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1
《圍城》是一本影響極大的作品。文中“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一言也被人們熟知。整本書中貫穿了作者對整個社會及人生的思考。我在這本書里也受到了很多的啟發,同時摘抄了很多勵志的句子,也想通過這篇讀后感把它們分享出來。也許會有一樣讀過這本書的人有相同的感受吧,也希望大家共勉。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葡萄是酸的,一顆就夠了。對剩下的沒了希望,對吃過的只有悔意。也有人會覺得:當你吃完不好的,好的也變壞了,那么你只會一直吃壞的了。然而我想我更贊同錢老先生的說法,我會是第二種人,即使有一時的悲觀,但仍舊有希望。就像生活一樣,失敗了無數次又怎樣,仍舊堅定希望,最后一定會成功的。
我也會用“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鼓勵自己,讓自己清醒,活著就該努力、奮斗,為了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斗,不想讓自己如同一個行尸走肉,希望自己有活力,有夢想,為了自己的將來努力邁出每一步。
好的句子真的很多,從“機會要自己找,快樂要自己尋”中,知道追求自己的快樂,不要在意他人眼光,在“忠厚老實的人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出骨的魚片里未凈的魚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中,懂得做一個忠厚老實的人,不可以耍小手段使壞心眼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快樂。
同時文章也給了我很大的沖擊力“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拼命想沖進來,城內的人拼命想沖出去”也許生活就像圍城吧,一個接一個的怪圈,剛逃出去就又跌入另一個。在我看來,幸福的婚姻,就是互相忍讓,互相包容,互相體諒,最后才能幸福的走下去,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
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2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著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城”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假如方鴻漸玩世能夠徹底點那也好,可是他沒有像韓學愈一樣將他的發揚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干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干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著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蘇文紈在歸國的輪船上就表現出對方的愛慕了。可是方并沒有表達什么。到后來鴻漸的博士學位鬧笑話之時,本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蘇文紈一點就會破。蘇博士不點破,這擺明白了,是因為愛。可是方鴻漸還一頭栽下去,當起了一個愛慕蘇小姐的角色,與趙辛楣爭風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這都不無是他自己的錯誤。他以為玩世無所謂,但卻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壞了自己與唐小姐本應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閭大學里去。與孫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后,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拋棄了玩世的態度,如他自己所說:
撒謊往往是興奮快樂的流露,也算得一種創造,好比小孩子游戲里的自騙自。一個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會不把頑強的事實放在眼里,覺得有本領跟現狀開玩笑。真到憂患窮困的時候,人窮智短,謊話都講不好的.。
這豈不悲哉?
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3
用了兩個星期讀完了《圍城》,不得不說,錢鐘書先生的文學水平太高了,我難以理解到大家所說的層面,不得不從網絡上借鑒一些經驗才能較好的理解這篇小說。
其實小說通過了方鴻漸的故事,寫出了中國社會的市井百態,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小說的名字雖是“圍城”,然而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有關圍城的絲毫信息,直到后來,讀了其他人的評價,才體會出,這圍城是值得方鴻漸的愛情,在進去之前,拼命的想進去,但一旦邁入了圍城中,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出來。克爾愷郭爾在《非此即彼》中說過:“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后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后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后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后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后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后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后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后悔。吊死自己,你會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會后悔。先生們,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方鴻漸的愛情在我看來是個悲劇,一個本來玩世不恭的人在蘇文紈和唐曉芙中選錯了人,更改變了自己的一生,最終無奈的和孫柔嘉結為夫妻,而求生路上也異常艱難。
美好的愛情是人人向往的,然而當你得到了愛情后卻發現與自己想象的大不相同,但你卻已經步入了圍城之中,盡管你再怎么努力的掙脫束縛,卻還是困在圍城中。當你慢慢的在圍城中居住下來后,愛情也漸漸的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親情,但你卻依舊沒有離開圍城,你依舊羨慕著墻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想進入城墻里。
也許題目的選取不僅僅是把婚姻比作了圍城,它更是指著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我們一直在一個空間里繞圈,突然發現了更令人向往的空間,就費盡心思的進入了新的空間中,卻依舊是不停的繞圈,又想去其他的空間,從一個籠子跳到另一個籠子,不停的重復,卻樂此不疲。
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事業、家庭……它們都想一座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出去。
《圍城》不得不說是一篇極好的小說,我感覺一遍是不足以理解的,必須再讀,多讀,才能更好的理解小說的意義。
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4
讀完了圍城,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部精彩的、有深度的、不可不讀的經典小說。
在看之前,我除了知道這部經典之作的名字和作者外,甚至連主要內容都摸不清楚,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去買了這本書。剛開始感覺是看不懂,但是對后面的內容有無限的幻想。所以,懷著始終不變的熱忱讀完了整本小說,十分詫異的發現小說中的”圍城”竟是指婚姻。“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在當今這個流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的時代,真沒想到早在上世紀中葉,就有一位站在時代制高點上的偉大的作家,以高雅幽默的方式提出了這個觀點,而非當今這般庸俗。憑借作者對生活細微的觀察、豐富的閱歷以及深刻的感悟,足以成就一部讓肅然起敬的作品。
整個故事的情節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人公方漸鴻的一切遭遇——畢業、失戀、任教、結婚……無疑不都是在“圍城”內外進進出出,這一切的目的也不過是要闡發結婚就如身陷圍城一樣。但我想方漸鴻到底娶的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婚姻的不美滿似乎還可以理解。而錢鐘書先生如果讓他與心上人唐曉芙成為眷屬,婚后再吵架鬧翻,那么“如果取了意中人也不過爾爾,結婚后發現自己取的總不是意中人”“圍城”會不會更加牢不可破呢?不過作者是偏愛唐曉芙的,不愿讓她嫁給方漸鴻。盡管這樣,其實《圍城》還是一樣的精彩。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鐘書先生把三十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爭暗斗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其實,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于一個圍城。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得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
【中國名著《圍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名著《圍城》有感范文《圍城》名著導讀09-27
名著圍城優秀讀后感心得作文08-02
名著圍城優秀讀后感想心得500字08-25
名著圍城優秀讀后感作文300字08-11
中國名著讀后感03-31
2022年閱讀名著《圍城》收獲09-20
中國名著草房子讀后感09-15
圍城名著讀后感想心得體會作文500字08-26
圍城讀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