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日記合集15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日記1
首先,我看見媽媽在挑粽子,媽媽說:“粽子要軟一點的,不能太硬,否則切的時候容易碎。”接著媽媽就把粽子切成一片一片的,象年糕一樣。然后,媽媽往燒好的鍋里倒入油,當然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等鍋冒煙了,媽媽用筷子把粽子擺到鍋里,讓它烤一下,過一會兒翻過來,再烤一下。等到粽子差不多軟了,媽媽便把打好的蛋放下去。蛋熟了以后,媽媽再把醬油、蔥、味精一一放到了鍋里,輕輕地炒拌一下。就這樣,一盤美味佳肴烤粽便在我們面前出現,紅的粽,黃的蛋,綠的蔥,“哇,好香好誘人啊!”我脫口而出。爸爸也興奮地說:“一定很好吃啊呦!蔽覐膩頉]有吃過這樣好吃的粽子,我吃了好多,也想了很多:只要肯動腦子,什么都能變出新花樣來。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2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穿著新衣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
剛到,便看見外婆、表姐、表弟正在插艾草。我看了挺感興趣,也加入到其中來。聽外婆說,端午節拔來的艾草殺菌驅邪效果,把艾草插在門口,既能殺菌,又可以避邪驅鬼。記得去年外公拔了一大捆艾草回來,我們姐弟三搶著插艾草,別提多有趣了!可惜,今年外公不能和我們一起插艾草了
插完艾草,外婆進屋拿了幾個粽子給我們吃,自己拿著個盆子不知在忙活著什么。我剛想一瞅究竟,外婆神秘地一笑,待會兒你就知道嘍!去吃粽子吧!我無奈,只好忍住好奇心耐心等待。等了一會兒,外婆端著一盆黃 色的液體走了出來,我們圍了上去。表姐大叫:奶奶,這是雄黃酒吧?雄黃酒?我疑惑著。外婆放下盆子,用一把小掃帚點了點雄黃酒,甩在外墻上,雄黃酒是用雄黃,淘米水,酒再加上搗碎的大蒜做成的。像我這樣,用掃帚沾一點灑在屋外的墻上,可以防止蟲蟻蛇爬進屋內!外婆跟我們說到。表弟開口說:奶奶,這不是要喝嗎?外婆搖搖頭:不能喝!以前古代人是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這以后就不喝了!現在有專家說啊,這雄黃酒有毒,喝不得!喝這個,就等于是吃砒 霜咧!外婆邊灑邊說。我們三個人恍然大悟,看著外婆灑得那么起勁,我們也忍不住上前幫忙了。后來,外婆抹了些雄黃酒灑在我們鼻子和耳朵上,哇,有股怪怪的味道,真不好聞!
在外婆家吃完午飯后,我們去了叔外公家。一提到叔外公,我就想起去年端午節到叔外公家吃飯,看見叔外公一邊喝酒一邊拿大蒜當下酒菜。哎呀,想想那個感覺肯定很辣吧?叔外公怎么吃得下去呢?也許是個人喜好吧!聽他說,可以排毒呢!
沒停留多久,我們又轉程去了奶奶家。奶奶見我們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炒了四個菜,雖然不太豐盛,但也確實吃得津津有味!
端午節日記3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咸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制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里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咸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干凈,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歷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劃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我們xxx舟隊,還在國際比賽中得過冠軍呢!
20xx年x月x日
端午節日記4
聽媽媽說,端午節最初是為了紀念一個非常愛國的大臣,他叫屈原。故事是這樣的:在戰國的時候,秦國一心想滅掉楚國,但楚王常聽信那些壞人的話,不聽屈原的。楚王也不喜歡屈原,他很傷心。他走著走著,不小心掉進河里,被淹死了。所以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把粽子丟到那條河里,是為了不讓河神去吃屈原的尸體。我聽了以后,發現只要是一個愛國的人,大家都會紀念他。
但是今年的端午節,我過得沒什么意思。因為家里沒做什么好吃的菜,也沒什么好玩的。爸爸媽媽也不帶我出去玩。不過,好在可以休息幾天,在家里看看電視。各種各樣的粽子倒是吃了很多,有圓形的、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有肉餡的,有栗子餡的,有豆沙的,有花生的,有蛋黃的……我最喜歡肉餡的,因為我平常愛吃肉。
從日歷上來講,端午節應該是在五月底。每次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時間過得真快,今年又已經過了快一半了,我要努力,盡快把學習拉上去!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我了,“陳嘉楠起床啦!”媽媽叫道,我問:“怎么了,干嗎叫醒人家,人家剛做得好夢就被攪和啦!”“什么,今天是五月五端午節,你都忘記啦!”“哦,想起來了。”我恍然大悟。
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來到了濉溪路上的樂購,我們先推了輛推車,然后就進入超市了。咦,樂購的手提籃可真好玩,跟箱包一樣,我很好奇。一樓是日用品店,而我們卻是去買食品,便上了二樓,買了菜、粽子、紫菜等許多食品。
回到家,我先把買的壽司包裝盒拆開,可是我拆了半天也沒搞好,還是找了爸爸幫忙。我把壽司放進盤子,在微波爐熱了1分鐘。
“叮鈴鈴”,門鈴響了,我跑過去開開門,原來是我們家大名鼎鼎的廚師三叔來了,三叔說:“哥(我爸),今晚我燒飯!比宕┥蠂,開始烹飪了。
6點,我們準時開飯,“這些怎么那么的淡。俊保翱赡芡浄披}了!辈妥郎,我們有說有笑,很有趣。
我愛這個無聊的端午節,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來。
端午節日記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龍舟賽。我高興極了!午飯過后,來到河兩岸,河兩岸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多得數不清,像銀河上的無數的小星星。場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有紅色的衣裳、黃配藍的短裙、金黃色的連衣裙……還有留披肩發的梳辮子的、黑發的、白發的……
當天,太陽熱烘烘的。河兩岸的人群個個都滿頭大汗,臉上露出焦急的神態,好像在等待參賽人員的來臨。突然,只見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立刻歡呼起來,像一只只活躍的小鳥。有的喊:“羅格隊加油!”有的喊:“龍津隊加油!”喊聲驚天動地。
過了一會兒,主持人驚訝的叫了一聲,人群都不約而同地看著遠處,接著,又是一陣歡呼聲。從不遠處隱隱約約看見一只只小艇陸續地劃來,參賽員可真多啊!
有年輕的、有年老的、有光頭……他們拼命地劃著,你追我趕,毫不相讓。那神情,好像在決斗。生怕別人快自己一步,會追過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號小艇翻船了,艇員一個接一個掉進河里,都不知所措地抱著船艇。后面的小艇都陸續地追過了。頓時,人群的歡叫聲消失了?墒沁^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這時,人群的歡呼聲又熱鬧起來。艇員終于鼓起了勇氣,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進行了他們的“戰斗”。
電線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叫著,好像在為艇員打氣;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樹揮動著,好像在為他們喝彩,為他們招手。
一場激烈的龍舟賽結束了。第一名是龍津隊。這場龍舟賽給了我一個啟發: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前進,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節日記6
又逢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一天,在祖國的每個地方都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相傳,屈原投江后,人們為了尋找他,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此后,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這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據說,比賽時,岸上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江里萬箭齊發,百舸爭流,龍舟全體隊員配合著船頭的鼓點,齊心合力,奮力搖漿向前。最先到達終點的當然就是勝利者啦。想象一下,都覺得賽龍舟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到現場去觀看比賽,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上龍舟與其它船隊較量一番呢。
包粽子也和屈原有關,百姓們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爺爺都會買來粽葉、糯米、蜜棗和各種各樣的豆子,把糯米和豆子洗凈泡好,爺爺把粽葉平平地鋪在桌子上,將一邊輕輕卷成漏斗狀,在下面放上一層米和豆、再放三、二顆棗進去,然后用米和豆蓋好,用粽葉把口包住后用馬連草繩把粽子捆住。包出的粽子棱棱角角,十分耐看。我在一邊看著爺爺流暢的動作,真是佩服極了,也想學學這門手藝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為了驅邪避惡,家家都灑掃庭除,懸掛艾草。姥姥在這個時候也會到集市上買回艾草,放置在門后、床下,新鮮的艾葉會散發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很好聞呢。雖然這樣做有些迷信的嫌疑,但是那是姥姥美好的心愿,她希望我們一家人都能身體健康,幸福地生活,我們怎么能拒絕她這樣衷心的祝愿呢?
又逢端午了,不管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渡過,我都希望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所有的人都能實現心里的愿望。
端午節日記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媽媽剛準備好粽葉,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躍躍欲試地準備包幾個粽子,媽媽一把攔住我,說:“你先別著急,粽子可不能亂包,像你這樣包粽子,包幾個壞幾個,到時候再一蒸,出來就只剩粽子葉了!”聽了媽媽的諷刺,我并不氣餒,滿口答應著聽媽媽的話,一邊又要捋起袖子繼續包。
媽媽拿起幾片粽葉,把它們分開,然后一卷,我還沒弄清楚怎么回事,一個圓錐形的筒就做好了,媽媽熟練地往里面填上了糯米,我看得一愣一愣的,這是怎么回事呀!之前的驕傲勁一掃而空,我還是得認真學呀!
看到媽媽包粽子,我的手不僅也癢癢起來:“讓我陳大俠展示包粽子吧!”說完,我裝的像一個包了很多年的熟練工人,拿起粽葉,分開,然后一卷,我發現,為什么我的是圓柱形底下還有洞,而媽媽包的則是圓錐形,樣子好看而且還不漏米,這回可得虛心請教了。媽媽讓我先折,先不包,經過反復練習,終于,我一折,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只不過有點淺,包米的時候可怎么辦呀!不管了,我一不做二不休,胡亂將米塞進圓錐筒里,再加上一顆棗,再一壓,粽子包好了!可是為什么有幾個通的洞呢?我從側邊又折了一遍,這次好了,粽子被我裹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里面的糯米還少的可憐,哎!將就一下吧!再用繩子一綁!第一個粽子成型!但是一看我的粽子如同我一樣,骨瘦如柴,我不禁感嘆:“有其人,必有其粽呀!”媽媽聽了我的話,在一旁笑得前俯后仰,我又重新開始包,這一次我吸取教訓,把粽葉分開了,再一折,果真,粽子高了不少,繩子再一綁,粽子包好了,我不禁自言自語:“這會兒長高了,真像我!”后來,我包的粽子每個都不一樣,有的高,像小山峰;有的胖,像個肥子;有的頭上歪了一點,像個畸形兒?粗业聂兆印败婈牎,心中遍是激動:在端午節,我包的粽子真多呀!下一個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我喜歡端午節,我喜歡包粽子!
端午節日記8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里彌漫著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查看史書,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占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后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后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端午節日記9
盼呀。盼呀。終于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歷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彩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么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斗。奮斗。努力奮斗。戰勝困難!彼麄內缤婈犚粯油L。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钡膮群奥暎曳叛劭慈,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后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拼命地劃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涌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涌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沖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后,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并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后,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歷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后難以置信,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汨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端午節日記10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很快,三天假一下就過了,現在看來,在家真好。
第一天,大掃除,廚房里進了老鼠,真是太惡心了,星期四晚上我就收拾到凌晨5點,把廚房全部收拾干凈,孩子二點起床看歐洲杯,問我怎么還不睡,我說要收拾,等他球賽看完了,我還在收拾,他叫我睡了,也影響他休息,我想一鼓作氣收拾完,東西全部洗了,柜子全部抹了,該仍了全部仍了,一看時間,5點了,也收拾差不多了,把粘鼠版放好,等老鼠上勾,我去睡了,當6點過時,我仿佛聽到了老鼠叫,沒有起來,等我8點起床時,孩子也起來了,問我怎么不多睡下,我去廚房,我一下傻了,老鼠光顧了粘鼠版,清楚的留下了印子,可它跑脫了,我氣暈了,人鼠戰爭與它的勝利而結束了,我在想,其實它真是聰明,之前的一天,我就罵,我要打你,要讓你滾出我家。我一罵,就沒有聲音,等我一走,就在廚房咬東西。我斷續收拾,其實都有點累,看見收出來一大堆不要的東西,頭都大了,姐姐過來,說是在一起吃飯,主要是陪媽媽,媽媽是端午過生,她早上去醫院看病,中午一起吃飯,媽媽沒有什么精神,吃完飯后,我又找收廢品的把東西收走,想到媽媽精神不好,心中很壓抑,中午同學叫我出去玩,我沒有去,我也沒有告訴她們媽媽不好,我不想給她們添麻煩。晚上打電話給醫生,說可以住院,和姐姐一起勸媽媽去住院了。晚上又去買了個粘鼠版,比較好的,晚上起來幾次,怕它又跑掉,可它沒有光顧。
第二天,一早去練車,6點就起床了,天很熱,四人當中,我年齡大,也練得不好,因為二天沒有睡好,就想睡,整天都是昏的,開車開得也不好。媽媽是姐夫送去的,真是感謝他。
第三天,還是想休息,而且腰疼,下午去醫院陪媽媽,老公和孩子都不在,自己在家很清靜。
三天假一晃就過了,在第三天的早上,終于把老鼠粘到了,是孩子告訴我的,我一下很高興。
端午節日記11
端午節,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節日,家里的老人們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記憶里,我沒有過過這個節日,就是,這一天,和平常一樣,或許,不一樣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沒有時間去做飯……
不管是從小長大的娘家,還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沒有把端午節這天當成節日去過,更別說包粽子,連買都沒有時間去買,是的,也沒有閑錢去買,所以,在家里,我沒有吃過粽子。
吃上粽子,是這幾年在北京,老板們都在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給我送好多,兒子不太愛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飯,我幾乎一天三頓當飯吃,算是彌補了以前沒吃過粽子的虧欠吧。
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配料,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太一樣,但是,我承認,這確實是一種美食,吃著粽子,我心里卻不是滋味,因為家里的老人們是吃不上的,不是沒有錢買,而是如今正是麥收大忙季節,從拔蒜苔開始,接著挖蒜,剛把大蒜收拾好,金黃的麥穗就要倒頭,人們顧不上歇口氣,就又投入更緊張的麥收中。現在有條件利用機械,人們不用再軋場,打場,但也要搶時間,不能讓熟好的小麥遭受雨淋。而這同時,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澆過一遍水后,在沒有了蒜棵的遮擋下,如拔苗助長一樣,嗖嗖的往上躥個頭,待小麥收進家,玉米播進地里,棉花苗們已經長勢喜人,伸展著一圈圈的胳膊,在等著主人來收拾,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入冬,人們的時間大都耗在這些棉花棵上了。
端午節,屈原在汨羅江上仰天長嘯之時,可是看到了終日辛苦的農人每年都是“今年盼著明年好,明年還是那件破棉襖”的境況,而那些飽食終日的寄生蟲們卻是錦衣玉食,欺壓百姓,故而才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與糜爛的政界共處……。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
端午節日記12
站在時代的前段,衣著光鮮在俯視著曾經的習俗,看著他愈走愈遠,愈走愈遠……,杏花,雨水,江南。這是一幅恬靜的水墨畫。柴米,油鹽,生活。這是一份平淡的守候與單純的依戀。
——眼中水
“吃粽子,劃龍船,每逢端午想屈原……”脆脆的童年那甜甜的嗓音依然泛濫在耳畔,可我卻記不清有幾年,自己已不再在五月初興致勃勃地去鄉下剪來艾草,用虔誠的心把一椏幽香掛在門上、墻上,掛在心上;也不再精心繪制紙船,在上邊粘上名為“屈原”的白蠟燭,用敬慕的心把一船愛戴送往江底、河心,送往心里。
曾經數著指頭盼的日子,而今卻等到粗心的人們遲遲地丟在門邊的艾草出現,才驚覺:已是初五了?
對同學談起,她們總是淡淡應一聲:哦 .初五?快考試了……
這樣,不止一次。
每一天都在看著層層的紙張,每一天都在穿著新衣。試卷堆成了我的明天,新衣拋棄這我的昨日。
夜里,不眠的城市守著車水馬龍的街道,候著徹底狂歡的人群,等著階前天明。有誰會憶起,今晚曾有誰在幾百年的風雨里孤身行走?
我們那引以為豪的歷史呢?我們那人才輩出的朝代呢?我們那絢麗奪目的瑰寶——風俗呢?我蹲下身子,在那株散落門邊的艾草旁一言不發。原來我也已忘記了端午、忘記了那悠遠的習俗。伸出握了一天筆的手,把棄在地上的艾草攏在臂中。闔上倦意的雙眼,我明明看見有位老人背對著城市,須發在狂風中飄搖。飄搖在我搖搖欲墜的心中。
好久好久,他邁開腳步,一步步向遠方行去。我無力地呼喊,去無法出聲。知道冷冷的空氣鼓滿肺葉。我終于絕望地敗下陣來。
只剩手中灰白淡綠曾被丟在地上當雜草的一椏幽香。想起網上那記不清日本還是韓國的振振有詞:端午是他們的節日 .可現在我突然無語反駁。是我們自己拋下了多么美好的風俗。除了端午,是否還會有重陽、中秋、清明都一點點遠離?那一抹幽香還未淡去,但卻好像,少了什么。
風俗在一天天地塵封,在埋葬。我感傷成長為我送來了一份不小的悲傷。
端午節日記1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清晨,我被急促的鈴聲催起,揉揉朦朧的睡眼,打了個哈欠已經是八點多了。鳥兒在窗外的枝頭上鳴叫,叫聲格外悅耳,令人舒暢。陽光似金子,從窗戶射進來。屋外媽媽的聲音:“妮兒,快起床啦!今天是端午,要早起的!
于是,我猛然發現,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梢哉f,這個日子是從奶奶忙碌的身影中開始的。
節日到,人逢喜事精神爽。奶奶遵從老家的規矩,早早起來,在門前插上艾草,掛上香包,是為了驅禍、驅鬼、驅病。不說奶奶迷信,她說這是傳統。頭天晚上,奶奶就囑咐我要早起早睡,以便明天迎接這個喜氣洋洋的節日。我遵從了。
端午,家家包粽子,吃粽子。
話說端午嘛!最重要的是要吃粽子。我很喜歡粽子粘粘的糯米,甜甜的蜜棗,還有讓人看著舒暢的深綠色葦葉,這三樣加起來,再煮上二十多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爐嘍!今年端午,一位阿姨給了一兜子粽子,并且包的有型有色,精美小巧,真讓我們大飽眼福,吃地入迷。
端午,不只是關于粽子的話題,更為有趣的是賽龍舟比賽。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的多,我們這座小城在端午時也只有吃粽子、吃糖包的習俗了。而南方的龍舟賽真是激情熱鬧、轟轟烈烈。浩大的江面上,幾十余條“龍”乘風波浪,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舟上坐滿了激情四射的大漢,中間的是鼓手,前方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這幾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競渡曲》,真是說出了龍舟賽的熱鬧。
端午節的由來也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故鄉的端午,葦葉青青,粽子飄香,伴著童年的記憶,縈繞在歲月里。
端午節日記14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我們要吃粽子,玩龍燈,在家門口掛菖蒲和陳艾,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麓山國際社區為業主們舉辦了盛大的游園活動。
孩子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有的手拿五彩粽子,有的佩戴香包,還有的身上掛著菖蒲,個個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紛紛涌向會所。
在會所大廳的一角,聳立起巍峨雄偉的攀巖墻。許多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向上爬。看著小朋友們快樂的樣子,我也擠進人群排隊。輪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拴好保險繩,開始手腳并用地向上爬。一開始,我很順利地爬了三格?僧斘遗赖降谌駮r,發現上面的攀巖石釘間距越來越寬,我的手怎么也夠不著了。心開始像一只小鹿又蹦又跳,頭腦一片空白。往下一看,哎呀,黑鴉鴉一片人頭。突然,手一松,我便懸在了空中,繩索帶著我不停地晃動,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我并拼命大叫:“放我下來。放我下來!惫ぷ魅藛T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續繼往上爬吧!笨晌疫是不敢,不爭氣的金豆豆噼哩啪啦地落了下來。工作人員無可奈何地把我放了下來,觀眾們也用惋惜的眼光看著我,我紅著臉擠出了人群。
舅舅不停一安慰著我,把我帶到一排籃球電玩架下,許多孩子也在這里排隊投籃。我的舅舅天生喜愛打籃球,他丟下我,不由自主地走進了長長隊伍中。輪到他了,他挪動著笨重而又肥胖的身體。在籃球架旁,舅舅的身體幾乎占了整個籃球架,胖胖的舅舅投著籃,身子一晃一晃,簡直就像羊群里白大狗熊,又滑稽又好笑?粗腋吲d地笑了。
捏彩泥館里人潮涌動,五顏六色的彩泥吸引了我,我也走向前去玩起來。我捏出來的小人、動物、汽車個個不成形,而別人的呢?稀奇古怪。我們都相視而笑了,說:“重在參與嘛!
今天是快樂的一天,節日是快樂的,我也是快樂的。
端午節日記15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穿著新衣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
剛到,便看見外婆、表姐、表弟正在插艾草。我看了挺感興趣,也加入到其中來。聽外婆說,端午節拔來的艾草殺菌驅邪效果,把艾草插在門口,既能殺菌,又可以避邪驅鬼。記得去年外公拔了一大捆艾草回來,我們姐弟三搶著插艾草,別提多有趣了?上,今年外公不能和我們一起插艾草了
插完艾草,外婆進屋拿了幾個粽子給我們吃,自己拿著個盆子不知在忙活著什么。我剛想一瞅究竟,外婆神秘地一笑,待會兒你就知道嘍。去吃粽子吧。我無奈,只好忍住好奇心耐心等待。等了一會兒,外婆端著一盆黃色的液體走了出來,我們圍了上去。表姐大叫:奶奶,這是雄黃酒吧?雄黃酒?我疑惑著。外婆放下盆子,用一把小掃帚點了點雄黃酒,甩在外墻上,雄黃酒是用雄黃,淘米水,酒再加上搗碎的大蒜做成的。像我這樣,用掃帚沾一點灑在屋外的墻上,可以防止蟲蟻蛇爬進屋內。外婆跟我們說到。表弟開口說:奶奶,這不是要喝嗎?外婆搖搖頭:不能喝。以前古代人是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這以后就不喝了。現在有專家說啊,這雄黃酒有毒,喝不得。喝這個,就等于是吃砒霜咧。外婆邊灑邊說。我們三個人恍然大悟,看著外婆灑得那么起勁,我們也忍不住上前幫忙了。后來,外婆抹了些雄黃酒灑在我們鼻子和耳朵上,哇,有股怪怪的味道,真不好聞。
在外婆家吃完午飯后,我們去了叔外公家。一提到叔外公,我就想起去年端午節到叔外公家吃飯,看見叔外公一邊喝酒一邊拿大蒜當下酒菜。哎呀,想想那個感覺肯定很辣吧?叔外公怎么吃得下去呢?也許是個人喜好吧。聽他說,可以排毒呢。
沒停留多久,我們又轉程去了奶奶家。奶奶見我們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炒了四個菜,雖然不太豐盛,但也確實吃得津津有味。
【端午節日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日記03-28
端午節的日記04-12
端午節日的日記06-28
端午節日記08-12
端午節的日記10-29
端午節的日記07-31
端午節的日記08-16
端午節的日記08-16
端午節的日記08-16
端午節日記精選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