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經(jīng)典語錄

孟子的語錄

時間:2022-12-07 12:59:55 經(jīng)典語錄 我要投稿

孟子的語錄(精選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名人語錄吧,語錄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什么樣的語錄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孟子的語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的語錄(精選15篇)

孟子的語錄1

  1、志當(dāng)存高遠。——諸葛亮

  2、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zhàn)勝自己,然后才戰(zhàn)勝生活。——汪國真

  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

  4、常求有利別人,不求有利自己。——謝覺哉

  7、做人不可有傲態(tài),不可無傲骨。——(清)陸隴其

  11、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12、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28、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明)黃宗羲

  2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

  30、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

  3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32、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丘 43、一個人的價值,應(yīng)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yīng)當(dāng)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關(guān)于友誼的經(jīng)典名言

  1、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羅曼·羅蘭

  2、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羅曼。羅蘭

  3、談到名聲、榮譽、快樂、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們都是塵土……——達爾文

  6、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guān)于進言的信任。——培根

  8、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一起滅亡了。——伊索

  9、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yán)正的朋友。——愛因斯坦

  10、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培根

  11、災(zāi)難能證明友人的真實。——伊索

  12、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培根

  15、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巴金

  17、友誼也像花朵,好好地培養(yǎng),可以開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從根本上破壞了友誼,這朵心上盛開的花,可以立刻萎頹凋謝。——大仲馬

  24、只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25、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26、應(yīng)當(dāng)在朋友正是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不可在事情已經(jīng)無望之后再說閑話。——伊索

  27、用狡計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將陷于危險埋伏之中。——伊索

  28、要想吸引朋友,須有種種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歡成人之美,不樂聞人之譽的人,不能獲得朋友。——馬爾頓

孟子的語錄2

  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

  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6、雖千萬人,雖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人最重要的是人民,國家是將要的,而君主的地位是最輕的。

  9、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1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11、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強權(quán)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12、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

  13、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舍身取義”傳唱千年,為了國家和民族,為了道義,無數(sh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不悔。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5、雖然有千辛萬苦、千難萬阻,哪怕我只是瑩蟲之光,結(jié)局是粉身碎骨,身敗名裂,依然在所不辭、初心不改。

  16、孟子·文明·成長·感恩父母

  1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8、只有走出舒適圈,才能有所成就。

  19、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毛主席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dāng)水擊三千里。

  2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21、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2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23、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沒有遠大夢想,也要堅持修煉自己。

  24、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這種尊敬推及別人有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也把這種愛護推及別人的孩子。做到這樣,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轉(zhuǎn)小東西一樣容易治理。

  25、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當(dāng)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

  2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能抵住誘惑,捱得住貧窮,不畏懼強權(quán)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這是衡量一個人品行人格的標(biāo)準(zhǔn)。

  29、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2、最和諧的社會,應(yīng)該是這樣的。

  33、自我反省而發(fā)現(xiàn)正義在我,即使面對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

  34、常懷憂患之心,才能生存下來;沉溺于安樂之中的,常常自取滅亡。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3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6、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地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

  37、人永遠是制勝的第一要素。不要羨慕他人的好運氣,你必須明白,強大的武裝的自己,永遠勝過好運氣。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40、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孟子的語錄3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xì)w順?biāo)?/p>

  9、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1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12、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1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14、其進銳者,其退速。【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15、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16、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

  【譯文】孟子說:“孝子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極點,沒有超過拿天下來奉養(yǎng)父母的。”

  1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1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譯: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

  19、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20、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2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2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23、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沒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jì),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24、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zhàn),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zhàn),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lǐng)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dāng)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dāng)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并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27、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有預(yù)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份苛刻的詆毀。”

  28、(孟子)曰:“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蝕,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孟子)說:“古時的君子,犯了過失,如天上的日蝕月蝕一樣,人們都能看得見。到他們改正錯誤以后,人們也都抬頭看得很清楚。”

  29、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30、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譯文】(孟子)說:“我善于養(yǎng)我(這種至大至剛、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

  31、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譯文:能成就大事的人物,總會有善良,純樸,率直,熱愛生命的人格品質(zhì)、

  32、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譯文】修養(yǎng)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zhì)欲望。

  33、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譯文】現(xiàn)在你的廚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馬欄里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尸體,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領(lǐng)著禽獸來吃人。

  35、人皆可以為堯舜。

  【譯文】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37、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3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fù)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39、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4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42、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譯文】解說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于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43、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天下的基礎(chǔ)是國,一個國的基礎(chǔ)是家,家的基礎(chǔ)是每一個人。”

  44、孟子曰:“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服從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滅亡。”

  4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46、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恭敬別人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jié)儉的人不會掠奪別人。”

  47、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人的毛病在于喜歡當(dāng)別人的老師(即不謙虛)。”

  48、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做一項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棄,便會失掉。這是有益于收獲的探求,因為所探求的對象是在我本身之內(nèi)(即強調(diào)發(fā)揮善性,注重修養(yǎng))。”

  49、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一個人不能沒有羞恥之心。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是最無恥的。”

  50、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

孟子的語錄4

  1、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上無禮,下無學(xué),賊民興,喪無日矣。

  3、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6、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7、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8、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學(xué)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學(xué)者亦必以規(guī)矩。

  9、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10、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11、人皆有所不忍,達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于其所為,義也。

  12、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饑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13、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

  14、人有不為也,而后能夠有為。

  15、圣人之行不一樣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16、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7、人不能夠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8、位卑而言高,罪也。

  19、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20、仁者榮,不仁者辱。

  21、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2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3、能夠速而速,能夠久而久,能夠處而處,能夠仕而仕,孔子也。

  24、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25、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26、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27、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28、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29、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3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酒。

  31、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3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33、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34、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

  35、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

  36、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7、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38、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39、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

  40、仁人無敵于天下。

  4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42、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43、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yǎng)也,可謂悅賢乎。

  44、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45、焉有君子而能夠貨取乎。

  46、不以規(guī)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7、能夠仕則仕,能夠止則止。

  48、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51、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52、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5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55、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

  56、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7、博學(xué)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58、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59、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zé)善。責(zé)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60、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的語錄5

  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永言思,思孝惟則。

  3、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6、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7、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8、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1、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12、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4、位卑而言高,罪也。名人名言

  15、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1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

  18、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1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20、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2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2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今茅塞子之心矣。

  24、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25、我意欲正人心,息邪說。

  26、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

孟子的語錄6

  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6.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sha人之罪。

  7.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8.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9.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10.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的語錄7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熟練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準(zhǔn)確把握課文主旨。

  3、準(zhǔn)確理解“舍生取義”的思想內(nèi)涵;提升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在關(guān)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使用說明和學(xué)發(fā)指導(dǎo):

  1、學(xué)生自瀆課文,對照譯文理解古文的意思,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學(xué)生能自讀自悟,在反復(fù)品讀的基礎(chǔ)上,指導(dǎo)學(xué)生抓注重點詞語,從多角度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把握文章的主題,思考對自己的啟示。

  3、課前完成預(yù)習(xí)自測,將預(yù)習(xí)中遇到的需要給大家提醒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寫下來,等待課堂上和老師同學(xué)交流。

  教材助讀: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zhàn)國時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學(xué)派大師,史稱“亞圣”。

  《孟子》一書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繼承孔子的仁政思想。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張。

  2、題目賞析: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魚”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關(guān)鍵時刻應(yīng)該如何作出正確選擇的問題。說說它們各自表現(xiàn)出了怎樣一種精神。

  預(yù)習(xí)案:

  1、給帶點字注音。

  熊掌( )兼顧( )舍身( )選擇( )

  2、辨字組詞。

  孟( ) 欲 ( ) 掌( ) 仰( )

  盂( ) 浴( ) 黨 ( ) 抑( )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舍棄—— 選擇——

  4、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舍棄—— 真理——

  5、解釋下列詞語。

  所: 欲: 也:

  亦: 可: 得兼:

  舍: 者也: 生:

  義:

  整體感知:

  有感情的朗讀古文,對照譯文理解古文的意思,細(xì)細(xì)品讀文章感悟寓意深刻的句子。(朗讀指導(dǎo):要放聲讀,讀準(zhǔn)字音、讀清句子、讀出語氣體會作者的感情)。

  我的疑惑:請你將預(yù)習(xí)中遇到的需要給大家提醒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寫下來,等待課堂上和老師同學(xué)交流。

  探究案:

  探究點1:怎樣理解成語“舍生取義”的意思?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認(rèn)真讀古文,在理解整篇課文意思的基礎(chǔ)上,圈出重點字詞感悟,作批注,爭取課上精彩交流。)

  探究點2、全文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訓(xùn)練案:

  1. 填空。

  (1)《孟子語錄》節(jié)選自《 》一書,這是一本記錄 的書。

  (2)《孟子語錄》以 和 設(shè)喻,告訴我們 的道理。舍生取義的含義是 。

  2.背誦并默寫《孟子語錄》。

  3.完成《配套練習(xí)》的《孟子語錄》一課。

  名言積累:

  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②、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④、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課外閱讀: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名軻,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fù)?dān)。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但小時候的孟軻片天性頑皮好動,不想刻苦學(xué)習(xí)。他整天跟著左鄰右舍的孩子爬樹捉鳥,下河摸魚,田里偷瓜。孟母開始又罵又打,什么辦法都用盡了,還是不見效果。她后來一想:兒子不好好讀書,與附近的環(huán)境不好有關(guān),于是,就找了一處鄰居家沒有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軻還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邊洗衣服,回來一看,孟軻又腳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這周圍又沒有小孩,他又會到哪里去呢?找到鄰居院子里,見那兒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丁丁當(dāng)當(dāng)”地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huán)境還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圍沒有鄰居,門外是一片墳地。孟母想,這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吸引兒子了,他總會用心念書了吧!但轉(zhuǎn)眼間,清明節(jié)來了,墳地里熱鬧起來,孟軻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伙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rèn)認(rèn)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dāng)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xué)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xué)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lǐng)著學(xué)生念書,那拖腔拖調(diào)的聲氣就像唱歌,調(diào)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干脆拿了兩條干肉做學(xué)費,把孟軻送去上學(xué)。

  可是有一天,孟軻又逃學(xué)了。孟母知道后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問他:“你最近書讀得怎么樣?”孟軻說:“還不錯。”孟母一聽,氣極了,罵道:“你這不成器的東西,逃了學(xué)還有臉撒謊騙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織布為了什么!”說著,揪著他的耳朵拖到織布機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不明白母親為什么這樣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厲聲說:“你貪玩逃學(xué)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

  這一次,孟軻心里真正震動了。他認(rèn)真的思考了很久,終于明白了真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于他天資聰明,后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兒子思學(xué)習(xí),終于成了儒家學(xué)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語錄8

  一、按原文填空

  魚,(),熊掌,();二者(),舍()而取()者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者也。

  二、解釋詞語

  欲亦可得兼舍生義

  三、用現(xiàn)代漢語來講述課文

  四、這段故事就形成了后來的成語(),請解釋成語意思。

  五、回答問題

  這段話的作者是(),()時期()國人。()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尊稱為“”,著有《》一書。你還知道哪些孟子名言?

孟子的語錄9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7、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1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1、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8、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9、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21、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2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5、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的語錄10

  1.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4.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5.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的語錄11

  1、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人皆可以為堯舜。

  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7、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8、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0、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3、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14、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8、志,氣之帥也

  1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0、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

  2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26、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9、人不可以無恥。

  30、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3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33、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孟子的語錄12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 孟子名句

  ·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 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 孟子語錄

  · 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孟子語錄

  · 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 孟子名言

  ·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的語錄13

  1、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培根

  2、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3、光陰給我們經(jīng)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8、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dāng)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9、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chǎn)。——艾迪生

  13、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高爾基

  14、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5、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我不把時間浪費于酒店、賭博或任何一種惡劣的游戲;而我對于事業(yè)的勤勞,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厭。——富蘭克林

  16、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杰出的人談話。——笛卡兒

  17、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8、書籍——當(dāng)代真正的大學(xué)。——托馬斯·卡萊爾

  19、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20、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1、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卡萊爾

  22、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xué)使人精細(xì);博物使人深沉;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培根

孟子的語錄14

  1.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2.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3.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6.,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7.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9.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10.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的語錄15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6、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2、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3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9、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42、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4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8光、身內(nèi)一陣熱的當(dāng)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巴金

【孟子的語錄】相關(guān)文章:

孟子的語錄02-14

與孟子有關(guān)的語錄05-08

孟子的感恩語錄05-08

孟子經(jīng)典語錄08-24

孟子經(jīng)典語錄11-19

孟子的名言語錄06-18

《孟子語錄》的教學(xué)札記06-20

孟子經(jīng)典名言語錄06-20

孟子的正能量語錄12-06

關(guān)于孟子的經(jīng)典語錄05-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皋兰县| 华亭县| 高陵县| 苏尼特左旗| 临颍县| 上饶市| 普安县| 墨江| 永泰县| 双牌县| 尉犁县| 承德市| 崇明县| 广水市| 阳江市| 罗甸县| 达孜县| 博乐市| 台东市| 喀喇| 清河县| 西丰县| 巴彦县| 乐清市| 铜陵市| 庆元县| 丹阳市| 禹城市| 明光市| 乐亭县| 尖扎县| 巴楚县| 岳池县| 湖南省| 嫩江县| 兴隆县| 长宁县| 如东县| 延安市|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