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1
電影在放映到28分鐘的時候,卡特對愛德華說:曾經有這么一個調查,有一千個人被問及“若有可能事先獲知,想不想知道自己死亡的確切時間,96%的人選擇了不想。只有4%的人選擇了想。
其實,我也是屬于那4%的人。如果有這種可能,我當然想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我會利用剩下來的時間,去完成自己想做而又一直都沒有時間或者機會去實現的事情。就像電影里兩位主人公詮釋的故事。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這么做過,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報道。國外有一個男的,當然,他并沒有像電影里的主角一樣得了絕癥。他是個健康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放棄他現實生活中一切。背上背包離開了家。他用一張紙,列出了大大小小五十個愿望,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逐一去實現。現在,不知道他的五十個愿望是否都已經全部實現,如果都實現了,離開人世的時候至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遺憾了。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時結束,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也許會有很多人害怕,或者恐慌。但是,我想我會是高興的。因為我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剩下來的人生。或者,我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因為,每一年,我都會選擇一個時間,用自己的方式寫一封“遺書”。但,那僅僅是對自己若是發生意外突然離世而準備的。并沒有想過,自己還有些什么是需要在活著的時候去實現的。或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最后的時間去瘋狂一把,去為了自己想要的而放肆一把。
我想,我也需要一份《遺愿清單》。找個時間,好好想想。我還有些什么是想要去做的。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2
好久沒有看電影,今天把遺愿清單看完了。
“雖然我到現在都無法理解如何去衡量人的一生,當他逝去時,雖然他的眼睛永遠的閉上了,他的心靈卻對世人敞開”。
愛德華和卡特,兩個身患癌癥的老人,兩個不同身份的人相遇在同一間病房昔昔相惜,他們如何去實現自我人生愿望的故事。
將遺愿清單列項一個個劃去。生命的最后幾個月,讓卡特和愛德華真正明白了生活的含義。
“人死后到了天堂,天使會問你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你的一生快樂嗎?
第二個問題是:你在自我的一生中是否幫忙過別人找到快樂?
影片中兩個人的這場對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也同樣默默的問著自己,潸然淚下。
死亡是每個人無法選擇的,生老病死是誰也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勇敢地面對死亡,積極地生活。
我的心是震撼的,久久不能平靜。我閉上眼睛靜靜的思kao一番,到生命的盡頭時,是不是會有很多想做的沒有去做?是否有很多愿望沒有完成?會不會成為遺憾?讓我有些慌張。
這不是消極,這部電影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在推動著我們活好每一天,不要等到老去的哪一天,再去感嘆、惋惜,要讓生命最后時刻變得圓滿。
我們要把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珍惜當下,做好規劃。因為一轉身時間就過去了。
把握此刻,心里有愿望努力去實現。勇于追求,因為不知道明天我們會在哪里。
我該去寫下我的遺愿清單了,只愿此生終末之時,無遺憾。
在這精彩絕倫的世界里,向死而生,荊棘前進。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3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博學的癌癥老頭兒與一個有錢的癌癥老頭兒,在最后的日子里過上了一生中最快樂的生活,然后都死去了,都葬在了他們喜歡的大山里,他們也成了生死永遠的朋友。
博學的癌癥老頭兒有一個疼愛他,他也疼愛的護士妻子,有三個長大了的子女。但是,以前為了養活家庭,他放棄了自己喜愛的大學教授職位,他這一生都在奔波勞累地修車。在生命的最后時光,他一定要為自己活一次,跟著有錢的癌癥老頭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錢的癌癥老頭兒,從白手起家到成為富翁,沒有信仰,結過幾次婚,最后還是單身,有一個女兒,因父女不合,也已經沒有什么來往。在生命的最后時光,他要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于是邀請博學的癌癥老頭兒和自己一起去完成他們的遺愿清單。
在他們旅行的期間,博學的癌癥老頭兒想回到他的妻子孩子們那里,他覺得那里是最值得他留戀的。但也還在繼續完成著遺愿清單。
有錢的癌癥老頭兒也在博學的癌癥老頭兒的勸告與安排下,去見了自己的女兒,得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家庭快樂。
有錢的癌癥老頭兒與博學的癌癥老頭兒互相給對方帶去了快樂,他們也因此而得到了快樂。最后博學的癌癥老頭兒先離開了,被葬在了他喜歡的大山里,完成了遺愿清單。有錢的癌癥老頭兒在死后同博學的癌癥老頭兒葬在了一起,也完成了遺愿清單。
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我們要多愛別人,多為別人帶來快樂,但我們不能只是為別人而生活,只是為別人帶來快樂,人自己也要找到快樂,人這一生一定要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也表達了人不但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要學會去愛別人,去為別人著想,給別人帶來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有那么多人都是戴著面具生活的,為了生活做著自己不喜歡,甚至是厭惡的工作,被生活唆使著,牽絆著,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道自己該為功名利祿而生還是該為天地豪情而死。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有那么多的不自由,不過,一切都在于我們自己的選擇,是選擇一生都不自由呢還是選擇放棄束縛自己的東西而獲得自由呢?我想,這一切應該由自己的興趣與愛來決定。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4
人活著常常夾雜許多遺憾,人活著也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如果生命的哦啊了最后的關頭,你還有遺憾,還有什么事情沒做的嗎?
很多人就是這樣,這部電影就寫了兩個老頭,陰差眼錯的進了同一家醫院同一間病房。一個是富翁,是一個汽車工。兩個如此的不同,富翁有錢,汽車工沒有,汽車公有親人,而富翁沒有。但相同的地方是,他們在同一天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他們同樣沒有多長時間活了。汽車工給自己列了遺愿清單,盡管那都是虛無縹緲的比喻,比如幫助一個陌生人,看到哦啊無與倫比的美麗的風景等等,但是富翁卻發覺這是個好主意,于是他們結伴出發,去做清單上那些沒有做但要在死之前做的事情。他們跳了傘,塞了車,去了時間各地。
然而,隨著清單上的列項一條一條被劃去,卻有更多的愿望加入進來。生命的最后幾個月,讓他們兩個真正的明白了生活的含義,他們用時間賦予給他們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令人生命變得徹底的圓滿,同時也發現了那個一直隱藏起來的真正自我。
影片提出了一個問題,傳說是當靈魂見上帝,他老人家會問你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找到了你人生中樂趣。問問自己,看看自己似乎是上升到天空還是下降到地獄。我覺得這是影片的主旨,他要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你生命中得到快樂。快樂也是指你所認為的快樂,還在于讓別人快樂。
我們的一生難免經歷死亡,親人的或是其他什么,通過我們經歷的這些死亡我們看到的是生的可貴和生的價值。影片就是把兩個老頭的四和他們怎么去死呈現在我們面前,而你看了之后需要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去生。
我有是還有時間,但我們不應該當自己面對死亡的時候才領悟生命的意義。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5
電影講述了兩個老人的故事。
身患絕病但是并不愿意在接近死亡的時候默默無聞的老去。最后,在愛德華的鼓勵之下他們選擇了去體驗生命之中沒有做過的事情。去跳傘、去環游世界、去爬山、泡吧......
電影開始的鏡頭展現了兩個老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條件,但是愛德華卻沒有家人來照顧自己,一直出現的也只有自己的助手,而卡特雖然貧窮,但是生活的卻很快樂。兩位不同階層的老人在夜晚病情來襲的過程中平等,在他們在病房中的一切。兩位老人因為重病在病房中相遇,互相傾訴著自己的生活和對于余生的安排,而最終他們都在生活中最后的幾個月生活的非常有意義。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留存遺憾。
在最后的沖突爆發的時候富豪對卡特大吼,卡特沉默。從后面的劇情中可以知道卡特回到家中認真的寫了一封信,在自己病重的時候交給了愛德華。兩個人依然對于彼此保有著深厚的思念,摯友的位置始終在彼此的心里。在生命的最后的幾個月里彼此對于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真正尋找到了生命的價值。
電影中著重描寫了兩位老人的家庭,在卡特追尋自由的時候他的妻子成為了最大的阻力,卡特勤勤懇懇的工作了45年為了自己的家庭,卻從沒有機會去追尋自己的生活,而愛德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脫離渣男只手也是做出了令女兒不能原諒的事情,但是最終兩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和自己的家人達成了一個很好的和解。
愛德華為了讓卡特重新回到他的家庭當中,特意找了一個金發女郎,用這種方式喚醒了卡特對于自己家庭的想念,影片也由此進入了末尾當中,兩位老人都對于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和解。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6
遺愿清單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玩轉生前事,講述兩個將要死去的老人不愿意呆在醫院等死,果斷列出清單,把想要做的事情統統的完成一次,最后兩人被葬在高山之巔,完成了最后一個遺愿,欣賞壯麗的風景。電影看完的時候,又是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說實話,兩位男演員非常的出色,對于人物的把握很到位。
電影很普通,沒有錯綜復雜的情節,也沒有投資龐大的特效。兩位老人像是在娓娓和你對話一般,講述著他們的故事。說實話,吸引我的是這個電影題材,同類型探討死亡的影片確實不多,因為這種片子通常沒有市場,而且死亡這個話題也很沉重,所以很多電影也都繞道而行。遺愿清單上映后,也確實經歷了兩邊倒的評論,有說好的,也有搖頭的。
通常人們都不想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人們總是愿意相信一切都會天長地久。可是這又是非常沒有常識的一件事,人總要死的,而且有時候會很突然,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離開你所熟悉的一切,這并不是電影,而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說不定有一天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地震、海嘯,也許是一場急病,甚至有時候無意中的摔倒都會要了我們的小命,誰知道呢,人生充滿了未知和驚喜。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的愿望都實現了嗎?或者說,這一世活夠了嗎?還想做什么呢?電影最后的時候,卡特對著愛德華說,上天堂必須回答正確兩個問題:
1、你找到生命中的快樂了嗎?
2、你為他人帶去快樂了嗎?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7
上個月,醫院組織了一次倫理影片的觀看活動,說實話,這類文藝片并不是我喜歡的,要不是醫院要求,我平常很難在家耐著性子看完。但是等我真正看完這部片子,我真的很受震撼。
20歲之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死亡,我覺得人生應該是美好的,所有的家人朋友能永遠幸福得生活在一起。后來我上了大學,知道了疾病,看到了病人,才知道總有些人會無奈痛苦的離去,可我還是很僥幸地覺得死亡至少離現在的我還很遠。可就在今年年初我的親人相繼生病去世,我的父親也生病手術,我才真真正正得感受到死亡,才知道恐懼,才知道悲傷,才知道無能無力。所以年初的這幾個月,其實我的內心挺消極的,但看完這部影片我真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給我滿滿的正能量。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老頭,愛德華是一家健康醫療機構的CEO,卡特是一個機修工人,疾病把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拉扯進了同一間病房。他們的階級、地位相差懸殊,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而這兩個將要死去的老人卻不愿意呆在醫院等死,果斷列出清單,把想要做的事情統統的做了一遍,最后他們兩人被葬在高山之巔,完成了最后一個遺愿:欣賞壯麗的風景。這部影片告訴我們:面對死亡,人人平等,人總是要死的,而且有時候會很突然,就發生在你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來生活,去做那些想了無數遍的事情,勇于追求自己心里最真實的愿望,多些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面對死亡的時候能不留遺憾。影片的最后,兩位老人都找到了他們生命的意義,面對死亡,他們可能無能為力,但是對于自己生命中的遺憾,他們可以盡力去完成。一樣是走向死亡,但他們選擇面對著自己的一生倒著走過去,這樣他們才會審視他們的一生,彌補他們這一生的缺憾。他們可能最終還不明白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的生命已經有了深刻的意義。
影片中有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話:上天堂必須回答正確兩個問題:你找到生命中的快樂了嗎? 你為他人帶去快樂了嗎?這是讓人深思的問題!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8
人生,就是由一個遺憾、再加一個遺憾,一個一個的組合而成的,當你最終即將面對死亡時,就會發現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嘗試的事情,卻被你無情地錯過了。你這一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回答當然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
一個富豪,一個工人,在同樣身患絕癥,去日無多的情況下,住院在同一個病房。這家醫院正巧是富豪自己的,他接受著同所有人一樣的化療,以及治療后的種種反應。最有趣的是,富豪說:真羨慕那些患急性心臟病死去的人。就這樣,他們從開始的彼此排斥,看對方不順眼,到后來的惺惺相惜,建立起友誼來。
當醫生宣判富豪只剩下6個月生命,工人也最多只有1年生命時,任誰都會感覺心跳似乎停止了。死亡似乎是個誰都不愿意提起的話題,而且,據調查全世界只有4%的人想知道自己具體會在哪一天死去。
富豪在里面說過:人活著,就是為了在某一天死去。
我曾經與許多人探討過人為什么而活著?得到的回答各種各樣,還曾經與一大學女教授在此問題上沖突過,小時候記得《雷洛傳》中,劉德華已到了遲暮之年,有一次問手下:你知道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嗎? 手下答曰不知,劉遂說: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
可不是,當你這一生,經歷了所有你能經歷的,你所明白的,最后會了解一切都是虛妄。
特喜歡那句: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富豪與工人,寫出了自己臨死前想去做的種種事情,為了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他們離開醫院,去做那:出于善意幫助陌生人;親眼目睹奇跡;開一次野馬跑車;大笑到流出眼淚;跳傘;刺一個紋身;親吻最美麗的女孩等等。
冰原,印度,開羅,北京,香港,西藏很多美麗的地方都留下了兩位老人的身影。
情總是偉大的,工人當初拒絕回家,但是在富豪的作俑下,在旅途中感悟了更高的人生含義,從而選擇回家與親人最后相聚。
富豪,在工人死后的收到的信中,也去與已不來往的女兒嘗試交往。最后他吻了最美麗的女孩,他的外孫女。
工人的骨灰,被裝在魚罐頭里,埋在了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上。二十年后,富豪去世,他的助手將他的骨灰也裝在了罐頭里,與工人的骨灰埋在了一起,隨后劃去了遺愿清單里的第一條“親眼見證奇跡”,因為富豪多活了19年零6個月。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誰都無法下結論,所有的朋友里,有喜歡研究佛啊道啊什么的,有喜歡錢啊,物啊什么的。你知道嗎?人生的意義,就是去尋找人生的意義,所以才有趣,才更多姿多彩。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遺愿清單觀后感11-06
遺愿清單電影觀后感02-19
遺愿清單觀后感07-02
《遺愿清單》觀后感02-18
遺愿清單的觀后感11-04
遺愿清單觀后感12-28
《遺愿清單》的觀后感范文04-06
《遺愿清單》影片觀后感04-06
遺愿清單觀后感范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