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笨小孩》觀后感4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奇跡·笨小孩》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1
大年初二看了這個片子,就隨便聊兩句吧。我就想到哪說哪,不算影評,只是個人的一點觀后感。
總的來說,這電影值回票價,春節在家呆著沒事可以去看看。
影片里最值得稱道的,是男主角易烊千璽的演技。出了電影院我還跟女王說呢,這小伙差不多是大家眼看著成長起來的,從早些年的少年偶像組合起步,到現在的一線明星,真是拼實力出來的。能明顯的看出來,他是有藝術追求的一個演員,渾身是戲,非常敬業,也非常專注,對自己的要求也很苛刻,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員。小伙子前途無量啊!
影片的煽情指數也比較高,導演設計的情緒起伏線還是比較到位的,基本能做到讓觀眾該哭就哭,該笑就笑,沒有大的BUG。我家女王,還有我身邊的幾位鄰座似乎都用了不止一張紙巾。
但從影片的整體水平上來說,并沒有達到《我不是藥神》的程度。
導演文牧野靠《藥神》一戰封神,重要的原因是《藥神》的劇本特別扎實。導演的功力基本在線的情況下,決定影片質量的決定因素就是劇本。觀眾在看《藥神》的時候,總會想到,影片雖然是虛構的,但背后的故事原型是一定存在的,而且還不在少數,他們也許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在各個城市的角角落落,他們的痛苦和無助,是我們大多數人想都不敢想的。因為,這些故事不僅僅事關生死,還關系到非常復雜的社會關系,勾連起人們無盡的情感。因此,這部電影可以引發無數的討論,成為現象級的作品。
《奇跡》的劇本似乎也是想抓住一條生死線,把男主的奮斗和創業動機與給妹妹治病聯系在一起,以此來作為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顯然,這樣的設定就比《藥神》狹窄的多。一個小人物的家庭悲歌可以引起人們同情,但卻很難引發廣泛的社會討論。
當然,《藥神》不是為了觸發社會話題而作,劇本關鍵之處是在這個話題之上有了比較高質量的升華——男主因為同情其他病友,后來鋌而走險,置自己于違法犯罪的邊緣去幫助他們。這樣,故事的高度就不一樣了,有了更大的格局,可以觸達人們的普遍情感。
《奇跡》似乎是想通過一個小人物的故事去牽動他們背后那個氣勢渾宏的創業史,但我覺得挖掘的還不夠,很難拔高到與《藥神》同樣的層次。
文牧野并沒有因《奇跡》而再次創造奇跡。
演員的表演,除了易烊千璽獨挑大梁,扮演妹妹的小女孩非常討人愛之外,其他的演員就一般了點,表演的痕跡比較重,甚至有點演小品的感覺。
鏡頭語言和剪輯上,也僅僅算個及格吧。配樂和音效有點滿,留白不夠,就怕觀眾的耳朵閑著,得空就往里插音樂。看來搞音樂的內卷比較厲害,那種小曲子都是白菜價吧?
總之,這小片子可能是因為要照顧春節檔合家歡的氣氛,沒有搞的過于文藝,往輕喜劇上靠的比較多。可創業史通常都是血淚史,無論是悲歌還是挽歌,即便是那些少數登到塔尖的'人也不一定就可以輕松的站在舞臺上——聚光燈下的生活可能更烤得慌。而對于飼養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品來說,深不深刻厚不厚重,可能不是主創團隊主要考慮的問題。
這片子要看!至少,給咱們國產電影加加油,給咱們有點低靡的經濟帶來點活力。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2
昨天看到群里《奇跡笨小孩》的介紹,看到深圳創業的故事就非常想看,又看到小姑發的觀后感,就接著看了。
電影講的是景浩的媽媽病逝。20歲景浩獨自帶著年幼的妹妹來到深圳生活,兄妹倆生活溫馨卻拮據。妹妹有心臟病,最好在兩年內做手術,需要50萬。機緣巧合之下,景浩得到一個機會,本以為美好生活即將來臨,卻不料遭遇重創。在時間和金錢的雙重壓力下,為了妹妺,毫無退路的景潔決定孤注一擲,選擇了舊手機拆零件銷售的業務。租廠房,招工人,收舊手機,景浩在欠債的情況下,開起了電子廠。如果零部件質量合格率達不到85%,就會前功盡棄,一分錢也拿不到。就是這個風險極高的生意,還是景浩憑著眼光、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爭取到的。
哥哥對妹妹說:“彤彤你記住,只要你想,就沒有做不到的”。
妹妹看著緊張的哥哥說:“別緊張,你是最棒的。”
景浩在耳聾女員工受欺負的時候,大打出手,溫暖了員工的心,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后來景浩,在最困難的時候,員工們挺身而出,幫了景浩,救了電子廠,這也是因果。
景浩為了妹妹,在利他精神,菩提心的攝持下,有驚無險,終于挖到了第一桶金,也和他的合伙人們贏得了2年500萬的定單。聽到若大訂單的景浩,在驚喜之余,揣揣不安的問了老總:“這次有定金嗎?”老總回答說:“有”。景浩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終于落地了。
景浩敢想敢干敢闖的精神,讓老總看到了他自己剛到深圳創業時的影子。與老總產生了同頻,獲得了理解,贏得了機會。
妹妹的手術很成功。六年后,景浩登上了領獎臺,受到了眾多人的矚目、掌聲。景浩從一個笨小孩(普通人)實現了生命的大逆轉。本來景浩是為了幫妹妹,擔當起哥哥的責任,卻是因為妹妹、逆境而實現了生命的大逆轉。雞蛋對內打破是成長,對外打破是壓力。
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就被感動得流淚,六年后,景浩登上領獎臺的那一瞬間,直接是哭起來了,感同身受,好像是自己經歷了種種困難,終于站到了自己想要的高點,可以松一口氣了一樣。
看電影之所以會哭,是電影情節勾招起了自己的經歷,實際上感動的是自己,哭的也是自己。沒有跌宕起伏,一馬平川的人生很難感同身受,很難被感動。
通過電影想到了自己26歲從一天藥店也沒有干過,又沒學這個專業,直接開的藥店,中間還得經營,還得學習,還得應付檢查,培養員工,一人身兼數職,從早忙到黑,連睡覺都在想著藥店經營。為了迎合藥店專業性的需求,我從參加工作以后,又拿了中藥學專業的中專畢業證,經濟學專業的大專畢業證,中藥學專業的本科畢業證,進主管中藥師需要通過職稱英語考試,山東省計算機能力考試三門,拿到了執業中藥師證。現在開藥店,包括開藥品批發企業,我的證書都夠用的了。專業證書學出來以后,又忙于參加企業管理的培訓。后來幸遇佛法,幸遇恩師,我又開始了學習研究宇宙人生真實的旅程。姐姐對母親說,我這半年的學習成長超過了姐姐這么多年來的學習,因為我有恩師指導。
有佛法就有辦法,相信在三寶的加持下,在恩師的慈悲教授下,在師兄們的提攜幫助下,每一個笨小孩都能創造自己的奇跡!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3
新年伊始,電影賀歲檔節目真可謂種類繁多精彩紛呈。繼萬眾期待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后,易烊千璽主演的《奇跡·笨小孩》不負眾望,成為虎年春節電影檔的最大“黑馬”。
不得不說,這幾年易烊千璽風頭無兩,這位千禧年出生的年輕一代,不論是作為歌手還是演員,他的淡定、自律、刻苦、敢拼贏得老中青粉絲無數。
電影《奇跡·笨小孩》講述了易烊千璽主演的男主景浩為了讓妹妹在8歲之前能做上心臟手術,在深圳打拼奮斗實現人生逆襲的故事。鏡頭里,景浩只有20歲,妹妹6歲,母親病逝,父親“神秘失蹤”,兄妹二人相依為命。為了生活,景浩既能拆零件修手機,也能下廚煮面條,上天能吊掛擦玻璃成為空中“蜘蛛俠”,下地能飛車狂飆舍命求一線機會………
本應在寬敞明亮的大學校園里求知的年齡,20歲的單薄少年景浩,卻不斷與時間和金錢賽跑。妹妹是景浩內心最柔軟的部位,是軟肋,也是他摸爬滾打蚍蜉撼樹的盔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烈日炎炎,摩天大樓的外墻,無數個城市“蜘蛛俠”在他們各自卑微的命運中爬上爬下,他們靠自己的勤勞的雙手,逆襲自己的人生。
臺風過后,一片狼藉的塑料棚前,集裝箱屋檐上有一只螞蟻沿著邊緣徘徊爬行。同樣的臺風里,景浩任憑狂風肆虐,獨自一人來去。此時此刻,他多么像這只螻蟻,扛起“與他這個年紀”不相符的責任和重擔。
狂風暴雨中的孤獨無助,傷痕累累中無處容身,他迷茫,他流淚!接二連三的麻煩、奚落和打擊,并沒有擊倒他!在外來客需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扎根的城市里,在他身邊聚攏了一批和他一樣不屈命運的社會底層小人物。他們一起并肩戰斗,在深圳“逐夢”。
憑著自己的永不放棄和果敢善良,景浩終于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也為每一個身處迷茫,卻又不知如何拼搏的人,指明了一條前進的方向。
導演文牧野說:“奇跡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每一個在時代中奮斗,努力追求幸福的人,都該有一束屬于他們的光。”
人這一生,只要活著,就會遇到千萬種不確定,也會在成長的不同階段,被迷茫遮擋雙眼。而我們對抗它的最好方式,不是逃避,不是退縮,而是披甲上陣勇往直前。畢竟這世界,沒有人有義務幫你,所有的逆天改命,要靠自己。
這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雖然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有多少人能夠面臨挫折絕地反擊逆襲成功?又有多少一夜之間“轟然倒塌”的故事?
此刻,窗外漆黑如墨。我不由得想起昔日深圳手機小王子陳金陵。16歲輟學的他,隨著長途火車輾轉來到了深圳。頗有生意頭腦的他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成為華強北的億萬富翁。后來生意破產,妻離子散,無法預料的大起大落,一下就把陳金陵打懵了。他從此一蹶不振,變成了一個瘋瘋癲癲的流浪漢,躑躅在熟悉又陌生的華強北。
《易經》泰卦:“泰,小往大來,吉亨。”否極泰來,只要我們緊緊咬住內心的目標,黑暗過后就會迎來黎明。而多少人沒有熬過那最黑暗的時刻,一念之間轟然倒下。
我們有多久不曾感動?不曾流淚?愿《奇跡·笨小孩》帶給我們一束光,守住幸福,贏得未來。
致敬每個破釜沉舟努力打拼的人。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4
大年初三,經好友推薦,我帶娃去看了一場電影《奇跡·笨小孩》,看完四個字:墻裂推薦!
這部電影,以現實中的深圳為背景,講述一個在市場經濟中萌芽、掙扎并綻放的青年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得益于導演文牧野高超的水準,整部電影結構鋪陳在令人窒息的生活壓力之下,卻滿溢出愛、勇敢、拼搏、信任的張力,全片呈現出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感。
作為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在充分、高效、殘酷的競爭環境下,一切交給了市場規則。在這里,靠能力、智慧創造財富是自由的,是可以贏得尊敬的。然而,創造財富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出身貧苦、白手起家的人來說。面對妹妹彤彤的重大疾病,專業的醫生給出了精準的手術建議,附隨一句話:快去湊錢吧!醫生這句輕描淡寫卻又重若千斤之語,是景浩開始創業的原動力。
因為妹妹是母親臨終前托孤的,對母親的承諾,對妹妹的責任感,現實的壓力驅趕景浩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瘦弱的身軀迸發出鋼鐵般的意志,也正是這種意志,伴隨了景浩充滿艱險的創業之路,也是其最終創業成功的核心競爭力。
有了創業的動力(幫妹妹治病)和目的(賺到30萬手術錢),也有了創業的思路(完成拆手機的“口頭”訂單),影片全力展開對景浩創業過程的描述,用的是完全甩開“主角光環”般的寫實風格。為了集中所有資源完成訂單,景浩被迫三次“搬家”(被租客趕出租賃房屋),冒死高空作業、和流氓團伙群毆、和小偷殊死搏斗……可以說,景浩是用生命在創業,用片中一位愛賭“朋友”的話就是:你也是在賭博,而且賭的更大!
影片中出現的人物,大都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片中多次出現的鏡頭,是從高空俯瞰破舊擁擠的“老城區”,如同眾多小人物灰暗不堪的命運背景,卻又像遙遠夜空中沉默雄渾的星云,竟能醞釀出璀璨奪目的恒星。景浩的“創業合伙人”們,無論是不畏惡霸、勇打官司的“秋菊”,還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龍豪”,還是不甘沉淪、追逐愛情的“恒志”……每一個小人物,都有穿透灰暗陰霾的力量,如恒星般閃耀著人性真、善、美的光輝!
繼《我不是藥神》之后,導演文牧野再一次展現了高超的導演能力下流淌著的悲天憫人之熱血,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與奮斗,以直白地方式表達深刻,以清醒的方式舔傷口。如同片名所述,小人物的成功,是奇跡!而奇跡,總能振奮人心,讓人面對失敗而不失希望,讓人接納苦痛卻能面向陽光!
景浩這樣的小人物,或許是中國當下成千上萬白手起家創業者的縮影。他們的創業,并非基于崇高的宗教情懷或道德理想,而是出于對家人的愛和責任,是為了治病救家人,為了改善家人生活。但是當老梁問景浩“(救完妹妹后)你自己想干什么?”景浩卻陷入了沉默,因為他自己也并不知道答案……
畢竟是主旋律的電影,創業必須是成功的,訂單按時完成了,錢賺到了,妹妹的病也治好了。但導演的寓意顯然不止于此,影片到了最后,景浩發布了自己的原創產品,揭示了創業者已經完成從“山寨”到“創新”的蛻變,而伴隨著《海闊天空》的音樂響起,我們看到了景浩的創業合伙人們,在市場經濟的天空海闊中,各自展翅、各自精彩的故事。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相關文章: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11-03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11-02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11-02
奇跡·笨小孩的觀后感11-15
《奇跡·笨小孩》的觀后感02-11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06-13
奇跡·笨小孩電影觀后感11-11
奇跡笨小孩電影觀后感11-11
2022奇跡·笨小孩觀后感11-10
奇跡笨小孩觀后感集錦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