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通用1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1
天哪,我居然回到了戰爭時期。
看看石墻,這馬路,還有很多黑皮的轎車駛過。我正在感慨的時候,路人對我指指點點:這姑娘這么小就成了乞丐,嘖嘖嘖,真可憐啊!乞丐?是在說我嗎?我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長什么樣,但是沒鏡子,看到不遠處有一灘污水,我跑過去,嚇了自己一大跳,水中的那個人有著“蓬松的頭發,破爛的衣服”。這就是一個乞丐裝嘛!看來我真成一個乞丐了。為了扮演好好乞丐這個角色,我有模有樣的在自己面前擺了個碗,盤腿坐在路邊,等著人過來給我投幾個錢,等了半天,才等來一個人。抬頭一看,嗯?這個人怎么這么眼熟?這不是鄧稼先嗎?我看呆了。鄧稼先說:“看樣子你是個乞丐,你來我基地工作吧,管吃管住。”我?基地?工作?看樣子我是穿越到1958年了。“行,我去。”我心想:正好我有興趣。
來到基地,我的工作是——打雜。打雜?怎么跟我想象的不一樣?難道不是加入研究原子彈的隊伍嗎?算了,總比流浪街頭要好。從那時起,我的任務就是:送飯、洗衣、打掃衛生。打掃衛生是要在各部門都走后開始,所以一般我走的最晚,但鄧稼先總是最早到實驗室,最晚回宿舍。我勸過他幾次,但他不聽,我也沒有辦法了。日復一日,我在基地已經待了一年了,而這一年里,鄧稼先幾乎沒有回過家,而是一心研究原子彈。他的妻子也給他寄過信,但他一次也沒回去過。我勸道:“知道你一心為國家奉獻,但你也不至于不回家吧,原子彈的事又不著急。”他堅定的'對我說:“有國才有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甘愿為國家奉獻出我的一切,這是國家給我的任務,也是國家對我的信任,我必須竭盡全力去完成。”
我愣住了,當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回到宿舍,我感到了很大的信息量,坐在床前仔細思考著,漸漸的,我好像睡著了。當我睜開眼時,我正坐在自家的電腦前面,書桌上還有一灘口水,做夢了啊!有些細節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我依然記得他對我說的最后那段話: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兩彈”元勛鄧稼先,他是一個平凡但又偉大的人,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2
他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修完了美國普渡大學四年的博士學位,他還被中國人民授予一個無比光榮的稱號“兩彈元勛”。他就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鄧稼先。
1948年,鄧稼先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一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鄧稼先取得了別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學位。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1950年10月,他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帶著滿腦子的原子知識和給父親的兩雙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國。
轉眼,已經到了1959年6月,剛剛開始研究工作的鄧稼先和他的團隊們,遇到了蘇聯公開違約,撤走專家的大麻煩。中央決定自己動手,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設計的`負責人。在遇到了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學時,鄧稼先在數學家周光召的幫助下,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鄧稼先放棄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雖歷經千辛萬苦而百折不回,受盡磨難而決不放棄。回國后,“舍棄小家而為大家”成了鄧稼先的真實寫照。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絢麗的鮮花,誰會注意鄧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鄧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長久默默奉獻,任勞任怨的結果。
1985年,鄧稼先因長期接觸核物質,患上了肝癌。幾天之后,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換上了癌癥。他無力的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的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卻安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的這么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力挽救他的生命。1986年,這位中國的“兩彈元勛”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的親人,他的祖國。
他,肩負著民族的期望和等待,獨自行走。只留下一個寂寥而孤獨的背影,見證他的堅強不屈。于是,是他,鄧稼先,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如一顆璀璨的新星閃耀在世界人的面前。也是他,在毅然返回祖國后,一肩扛下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重擔,告別了城市的璀璨燈火,隱姓埋名在荒僻的大西北干著最粗最苦的重活,渾然忘記自己曾有過家喻戶曉的輝煌。也是他,帶領堪稱中國最優秀的團隊,硬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跡。也正是他,秉承中華傳統的謙虛內斂,創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就這樣默默地將一生奉獻給祖國,奉獻給科學。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3
鄧稼先爺爺是我國一位制造氫彈和原子彈的科學家,對我國的國防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看完了鄧稼先爺爺的傳記,我知道了鄧稼先爺爺是一個愛國的人,他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志氣、有毅力與病魔作斗爭。
他小時候日本還在侵占中國,中國老百姓從日本人面前走過都要行鞠躬禮,鄧稼先爺爺寧愿走冤枉路也不讓別人踐踏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他工作十分有毅力,制造了原子彈和氫彈,還為了研究“钚”舍棄自己的生命。要知道僅僅一克钚就可以毒死一百萬只鴿子。可想而知對人類的傷害有多大。鄧稼先爺爺居然可以為了國家而把一些钚抱回了家,真是難以想象。因此他得了嚴重的腸胃癌,后來肛門居然痛得坐不下去,醫生只好讓他住院。鄧稼先爺爺卻說他還有一場重要的會議要去參加,醫生卻微笑著對他說,這是醫院,不是會議室。然后給他做了手術,弄了一個人造肛門。做完手術后,他還是要醫生讓他出院做研究工作。在工作時非常討厭那個人造肛門,因為他還沒有痊愈,也因為腸胃癌實在太嚴重,要去做第二次手術,手術時醫生發現癌細胞長在離大動脈很近的地方,不能開刀。雖然在住院,但是鄧稼先爺爺還是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件是完成一份有關氫彈的稿子,還有一件是寫一篇長達八十萬字的書。他寫完了稿子后,讓妻子趕緊送到首長手中,對妻子說,這份稿子比生命還重要。
他又接著寫那本長達八十萬字的書,可惜他還沒能完成這本書就離開了人世。和鄧稼先爺爺比起來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將來我也要做像鄧稼先爺爺這樣為社會、為國家出力的人。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4
今日,我學習了《兩彈元勛鄧稼先》這篇文章。1985年7月,鄧稼先被診斷為癌癥。三個月后,國慶節到了,鄧稼先和警衛員靜靜離開了醫院。他回憶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國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這些學問探討核武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勝利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氫彈的探討當中去。因為原子彈和氫彈大量的輻射,讓他不幸得了癌癥。
鄧稼先這種獻身祖國,獻身科學事業,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勝利對接,證明白我國的.科技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實踐證明,高科技的發展既增加了國家的競爭力,又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改變。高科技的發展會給國家帶來豐富的回報,帶動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們堅信,一個堅守著千年幻想的民族肯定也是一個能夠創建奇跡的民族。科技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力氣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氣獲得。 雖然我現在正在上小學,但是我立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長大后為我國的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氣,繼承和發揚鄧稼先為國奉獻的精神。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5
70年后的今天,中國終于再次走向了強大,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也是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這些英雄人物中,鄧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鄧稼先,中國近代
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勛”。每當提到鄧稼先,有良知的中國人總會無比敬佩,也被他的事跡所感動。
1945年,21歲的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物理學畢業。1948年秋,鄧稼先通過考試進入美國普渡大學。不到兩年時間里,鄧稼先就獲得了博士學位。這年鄧稼先剛滿26歲,如此年輕就獲得了博士學位,鄧稼先也被稱為“娃娃博士”。
取得博士學位僅9天后,鄧稼先踏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后,成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研究員。憑借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流利的英文和俄文,鄧稼先很快被負責籌備組建核武器研究隊伍的錢三強看中。
1958年盛夏季節,已經是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錢三強,正在把一項絕密任務交給錢三強。為了不使氣氛緊張,錢三強帶著幽默的口吻說:“稼先同志,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么樣?”
鄧稼先決定服從組織安排,他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那年鄧稼先34歲,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妻子許鹿希自己還是北京醫學院的講師,平時工作也很忙。鄧稼先告訴妻子:“我要調動工作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許鹿希文鄧稼先,“調哪”、“干啥”、“信箱號碼”,得到的答案統統是“不能說”。此后10多年時間里,鄧稼先的身影出現在守衛森嚴的深深大院和人跡罕至的大漠戈壁。在核試驗場,科研人員
被嚴禁進入輻射區,可鄧稼先每次都親臨一線。直到28年后,鄧稼先的名字才被解禁。
有一次,航投原子彈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對身邊年輕工作人員說:“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他因此遭受到了核輻射。回到北京后,大家強烈要求鄧稼先去醫院體檢,體檢報告顯示,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有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可鄧稼先毅然決定參加核試驗,1985年春的一天,鄧稼先最后一次離開羅布泊。一回到北京,鄧稼先就病倒住院了,診斷患上了直腸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有人曾問鄧稼先在“兩彈”成功爆炸后的獎金,鄧稼先總是笑笑。
當時整個科研組獲得的總獎金才一萬元,分為10元、5元、3元的級別發下去.后來大家才知道,鄧稼先在“兩彈”研制中獲得了最高級別獎金,20塊錢。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鄧稼先最終是在妻子懷抱中離世的,這一幕讓在場人員無不潸然淚下。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6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后,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于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后,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后,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后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并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實驗工作。
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后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后,他還在工作之余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斗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他主要從事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并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試驗工作。1979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7
學了《鄧稼先》這篇課文,心中總用些激動。60年了,中國站在世界的高峰。60年了,中國給世界人一個震撼。60年了,中國給中國人一個交代。60年了,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了。
可是誰有能知道在這祖國一步一步成功的道路上有多少人為此而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鄧稼先為了我國的核事業工作,當他研究出核彈時,他的老丈人竟然不知道核彈是他研究的。這樣默默無聞的為祖國奉獻的還有還多,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的`祖國會不強大嗎?
鄧稼先在明知有危險的礦洞中義無反顧的工作著。鄧稼先在那漫天黃沙的戈壁上拿著生命當做賭注。鄧稼先明知自己被人泄露就會被其他國家的特務所害還是一如既往鎮定的工作著。鄧稼先為著祖國繁榮,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把科學帶給了祖國。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已不再是只能形容諸葛亮了,它還能形容領導我們中國事業的先鋒人。
中國的先鋒不只是鄧稼先一個人,還有那拿著筆桿當槍桿喚醒人們內心的麻痹的魯迅。還有那用慷慨大氣的.演講詞激起人們心中對侵略著憤怒的聞一多先生。還有那用歡樂的音符奏起反抗的道路的聶耳。還有那用電影讓中國人記住恥辱的田漢。
我們一定會有所成就,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一定會把祖國推向高潮,因為我們是中國青年。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8
開始,我對鄧稼先了解并不深,在讀了楊振寧先生寫的《鄧稼先》后,我更多地了解了鄧稼先這個人,在我心中有很大感觸。
鄧稼先生于1958年8月,帶領大學畢業生研究原子彈制造工作。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在1949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中國第一顆氫彈,有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防力量,他是當之無愧的“兩彈”元勛。
但鄧稼先不引人矚目,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沒有小心眼,喜歡“純”字,這和其他的核彈研究工程的領導人不同,比如奧本海默就和他大不一樣,奧本海默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而鄧稼先卻在中國鮮為人知。
鄧稼先還始終站在中國原子彈制造的第一線,一次井下有一個信號檢測不到了,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句:“我不能走。”仍舊站在第一線,他這種不怕犧牲,一心只為祖國的精神令我感動,為了祖國核工程成功,他表現出不怕犧牲、敬業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深深鼓舞著我,我心中對鄧稼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是“兩彈”元勛,是中國核工程的領導人,他為中國的`核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必將載入史冊,千古流芳。
鄧稼先,中華民族的英雄,中華民族的驕傲,他的精神時刻激勵我奮發學習、掌握知識、增強本領,努力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9
小時侯,我曾經在書本上讀到過鄧稼先,那時我只是了解到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今天當我再一次閱讀到這一篇由楊振寧寫的《鄧稼先》時,使我更深的了解了鄧稼先的偉大,了解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他那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偉大情懷深深地感動著我。
我在今天預習了《鄧稼先》這篇即將學習的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時刻被鄧稼先的偉大人格感動著。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強大,為了研究出原子彈和氫彈,不求功名利祿,在艱苦的環境中默默工作了十多年。最終成為我國的“原子彈之父”。
鄧稼先把他一生的.精力和時間都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他為了祖國拋棄了個人榮譽和家庭幸福。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祖國他什么都可以拋棄——包括他的生命。
我們學習《鄧稼先》就是要學習他的這種偉大的無私的高尚的純潔的愛國主義精神!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10
這幾天,我讀了課本中的《鄧稼先》。看完這篇文章后,我感受極深。
《鄧稼先》是一位與鄧稼先有50多年朋友深情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寫的。這篇文章通過把鄧稼先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抓住他的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的性格特點,回憶了他為中國“兩彈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贊頌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并挖掘出這種性格和精神所產生的根源: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淀。
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感受極深。這篇文章共有六個部分,讀完第一、二部分我知道了鄧稼先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兩彈元勛,3、4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對比與鄧稼先研究核武器時沒有核武器專家的.援助,五六部分寫出鄧稼先的敬業以及他逝世后作者寫給他夫人的'幾句話。
鄧稼先是一個忠誠坦白、從不驕人,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的偉大科學家,他的這種精神將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11
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題記
這是對他的優秀品質與精彩一生的最好詮釋,他只是平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萬千中國人民中的一名。只因他有滿腔熱血與拳拳的報國之心和他高深的學識,他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猶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麗的浪花,但是他卻留下了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使我們的中國母親站起來了。
他,就是中國核物理學家——鄧稼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猶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從小跟隨母親到北平,在哲學教授父親的身邊長大。他年僅26歲就考到了博士學位。他在美國的生活極其安逸,但他一心掛念著祖國,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一心想著為祖國做出貢獻。他開始研究核武器。
他在而立之際接到命令研制中國的“大炮仗”時,向家人隱瞞實情,謊稱自己出去旅行,獨自投身進入戈壁灘。面對戈壁灘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他與同事們都把自己的名字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涼最偏僻的地方藏在心靈最深處,發散到艱難的工作中。
終于,天道酬勤。他成功了,他終于研制并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他成為了中國第一人。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人民,他是偉大的祖國人民偉大堅強的兒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我將永遠銘記這個祖國的功臣,人民的崇拜者,大人們的敬仰者,我們的偶像。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12
鄧稼先出生于1924年6月25日,漢族,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杰出的科學家,也是中國的“兩彈”元勛!鄧稼先逝世于北京,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的。并叮嚀人們:“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用畢生的精力研究了原子彈和氫彈,給祖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在研制原子彈期間,鄧稼先患了癌癥,因為他在一次航投試驗中,原子彈墜地被摔裂,他只身一人跑向前去,拿起原子彈的碎片在手里仔細檢查。他的妻子知道后,強拉鄧稼先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大家大吃一驚,鄧稼先的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在家人的攙扶下,鄧稼先坐進去并且只轉了一小圈,就表示已經享受到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我非常敬佩鄧稼先,因為鄧稼先為了祖國的利益,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鄧稼先,那我就用“精忠報國”這個詞語,因為鄧稼先熱愛祖國、甘于奉獻的精神讓我永遠銘記!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13
今天,我學習了《“兩彈元勛”鄧稼先》這篇文章。1985年7月,鄧稼先被診斷為癌癥。三個月后,國慶節到了,鄧稼先和警衛員悄悄離開了醫院。他回憶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學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國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這些知識——研究核武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氫彈的研究當中去。因為原子彈和氫彈大量的`輻射,讓他不幸得了癌癥。
鄧稼先這種獻身祖國,獻身科學事業,義無反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成功對接,證明了我國的科技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實踐證明,高科技的.發展既增添了國家的競爭力,又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高科技的發展會給國家帶來豐富的回報,帶動相關產業跨越式發展。
我們堅信,一個堅守著千年夢想的民族一定也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跡的民族。科技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力量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獲得。
雖然我現在正在上小學,但是我立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長大后為我國的科學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繼承和發揚鄧稼先為國奉獻的精神。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 14
鄧稼先,中國杰出的核物理學家,被譽為“兩彈元勛”,為中國的核武器研發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以下是他的一些先進事跡概要:
教育背景與科研起步: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鄧稼先從西南聯合大學(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在戰時合并而成)畢業,并通過考試赴美留學。
在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鄧稼先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四年的博士學位課程,展現了卓越的學術才能。
回國奉獻:
完成學業后,鄧稼先于1950年放棄在美國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毅然回國投身新中國的建設,特別是在國防科技領域。
領導核武器研發:
回國后,鄧稼先投入到極度保密的核武器研制工作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他帶領團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成功研制出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防實力和國際地位。
高尚品質與人格魅力:
鄧稼先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更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人。他對祖國的忠誠、對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以及嚴守國家機密的高度自覺性,成為了廣大科研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榮譽與影響:
由于其在“兩彈一星”工程中的巨大貢獻,鄧稼先榮獲了多項國家級榮譽,并被授予“兩彈元勛”的稱號,這是對他為中國核武器發展所付出艱辛努力的最高肯定。
鄧稼先的事跡代表了一代中國科學家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無私奉獻、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他的故事激勵著后來者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兩彈”元勛鄧稼先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鄧稼先的事跡11-13
《鄧稼先》教學反思04-18
鄧稼先的事跡18篇02-29
鄧稼先的愛國事跡06-09
鄧稼先的感人事跡08-16
鄧稼先的英雄事跡9篇11-25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精選11篇)10-24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6篇12-16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7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