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家地理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家,我饒有興趣地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是一本是關于中國的地理的地理、科學雜志。我被這本書中的自然景觀和許多的地理知識所吸引,其中,有寫梯田、冰川、千島湖、雪山、各種顏色的湖、新疆的紅土、各個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xx.9(第611期)的“特別策劃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這個篇章,從巴黎講起。在完備的下水道系統建立之前,巴黎野參飽受內澇、骯臟與惡臭的困擾。直到一場瘟疫后,拿破侖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設。此外全世界罕見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館”也橫空出世。中國的直徑1米左右的下水道與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啊!
霧都倫敦曾有著一段可怕的歷史——瘟疫肆虐,污水橫流,整個城市被包圍在惡臭和恐慌之中。不過,這一切在倫敦的下水道“大革命”后成為了往事。這項工程也由此被譽為“工業革命七大奇跡之一”。
接下來,便是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戶川工程。盡管東京的臺風、暴雨平凡,地勢低洼,可是城市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街上的一層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溫不火。書上寫“這哪里是下水道!實際上,我正身處于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積有一個半主球場那么大,高度則有幾十層樓那么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聳立……”
而中國的下水道,落后于城市的發展。中國的下水道,遠遠落后于城市的發展。夏季,在一場場暴雨的洗禮下,武漢、杭州、北京相繼變成了“水城”。其實,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沒有地方去,水依然會泛濫。為了城市的建設,人們往往會填湖:現在的武漢的主城區的水面面積與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主城區的水面面積相比,縮減了一般多。
我認為,應該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設計,借鑒古人及其他的國家的方法;保護環境,人一定要與自然相協調,才能使自然災害對人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通過閱讀《中國國家地理》,我懂得了許多地理的知識,學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險者不斷探索的精神。保護環境,與自然相協調。
【國家地理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國家地理讀后感07-13
《中國國家地理精華》讀后感作文07-12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04-12
國家地理標志申請07-06
國家地理標志商標02-16
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事例07-05
山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07-05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讀后感作文600字05-07
國家地理攝影師的用光技巧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