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1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是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既關注學生現實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又兼顧學生長遠發展。它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到大自然、到社會中去學習科學知識,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并在活動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健康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當今社會變遷日速,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環境問題、道德問題、國際理解問題、信息科技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具有跨學科的性質,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為了促進學生樹立探究和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生活和生產技能及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實現由活動課、勞技課向綜合實踐活動的拓展。本學期,我校按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全面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了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鑒,特對本學期工作做簡單回顧與總結。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作為初次接觸綜合實踐活動的三年級老師,我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引導本年級學生走進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課程。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走近“綜合實踐活動”,平時我們認真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堅持討論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達到了預想目標,且趨于完善,我們全體師生會讓這學科逐步向形成比較完整規范的校本課程努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搖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了一系列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研究方法以及當前社會的綜合性問題。當我們在活動中,面對學生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雙眼時,深深明白了“一杯水、一桶水“都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反思,不斷地充實知識、研究方法才能適應新的課程。
在活動中,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們會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去查詢信息,長期這樣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不僅可以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夠得到純化,心靈得到升華。同時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表達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為他們打開了想象的翅膀,也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比如在《讓我們的教室更美麗》這個主題活動中,達到以下幾個目標: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制定研究方案,參與簡單的項目設計與實踐;了解收集信息的幾種途徑,嘗試用兩種方法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一些資料;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項目設計與實施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三、問題和困惑
綜合實踐活動課對我們來說還是全新的領域,由于我們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不足,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宣傳輿論工作未做好,社會氛圍未能形成。社會、家長不清楚、不理解、不支持,活動初期,覺得這學科不重要,有這些觀念的家長人數不少。但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得到更多家長的支持,我們也會在輿論宣傳方面做得更細致,更徹底。
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程是由數學老師兼任的,說實話,我們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這門學科上,只能盡力而為。此外,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綜合課程,一個課題可能要涉及到各個學科各個門類的知識,有許多問題教師根本無法解決,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需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雖然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這樣那樣諸多問題,但我們畢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相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必將駛入我校高速運行的快車道。
一個學期是有些長的,可以有那么多個星期給我們開展活動;一個學期又是短的,每到總結時,總發覺開展過的每一個活動還近在眼前。不論學期長短,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每一次活動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只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思想,我們的教育才會越來越盡人意,綜合實踐活動也會越來越精彩!
教壇枝繁葉茂,風景這邊獨好。我們深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一定會綠蔭滿地,前程似錦!
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2
在學校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我作為今年參加教育工作的新手,有幸參加了這次省里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觀摩學習。在此,我代表新到崗的教師對學校表示深深的感謝。
快樂的時光總是彌足珍貴的,而短暫的經歷總是耐人尋味的。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懂得了很多,對綜合實踐課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理論上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全新課程,它超越課本,超越封閉的課堂,走向自然,面向社會的一門科學。它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讓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學到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這對我們老師來講也是一種全新的體會,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和挑戰。
各個參賽的學校在綜合實踐課程上選材設計領域寬廣,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包裝表示調查》、《我們身邊的垃圾食品---開題課》、《舌尖上的浪費》等,有推廣家鄉特產的《走進家鄉特產----羅田甜柿》、《吳山石材開發的利與弊》、《荊城風采,楚地流芳》,有與課本知識完美融合的《紙柱稱重》《我與廉潔同行》等,還有陶冶學生情操的《發現身邊的美》、《獻給母親的歌》等。在內容上也是豐富多彩,形式上各式各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輕松,玩的愉快,而我們聽課的老師也陶醉其中,受益匪淺。我最深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是一節課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在這么多課程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黃岡浠水縣洗馬初中毛晶晶老師講的《獻給母親的歌》。從她站上講臺,用深情的話語講述她所在的學校,學校里的留守兒童,他們一年只能見爸爸媽媽兩次我就已經熱淚盈眶了,因為我想到我的學生們,他們又何嘗不是呢?而通過學校組織的“訪萬家”活動讓我對我的學生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中間有的人或許在學校差生,但是在家卻懂事的讓你心疼。盡管這樣,他們有的父母卻因為各種原因拋棄或離開了他們。當看到臺上的老師不顧身懷六甲的身體,在臺上翩翩起舞的時候,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像斷了線的珠子浸濕了本子。在音樂停止的時候,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是送給作為準媽媽的老師的,也是送給全天下所有母親的。老師對母親的愛,對學生的殷殷希望也感染了全班的學生,之后他們也使出渾身解數,用自己的方式傳遞對母親的愛。有詩朗誦、唱歌、書信、手工作品、舞蹈等。學生們的多才多藝也讓我們所有的老師大飽眼福。還有2堂關于美食的課程《走進家鄉的特產---羅田甜柿》《發現身邊的每》的課也讓我印象深刻。在家鄉特產這一課上,羅田的老師還讓我們現場品嘗了甜柿,真是既飽了眼福有飽了口福。
一個老師講了一堂《與廉潔同行》從教學環節設計上,應該是一堂很有意思的課,可是整堂課聽下來,卻覺得死氣沉沉,學生都是照著老師給的廉潔故事背故事,而不是生動、傳神的講故事。所以給人的感覺很沉悶,就像在上一堂政治課一樣。
通過這幾堂課,讓我體會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達到最佳的'狀態,創造最好的效果。還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松,玩的愉快,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原來是這么快樂的事情,享受學習帶來的無窮樂趣。還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人能力,以及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還讓我對15+30這個教學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綜合實踐課上,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者,而是促進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所有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他們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讓我再次認清小組合作的重要性。《紙柱承重》這一實踐活動的開展,小組的作用更為明顯。如果沒有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共同努力,怎么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紙柱,如何得出各種條件下,紙柱所能承受的重量呢?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與他人合作。任何一項活動的展開,都不離不開團隊。雖然,在我的課堂上也在推行學生為主體,小組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停留在形式上,覺得只要讓學生湊在一起討論了,就是合作了、探究了。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深刻檢討自己:要給學生足夠的展示空間,做一個善挖掘學生潛能的老師,而不是一個保姆式的老師。
第三,一個活動的成功,其組織者也是功不可沒的。這就凸顯了教師的重要性,雖然我們不再扮演傳道授業的角色,但是從主題的確立、方案的制定、學生的分組,查找資料以及從中的協調,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教師的專業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讓學生收獲更豐富的知識,同時我們自身也得到提高。
第四,通過這幾天的學習讓我看到了綜合實踐的重要意義。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搜集整理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團結互助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往交流能力,寫作能力,親近大自然的能力。
老師在此活動中,大家一致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獲是重新認識了學生。除了各種能力有了提高外,還了解到了學生的許多心聲,以有利于以為的教學。更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在我們偏遠的農村,教育基礎薄弱,思想比較落后,教學條件差,這樣的活動少之又少。學生學習的知識僅限于課本。因此我們更應多開展類似的活動,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認真的尋找適合學生、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辜負校領導的期望。
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3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本學期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選擇了“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生活。學生通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勞動成果,在交流、匯報中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理解,獲得了知識。同時努力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如在與語文學科的密切配合中,開展讀書樂,組成小組讀書會,組織故事會,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系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會調查。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調查大涌牛仔服的發展,生長過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過這個調查活動,學生對于自己家鄉的特色產業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三、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于“實踐”二字。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總之,這學期里,學生的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能真正做到鍛煉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
【綜合實踐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心得體會07-02
綜合實踐課程心得體會09-10
小學綜合實踐心得體會02-03
綜合實踐課心得體會03-22
綜合實踐活動心得體會04-05
綜合實踐活動心得體會05-12
綜合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5篇05-11
綜合實踐心得體會精彩范文12-08
綜合實踐心得體會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