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秋城濮之戰的意義
城濮之戰是戰國時期,奴隸制國家之間的爭霸戰爭,最終以晉國勝利而告終,晉文公從此當上了中原地區的霸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本文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在軍事上也有先發制人的策略,意思都是主張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但是,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是要運用先發制人這種戰術的,歷史上也有后發制人的軍事策略,這種策略主要是積極進行防御,在掌握敵方的基本情況后以反攻為主要的作戰策略,它常常運用在較弱的一方對抗較強的敵方時來制勝的法寶。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城濮之戰中晉國本來是處于弱勢的一方,晉軍的實力完全不能跟楚國的大軍相比,但是晉文王認真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在救援宋國的時候采取了先占領楚國附庸國的策略,讓楚國有所動搖。再后來,利用計謀讓齊、秦與楚國產生矛盾,選擇跟晉國進行結盟,來增加晉國的實力。這樣一來,晉國的軍事力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楚國也會因此有所顧慮。
之后,在與楚國主將子玉對戰的時候,主動退避三舍,避開楚軍的鋒芒,選擇在城濮進行交戰,那時候齊、秦、宋的軍隊也陸續到達了城濮與晉軍進行了會合。在作戰的過程中,晉軍針對楚軍的軍隊布局的情況,伺機而動,右采用示形動敵的作戰方式誘敵出擊,結果使得楚軍完全陷入重圍,失去了反抗的機會。最終以晉軍獲得決定性勝利而宣布結束。
城濮之戰簡介
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為了爭奪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晉軍制定詳細的策略,大敗楚軍,確立了晉軍在中原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晉文公率領軍隊從棘津渡河,進軍攻打依附楚國的曹國河衛國,企圖通過攻打楚國的依附國來吸引楚國的注意,從而為宋國解圍。晉文公先是率領大軍渡過黃河,進攻衛國,很快就把衛國占領了。之后,又對曹國發起了攻擊,不久便攻下了曹國的都城,俘虜了曹國的國君。晉軍攻打曹、衛本想誘惑楚軍北上,但是楚軍卻無動于衷,依然攻打宋國。宋國又來向晉王求救,晉王進退兩難,最終聽從了先軫意見,利用齊、秦喜賂怒頑的心理,制造齊、秦、楚之間的矛盾。晉國一方面讓宋國送一份厚禮給齊、秦兩國,讓他們勸楚軍撤兵。另一方面,把曹、衛的一部分土地贈送給宋國,以表示自己的忠誠。宋國沒有被攻下,加上曹、衛兩國的土地又送給了宋國,楚軍當然不會同意撤兵。秦、齊遭到楚國拒絕后,也非常惱怒,于是出兵協助晉國,形成了三大強國聯合對抗楚國的局面。
楚成王見勢不妙,主動把楚軍撤退到自己的國界內,要求子玉將楚軍的主力撤出宋國,避免與晉國發生沖突。但是主將子玉,狂妄自大,堅持要與晉國決戰。楚成王優柔寡斷,同意了子玉的建議,但又不給他補充兵力,只派了少許的兵力前去增援。
晉軍利用楚軍左右兩翼兵力薄弱的特點,采取了先擊左右側,再攻打中軍的策略。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楚軍陷入了重圍之中,最后不得已落敗而逃。
城濮之戰時間
城濮之戰發生在公元前632年,春秋時期,由于晉文公與楚成王為爭奪中原霸權而引發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晉文公于二十年初率領軍隊攻占楚國的附屬國曹國和衛國想要借此讓楚軍撤離宋國,結果楚國并沒有上晉國的當,依舊攻占宋國。面對這種情況,晉國又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宋國去賄賂楚國的同盟國齊和秦,讓這兩個國家勸說楚國撤出宋國。但是楚國并沒有聽取齊、秦的建議,反對撤離宋國。這樣一來,齊、秦對楚國傲慢的態度感到非常不滿,與楚國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加深。齊、秦放棄與楚國進行結盟,轉而選擇與晉國結盟。晉國得到了齊、秦、宋三國的鼎力相助,楚國也逐漸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于是,楚成王帶領軍隊率先撤離宋國,以避免秦國在后面進行夾擊。楚國的將領子玉對此感到不服氣,并不聽從楚成王的勸告,竟然狂妄地認為自己能跟晉軍進行一番較量。在子玉極力勸說楚成王的情況下,楚成王才勉強派出一部分兵力去支援子玉。子玉得到兵力以后,便對晉國提出要求,讓晉國重新為曹、衛復國,晉國一面在暗中許諾幫曹、衛復國,又讓他們與楚國絕交,一面又把楚國的使者給扣押,這使得子玉非常憤怒。子玉果斷出兵,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于是退避三舍到了城濮。在城濮展開的戰爭中,晉軍先擊潰較弱的楚右軍,又誘惑楚左軍進行攻擊,把左軍擊潰。最后,子玉認為大局已定宣布撤兵,又覺得自己無臉再回楚國便在半路上自殺了。猜你喜歡:
【春秋城濮之戰的意義】相關文章:
春秋淹城導游詞03-02
游淹城春秋園作文400字(精選20篇)11-03
合肥之戰簡介11-30
官渡之戰簡介10-24
袋鼠跳之戰作文03-06
班級之戰_1000字01-27
人蚊之戰作文04-12
呂氏春秋的名言12-04
美麗的春秋古城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