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觀后感匯編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
電影《唐山大地震》,我看了兩遍,第一遍是在學校,第二遍在家,非常感動。電影一開始,屏幕上涌出一大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難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生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整部電影讓我感動得眼淚一直在眼眶里打轉。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無情。面對災難,人們卻是那么堅強、有愛心。災難沒有擊垮人們,反而讓人們更加勇敢地面對以后的生活。雖然災難無情,人間卻有愛。讓我們好好學習,珍愛生命,珍惜自己的親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同學去上海影城觀看《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天空中的云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的東西。那是因為地球上有水。云的形狀可謂說是千姿百態。它有時像一群仙女正在翩翩起舞;有時像那只狡猾的狐貍正在向烏鴉說甜言蜜語的謊話;還有的所以,它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不過,你可別小看它哦!人們要預知暴風雨或臺風等災難還都靠它呢!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氣象臺的職務人員不管是夏日酷暑還是三九嚴寒。都會守在儀器旁記錄、觀察。之所以我們會能知道那么多的天氣情況,那都離不開氣象臺的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啊!
人類是多么聰明呀!人類是多么偉大呀!因為我們不僅已經知道了云層的變化會有什么現象出現,為了更仔細的觀察,還發明了觀察儀和飛機。讓云給大家做更多的貢獻。我希望,我相信,隨著科技不斷發達,不斷創新,人們一定會發明出更好的儀器為我們的生活更好地服務!
探索外太空是否存在生命,究竟是人類共同的愿望并孜孜不倦地進行著還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國家博弈呢?當太空人選擇了投身此領域,要長時間忍受孤獨、單一、機械的生活方式時,究竟是無私還是自私?探索浩瀚太空事業,追問除地球外是否存在生命體的課題時,是否意味著個體的私人感情要犧牲放棄呢?遺憾地說,是的。
但人類終究是群居動物,即使有活成孤島的勇氣與魄力,也并不意味著那些與你一起奮肩作戰為一個目標的伙伴們不會變節,而且,為了這個目標,在龐大的國家機器面前,每個人都可能是只棋子,為顧全大局時,被利用被棄棋亦。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2
《唐山大地震》我覺得是很值得看的一個片子,首先來說,地震的效果做的很不錯,演員演繹的人物也很到位,徐帆也很實力派,不知道是不是唐山人,但是唐山話說的很不錯,我覺得是這樣的。把母親刻畫的很成功,其實這里面的很多淚點都是由她引出來的。《唐山大地震》是講震后給唐山人們帶來的心里創傷,是人性在特殊時刻的展現,整部片子我覺得是親情大于一切的,事實上我覺得也真是這樣的,誰都可能拋棄你,傷害你,只有親人不會。我沒有用父母,用親人,我是覺得這個是可以放大的。丈夫是親人,在最危難的時候,他會在最危險的時候,將女人推開,自己就解救孩子,但是被壓在了廢墟下;妻子是親人,在一個人生活最苦的時候,在有一個好男人要一起過的時候,能想到“你爸是用命愛我的,還能有哪個男人會用命愛我”;母親是親人,在兒女成長方面,她會傾其所能,也能忍痛割愛,更能是受著32年的心里折磨后,還會說“我過的挺好”;養父養母也是親人,養母在彌留之際會想到親親自己的養女,將一輩子的手表和存款交給養女,還要養女再去找找自己的親人;養父在女兒離開幾年后回到家里,會暴跳如雷的說“我每天都在擔心你”,聽到女兒要結婚,不想知道這個男人是干什么的,只想知道“他對你是不是好”,即使是傳統思想不想女兒找外國人,但是為了養女的幸福也就默認了。這些都是親情,相反的愛情又是怎么樣?當女人懷孕不想人流的時候,愛人還在說“我是愛你的,但是我們是在談戀愛,不是結婚”,當女人退學了不見了,愛人還在學校的籃球場上揮汗如雨,這就是愛情嗎?只有愛情上升到了親情,那才叫家!
《唐山大地震》當然他是一部電影,我覺得還是有的時候跨度有點大,有些突然就轉到了若干年后,我明白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畢竟是電影,時長有限,也許其中很多的情節,大家都會去多想想的。兒子一只手的白手起家,女兒退學后的獨自生女,照顧自己,這些如果都加上,這部片子會讓人也許更心酸。
說是一部災難片,我更覺得是一部,講的是親情、是心理創傷、講的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多方面轉變。
這篇觀后放到是原來,老師未必能讓自己過關的,我自己覺得寫的一般了,可能是長時間沒有觀后感了,將就著看吧,也算是給馮導宣傳一下子,細節爆料的太多,會讓沒有看過的人覺得沒興趣的。
最后加一句“單身人士盡可用這部影片嘗試一下一個人看電影的感受”。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3
1976年7月28日的那個夜晚,在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了7。8級特大地震。震源深度23千米,范圍多達14個省、市、自治區。整個唐山市在23秒后變成了廢墟,共造成24。2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人民幣,地震罹難場面為世界罕見。
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家庭在地震前的幸福融洽。但地震爆發后,面對即將倒塌的樓房,丈夫方大強與妻子元妮搶著去救被困的龍鳳胎方達與方登。危急時刻,方大強攔住了妻子,自己卻在營救時不幸遇難。這一切都發生在妻子元妮的眼前。震后人們發現了廢墟下的龍鳳胎方達與方登,但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若要營救,必定會犧牲一方,情急之下,元妮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救弟弟”。而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姐姐的心中,成為方登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方登在被王德清夫婦收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喜歡說話,因為方登擁有一段痛苦的記憶,并不是她不記得,而是她忘不掉。方登高考后進入杭州醫學院學習,并與研究生楊志產生了感情。
方達雖然被救但卻失去了左胳膊,元妮以母親無私的愛撫養方達成人。成年后的方達去杭州打拼,干出了一番事業。
32年后,汶川地震讓這家人再次相遇。
在國外定居的方登聽說汶川地震,作為一名醫療志愿者只身前往。身為企業老板的方達也帶領員工參加了救援隊。在救援現場,姐姐在一旁聽弟弟與救援人員的述說后,姐弟終于相認。身為人母的方登在救援現場親眼目睹了一位母親,不忍心看到救援隊員再次受傷,忍痛鋸斷了女兒的雙腿。她終于理解了母親當年“救弟弟”三個字的痛苦與折磨。地震的23秒拆散了這個家庭,卻讓壓在水泥板下的女兒方登怨恨了母親32年。
影片的結尾,敘述母親得知女兒死而復生時內心的激動與感情的糾葛。當女兒踏進家門時,母親低垂著頭不敢正視女兒的眼神,包餃子的雙手不停地顫抖。方登看到了自己兒時照片下依舊擺著幾個碩大的西紅柿,想起了地震前一夜母親答應第二天買西紅柿給她吃。而這一天卻足足等了32年。母親最后對自己當年的決定給親生女兒下跪認錯。
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子女,將最無私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哪一位母親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生命呢?很多時候,父母所做的決定不一定是正確的,但絕對是最無奈的。
《唐山大地震》,是在訴說生命的真諦。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4
這幾天,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電影,它是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非常讓人感動。 主要講的是唐山地震前的一戶人家回去的時候,看見了一些反常的情況;很多蝗蟲。到了晚上,家里的孩子睡覺,大人干活,干著干著聽見幾聲雷響,下起雨來,然后天空慢慢發紫,緊接著有房子大面積塌陷,轟!轟!正在干活的爸爸恍然大悟,說:“是地震!快跑!”爸爸帶著媽媽小心翼翼在陣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們的媽媽要進去,孩子爸爸說:“危險!”說著把自己妻子一拉,自己進去救孩子了,剛一進去那棟房子就嘩啦一聲塌了,孩子也被壓在下面。
過了一會兒,地震停了,一片凄涼。死的死,傷的傷,那一戶人家的爸爸被先找到了,可是已經死了,之后找到了兩個奄奄一息的孩子(自己的),但是只能救一個小孩,因為水泥板只能撬一邊,媽媽正在猶豫不決,人們要救別人去了,媽媽著急地說:“救弟弟!”弟弟被據掉了一只胳膊,而姐姐死了(其實還活著)。之后媽媽帶著弟弟去治療,而剛剛在拉尸車上醒來的姐姐北一個解放軍救援隊的叔叔救走并領回了自己的家。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他(她)們各有所成,弟弟當了經理,姐姐當了醫生,最后姐弟在一次成都大地震是遇見,姐弟相認,最后姐姐跟隨弟弟找到了媽媽,然后去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并且在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再看了看你幾堵唐山大地震死去人名字的墻,流出了傷心的眼淚。
當看到姐姐跟媽媽相逢時,當看到記載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萬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紀念墻的時候,我的淚不斷流下。雖然唐山大地震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堅強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從廢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園。
這部電影是帶有傷感的,讓我們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名師點評:這篇作文,是小作者在觀看完《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之后的感想。小作者在文中,詳細地為讀者描述了電影的內容,讓讀者對這部電影,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作者從這部電影當中,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的道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收獲。不過,作為讀(觀)后感類型的作文,“感”是作文的題眼,是作文應該重點描述的部分。而對作品的介紹,只是為描述感想作為鋪墊之筆的。小作者的作文,顯然在內容上是喧賓奪主了。希望小作者能夠重溫一下寫讀(觀)后感應該注意的事項,這樣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5
昨天晚上,我和父母一起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讓我禁不住流下一排排熱淚。
爸爸打開了百度觀看這部電影。一會兒,電影開始了,主角有“方大強”“元妮”“方登”“方達”。里面講了,在1976年里的一天,方大強和妻子元妮在夜里去工作,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們就感覺有點不對勁,車子竟然動了起來,下車一看,原來是地震,元妮一看,就吵著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強阻止了元妮,自己卻跑進了倒塌的樓房內,到了早上,方大強的尸體才被清理出來,元妮很傷心,不過她一想,還有兩個孩子呢,還要救他們那。于是,便找了起來,就在她絕望的時候,有人喊:“元妮,方達和方登在這里,快來看一看那。”元妮一看,正是她的兩個孩子,可是,當人們發現,如果,撬方達那邊的話,那方登就會有事,如果,撬方登那邊的話,那方達就會有危險,當人們告訴元妮的時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塊大石頭,人們再三詢問元妮的時候,元妮猶豫地說:“救弟弟,救弟弟!”可當時,姐姐方登是清醒的,這話她聽到了,她哭了。當人們把姐弟倆拉上來的時候,元妮抱著方登哭了,幾分鐘后,元妮跟著一輛車走了,過了一會,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澆,奇跡般的醒了,她被一個武警送到了一個集中營,隨后就被一對好心人領走了,她在憂傷中長大了,她去學了醫。方達從一個拉小車的工人,干到了一個公司的董事長。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達,都去了救災現場,他們偶然相遇了,并相認了,方達帶方登回了家,他們的媽媽一看方登回來了,就忍不住跪了下來。
方登和她媽媽相認了相認了,帶她去了墓地,看了方大強的墓地。方登傷心的哭了,她后悔自己折磨了媽媽32年,32年中連一封信也沒給媽媽寄。
其中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對待她視如已出,培養雞成才,把養父養母的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始我感到愛的偉大。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無情。愛是多么的偉大。
所以讓我們珍愛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的活著,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為活著真好,珍愛生命,好好活著!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6
幾天前晚上,我在網上看了關于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情的演繹了當時的情景。以為只是單純的危害片,看了才知不僅僅是表現大地震給唐山造成的破壞,更是著眼于這場浩劫在經歷者內心深處造成的強烈余震,影片以質樸的畫面和語言傳達出主人公對家庭、親情的永恒依戀。。這部電影是講述女主角方登在她5、6歲的時候,突如襲來的大地震讓她的父親過世,母親在只能救一個孩子的時候,毅然選擇了弟弟,放棄了方登方,所有人都認為登方死了,但是,奇跡就是這么不尋常,登方在死人堆里爬了起來。后來被解放軍救了,在一對解放軍的撫養下長大。幾十年后,在汶川大地震就在現場,弟弟與姐姐相認了,母親見到了自己以為死去的女兒,下跪懺悔。
對于一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后遺癥,不僅僅是震后的生存問題,更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后人們如何釋懷并擺脫心靈的枷鎖。
愈是時間的長久,愈能磨礪人的意志愈能看出愛的偉大,電影中的母親亦是這樣。
現在的我,想起我的母親,她是多么慈祥,多么善良。在我中學的時候我看過以篇文章:主人公小時候,總埋怨父母愛我太少,。總以為他們在外面就忘記了對他的關心。每過幾天,就只能在電話里傾訴,卻不知道他們為他付出多少。兩歲的時候,主人公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烏魯木齊所有的大醫院,醫生的不愿接受像他一樣的病人,但是他的爸爸背他著,***媽陪著他連夜乘飛機回到杭州。他得救了,卻又讓父母新生了白發,卻又讓父母為他擔驚受怕。雖然我沒有和他一樣的經歷,但是我卻領悟了許多,就在看完這篇文章后,我寫了篇文章,竟然在全校評比,成為十佳作文。
現在的我明白了,長大了,也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平平淡淡的,不是轟轟烈烈的。而他們希望的只不過也希望我們對他們有平平淡淡的愛,比如倒一杯水,洗一次腳,拿一塊毛巾,這些都是我們孝敬父母的機會,他們其實也在等待,等待我們的愛,等待我們對別人的愛,總有一天,我會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讓存折越來越多,讓親情占據它們。我相信最終,父母的守望會乘火車離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慢慢的離開我……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國人情感的動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喚親情的影片。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7
對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間,走進了電影院。事先早已備好紙巾,然而,當幕尾王菲的《心經》響起時,紙巾完好無損,只任眼淚自然流淌,兩頰留下清晰印記。
默默地離開電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電影帶給我的震撼。
記憶
76年地震的特效還原,觸動更多的,是對08年“汶川大地震”的傷痛記憶。
山崩地裂,房屋頃刻倒塌,生命轉眼被無情吞噬,真情在危機中的釋放……影片還原地震帶來的視覺震動,不得不讓我在那一刻,勾起親歷5.12的傷感與嘆息。
記憶,是電影強加給我的一項符號,也是串聯電影的一根主線。女兒因為那忘不掉的回憶,記恨母親三十二年;母親因地震中對丈夫、女兒愧疚的印記,守望廢墟三十二年。
親情
電影所彰顯的人文關懷,讓我數次動容。尤其是,劇中對“親情”的刻畫,讓我增添了很多對父母、親人的思念和愧疚。
劇中母親撫養兒子所表現的堅毅,為完成自我救贖而堅守破房中的固執,觸動我心靈的,是母愛的偉大;
養父在生活中對女兒無微不至的關心,面對消失五年的女兒的牽掛以及留下的凄涼背影,折射出來的,是父愛的純真;
養母臨終前的囑托,以及表現出來的堅韌,撞擊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親情;
……
堅強
在電影中,無時無刻都表現出的,還有“堅強”。
母親是堅強的,為完成對婆婆的承諾,為回饋對丈夫的感激,為省視對女兒的虧欠,用一生的擔當,獨自守望著心中的廢墟;
養父是堅強的,支持女兒尋找親人,默默忍受對女兒的思念與孤獨;
兒子是堅強的,以殘疾的身軀,始終想著為母親分憂解難,開創著屬于自己的事業;
女兒是堅強的,雖糾結于兒時的“忘不掉”,但始終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始終藏著感恩的心。
……
劇中的“他們”,都是堅強的。
或許,這部電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廣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帶給我們對人文主義的重新追索、對親情的思考、對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經足夠了,不應過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顫動的不只是身體,而是靈魂……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8
在那張驚心動魄、刻骨銘心的唐山大地震中,死神冷酷無情的帶走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生命,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坍塌的房屋,遠遠近近連成了一片廢墟;往日和諧寧靜的唐山變成了人間地獄,地上堆滿了尸體,血流成河;幸存下來的人們身上雨水、泥水、淚水、血水混在一起,用雙手拼命挖掘者被掩埋的親人、朋友,煙霧彌漫中,“哭聲,喊聲,嚎叫聲,聲聲入耳”……唐山大地震那悲慘的一幕幕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電影《唐山大地震》的主人公原本是幸福快樂的一家四口。地震殘酷的帶走了爸爸方大強,龍鳳胎姐弟方登、方達又被同時壓在了一大塊水泥板上,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否則兩個孩子都活不了,我的心不禁被揪了起來。媽媽元妮迫于無奈選擇了救弟弟方達。然而姐姐方達也奇跡般的還生。當本來漂亮可愛的方登腫著一只眼睛、披頭散發、渾身泥土、衣衫襤褸的從滿地尸體中蘇醒過來時,很多人被這悲慘的情景深深打動了,地震啊,你為何如此無情!!!而另一邊,媽媽元妮緊緊摟著失去了一只手的方達,她喃喃的念著:“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很多觀眾擦了擦紅撲撲的眼睛。而幸運的方登被好心的解放軍夫婦收養,開始了全新的生活。整整三十二年,方登都沒有去找媽媽和弟弟。因為她清楚地記得,在生死攸關的時候,媽媽選擇了救弟弟,她以為媽媽只愛弟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再次震驚了全中國。已是大老板的方達和身在加拿大的方登都去救援……一家人終于重逢,方登也終于理解了媽媽當年無奈的選擇。看到這里,我不禁熱淚盈眶。《唐山大地震》的導演馮小剛說過:“災難的颶風過后,唯一留下的就是親情。就好像這些光亮,是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親人永遠是親人,血緣關系是不可以改變的,如果這一家人早日重逢該多好啊!
地震是無情的,而愛的力量是無窮。親情的愛讓很多人堅強的活了下來,全國上下對受災人民的關愛讓唐山很快走出災難,如今的唐山煥然一新,到處聳立著高樓大廈。但那1976年死去的242769人和受重傷的164851人、受輕傷的544000人,時刻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過好每一天。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同樣驚心動魄,如今汶川正在重建,或寫災難后的人們更強大。
我希望人們對地震的自我救護意識更強一些。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房屋越來越結實,在地震中的損失越來越少。夢中的我還惦記著《唐山大地震》,它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9
寒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不僅是對往事的追憶,更表達了在災難面前親情的偉大,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電影首先展示了這樣一幅場景:1976年7月28日,群蜻蜓飛過,藍光壓城,23秒的地震,建筑物坍塌,人奔逃、遭重壓。在墻倒屋塌的呼號聲中,人真的如草芥般無奈,像被獵殺的獵物一樣,一個個倒下。看到孩子被困在石板下,無助地喊著媽媽,我的眼淚都流下來了。
電影中,男主人公推開了他的妻子,自己沖到前頭救孩子,可惜被倒塌的樓砸死了。石板的兩頭,是兩個孩子,“只能撬一頭,救一個,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兒子,你救哪個?”“哪個都得救啊!”母親哭著說。“不行,再不決定就都沒了!”這個叫決定嗎?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聽到這三個字,埋在廢墟下的女兒哭了,恨、委屈、絕望,但偏偏沒死,于是再也不想認這個救弟弟舍棄自己的媽媽。
媽媽帶著缺了一只胳膊的兒子重新開始生活,懂事的兒子離開了學校一樣成才。女兒被一對軍人夫婦領養,決口不提以前的事情。兒子勸母親再嫁,母親絕不再嫁,她對她兒子說:誰能拿命來對我好?其實在這點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沒有在身邊,在心里活著足已,比一些人還活著,但在自己心里跟個死人無異的強。“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這句話跟隨了女主人公元妮32年,心靈的創傷用什么都無法修補啊。
母親洗好了西紅柿,告訴女兒:西紅柿洗好了,我沒騙人。這個當初地震之前給兒子吃而沒分給女兒的西紅柿,整整壓了母親32年。老母親給女兒跪下時候,我再次流下眼淚。
最后,女兒終于寬恕了媽媽,一疊連聲的對不起背后,是兩個人苦命的人32年的苦痛煎熬。那母親對女兒的一跪、那遲到了32年的西紅柿、那墓碑前的天安門字樣的書包、那每年都和弟弟一樣的課本……母愛的偉大,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
電影結束了,不光我們全家,全場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動了,入場時還是歡聲笑語,出場時卻是一片沉默。真情、大愛、人性、親情、無不透視著母愛的偉大,這就是電影告訴我的。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0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夏夜,元妮一家人過著極為平常的日子。桌子上的鐵盆子里盛著涼水,里面浸著一個火紅的西紅柿。龍鳳胎方登與方達都想吃那個獨一的誘人的西紅柿,但元妮把西紅柿給了弟弟方達,要姐姐方登讓著弟弟,明天再給她買。
“你騙人!”小方登很委屈。
也許元妮真的要在第二天給方登買西紅柿,元妮沒騙人,但是老天爺騙人了。
就在當天晚上,地震來臨。
房塌了,一塊房板壓了倆孩子,一人一頭。頂這一頭,那一頭的孩子就保不住了。
在眾人的催促聲中,元妮只能失聲嗚咽著說:“要弟弟。”
到底要元妮怎樣選呢。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論兒子或是女兒都是母親不可能舍棄的。母親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但母愛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境地,就像元妮不能同時保住兩個孩子的命。后來方登奇跡般活下來了,被他人撫養長大,元妮的`心里卻因失去方登而形成了一個懺悔的無底洞。
這一懺悔便是三十二年,只有兀自的悲傷。
無計可施,無可奈何!
是的,母親是人不是神。是人,她就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時候。她可能無奈于孩子不景氣的成績,她可能無奈于孩子想要的名牌服裝,她可能無奈于孩子難以醫治的疾病,她可能無奈于……
母親雖無奈,但她依然會無奈著愛下去,把心血傾注得一滴不剩,把愛意貫穿于細枝末節。
她會在明媚的春天晾出你的棉被,播種陽光,驅趕潮氣;她會在有暴雨的夏夜撐著傘接你回家,而不嫌泥水已浸濕鞋襪;她會在蕭瑟的秋天,邊數著黃葉邊為你打一條御冬的圍巾;她會在寒冷的冬天,把溫暖的熱水袋早早地放在你的被子下……
這些都是瑣碎而充滿毅力的愛,是母親力所能及的。
母愛感動了上天,讓方登回到元妮身旁。
桌上放著一個鐵盆子,鐵盆子里盛著涼水,三十二年前盆里浸著一個西紅柿,三十二年后盆里浸著一盆西紅柿。方登拿起一個濕漉漉的西紅柿,反復旋轉于手心,一個聲音從身后響起:
“媽沒騙你!西紅柿都給你洗好了!”
眼淚瞬間決堤,面前的不是一盤西紅柿,那是一顆顆拳拳的母愛之心啊!火紅中包含著母親三十二年的自責,三十二年的孤獨,三十二年的折磨,三十二年的想念!
想想我們自己吧,我們沒有遇到天災,沒有與母親分別,我們每天還在吃著母親洗好了的西紅柿。
我們甚至有時還不滿意我們母親的愛,這真是罪過。
方登原諒了母親力所不能及的愛,你呢?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1
這部電影記錄的是1976年7月28日的晚上,突然發生了一場7.8級大地震,爸爸為了救媽媽被腳手架壓死了,就在媽媽抱著爸爸幾乎崩潰的時候,媽媽驚訝地發現了自己的一雙兒女還活著,但是他們被同時壓在了一塊水泥板底下,媽媽在沒有任何可以選擇的余地下傷心欲絕地說: “救弟弟”。這時在水泥板下的姐姐方登聽到這三個字后難過極了,也對求生徹底的失望了。弟弟被救出來了,但是胳膊由于長時間的擠壓被截肢了。媽媽以為姐姐死了,便傷心的將姐姐放在了爸爸身邊,懷著痛不欲生的心情的背著弟弟向到醫療區治療走去。誰知,一場瓢潑大雨將姐姐方登澆醒,姐姐奇跡般的生還了并被一對善良的解放軍夫婦所收養。
三十二年來姐姐方登一直無法釋懷母親的當年做法,一直沒有回唐山認母親,因為當時媽媽選擇救弟弟讓姐姐方登覺得媽媽不愛她,只愛弟弟方達,所以她恨她母親。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震驚寰宇的大地震,在國外定居的姐姐只身趕往汶川參加了救援醫療隊,在一次救援中她親眼目睹了一個孩子媽媽為了不讓救援人員被隨時可能會倒塌的房屋壓倒,同時能夠挽救孩子奄奄一息的生命,忍痛決定鋸斷女兒壓在石板下的一條腿。隨著那位女孩媽媽撕心裂肺的哭聲,喚醒了姐姐方登的沉埋已久的情感,理解了媽媽當時的抉擇。
在吃晚飯時,姐姐方登偶然發現了也參與此次救援的弟弟方達,并和弟弟一起回到了母親的身邊。當看她到母親也被“救弟弟”這三個字忍受了32年的痛苦與折磨的時候,當她目睹母親就當年自己的決定給自己下跪認錯的時候,當她聽到這32年母親如何無時無刻不想念折她的時候,姐姐方登忍不住流下悔恨的淚水。我也無法控制早已濕潤的眼睛,淚水奪眶而出。
看完過這部影片讓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讓我感到思緒萬千。
是啊,災難面前,我們該如何防御?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受到傷害?
爸爸媽媽平時總會把好吃的東西留到自己吃,我什么時候想過給他們買些什么?哪怕是洗洗腳捶捶背呢?
我有病時,媽媽爸爸夜以繼日的陪著我,喂飯喂藥。當爸爸媽媽不舒服時,我是否會像他們照顧我那樣照顧他們呢。
我會不會因一件小事記恨于自己的爸爸媽媽呢?
如果地震發生在我們這個城市,我們會怎樣?我們是否會逃過大自然魔抓呢?
不管怎樣,我都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是他們賜予了我生命,撫育我長大。
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了人世間最可貴的是親情,有了家人的愛以及人類的愛,才能與一切抗爭。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2
在1976年,中國唐山發生了一場威脅力極大的地震,場面相當慘烈。當時我還沒有出生,不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唐山大地震》便為我揭開了這個謎團。
這部影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卡車司機方大強,李元妮,雙胞胎姐弟方登方達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地震前的那天晚上,孩子正在屋里睡覺。突然,天上突然出現了紫燒云,地震發生了。方大強想把孩子們救出來,卻被一塊水泥塊壓死了。震后,姐弟倆同時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而母親,則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救姐姐,會壓著弟弟;救弟弟,會壓著姐姐。母親最后選擇救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方登卻被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了。姐弟倆從此天隔一方……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方登和方達碰面了,并認出了對方,由此一家人便團聚在一起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已經是淚流滿面,里面感人的片段簡直太多了。比如說在媽媽送兒子走的時候,,媽媽目送著車向前開去,沒開幾步,又停下了,只見方達從車里跑出來,母子相見時,我留下了眼淚。因為媽媽的身邊只有她的兒子,自己的兒子走了,等于要了她的命啊!還有在方登回家探望母親時,母親李元妮為了給她道歉,竟然跪下了。這一次,我是徹底的被里面的媽媽感動了,真是母愛無邊啊。在方登的墓地里,她的媽媽把兒時的書包和學校里上課用的書本都給她買回來了。那一刻,眼淚直奔出眼眶,流下永久的淚。地震,帶給我們了災難。美麗的唐山,轉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一片。親人的眼淚,朋友的淚,戰友的淚,統統灑在了唐山這片土地上。悲痛,從唐山彌漫開來。32年后的唐山,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和諧。震后的唐山人,都變得如此堅強,如此團結,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自強不屈的精神!地震摧毀的是房屋,人們的心并沒有被摧毀。我希望,唐山的生活更美好,唐山人的心更堅強!
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些自然災害的發生誰也阻擋不了,它的可怕之處不光是對人類生命財產的損害,更重要的是對人類心靈的傷害。為此,我們對災區的援助不能僅僅是物質上的,還要在心靈上給予災區人民更多的慰藉,以便讓他們趕快振作起來,重建家園。這部長達150分鐘的電影,融入了親情,愛情,友情。告訴我們天災無情,人有情。也告訴我們母親的偉大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3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它為我們再次呈現了1976年唐山那場可怕的大地震,描寫了當時災害的無情,人們的無助,親人的難舍,以及痛苦的創傷。淋漓盡致地表演讓我們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回到那座曾被死神籠罩的城市,讓我們了解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
我看完電影后深受感觸,非常驚訝,也非常感動。驚訝的是僅僅23秒就讓唐山這個大城市淪陷成一片廢墟,一片血跡斑斑的廢墟,死亡人數高達二十四萬人的廢墟。感動的是一位母親,就因為救人時沒有救她的女兒而慚愧,而傷心,而開始討厭自己,這種情感竟持續了32年。32年里,每年女兒的祭日,母親都會向女兒懺悔,訴說心中的內疚,無論兒子如何勸說,母親都仍然執著地為女兒祭奠,32年堅持不懈。這正是偉大的母愛啊!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地震中的一對母女。一開始,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在那天晚上,突然來了一個8級的大地震,那時的房子不是很堅固,很容易就倒了。爸爸媽媽已經逃了出來,突然想到了孩子,媽媽打算沖進去,結果爸爸為了保護媽媽,被一從天而降的磚塊砸死了,兩個孩子被一塊磚砸在了一起。這時,救援隊來了,必須得把磚拿起來才能救,可是磚太重,救援隊說:“只能救一個了!”媽媽愣了一下,說:“兩個都得救!”救援隊說:“真的只能救一個了,救男孩,就會把女孩壓死,救女孩,就會把男孩壓死。”這怎么辦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媽媽躊躇著,猶豫不決的,輕輕地說:“救弟弟。”
能有什么辦法呀!最后,她選擇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親一直認為姐姐死了。就這樣,時間無聲無息地過去了32年,姐姐對媽媽的憎恨持續了32年,媽媽對“死去”的姐姐的愧疚也維持了32年,直到32年后的一天她們相認之后,一切的誤會與慚愧才終于解開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天災無情人有情。大地震后的幾天,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姐姐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了,他們辛辛苦苦地養育了姐姐十年,待她如親生女兒一般,視她為掌上明珠。雖然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是我可以看出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這一點足以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同情心是無處不在的!從這對夫婦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有一顆金子般的心!親情也好,友情也好,都足以證明大愛無疆,人間處處有真愛!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4
今天我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看后,讓我久久不能消散的那就是電影給我帶來的震撼。
電影講述的一個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發生時,女主角李元妮失去了丈夫,而又面臨著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抉擇,當時看到她在廢墟上絕望的哭泣,不停地喊著:“都救,兩個都救。”的時候,我的心似乎也跟著碎了,作為一個母親,每一個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棄不下的東西,俗話說的好“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母親,就更應該是這樣的了,最終,她做了一個決定,救弟弟方達。但是上天還是眷顧著姐姐方登,讓姐姐奇跡般的活了下來,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輾轉間,32年過去了,2008年,正趕上汶川地震,當姐弟倆看到這場地震正在吞噬著人們的生命時,都被震撼了,想到自己所經歷的唐山大地震,于是都毅然決然的趕赴災區,挽救正在水深火熱里的人們。就在這時,姐弟倆終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終于原諒了母親,最終,一家人終于團圓……
電影所彰顯的人文關懷,讓我數次動容。尤其是,劇中對“親情”的刻畫,讓我增添了很多對父母、親人的思念和愧疚。劇中母親撫養兒子所表現的堅毅,為完成自我救贖而堅守破房中的固執,觸動我心靈的,是母愛的偉大。
這部電影讓我對堅強這兩個字有了深刻的理解。母親是堅強的,為完成對婆婆的承諾,為回饋對丈夫的感激,為省視對女兒的虧欠,用一生的擔當,獨自守望著心中的廢墟;
養父是堅強的,支持女兒尋找親人,默默忍受對女兒的思念與孤獨;
兒子是堅強的,以殘疾的身軀,始終想著為母親分憂解難,開創著屬于自己的事業;
女兒是堅強的,雖糾結于兒時的“忘不掉”,但始終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始終藏著感恩的心。
唐山大地震的主題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活著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有信心的戰勝這種困難,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只有自己偉大了,困難才會渺小,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災難來領的時候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芽,世界就會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5
嶙峋的怪石夾雜著呼嘯的北風墜入了山澗,無數鮮活的生命成為了過去。余震接踵而至,毫不留情地制造了一幕幕殘酷的景象。唐山變為了血山,無數鮮血洗滌著溪旁的茵茵綠草,殘陽如血,染紅了同樣鮮紅的河流,那是對無數生命的無限哀思。
片中的母親緩緩抬起頭,滿目蒼夷的街道與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映入了她的眼簾,令她恍若隔世。她回過頭,在她旁邊的是已目光渙散的丈夫,凄厲的呼喚在空曠的山谷里格外響亮,不時傳來的回音在一片血色中增添了幾分悲壯。曾經的天倫之樂變為了滿腔的憂思。膝下的兩個兒女不知身在何處?
曾經的一幕幕在母親心中流淌,然而此時她只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哀傷。她涌動著情感的熱血。終于在救援人員和她的共同努力下,兒子被救出來了,女兒卻依然生死未卜。我想,她對丈夫、女兒的離去可以融合進一句“老天爺,你是個王八蛋”里。后來她微笑著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你姐、你爸都在這兒,我不走”是否也暗暗隱藏著無限痛楚?是否她的堅強中,是痛并微笑著?
母親,好一位偉大的人物,好一個偉大的名詞!
我不禁暗暗欽佩起那個母親,欽佩起那個名詞。如同氤氳霧氣無法消散,母親無時無刻的牽掛讓我為之動容。鉛華洗盡后是母親在山谷嚎哭的身影。母親如同一杯淡淡化在新泉間的香茗,用甘霖滋潤了兒女的心田。正如片中的母親一樣,愛并痛著,在無限的苦楚與思念中守望著永別的丈夫與天各一方的女兒。或者,像片中的母親一樣始終如一地希冀著親人地到來,一生伴蓮子清如水,也未償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在母親的心中,應該有“天堂”。
“天堂”二字,其實也不妨理解為充滿愛的心中圣地,理解為母親的偉大之處與對愛的執著。如同虔誠的麥加朝圣者一樣,每個人都充滿敬意地向這人性的最光輝之處走去。始終不忘記保持自己心底的那份圣潔,用最耐心的動作和最純潔的思想呵護那件圣物或這片土壤是任何一位母親應有的舉動。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它,它是人類最簡單又最復雜的真理之一。這片心靈的天堂、愛的天堂,孕育了無數光輝的生命,它是母親執著與力量的源泉,給了母親活下去的勇氣。它是人性的光輝,是真正的凈土。人生中若沒有這片“天堂”,實在是乏味透了。
于是細細想來,母親的力量好強大。因為支撐她的是一個真正的“天堂”,縱使地晃天搖,又如何?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相關文章: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8-27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7-25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07-11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11-04
《唐山大地震》 觀后感09-02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07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7-17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影評07-01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06-17
看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