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1
讀書在我眼中一直認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像我們每天一日三餐一樣,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讀書,久而久之也就覺得無所謂了。但自從我讀了《竊讀記》以后,徹底改變了我以前對讀書的看法。
《竊讀記》記述了這樣一件事情:林海音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而買不起書,所以,林海音她每天放學后就去書店里偷偷看書。但這樣看書也有許多不便之處,就是她不能被書店老板發現,否則會被趕出去。即便累了,也不能大大方方地坐在椅子上,要是把老板引來了那可就遇到煙煩了!最令她頭疼的,是她想看的書在書架上,她夠不著,又不能請老板來幫忙。面對這些困難,林海音并不放棄,放學后,她依然來書店看書。從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跨、踮、擠”三個字中能看出書店的擁擠,更表現出了林海音那種求知的欲望是多么強烈!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多幸福呀!想看什么書父母都會給我們買。我們現在的讀書條件不知要比林海音的那個時代好上多少倍,可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卻相差很遠。有了這種感觸,讓我喜歡上了讀書。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很流行楊紅櫻的作品,比如:《笑貓日記》、《非常班級》等。星期天,我和媽媽上街,正好路過了新華書店,我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一回到家,我就洗干凈手,鉆到自己的房間里,迫不及待地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也沒聽見。從書中醒來時,已經下午四點多了。雖然肚子有點餓,但哺育過“精神食糧”后,感覺卻很充實。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哺育著我們的精神,哺育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向林海音學習,讓讀書伴隨著我們茁壯成長,讓我們度過一個富有樂趣和成長蹤跡的童年吧!
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2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到了一篇課文,題目是《竊讀記》。課文主要講了作家林海音小時候去書店竊讀的故事。它讓我深有體會。
竊讀有很多不便之處,第一,麻煩,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來“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有可能在兩家書店讀完,也由可能是三家、四家、五家、六家甚至更多家,那得跑好幾里路了,這是多么麻煩的一件事啊!第二,怕被別人發現,林海音就想了一個主意:躲在大人身邊裝作他的親人。書上是這么寫的“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雖然有辦法隱藏自己,但是你也得注意呀,我想是不會有人喜歡心驚膽戰的看書的。第三,累,“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另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自己連續站上兩個多鐘頭,腿肯定麻木的都快走不動了。就是在有那么多不便之處的情況下,林海音都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可見她是多么的愛讀書啊!
所謂竊讀,就是去書店看書而不購買,林海音之所以去書店竊讀,是因為她沒有錢買書。我現在有那么好的條件,家里有那么多的書,像什么《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我都很少去看,而林海音呢,在當時,她家因為沒錢,所以只能去書店里偷著讀書,她不但沒有放棄,還特別用功,在書店里一站就是兩個小時,這是多么愛讀書的表現啊!今后,我要向林海音學習,做一個愛讀書的人!
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3
開學了,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我們語文的第一課,就是林海音寫的《竊讀記》。我讀了之后,知道了大概意思。
就是林海音寫的《竊讀記》,描寫的是作者小時候很窮,沒有錢買書,只能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人群中或者貼在一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來的時候,她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雖然是這樣,但是她并不埋怨,因為她雖然在這里讀書要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還要經受饑餓和腿酸腳麻的煎熬。可是她很快樂,也很懼怕是竊讀滋味的集中概括,說明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這正是作者竊讀得滋味。有時還會為了看完一本書而跑幾家書店。她這種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讀書的渴望真令人感動。文章里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仔細想想,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含義。老師告訴我們,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
對我們來說,書籍和糧食同樣重要,因為書籍就是我們的糧食,它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豐富我們精神糧食。現在,雖然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讀書,但我卻不怎么愛讀書。想一想從前,作者要讀一本書有多困難啊,我們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僅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我們寫作的水平。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好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天,我讀了一篇課文,題目是《竊讀記》,讀后,我被文中那位小女孩的那種愛讀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家里很窮,買不起書,所以便常常到書店讀書,她很快樂,也很懼怕。快樂的是:她能夠透過讀書獲得更多的智慧與知識;懼怕的是她只看書不買書怕被老板發現被趕去。為了不讓老板發現,她常常貼在一個大人身邊,仿佛她是那位大人的小妹妹或小女兒。再想想我自我,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家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家里的書多得像一座小山,而我卻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完美時光,不愛看書。記得有一次,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可愛的小狗》,我記得抓耳撓腮,也想不出該寫點什么,我記得跑去問爸爸,爸爸說:以前叫你多看書你不愛看,此刻沒東西可寫了吧?我回到房間,爬上書柜,隨手拿了一本《少兒優秀作文選》
就坐下來看,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見許多篇,描述動物的作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腦子里不像之前那樣沒東西可寫了,我迅速拿起筆,把記在腦子里的東西統統寫了下去,不到一個小時,一篇作文就寫好了。我立刻拿去給爸爸看,爸爸仔細地看了一遍說:嗯,寫的不錯,你剛剛不是說沒資料可寫嗎?此刻怎樣又來靈感了呢?我笑著說:我此刻明白看書有多么重要了。所以我剛才看了作文,就明白該怎樣寫了。俗話說:書讀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獲。我要學習文中作者愛看書的完美品質。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5
《竊讀記》是作家林海音寫的,講的是她小時候竊讀的經歷。
竊讀?那是什么滋味?來,讓我們讀讀吧;“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哦,原來竊讀,是快樂又懼怕的!細讀課文,才知道,作者讀書,是多么不易呀。沒到書店,要擔心書是否賣完。到了書店,要擔心竊讀時,會不會被人發現。發現店員、店老板的態度不對,還要知趣地走到另一家書店接著看,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看完。就算以上幾點忍受得了,那么,饑餓、酸累呢?你受得了嗎?當然,讀書也開心。下雨天時,作者裝作著急:“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她心里高興極了:“大些,再大些!”因為下雨時,她便有充足的理由呆下去。真可謂是“竊讀的悲喜劇”!
想想我們現在的讀書生活,成堆的書擺在家里,家長巴不得我們讀,與作者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呀。想想我讀書時,坐上舒服的椅子,夏吹風扇,冬烤電爐,還不時傳來清朗的笑聲,哪還怕有人聽見啊!?“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又想起了顏真卿的名句。是啊,現在能夠這樣幸福地讀書,真是幸運極了。因此,我們要抓緊一切機會好好讀書,好好學習,爭取長大了為國家效力。
【小學五年級《竊讀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竊讀記讀后感03-25
竊讀記讀后感作文讀竊讀記有感優秀作文09-19
竊讀記小學作文03-30
“竊”讀記小學作文12-22
竊讀記讀后感05-23
竊讀記讀后感06-22
竊讀記讀后感悟06-22
竊讀記的讀后感02-08
《竊讀記》的讀后感07-10
《竊讀記》讀后感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