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日記合集八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里。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日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日記 篇1
今天是除夕,也是20xx后一天。
“涵涵,快點起床啊!外面下雪了。”我被媽媽的呼叫聲驚醒了。我匆匆忙忙的穿上衣服,跑到門口一看,“哇!樹上、房頂上、草地上……到處都是白茫茫的,整個世界都是雪白一片呢。”我真想到外面堆雪人。打雪仗啊!
下午,爺爺打來電話,讓我們回家一起吃個團圓飯。然后我們就坐在爸爸的車一路開往回老家的方向。在路上,我看到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在吃過晚飯之后我們和爸爸媽媽就又趕回了店里,我開始幫爸爸媽媽做生意。到了七、八點鐘,就有人開始放鞭炮了,這時候我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守歲了,我們三個一邊吃零食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直到了十二點鐘,外面響起了雷聲似得鞭炮聲。
原來是家家戶戶都在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到來。我也連忙叫爸爸放鞭炮,祝我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同時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
春節日記 篇2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兒,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著火箱圍著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等等,不一而足。
街上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貨物琳瑯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么都很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是。買來的年畫怎么個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好朋友,口中總是不忘說一句“買年貨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著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床,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小朋友們對父母說著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
人們一直玩到深誑,跟里啃著美味的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子忘懷的玩個痛快。
春節日記 篇3
春節聯歡晚會還沒有播完,但我已進入夢鄉,春節在我睡時悄然離去。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家家戶戶團圓喜慶的節日。
臘月三十一大早,我就幫爺爺貼好春聯,還把“福”字倒貼在大門上,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
上午五十整,一桌美味可口的團圓飯就做好了,家人一起圍著桌子,品味美食,一起舉杯,祝福,回味過去,展望未來,其樂融融!
吃完團年飯,奶奶、爺爺、舅舅、舅媽開始發壓歲錢,我收到了5百元,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們一起坐在火爐旁一邊聊天,一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豐富多彩,今年的春節晚會演員陣容強大,氣勢壯觀,高潮迭起,特別是趙本山和小沈陽等一些人演的小品特別精彩,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當時針指向指向零時的時候,頓時人們歡呼起來,鞭炮聲此起彼伏,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夜空,有的像絢麗的花朵;有的像燃燒的火焰;還有的像飛流直下的瀑布……五顏六色,美麗無比!
春節日記 篇4
春節,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到云南過年。一路上我們游覽了土林、撫仙湖和元陽哈尼梯田,我覺得風景最壯觀的'是土林景區。
在去土林的路上,爸爸一邊在狹窄荒涼的山路上開著車,一邊抱怨土林應該沒啥好玩的,還不如直接到撫仙湖去。
當我站在土林景區的大門前,我也開始懷疑,因為從大門外看進去,除了幾棟孤零零的房子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風景。但當我們走進大門,爬上一個小山坡,跨過狹窄的埡口后,眼前豁然開朗,我驚喜地發現自己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一座宏偉的城堡矗立在我們面前,在朝霞的映照下閃著金黃色的光輝。遠遠望去,那里有寬闊的城門,有高大的立柱,有好似埃及金字塔一樣的建筑。我急忙向“城堡”跑去,想看看這一切是否只是我的幻覺。
當我置身其中,我才發現這些城門、立柱還有“金字塔”都是由泥沙和小石塊混合而成的。我好奇地問爸爸:“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爸爸告訴我,這里的地質由鐵礦、粘土、礫石等組成,經過千百年的雨水沖刷和風化,沒有鐵礦層保護的粘土和礫石被沖刷和風化掉了,剩下的部分逐漸形成了成群的柱狀地形,因遠望如林而得名“土林”。
景區里的游人非常少,我們信步走在迷宮一樣的山路上,兩邊是高聳入云的土柱、山石,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鱷魚,還有的像癩蛤蟆。我一直走在最前面當開路先鋒,因為我想第一個看到這些奇特的風景,然后開心地告訴大家。
當我們爬上山頂,我再一次被土林的雄壯所震撼。我發現自己真的愛上了旅游,長大后我要靠自己游遍全國的大好河山。
春節日記 篇5
除夕夜那天,我們一家人在電視前看春晚。
我們一邊看春晚,一邊在微信里搶紅包,媽媽搶到了四塊多,而我和爸爸一分錢都沒有搶到。
今年的春晚里,我最喜歡的節目是——紙牌幻象,也就是那個魔術。
那人雖然不是魔術師,但卻變得出神入化,不比劉謙遜色,但他說所有的花色都是梅花時,我就不理解了,明明里面有張黑桃嘛后來他,解釋說在香港,他們把黑桃和梅花都同意成作為梅花。哦,這樣一解釋我就明白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到了將近11點半,我們家的電視開不起來了,春晚也就看到這里為止了。
后來,我們一直在微信上搶紅包,我還搶到了兩塊多呢!
到了一點鐘左右,我們一家都上床入睡了。
春節日記 篇6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傳統節日,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歷史了,它是由虞舜興起。公元前兩千多年一天,舜即天子位,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后來叫春節。
臨近春節,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叫做“迎春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家家戶戶準備年貨,小孩子要添置新衣,粘貼春聯。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這些活動都為節日增添了足夠喜慶氣氛。
三十晚上包餃子,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團年飯。除夕之夜第二個計劃,毫無疑問,當然是看春節聯歡晚會了。
新年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們都穿上最漂亮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相互拜年,小朋友們也早早起床,說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而最高興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東西,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節日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大街小巷,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日記 篇7
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放鞭炮是過年的習俗之一,那么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你了解嗎?過年放鞭炮,源于一個叫“年”的怪物。具體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春節放鞭炮的由來。
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非常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構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惡鬼。”這也是之后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后,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燒,產生“爆仗”。但是,這時人們仍然一向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這天。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是出于迷信,認為鞭炮能驅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有關放鞭炮還有著一個搞笑的傳說。過年時需要放鞭炮的原因,恐怕非常多人都會想到一個叫“年”的怪物。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于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過年大家都要放鞭炮。放鞭炮是源于驅除鬼怪的行為的,但是這天人們過年放鞭炮是為了喜慶,因為鬼怪被趕跑了,晦氣也被趕跑了。
【春節日記】相關文章:
春節的日記03-30
春節的日記07-26
春節的日記08-06
春節的英語日記(春節的英語日記怎么寫)10-26
春節除夕日記06-29
春節過年的日記07-01
春節的前奏日記06-16
春節小學日記06-16
春節見聞日記06-16
春節拜年日記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