他的媽媽給我們每一個人都發了一團糯米粉。我們就開始包了,先把糯米粉搓成一個球形,再用大拇指把面團摁住,其他四個手指旋轉面團做成小碗形的樣子。做好了之后放一小勺的餡在“小面碗”里,把“小面碗”捏緊,再把“小面碗”在手掌上搓成球形,一個元宵就從我的手里出生了。
開始煮元宵了,同學們三三兩兩的去搶元宵,我搶到了一個,咬了一口。啊!真好吃,自己包的'元宵比在家買的元宵還好吃呀!
吃元宵的作文 16
都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家里來了一位貴客——我的堂姐,我卻開心不起來。這不,你聽我倆的對話就知道怎么了!
事情是這樣的。正月十五那天,奶奶問我們倆吃什么?我呢,當然說吃元宵,過節嘛,不吃這個吃什么啊?哪里知道這個北京來的菇涼竟然說那不是元宵,是湯圓。我就奇怪了,這兩個有什么不同啊?不都是糯米粉包餡,煮著吃的嗎?看不出有什么區別!這下可給堂姐逮到機會了。她把手背到身后,像一個真正的老師那樣教育我:“第一,兩者口感上不同,元宵吃時是硬的,湯圓則是軟的;其二,口味上不同,元宵沒有咸口味的;再者,額……這個我還要再百度一下。”我眼前無數個烏鴉飛過,還當我老師呢!跟堂姐貧嘴一番后,還真餓了,看到奶奶拿著湯圓過來,我立馬搶了一碗拿起來就碗就吃,不想差一點兒燙著我的嘴。看著堂姐在一旁偷笑,我撇撇嘴,表示不服。
看到我們兩個針尖對麥芒,媽媽忙過來打圓場。她招呼我們都坐下來吃飯,還給我們出一道考題,讓我們用成語說一說碗里的湯圓個數。我看著我碗里吃了一個剩下的五個,“五彩斑斕”,說完我就扭頭看向堂姐,“我倒想看看你能有什么能耐。”我心里暗自想著。堂姐似乎知道我的小心思一樣,她低頭望著碗里還沒有吃的六個湯圓,思考了好一會兒,才說出“六六大順”。看來,我們倆彼此彼此,誰也沒有說出太精彩的`成語。
比拼繼續。大伯母也來給我們出了個題目,讓我們都說一說有關元宵的詩詞。話音剛落我脫口而出“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堂姐也不甘示弱,說道“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這里討論的正熱鬧時,奶奶說,以前過元宵節有個風俗,在元宵里包一個銅板,誰了到這個元宵那他來年就會行好運。現在,銅板已來無處尋來,只能用堅果替代了。奶奶這次用的是碧根果仁。我們都仔細吃著湯圓,都希望自己來年可以行大運。可是,都吃完了,我們還沒有發現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湯圓。現在只有奶奶還沒吃完,我們幾雙眼睛都看著奶奶,奶奶有些不好意思了。她仔細地吃著,終于吃到了那個特殊的湯圓,全家頓時沸騰起來,我們一起祝賀奶奶新年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滿屋的歡聲笑聲,也隨著這春天的到來,洋溢在這兒。
吃元宵的作文 17
炮竹聲下,映照的是揚起笑的臉。很久沒有,如此暢懷的開心,如此肆意的快樂。我過年,我快樂。 一道道晨曦劃破夜空;一個個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墻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柜;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陣陣歡呼請出紅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過年啦!
當然最溫暖人心的便數大年初一的早上那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了!據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一起床,媽媽便搬來了一碗剛煮好的湯圓。圓溜溜、雪白雪白的湯圓在清水里翻滾、沉浮,猶如一個個小精靈在追逐嬉戲,宛如喝飽了牛奶的孩子,又像剛洗過澡的嬰兒,又圓又胖,又白又滑,讓人忍不住一口氣把它們吃掉!
我拿起勺子搖起一個湯圓,那撲鼻的香味,饞得人直流口水。細看煮熟的湯圓,晶瑩透明,稍帶褐色。裹在里面的烏黑的芝麻隱約可以看見。這湯圓就像一顆碩大的白珍珠,只要輕輕一咬,香噴噴,甜滋滋的芝麻就會流出來……
我將湯圓放入口中,那嫩滑柔軟的湯圓在口中躥來跳去,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芝麻就立刻鉆了出來。那比蜜還甜的'芝麻和那柔軟如布的湯圓皮一起緩緩吞入肚中,這種味道真是妙不可言,仿佛吐出來的氣也帶來了一絲芝麻的清香。這種感覺真是太美妙了,讓人怎么也吃不厭。
湯圓既好吃,可愛又有營養,我喜歡湯圓的這種味道。
吃元宵的作文 18
說起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我們想到的一定是吃元宵、放煙花、放花燈、猜燈謎了。元宵節一過呀,這個春節也就算過完了,所以呀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熱鬧的。
元宵節這一天,我們早早的吃過早飯,我們就帶著外婆一起去鄉下了。每一年媽媽都要把外婆接到我們鄉下過元宵節,因為元宵節也是團圓的日子嗎!我們鄉下有個習俗,就是在正月十五那天要祭拜祖先。我們來到鎮上買了些祭拜用的東西,這時正好被我看見旁邊有賣孔明燈的,看著這些五顏六色的孔明燈我心里就癢癢,便纏著媽媽給我買,在我黏人的功夫下,媽媽沒辦法就給我買了三個孔明燈。
在我焦急地等待中,夜暮終于光臨了!這時候天上已經星星點點的出現了幾盞孔明燈了,這時我就興奮地手舞足蹈起來,嘴巴里不停地喊:放孔明燈了,放孔明燈了!我手忙腳亂的從屋子里拿出了孔明燈,打開包裝,被拆好的孔明燈就像是一只泄了氣的皮球。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點燈了。爸爸拉一個角媽媽也拉一個角,以前我幫爸爸當助手,今天爸爸媽媽幫我當助手。學著以前爸爸的樣子,我把蠟塊鑲在燈下的鐵絲上,然后打打火機,也許是第一次放燈有點緊張,打火機怎么也打不著,后來還是在爸爸的.幫助下點燃了蠟塊。然后我也一起拉著一個燈角,蠟塊慢慢地燃燒著,這時孔明燈就又像被沖了氣的皮球一樣慢慢地鼓了起來。我們開始輕輕地慢慢地往上送,我們三個人都松了手,漸漸地孔明燈飄了起了。
就在這時我許了個愿望,可我到底許了個什么愿望呢?呵呵這只有自己知道了!美麗的孔明燈啊!請帶著我的夢想遠航吧!
吃元宵的作文 19
吃元宵是元宵節的習俗,說到吃元宵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因為這是我最喜歡吃的東西了。
媽媽下班的時候在超市買了一大袋元宵,而且還是黑芝麻元宵,這個是我最喜歡吃的,于是我跑到廚房,等待元宵出鍋。
我看媽媽煮時用下面漏的勺子先把黑芝麻元宵慢慢地放到鍋里,而且煮時要用熱水煮,煮的時間要半個小時,因為黑芝麻元宵皮有點厚,等了10分鐘、5分鐘、3分鐘……我很想快點吃上黑芝麻元宵。
終于可以出鍋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來,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黑芝麻元宵放到碗里,想用筷子夾起來吃,可是媽媽看到了,攔住我,說:“現在黑芝麻元宵很燙要用勺子慢慢的吃,”
真是著急吃不到熱豆腐,我忍著,我拿起小勺子,輕輕地盛一個,然后慢慢地吹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把黑芝麻元宵放到嘴里,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著這既漂亮又好吃的黑芝麻元宵,我又想再吃一個。
不一會我已經吃了十幾個元宵了,我還要吃,可是媽媽阻止我說,不能再吃了,元宵是很不容易消化的,就這樣我才很不情愿的.放下那好吃的元宵。
過了今年的元宵節不知道媽媽下次還會不會買元宵給我吃,我真希望每天都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
吃元宵的作文 20
今天,爸爸要給我煮元宵,因為元宵節快到了,所以要吃元宵。那么,你知道為什么吃元宵嗎?大家一起來聽聽我的答案吧!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她長年幽于宮中,想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定幫助她。但如果要把她救走,要在正月十五這天,給火神做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后來,“元宵”終于見到了她的父母,這便是吃元宵的來歷。
今天一大早,我就叫爸爸趕緊起床,因為我要吃盼望已久的美味元宵。爸爸說:“可以,但你要趕快洗臉、刷牙,牙刷不好可不讓你吃元宵。”我說:“嗯,知道了。”過了一會兒,我把臉洗完、把牙刷完的時候,爸爸才肯煮元宵。只見他先把水燒開,等水開了的時候,再把元宵慢慢的丟進去。最后把火調到最大,等它“噗噗噗”冒氣的事候,再把火關就可以了。我等了十分鐘,終于把元宵煮好了!
哈哈哈!又可以吃到我愛吃的湯圓了啊!爸爸心翼翼地把鍋慢慢的端了過來,拿了一個大湯勺,給我撈了一碗元宵。我一連吃了四個,還覺得不夠,又吃了兩個,合起來也就是六個。我害怕爸爸媽媽沒得吃,就說:“不好意思啊,我吃得太多了,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媽媽說:“還有一大鍋那,你別擔心。”我說:“嗯,知道了!”我們慢慢的吃了起來,味道不錯,甜甜的、軟軟的,就又吃了幾個。哈哈!運氣真好,前幾個大多都沒有黑芝麻的。而這會我卻吃著了自己最愛吃的黑芝麻口味的元宵,真是美味!
元宵節還有其他比較熱鬧的'一些活動,比如看花燈等。但我最喜歡元宵節的一個活動,那就是——吃元宵。我尤其愛吃黑芝麻口味的元宵,以后我還要吃這個口味的元宵!
吃元宵的作文 21
今天早上起床,媽媽說要下元宵吃。我聽了,心花怒放,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可是最愛吃元宵的啊!
媽媽先往鍋里倒上一大半的水燒開,再接二連三地將元宵寶寶們放進鍋里“泡溫泉”。沒過多久,媽媽掀開鍋蓋,一股熱氣便迎面撲來,一個個元宵寶寶在沸騰的水里跳起了“芭蕾舞”媽媽給我盛了一碗放到桌子上,我抄起一個勺子,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子旁。
碗里那潔白無瑕的元宵寶寶們有大有小,個個都從水里探出小腦袋,好奇地望著這五彩繽紛的世界。我舀了一個小的,靠在嘴邊,吹了吹,送進嘴里,再一咬。啊!軟軟的,香香的,甜甜的,里面那飽滿的`濃汁都流了出來。可真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
我“風卷殘云”般地吃完了一碗元宵,摸著飽飽的肚子,滿意極了!
吃元宵的作文 22
農歷正月十五,我們這兒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鬧元宵,看燈會。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幫助她去拿住臉盆的邊沿,不讓臉盆動。我答應了一聲,就幫奶奶把臉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來了一碗開水倒進了臉盆里,接著,她用雙手用力地和起來。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團,臉盆邊上的干粉還有許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點水來倒進臉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團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來。不一會兒,奶奶就把一個粉團和好了。她還把臉盆邊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團上面,再和了一下。
現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湯圓了。
等到吃湯圓前半個小時,奶奶開始動手做了起來。我看到她從粉團上面抓了一團粉,用手搓成了一個圓柱形,然后,在中間挖了一個孔,邊挖邊轉,那個孔漸漸變大了。接著,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點進去。然后,她就把這一個湯圓收口了。我看著奶奶做的樣子覺得自己也心動了,也想親手去做湯圓。我立刻跟奶奶說了一聲就動手做了起來。我像奶奶一樣做著。我覺得沒有自己做得沒有奶奶那樣容易,但是也把一個湯圓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說:“嗯,第一個能夠做得這么好,已經不錯了。”接著我又跟著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鐘,我們就把湯圓全部做好了。
接著,就是煮湯圓了。奶奶把水澆開,就放了一半湯圓下去。這時,鍋子里的熱氣冒了起來,人的.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燒了幾分鐘,奶奶倒了兩次冷水,才揭開鍋蓋說:“好了,現在可以盛起來吃了。”這時,我看到湯圓已經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動手盛湯圓。他先給我盛了一碗。我卻把第一碗端給了奶奶,讓奶奶先吃。這時,奶奶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了。然后,我接過爸爸遞給我的湯圓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啊,今天的湯圓真好吃,我比平時整整多吃了一倍。
吃元宵的作文 23
今年我在外婆家過年吃湯圓,吃出了新的感受。
那是元宵節晚,我們一家子吃過飯,就圍坐在電視機旁,等著收看元宵晚會。這時,外婆從廚房里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糯米和芝麻,準備包湯圓。我好奇地問:“外婆,為什么過年都要吃湯圓呢?”外婆神秘地笑著說:“你先幫我包湯圓,包好了我告訴你。”
為了早一點知道結果,我請來哥哥幫忙。在我倆的努力下,我們很快就把湯圓包好了。由于我技術不到家,我做的湯圓,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圓,要么扁,很不規則。
大約22點,我請外婆快告訴我答案,可外婆還是不慌不忙地一邊拿碗一邊說:“等你吃完了湯圓,你就會懂的,如果你還不明白,那時我再告訴也不遲呀!”我心存凝慮回到客廳。
“快來吃湯圓了。”廚房里傳來了外婆的聲音,我第一個沖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熱汽騰騰的.湯圓,饞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時候外婆來到我的身邊,她笑著問我:“現在你該知道答案了吧!”“吃湯圓是不是代表著團團圓圓,美美滿滿。”我脫口而出。外婆沒有告訴我對不對,而是會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從外婆的笑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樂。
【吃元宵的作文】相關文章:
吃元宵作文07-18
吃元宵作文08-23
吃元宵的作文12-10
元宵吃元宵習俗作文10-29
元宵節吃元宵作文11-26
關于吃元宵的作文03-16
元宵吃湯圓作文01-17
元宵吃湯圓作文08-21
元宵吃湯圓的作文12-03
元宵節吃元宵作文【熱門】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