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詩的作文合集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的作文 篇1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小學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和怎么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為學生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后,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后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后,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說乾隆》,寫出了《戲說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鉆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里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匯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說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通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敘文,夸夸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說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說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里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對究竟選什么樣的小事,找什么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詩。通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贊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沖溢出來,撥人心弦,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著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著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后悔得淚流滿面;由于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說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后來匯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為激動,在敘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系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古詩的作文 篇2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而遭受排擠。《行路難》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后,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于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并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斗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古詩的作文 篇3
快看快看,我校的古詩游園會開始啦!看,那邊的教室彩旗飛揚,看,這邊教室里的氣球五顏六色,那邊的教室里還有彩帶,我們班的黑板上還寫了“詩句背靠背,暢游古詩園”這幾個大字。
隨著音樂,我們爭先恐后地摘取自己喜歡的詩句。一會兒,我們班的卡片就沒了,幸好我摘了十個,要不然就得不到滿分了。林老師說:“還可以到別的班級去摘。”話還沒說完,一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樓下,去摘別的班級卡片了。我去了四(1)班摘了2張卡片。四(2)班好可惡喲,他們把門關著,不讓我們進去。我就氣沖沖地上了樓。然后我到座位上把卡片一一粘在紙上,然后給組長背,哪!全對,通過了!還有的人更可惡,有人把紙放在桌上,有些“小偷”就趁他不注意,把他紙上的一個粘在一起。我心里想:就算他們得的分數再高,也不算是他們爭取得來的。然后,老師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座位,報自己的分數。哇,最高分是210分,陸曉曉和陳子玥竟然找到了21張,太厲害了!
今天,雖然是傾盆大雨、電閃雷鳴。但是我的心里卻陽光明媚,歡聲笑語一定會留在我心里。
古詩的作文 篇4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聽,這是我在讀古詩詞的聲音。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的最愛。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幅畫,它帶我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壯麗母親河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有險峻三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有秀美江南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有鸛雀樓上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幕景,它讓我領略四季的動人風光。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夏天,“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葉二月花”;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首歌,它唱出了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你聽,放牛的孩子“笛弄晚風三四聲”“不脫蓑衣臥月明”;水鄉的孩子“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鄉村的孩子“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懂事的孩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份情,它讓我懂得了朋友與家人的珍貴。做朋友就應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親人就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有媽媽陪伴才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短短古詩詞,濃濃古文化。它就這樣讓我著迷,伴我成長。
古詩的作文 篇5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對媽媽說:“媽咪媽咪,我們今天在學校里學了新的古詩哦!”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望天門山。我還可以背下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對里面的“碧水東流至此回”這一句詩印象深刻,它的意思是楚江往前走時,楚江撞到青山掉的石頭之后,被弄起波浪,又被返回來了。它寫的很好,因為他仔細觀察,讀了這個詩人李白寫的這首詩:望天門山,我感受如果大家也去的話,也可以自己寫一首詩哦!
古詩的作文 篇6
古詩,在中國已有千年文化之基礎,是中華民族最耀眼的一塊瑰寶,引發了現代人的情思,牽動了現代人的想象,從而引出了更多的文學作品。
——題記
回樂峰前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讀著讀著,我的眼前好像看到詩人李益,站在高高的回樂峰前,月光像白霜一般落在了詩人的肩上,李益抬起頭,眺望著這片白雪般的沙子。如果說,這份亙古的蒼茫不被打破,那么詩人就可以沉寂其中,體會這大漠的蒼涼與孤寂。可就在這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一陣蘆管聲吹來,打破了這份沉寂,勾起了詩人以及駐扎在大漠上的軍人的思鄉的情思,不由得想起了家中的妻兒和母親。我清醒了過來,但腦海中還殘留著那幅場面。我不由的嘆了口氣,心想,當時一定在打伏,使得這么多的將軍,士兵無法回家,陪伴在家人的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滄海之上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讀到這里,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一幅畫面:曹操站在一塊碣石上迎風而立,看著腳下的浪花滔滔的海水和水中聳立的石頭和島嶼,又眺望著島嶼上的生機勃勃的樹木和野草。我繼續讀道:“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又想到了,大海的氣勢,好像吞吐著日月和太陽的運行。這時,曹操的'心中無端的生起了一股豪邁之情。想到這,我又細細品讀了一遍,不由得脫口而出說道:“其實曹操當時是有這個能力可以統一天下,可是不知為何,竟放棄了這個機會,真是可惜啊!”
古道之中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讀到這,我那充滿智慧的大腦又展開了聯想:詩人馬致遠獨自一人,孤獨的牽了一匹瘦小的老馬,走在一條荒棄已久的古老的小道上,前面矗立著一棵早已枯死的老樹,樹上還住著一只呱呱噪啼的烏鴉,使詩人馬致遠的心中,升起了一陣悲涼。就在這時,馬致遠忽然看見了一座小橋跨在了河上,橋下是淙淙的流水,遠處還有幾戶人家,幾個小孩子正在門口玩鬧,傳出了一陣嘻嘻哈哈的聲音。只是這聲音,在離家已久的詩人馬致遠聽起來,竟顯得是那樣刺耳。想到這,我的心情竟也變得有些沉重。想來,這就是研討的魅力所在吧!
我愛古詩,不僅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因為古詩可以給我那平淡無奇不出彩的生活,增添一份別樣的色彩!
古詩的作文 篇7
年少的我們總愛依依呀呀淺吟幾句優美的古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是古詩的精美綺麗;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是古詩的豪放壯闊;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古詩的超然。
古詩猶如美麗的彩虹散發著四季般奇妙的光芒。
我說,我們的古詩有著春天般的清新明麗。“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綿綿的細雨輕輕打落在水面上,魚兒們調皮地伸出腦袋,吐著泡泡。和煦微風帶來了一切美好的事物,燕子斜飛著,享受這美好。“春風又綠江南岸”,春天的到來,萬物都將復蘇,風兒將那江南兩岸吹得美麗無比。美妙的古詩總能呈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面,或淡,或濃,或雅,都是一種如同春天般極美的享受。
我說,我們的古詩有著夏天般的綺麗優美。“黑云壓城城欲摧”,作者以濃厚的色彩來描繪戰爭來臨前的緊張,軍隊就好像大片片的黑云一樣籠罩人心,似不能呼吸。“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的詞總能讓人讀出個中滋味,那抹憂愁如同絲線一般纏繞心頭,越纏越緊,愁也就越來越深。卻也讓人不禁沉醉于他的憂傷,為他的痛而痛。試問,這樣色彩濃厚的古詩,這么讓人牽腸掛肚的古詩,難道不像夏天那般色彩鮮艷,讓人印象深刻嗎?
我說,我們的古詩有著秋天般的淡雅,明麗。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中總會透露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仿佛看到了一位神情悠閑的老者伴著一路的野菊花開,悠然而上。秋天的淡雅不正如此嗎?不事雕琢,不加粉黛,閑適安寧,給人一種淡雅明麗之感。
我說,我們的古詩有這冬天般的純潔高尚之氣。“不隨夭艷爭春光,獨守孤貞待歲寒”。這是王禹偁的正氣凜然;“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詩人的錚錚鐵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是李白的堅毅。古詩所呈現的是正義之氣,同樣如同冬天那般的純潔高尚。
我說,古詩是有魅力的,古詩的魅力是無所不在的。愿人們都愛古詩,都盡情的享受著無與倫比的魅力。
古詩的作文 篇8
中國古詩詞篇什眾多,閃爍著先哲們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藝術
情懷。尤其是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愛之情更是難 能可貴。在國人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眼光來賞析這些詩詞中 的生態意境,有著特別的意義。
留戀春光,鐘情綠色。中國古詩詞中對春光綠色的留戀、贊美可謂比比皆是。唐人賀知 章的《詠柳》便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篇:"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 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萬物復蘇、綠葉滿眼的春天景色。詩篇著 墨不多,卻清麗淡雅,曲盡其妙。韓愈在《晚春》中寫道:"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 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詩人沒有將更多 的筆墨放到描摹自然景物上,只是攫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草樹、楊花、榆莢,通過對比來昭 示春天即將離去。在詩中,花草樹木仿佛也有了靈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將離去,便以姹紫 嫣紅的繁花來留住春天。而相貌普通的楊花、榆莢沒有絢麗的色彩,只能如白雪般漫天飛舞。 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戀春光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國古詩詞中吟誦春天綠色的詩句還不勝 枚舉。如辛棄疾在《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白居易在《江南好》 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均以鮮麗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一幅幅原生態的 綠色春景。春天孕育著希望,綠色象征著生命。對"春"和"綠"的向往不正是我們如今環 境保護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態家園嗎?
親近自然,吟詠山水。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多半是 與自然山水有著密切關聯的。 唐代詩人王維在《桃源行》中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 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卷。蘇軾在贊美西湖景色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中寫道:"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句就像一幅朦朧的山水畫,讀來讓人有一種美 不勝收的感覺。南宋大文豪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 影共徘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尤其是這后兩句,可謂意蘊深刻,其暗喻 我們姑且不論,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內容與我們如今強調的水源地保護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贊美生命,呵護生靈。古人開明的生態意識不僅僅表現在對青山綠水的贊譽與親近上, 還包含著對自然界各種動物的親昵與關愛之情。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即把枝頭 的鵲兒、鳴唱的知了以及稻田里的青蛙描述得鮮活而又靈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萬 物共生的和諧與活力。可以想見,作者如果沒有對自然界的細微觀察,筆下是難以流淌出如 此栩栩如生的文字的。而文字的形象描繪終究還是作者內心熱愛大自然情感的真實寫照。白 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這 兩句詩上句寫鶯,下句寫燕,正可謂鶯歌燕舞。一個"爭"字將初春時節鳥兒唧唧喳喳、爭 搶向陽高枝的情景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 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其實古人對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豈止是贊美。更 可貴的是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 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為。他的另一詩作《題金家竹 溪》中所說的"山頭鹿下長驚犬,池面魚行不怕人",提及的也是如何調整人與野生動物關 系的問題。
【古詩的作文】相關文章:
古詩的作文12-11
古詩與作文12-11
古詩賞鑒作文08-27
與古詩相擁作文05-20
古詩的味道作文05-15
古詩 成作文12-11
古詩改寫的作文12-11
古詩秋思的作文12-11
古詩秋思作文12-11
遇見古詩的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