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

時間:2022-12-03 10:43:18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療質量控制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1

  為貫徹落實《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規范》、《醫療衛生機構醫學裝備管理辦法》為加強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醫療器械臨床使用風險,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特制度本方案。

  一、采購程序

  1、制定合格供方評審辦法及評審標準,辦法與標準要每年修訂一次。

  2、成立醫療器械專家委員會專家庫,并每年進行增刪專家成員。

  3、每年進行一次合格供方評審,評定出合格供方目錄。

  4、制度醫療器械準入條件,必須由科室申請,專家論證,醫療部門審核,院領導審批方可準入。

  5、制定醫療器械采購流程及特需流程,目錄內品種在合格供方中采購。

  6、評定醫療器械采購目錄,編制醫療器械采購計劃,按流程進行審批。

  二、驗收程序

  1、制定醫療器械驗收標準、驗收時間和驗收人。

  2、入庫驗收,包括企業名稱、產品名稱、原產地、注冊證號、規格型號、產品數量、生產批號、滅菌批號、產品有效期、采購日期等,確保能夠追溯至每批產品的進貨來源。

  三、倉庫管理

  1、制定倉庫醫療器械庫存數量與時間周期標準,嚴格限制庫存數量與時間。

  2、制定倉庫庫存溫度、濕度、空氣流量標準。

  3、遵守庫存存放標準,距離地面不小于10CM;距離墻壁不小于30CM;距離屋頂不小于30CM;距離供熱管網不小于30CM。

  四、領用管理

  1、制定科室領用時間、數量標準。

  2、規定領用手續辦理程序。

  五、臨床使用管理

  1、科室倉庫遵守距離地面不小于10CM;距離墻壁不小于30CM;距離屋頂不小于30CM;距離供熱管網不小于30CM規定。

  2、臨床使用的植入與介入類醫療器械名稱、關鍵性技術參數及唯一性標識信息應當記錄到病歷中,植入物使用記錄完整;病歷植入物合格證粘貼100%。

  3、科室有危險品的請領記錄、危險品的使用有登記。

  4、醫護人員在使用各類醫用耗材時,應當認真核對其規格、型號、批號、消毒或者有效日期等,并進行登記。對使用后的醫用耗材等,屬醫療廢物的,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處理。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毀型有記錄,統一收集,集中焚燒。

  5、所有醫療器械在有效期內,無過期失效現象。

  六、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管理

  1、有專人負責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管理工作。

  2、發生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事件及時上報,并留有上報記錄。

  3、發生醫療器械不良反應事件后處理措施的記錄。

  4、發生醫療器械不良反應后、分析報告及預防措施記錄。

  七、監督檢查管理

  1、定期(每季度末)檢查、考核醫學裝備(院醫療器械)采購部門、管理部門(醫務科、設備科、審計科、督查室等)、院醫療器械使用科室等相關人員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知曉、履行相關制度和崗位職責履行情況,督導持續改進。

  2、定期(每季度末)檢查、考核,醫學裝備相關科室院醫療器械購置論證、決策、檔案管理、監管、審計、倉庫管理、使用情況,

  3、定期召開醫學裝備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辦公室會議,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反饋、督導落實,做到持續改進。

  八、持續改進管理

  醫療器械質量與安全管理是指對全院醫療器械質量與安全管理,其管理內容包括醫療器械采供、醫療器械存儲、醫療器械使用等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質量與安全管理,及對醫院各病區所儲存備用醫療器械進行全面質量與安全管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存在的問題與缺陷進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議,達到質量與安全的持續改進。

  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醫院所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由設備科統一集中采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購入和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醫院采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從具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或《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的企業購進合格產品,供貨商必須提供《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或《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等證件的復印件、委托授權書等。

  3、每次購置,采購部門必須進行質量驗收,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應與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相一致,并查驗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生產日期,消毒或滅菌日期及產品標識和失效期等,進口的無菌醫療用品應具滅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標識。

  5、倉庫保管負責建立登記帳冊,記錄每次到貨的'時間,生產廠家、供貨單位、產品名稱、數量、規格、單價、產品批號、消毒或滅菌日期、失效期、產品注冊證號等并簽名確認。

  6、物品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貨架上,距地面≥20厘米,距墻壁≥10厘米;不得將包裝破損、失效、霉變的產品發放至使用科室。

  7、科室使用前應檢查產品批號、效期、包裝是否完整等。

  8、使用時若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時,根據醫院《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管理制度》的要求處理并上報設備科。

  9、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由設備科及時報告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

  10、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后,須統一收集、集中焚燒,禁止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

  11、醫院感染管理科須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管理、使用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責。

  12、對骨科內固定器材、心臟起搏器、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醫療器械,必須建立詳細的使用記錄,記錄必要的產品跟蹤信息,使產品具有可追溯性,植入性、介入性器材條形碼應貼在病歷上。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2

  一、目的:

  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之本,優質的醫療質量必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保證我院在醫療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平穩、健康發展,特此制定全程醫療質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確有效地實施標準化醫療質量管理。

  二、目標:

  逐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建立任務明確,職責權限相互制約,協調與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達到法制化、標準化,設施規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通過全面質量管理,使我院醫療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管理體系

  全程醫療質量控制系統的人員分為醫院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和各級醫務人員自我管理三級管理體系。

  (一)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職責

  醫院設立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由院長負責,業務院長、護士長、及主要臨床、醫技、藥劑等科室負責人組成。在院長及分管副院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負責審議、制定、修訂醫療質控方案。督促檢查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定期召開會議,評價醫療質量控制,調查分析醫療缺陷的原因及性質,并提出改進措施。

  (二)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職責

  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設立質控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質控醫、護、技、藥師等人員組成。負責貫徹執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醫療護理等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章。對科室的醫療質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檢查登記和考核分析上報。

  (三)醫務人員自我管理

  在醫療活動過程中,醫務人員的個人行為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其個人素質、醫療技術水平對醫療質量影響較大,是質量不穩定的主要因素,是質量控制的基本點。在質控過程中,特別要強調三級醫師負責制度、會診制度和病例討論等核心制度,確保醫療質量控制的正確實施。對各級醫務人員的要求分述如下:

  1.門診醫師

  (1)嚴格執行首診醫師負責制。

  (2)詢問病史詳細、物理檢查認真,要有初步診斷。

  (3)門診病歷書寫完整、規范、準確。

  (4)合理檢查,申請單書寫規范。

  (5)具體用藥在病歷中記載。

  (6)藥物用法、用量、療程和配伍合理。

  (7)處方(門診、住院、中醫)書寫合格。

  (8)按專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醫師

  (1)病人入院30分鐘內進行檢查并作出初步處理。

  (2)急、危、重病人應即刻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報告。發現法定傳染病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按規定時間上報。

  (3)按規定時間完成病歷書寫(普通病人24小時、危重病人6小時內完成;首次病程記錄當班醫生在入院8小時內完成,急診病人術前完成)。

  (4)病歷書寫完整、規范,要有病人或授權親屬簽字確認,不得缺項。

  (5)合理檢查,各類申請單填寫規范,24小時內完成血、尿、便化驗,并根據病情盡快完成肝、腎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專科檢查。

  (6)按專科診療常規制定初步診療方案。規范合理應用抗生素。

  (7)對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診一次。

  (8)按規定時間及要求完成病程記錄(會診、搶救記錄、術前討論、術前小結、手術記錄、轉出和轉入、特殊治療、病人家屬談話和簽字、出院小結和死亡討論等一切醫療活動均應有詳細的記錄)。

  (9)對所管病人的病情變化應及時與病人家屬交待和解釋,在病程記錄中記錄談話內容并由家屬簽字。同時向上級醫師匯報。嚴格執行各項知情同意書的.落實。非本人簽字的各種知情同意書均應同時有病人授權委托書。

  (10)診療過程應遵守消毒隔離規定,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醫院感染病例發生。若有醫

  院感染病例,及時填表報告。

  (11)病人出院時須經上級醫師批準,應有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應注明出院醫囑并交代注意事項。

  3.病房主治醫師

  (1)及時對下級醫師開出的醫囑進行審核,對下級醫師的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時內進行首次查房。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查房內容要求有:①診斷及診斷依據;②必要的鑒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診治中的注意事項。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隨時檢查、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匯報病情。

  (4)及時檢查、修改下級醫師書寫的病歷,把好出院病歷質量關,并在病歷首頁簽名。

  (5)按科室規定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6)手術治療前手術者和麻醉師要親自檢查病人并記錄,擇期手術必須有術前小結,做好術前準備,認真落實手術安全核查表,按手術分級管理標準擬訂嚴密的手術方案并實施。術后即刻完成術后記錄,24小時完成手術記錄。

  (7)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術后工作。

  (8)負責治愈患者出院的審批手續,并向上級醫師匯報。

  4.病房主任或業務院長

  (1)組織或參與制定本科質量管理方案、各項規章制度、診療和操作常規。

  (2)指導下級醫師做好醫療工作,督促檢查下級醫師執行各項制度和診療常規。

  (3)對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時內進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變化應隨時查房;每周組織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內容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普通病人應有:①診斷及其診斷依據;②鑒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有關方面的新進展。

  (5)疑難病例組織科內討論或院內會診,必要時向醫務處申請院外會診或遠程會診。

  (6)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7)組織術前和重要治療前病例討論,指導下級醫師做好術中、術后醫療工作。

  (8)審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導病人出院后的繼續治療。

  (9)審簽主治醫師審查的轉科、出院病歷。

  四、質量監督考核

  醫院醫療質量具體由分管副院長負責,醫務部、護理部分別組織醫療醫技科室、護理組進行監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醫療質控小組對本科室的醫療質量隨時指導、考核。醫院病案管理委員會、藥事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分別負責相關事務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規章制度

  1.執行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內容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執行各種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常規。

  2.重點對以下關鍵性制度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

  ⑴首診負責制度。

  ⑵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⑶分級護理制度。

  ⑷會診制度。

  ⑸查對制度。

  ⑹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⑺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⑻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⑼術前病例討論制度。

  ⑽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⑾醫師值班與交接班制度。

  ⑿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

  ⒀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⒁新技術、新項目準入制度等。

  3.醫技科室要建立標本簽收、查對、質量隨訪、報告雙簽字及疑難典型病例討論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藥劑與臨床聯合討論制度。

  4.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傳染病管理,疫情登記報告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規程。

  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教育,增強法律意識、質量意識

  1、實行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嚴格按照《醫師法》規定的范圍執業。

  2、新進人員崗前教育,必須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及醫療質量管理等內容的學習。

  3、不定期舉行全員質量管理教育,并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考試內容。

  4、對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的人員進行個別強化教育。

  5、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定期組織本科的人員學習衛生法規,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醫院有關規定。

  6、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對各類醫務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強化培訓,達到人人參與,人人過關。要把“三基”、“三嚴”的作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質量管理的始終。醫護人員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操作和常用急診急救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

  7、建立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缺陷檔案。

  七、建立完整的醫療質量管理監測體系

  1.分級管理及考核:

  ⑴各級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檢查考核,對醫療、護理、醫技、藥品、病案、醫院感染管理等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考核、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及措施。

  ⑵職能部門要定期下科室進行質量檢查,重點檢查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上級醫師查房指導能力,住院醫師“三基”能力和“三嚴”作風。

  ⑶分管院長應組織職能部門和相關科室負責人,進行查房,督促檢查質量管理工作。⑷醫院醫療質量檢查小組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科室檢查、考核。

  ⑸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每月對本科室醫療質量工作進行自查、總結。

  2.職能部門及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質控小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種醫療質量記錄及登記。對各種質量指標做好登記、收集、統計,定期分析評價。

  3.建立質量管理控制反饋機制:

  (1)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每月自查自評,認真分析討論,確定應改進的事項及重點,制定改進措施,并每季度向醫療質控科上報科室當季的質控工作總結。

  (2)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每季度)向臨床醫技等科室下發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分析。

  醫務部、護理部、質控科、院感科等有關部門應將醫療質量檢查考核結果、存在問題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向臨床、醫技等科室質控小組反饋。科室質控小組應根據整改建議制定整改措施,并上報相關職能部門。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應定期召開會議,評價質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計劃及措施。

  八、醫療質量管理獎懲辦法,獎優罰劣(具體見考核辦法)

  醫療質量的檢查考核的結果與科室、個人的效益工資、職稱晉升、考核、勞動聘用等掛鉤,與干部選拔及任用相結合。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3

  一、醫院總體控制目標

  按章操作,依法執業,提高全員素質,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強化科室及個人的自主質量管理;優質、高效、低耗,有效利用衛生資源,提高醫院綜合服務質量。

  二、監測指標

  監測指標由醫療(醫技)質量與安全、護理質量、病案質量、醫院感染管理、門診質量和精神文明等部分組成,參與的部門有醫務部、質控辦、護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門診部、審計科、人事科、黨辦、醫技科室等。

  1、各科室應執行崗位責任制,制定科室考核標準。

  2、嚴格執行疑難、危重、死亡、術前病例討論等醫療相關制度,診療、護理技術規程;各種討論記錄認真,登記完整,及時規范。

  3、嚴格執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科室總查房每周≥1次。

  4、各臨床科室認真執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品管理辦法;抗生素使用率≤50%。

  5、按照《安徽省病歷書寫規范(修訂版)》書寫各種醫療文書;執行衛生部《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甲級病案率≥90%,杜絕丙級病歷。

  6、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手術、麻醉、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7、基礎護理合格率≥90%。

  8、醫院感染現患率≤10%、醫院感染現患調查實查率≥96%、消毒滅菌率100%、清潔手術切口感染率≤%。

  9、嚴格執行血液制品使用和管理規定,輸血談話簽字率100%、輸血適應癥合格率≥90%、開展成分輸血比例≥85%。

  10、各科藥品收入比例控制在醫院定額范圍內。

  11、常規X線片陽性率≥50%,大型X線片陽性率≥70%;CT、MRI片檢查陽性率≥70%。

  12、常規X線片優級片率≥40%,廢片率≤3%。

  13、法定報告傳染病率100%。

  14、投藥出門差錯率≤1/1000。

  15、嚴格執行收費標準,公示主要收費項目。

  16、各科監控前三位中醫病種,16項控制參數綜合評價指數≥1。

  17、各科合理用藥監控評價前10位藥品。

  18、新技術項目開展100%有明確的臨床指征、19、綜合滿意度≥90%。

  三、監控措施

  重點落實首診負責制管理、三級醫師查房、危重病人管理、病例討論管理、圍手術期管理、輸血管理、有創治療操作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病案質量管理、醫療質量督查等重點環節管理和監控。

  1、環節監控

  1)科自查:各科室主任、護士長、質控員按照指標逐項對各組各個人進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考核,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作詳細記錄備查。

  2)院督查:醫院督察組、相關職能部門不定期隨機對全院醫療(醫技)質量與安全、護理質量、醫院感染管理、門診質量和精神文明等情況進行督查并現場反饋、提出整改意見。

  2、終末監控

  醫院每季度組織一次全院性的質量檢查,對醫療(醫技)質量與安全、護理質量、病案質量、醫院感染管理、門診質量和精神文明建設等進行檢查、總結成績、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見并獎懲兌現。

  四、效果評價

  檢查總分為1000分。科室失分扣分到科室,個人失分由科室追究直接責任人;科室成績作為科主任、護士長工作考核內容之一。每季度對質量檢查情況作評估小結。并作為科室和個人的工作考核依據。

  五、信息反饋及缺陷討論

  院督查結果認真記錄并現場反饋;每季度的'終末質量檢查情況向各科室作書面反饋。對存在的醫療護理質量缺陷進行討論,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并要求有關科室限期整改。醫院每季度對醫療(醫技)質量與安全、護理質量、病案質量、醫院感染管理、門診質量和精神文明建設檢查情況作分析、評估、總結。

  六、考評獎懲

  實行醫療護理質量考核量化分數與獎金掛鉤制。丙級病歷依據醫院相關文件執行。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4

  一、總則

  1、為保證我院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水平,加強醫務人員職業素質,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安全和醫患雙方的共同利益,制定本方案。

  2、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質量理念,以提高醫療質量為總體目標,以提高病人滿意率為宗旨。

  3、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主管醫院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質控科及醫務科負責。

  4、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按本方案對科室、個人進行考核。

  5、控制目標:建立任務明確、職責清楚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工作規范化進行,通過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及工作效率。

  6、監控指標:

  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符合率≥95%。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95%。

  臨床主要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90%。CT檢查陽性率≥60%。大型X光機檢查陽性率≥50%。

  臨床化學、血液學、血凝、尿液化學、病毒免疫、病毒室間質評全年合格(PT≥80%)。

  臨床微生物室間質評全年細菌鑒定正確率≥80%。急診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0%。病房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4%。清潔手術切口甲級愈合率≥97%。住院產婦病死率≤%活產新生兒病死率≤%麻醉死亡率≤%門診處方合格率≥95%。門診病歷書寫合格率≥95%。甲級病案率≥90%(無丙級病案)。住院病人治療飲食就餐率100%。清潔手術切口感染率≤%。疑難病癥好轉率≥90%。病床使用率≥85-90%。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轉次數≥30次/年。

  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率100%。

  臨床試驗、藥品試驗、醫療器械試驗、手術、麻醉、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二、工作計劃

  1、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醫療質量控制系統人員組成由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職能部門、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組成三級質量控制網絡體系。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由院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多臨床、醫技科室組成,院長任主任,院長是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職責:

  (1)、在院長及分管院長領導下負責全院醫療質量管理工作。

  (2)、審議、制定醫療醫技質量管理標準及檢查評估辦法。

  (3)、審議、制定醫療醫技質量控制方案。

  (4)、督促、檢查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落實情況。

  (5)、組織醫療醫技質量管理宣教工作。

  (6)、定期召開全體委員會會議,評價醫療質量,調查分析醫療缺陷的原因及性質,并提出改進措施。

  (7)、接受院長交辦的事宜。醫療質量控制科(質控科)醫療質量控制科作為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常設的辦事機構,其職責如下:

  (1)、制訂臨床、醫技科室醫療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標準、制度和措施。

  (2)、負責對醫療質量環節和過程進行監督、檢查、考核、反饋,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

  (3)、組織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開展活動。

  (4)、每半年組織一次醫療質量培訓,加強醫療質量服務意識的教育。

  (5)、及時了解并掌握在臨床中暴露出來的質量缺陷,對質量缺陷進行剖析,制訂改進措施,督促及時整改。

  (6)、每季向全院通報醫療質量控制檢查情況,總結質量管理的經驗與教訓,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7)、對現住院病歷、門診病歷及上架歸檔前病歷,進行檢查把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反饋。

  (8)、負責血庫質量控制工作的檢查督促。

  (9)、負責對病歷、輸血、麻醉、急診、手術、介入術、其他有創操作、重癥監護、會診等過程質量的管理。

  (10)、制定單病種質量控制標準,并對單病種質量進行控制管理。

  (11)、臨床路徑管理。

  (12)、組織全院性討論的相關記錄,醫務、質控同時參與,質控科負責記錄。

  醫務科

  (1)制訂與完善醫療、醫技人員的招聘及各級人員職責,并進行檢查考核;

  (2)制訂各種醫療應急預案,組織協調突發事件、災害事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工作。

  (3)負責醫療、醫技人員執業證、資格證的考試、注冊、審核、考核;

  (4)負責病危通知登記、蓋章;

  (5)組織全院性的業務學習,包括對各類人員進行“三基”培訓及考核(每季1次);

  (6)制定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實施方案,根據醫院工作的需要,擬訂醫療、醫技人員長短期進修學習計劃,以及根據我院相關規定安排返院后講課和開展新技術項目的審批;

  (7)協調解決病人入院、出院、轉科、轉院中存在的醫療問題;

  (8)對現住院病歷、門診病歷進行檢查把關。

  (9)定期組織與相關科室共同針對合理用藥的全面檢查。

  (10)負責對處方、醫技科室報告及各種指標率的檢查。

  (11)組織全院性危重病人的搶救,危重及疑難病例的院內外會診。

  (12)組織全院性討論。

  (13)負責醫療安全管理辦法的制訂與實施,負責醫療糾紛的調查、組織專家鑒定和處理。

  (14)監督檢查醫療、醫技人員對各項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診療規范的執行落實情況。重點加強對醫療核心制度的監督檢查,至少每季進行一次檢查、考試。對科室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范進行監督,至少每季進行一次檢查、考試。

  (15)制訂新技術、新業務的準入管理標準,組織新技術項目的開展、全程質量監控和年終評比、重大手術備案、請院外會診審批。

  醫患關系辦公室

  (1)深入臨床醫技科室指導監督落實預防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措施,協助醫務科制定預防和處理醫療糾紛的預案。

  (2)定期組織院內醫務人員醫療安全警示教育工作。

  (3)接待患者的投訴,及時調解醫療糾紛。

  (4)負責受理臨床醫技科室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的登記。

  (5)參與調查、處理醫療糾紛及處理過程的醫患雙方協商、鑒定、訴訟活動。

  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

  科室是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醫療質量的第一責任者、質控小組組長。科室質控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質控員組成。

  職責如下:

  科室質控小組組長由科主任擔任,全面負責科室質控工作,組員分別承擔科室醫療安全、病歷質量、醫療質量及合理用藥的質控工作,主要職責如下:

  (1)主要負責制定科室醫療質量與持續改進方案,包括醫療質量自查方案。

  (2)結合本專業特點,制定及修正本科室疾病診療常規,藥物使用規范并組織實施。

  (3)定期組織多級人員學習醫療技術及診療常規,強化醫療質量意識。

  (4)完成每月科室醫療質量自查,自查內容包括診療操作和規章制度(尤其是醫療核心制度)執行情況兩大方面,負責規范科室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5)檢查運行病歷,對存在問題及時糾正。

  (6)監控科室抗生素使用情況,對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的情況及時予以糾正。

  (7)參加醫務、質控會議,反映問題。收集與本科室有關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科室質控員

  其職責為每月協助科主任對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督查,組織召開全科的醫療質控專項會議,完成科室質控自查報告。

  2、建立健全多項規章制度,特別是保證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根據質量管理要求完善其他相關制度。完善多種疾病診療常規、技術操作規程及工作流程。

  3、建立健全考核體系,見每月各科室考核標準。

  三、主要措施

  1、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質量管理體系審核,保證醫院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進行。

  2、不斷完善醫院質量評價標準。

  3、嚴格依法執業,無資質人員不得單獨上崗。

  4、加強基礎質量教育、培訓,為終末質量打下堅實基礎。由醫務科組織對全員進行“三基”培訓,每年4次。由臨床、醫技科室每季對本科人員進行專科基本知識教育培訓和考核,對新員工要有詳細的教育、培訓計劃。

  5、加強質量控制教育,強化法律意識和質量意識。

  6、明確職責,切實負責,履行崗位職責及工作制度。對多級醫務人員的責任分述如下:

  門診醫師

  (1)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

  (2)詢問病史詳細、物理檢查認真,要有初步診斷

  (3)門診病歷書寫完整、規范

  (4)合理檢查,申請單書寫規范

  (5)具體用藥在病歷中記載

  (6)處方書寫合格

  (7)對疑難重病員不能確診,病員兩次復診仍不能確診者,應及時請上級醫師診視。

  病房住院醫師

  (1)病人入院30分鐘內進行檢查并做出初步處理,按專科診療常規制定初步治療方案。

  (2)急、危、重病人應立即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報告。

  (3)按時完成各項病歷文書。

  (4)及時完成各項輔助檢查,并及時分析檢查結果,提出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方案。

  (5)對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查房一次。

  (6)對所管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

  (7)病人出院的須經上級醫師批準,應注明出院醫囑并交代注意事項。病房主治醫師

  (1)及時對下級醫師開出的醫囑進行審核,對下級醫師的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時內首次查房。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查房內容要求有:

  ①診斷及診斷依據;②必要的鑒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診治中的注意事項。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隨時檢查、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匯報病情。

  (4)及時檢查、修改下級醫師書寫的病歷,把好出院病歷質量關。

  (5)按科室規定正確分級使用抗菌藥物。

  (6)手術前親自檢查病人,做好術前準備,按照手術分級制定嚴密的手術方案,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7)決定患者出院問題。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

  (1)組織或參與制定本科室質量管理方案,多項規章制度診療和操作常規。

  (2)指導下級醫師做好醫療工作,督促檢查下級醫師執行各項制度和診療常規。

  (3)完成對病人的'查房。

  (4)決定重大手術及特殊檢查治療。

  (5)組織科內會診或討論。

  (6)指導監督下級醫師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7)審核主治醫審查的轉科、出院病歷。

  7、質控內容及方法

  (1)科室自查

  ①、自查方法:要求科室質控員每月負責協助科主任對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督察,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全科質控會議(必須有記錄),并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科室質控自查報告并上報醫務科和質控科。

  ②、自查內容:科室自查包括診療操作和規章制度兩大方面。診療操作涉及臨床醫療行為中的直接表現情況,包括手術和有創操作的適應癥及術式選擇的適宜性,常規檢查的及時性與完備性,特殊檢查的使用標準,手術或有創操作的并發癥及處理等。

  規章制度涵蓋了保障科室醫療安全的基本制度,特別制定十五項核心制度。

  (2)質控科檢查

  ①、運行病歷檢查,采取定期到科室檢查的方式,主要針對疑難危重病歷進行檢查,除檢查病歷書寫規范外,重點檢查病歷項目是否齊全及病歷完成的及時性。并將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現場反饋給科室負責人。

  ②、終末病歷檢查,根據終末病歷質量相關要求,對回收到病案室的病歷進行普查與抽查;每季度組織專家對本季度疑難、危重、大特大手術病例進行評比,總結,并在質量簡報中進行反饋。

  ③、輸血適應癥檢查,對每份輸血病歷會同輸血科進行輸血適應癥分析,對發現問題反饋,持續改進。

  ④、申請單合格率檢查

  ⑤、報告單檢查,每月對各醫技科室報告單進行抽查,對存在問題每季進行總結,并在質量簡報中反饋。

  8、評價與反饋

  定期對醫療質量運行情況進行評價,每季對醫療質量重點指標進行統計。及時發現問題,找出改進方法,達到質量的動態控制持續改進。

  環節質量及終末質量檢查結果通過每季度的《醫療質量簡報》反饋給各科室。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5

  1.目的

  為了對公司產品質量管理活動的策劃、實施進行規范,使放行產品符合標準和技術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范圍

  適用于公司產品生產中質量計劃、質量管控等過程管理。

  3.職責

  3.1由負責質量管理部門或崗位編制、修訂和宣貫本程序。

  3.2公司其他部門、崗位與產品相關質量控制工作,據此文件執行。

  4.內容

  4.1質量計劃

  4.1.1公司質量管理的需要可以采用《質量計劃》管理,以集中配置質量管理的要素,控制過程質量。

  4.2質量管理職權與人員

  4.2.1公司設立了獨立的質量管理部門,具體見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組織架構圖;該部門獨立履行職責。

  4.2.2公司對于從事產品的檢驗的人員按照《人力資源控制程序》依據所從事的崗位任職要求組織培訓、考核,發放上崗證,管理崗位負責人公司經考核后任命。

  4.2.3對公司各部門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崗位工作人員公司在上崗培訓中依據崗位內容培訓、考核。

  4.3質量管理的.過程

  總體來說,質量管理按照人機料法環等方面進行過程管控。

  4.3.1公司產品的檢驗按照《產品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實施。

  4.3.2產品檢驗的儀器設備的管理按照《檢驗儀器設備控制程序》實施。

  4.3.3質量控制活動中涉及到的監視測量裝置依據《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實施。

  4.3.4與產品質量相關的環境管理按照《工作環境控制程序》執行。

  4.3.5質量數據的管理按照《數據分析控制程序》進行數據和質量分析。

  4.3.6產品的出廠放行按照《產品放行控制程序》實施。

  4.3.7產品質量控制活動涉及到的驗證、確認,按照《設計和開發驗證控制程序》和《設計和開發確認控制程序》執行。

  4.3.8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售后等人力任命依據《人力資源控制程序》執行。

  4.4歸檔:

  4.4.1質量管理活動所產生的記錄、資料按照《記錄控制程序》管理。

  5.上級文件

  5.1《質量手冊》

  6.相關文件

  6.1《人力資源控制程序》

  6.2《產品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6.3《檢驗儀器設備和工裝夾具控制程序》

  6.4《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6.5《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6.6《數據分析控制程序》

  6.7《設計和開發驗證控制程序》

  6.8《設計和開發確認控制程序》

  6.9《產品放行控制程序》

  6.10《記錄控制程序》

  7.本文件產生的文件/表單

  7.1《質量計劃》

  8.流程圖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6

  1.目的

  為了對采購實施的活動進行規范,制定本程序。

  2.范圍

  適用于對公司研發物料、生產物料,儀器設備、設施、服務采購過程的控制

  3.職責

  3.1由公司負責采購的部門/崗位編制、修訂和宣貫本文件。

  3.2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內與采購有關的部門/崗位,據此文件執行。

  4.內容購產品的控制要求

  4.1.1根據物料影響產品的重要程度,所有的采購生產物資分類如下:

  A類物資:構成最終產品的主要部分或關鍵部分,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的物資。

  B類物資:構成最終產品非關鍵性物資,一般不會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或略有影響但通過采取措施可糾正的`物資。

  C類物資:其它用于產品的輔助物資。

  D類物資: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監視測量裝置等。

  E類物資:提供服務類物資(滅菌服務、運輸服務、檢驗機構、計量檢定機構、校準機構)。

  4.1.2技術部負責編制批準定型產品的采購清單(規格書)。

  4.2采購流程

  4.2.1需求部門根據本部門需采購的物品,填寫《采購申請單》。

  4.2.2負責采購的部門根據需求部門填寫的《采購申請單》,結合庫存要求、實際庫存情況及采購、加工周期等,編制《采購計劃》審核批準后實施。

  4.3采購供應商選擇

  4.3.1按《供應商管理控制程序》執行,確定《合格供應商名錄》,負責采購部門/崗位應在合格供方內實施采購,填寫《采購申請單》。

  4.3.2對臨時性或一次性采購的A類、B類物資,未列入合格供方名單的供方,經批準后方可向其采購;

  4.3.3當因某些原因無法采購到所需物資,需要用其它物資來替代時,采購部說明原因,交技術部門,由技術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評審,必要時對物資進行測試或試用,批準后方可替代。

  4.4采購物資的檢驗

  4.4.1采購物資到貨后,填寫《送檢單》,按《產品監視與測量控制程序》執行。

  4.4.2檢驗合格后的物資,填寫相關記錄辦理入庫手續。

  4.4.3D類物資依據類型按《生產設備和工裝夾具控制程序》、《檢驗儀器設備和工裝夾具控制程序》和《監視與測量裝置控制程序》驗收。

  4.4.4E類物資,依據《供應商管理控制程序》驗收。

  4.5不合格品處理

  4.5.1當A、B類來料發生不合格時,由質量控制部門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執行。

  4.5.2當C、D類來料發生不合格時,由采購部門實施退換貨處理。

  4.6采購記錄的管理按《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5.上級文件

  5.1《質量手冊》

  6.相關文件

  6.1《供應商管理控制程序》

  6.2《產品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6.3《生產設備和工裝夾具控制程序》

  6.4《檢驗儀器設備和工裝夾具控制程序》

  6.5《監視與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6.6《記錄控制程序》

  7.本文件產生的文件/表單

  7.1《采購申請單》

  7.2《采購計劃》

  8.流程圖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7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水平,加強醫務人員職業素質,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安全,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質量理念,以提高醫療質量為總體目標,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為宗旨,特制定本方案。建立任務明確、職責與權限相互制約、協調、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工作規范化進行。通過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及工作效率。醫院醫療質控體系由醫院、科室、醫務人員共同組成,通過自查、科主任組長日常監督把關、每周隨機抽查、病歷集中評審等途徑,以環節質量為重點,對全院各科室醫療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責任體系

  1、醫院醫療質控體系由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領導的院控、科控、自控三級質控網絡組成(見附件1)。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由院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組成,院長是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其職責如下:

  (1)負責全院醫療工作質量的全面監測、控制和管理。

  (2)負責做好醫療工作質控指標評估。

  (3)負責系統科學地制定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方案,并監督各科室執行到位。

  (4)監督并執行國家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5)制定醫院醫療質量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及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落實。

  (6)及時對醫院的醫療質量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改進建議與措施。

  (7)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例會,聽取醫務科、質控科等職能部門關于醫療質量情況匯報,研究決定加強質量管理措施,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要求。

  2、院控由質控科、醫務科等職能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質控科。其職責如下:

  (1)在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制定我院醫療質量監控工作方案與辦法。

  (2)建立質量監控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3)醫務科負責督查各科室住院環節質量,做好醫療服務質量和職能科室工作的日常監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臨床一線監督醫務人員各項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執行情況,對科室和個人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

  (4)質控科收集各質控委員會的檢查統計、分析結果及各臨床質控小組反映的醫療質量問題,匯總、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意見并向分管院長匯報,根據《綜合目標管理考核方案》落實獎罰措施并通報。

  (5)協調各科室質量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3、科室醫療質量控制

  科室是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科主任任組長,是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第一責任人,質控醫生由科副主任或醫療組長擔任(即質控小組長),職責如下:

  (1)科主任負責全科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負責規范科室醫務人員醫療行為,負責參照本方案制定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包括醫療質量自查方案。

  (2)結合本專業特點及發展趨勢,制定及修訂本科室疾病診療常規、藥物使用規范并組織實施,責任落實到個人。

  (3)定期組織各級人員學習醫療、護理常規,強化質量意識。

  (4)質控醫生負責協助科主任對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督導,對本組日常工作進行自查,自查內容包括醫療工作完成情況、診療操作規范和規章制度(尤其是醫療核心制度)執行情況兩大方面,嚴把醫療質量格關,每月3號前完成書寫本組質控自查報告及整改措施。

  (5)每月對科室醫療質量進行自查,于每月5號前完成書寫上月自查報告及整改措施。

  (6)參加醫療質控辦公室的會議,反映問題。收集與本科室有關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實到位。

  4、自控經管醫生對所有病歷的診斷、治療均應執行嚴格的自控,對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要每日自查,各類病歷資料記錄及操作程序均應按衛生部20xx年版《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及院內制訂的各項規定執行,每次醫療文書書寫完成后必須檢查一遍,查有無醫療缺陷。自查情況必須于次日早查房時向組長匯報。

  二、質控內容及方法

  (一)個人自查(自控)

  管床醫生每日至少查房兩次,即早查房、下午下班前或夜查房(簡稱夜查房),夜查房除常規查房之外,重點檢查當日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自查情況必須于次日早查房時向組長匯報。醫生在每次醫療文書書寫完成后必須檢查一遍,查有無醫療缺陷。

  (二)科室自查(科控)

  1、自查方法:科室主任、組長每月對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督導,每周至少一次質控檢查每月一次質控總結并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每月一次科內醫療質量評價與醫療安全會議,發揚好的做法,對質控檢查反饋及科室自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分析研究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5日按時上交上月科室質控小結。

  2、自查內容:科室自查包括診療操作和規章制度兩大方面。

  (1)組長每日早查房必須檢查本組前一天下級醫生的工作完成情況(包括前一天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

  (2)診療操作涉及臨床醫療行為中的直接表現情況,包括手術或有創操作的適應證及術式選擇的適宜性、常規檢查的及時性與完備性、特殊檢查的使用標準、手術或有創操作的并發癥及其處理、不良反應報告和處理的`及時性與措施的有效性。

  (3)規章制度自查涵蓋了保障科室醫療安全和病房正常運行的基本制度,特別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種制度的具體要求參照我院規章制度執行。

  (4)臨床路徑與單病種管理,按照醫院相關管理方案,自查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5)二甲醫院評審工作完成情況。

  (三)院控

  1、臨床科室綜合質量考核醫療組由醫務科負責,考核方法如下:

  (1)醫務科、質控科負責工作日抽查核心制度執行情況及運行病歷完成情況,重點抽查查房制度。檢查辦法:①隨機詢問病人;②旁聽管床醫生早查房向組長匯報情況,對照病歷查看日兩次查房完成情況,如前一天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③查運行病歷。檢查結果反饋到各組長,要求限期整改。

  (2)每周醫療質量抽查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核心制度與流程落實情況和醫療文書書寫情況等,主要查運行病歷,按《臨床科室綜合質量考核表---醫療組》(附件3-病區臨床科室考核表,附件4-非病區臨床科室考核表)等內容要求進行抽查,考核扣分累計入月考核。

  (3)每月首個周五為月綜合檢查考核時間,每季初為上季度科室管理綜合考核時間,分四組(大內科組、大外科組、醫技組、非病區臨床組)考核,每組2-3人,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成員、科醫師、醫療組長均核定為院級參加綜合質量目標管理考核候選人員(名單見附件2),應服從醫務科以考核為目的的統一調度,具體時間由醫務科安排。

  (4)每月中旬集中評審上月歸案病歷,從每臨床病區科室抽5-10份已歸檔病歷進行評審,病案管理委員會成員、藥事管理委員會成員、科醫師、醫療組長均核定為院級參評候選人員,應服從醫務科考核為目的的統一調度,具體時間由醫務科安排。

  (5)臨床科室質量醫療組檢查由醫務科負責組織實施:①醫務科每周六前將《考核記錄表》收集匯總,下月第5個工作日前將月考核匯總及分析整改意見報質控科。②抽調考核人員每參加考核工作半天補助50元,由醫務科按月統一核發。③實行考核結果追究制度:要求考核人員按考核標準準確記錄考核情況,每份檢查資料不論有無缺陷均應記錄,如無缺陷則記錄資料名稱,如術前討論記錄本、住院號等,如有缺陷者則詳細記錄缺陷內容,如以后衛生行政部門檢查或我院抽查發現檢查結果與已考核結果有明顯誤差,扣考核人員每次100元;

  2、醫療質量考核總分100分。

  (1)病區臨床科室總分200分,折算成100分制;非病區臨床科室、醫技科室總分100分。(2)病歷質量、臨床路徑與單病種管理除接受臨床科室綜合質量考核外,同時按《缺陷管理辦法》對應條款進行考核。

  3、考核成績與當月獎金等掛鉤。考核成績與當月獎金等掛鉤,同時與科主任津貼科室評先評優、科主任先進評選資格掛鉤,由質控科、審計科完成。

  三、評價與反饋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工作質量缺陷、隱患,應由存在隱患的科室和部門分析發生原因、提出整改方法,消除安全隱患,控制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質量。醫院定期對醫療質量運行情況、考核結果進行評價。

  對醫療質量重點指標進行統計,根據完成情況對控制方案、方法、控制系統的運行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及時發現問題,找出調整改進的方法,達到質量的動態控制持續改進。附件:

  1、興國縣人民醫院醫院質控管理網絡

  2、醫療綜合質量目標管理考核組成員候選人名單

  3、病區臨床科室考核表

  4、非病區臨床科室考核表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相關文章: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7篇12-03

醫療質量管理方案10-30

醫療質量管理改進方案11-03

醫療質量運營方案(通用18篇)08-17

醫療質量改進方案(通用6篇)10-15

醫療質量管理實施方案11-17

醫療質量管理改進方案 10篇11-03

衛生院醫療質量管理方案11-05

醫療質量服務方案范文(通用8篇)10-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洛川县| 遂川县| 平果县| 禹州市| 德化县| 阿拉善左旗| 织金县| 枣强县| 潼南县| 青阳县| 阳信县| 白朗县| 凤山县| 伊通| 灵宝市| 竹北市| 青岛市| 海安县| 高陵县| 会东县| 南充市| 团风县| 乳山市| 清新县| 大连市| 郧西县| 渝北区| 江阴市| 白银市| 红河县| 云安县| 东乡| 辽宁省| 洪泽县| 乌拉特前旗| 温泉县| 邓州市| 区。| 沙坪坝区|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