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家》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家》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家》讀后感1
在沒有讀過巴金的作品之前,我無法想象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或者說我根本就沒有想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是自從我讀了他的作品《家》之后,對巴金我有了全新的認識。《家》描述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趨沒落。
小學《家》讀后感2
在《家》中,感情是不圓滿的,帶著宿命的.傷,在《家》中,幾乎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抹深入骨髓的遺憾,回蕩著一縷沉重寂寥的嘆息……
《家》如同一支悲傷的抒情曲,傷感開場,心痛收尾,《家》恰似一首情思凄婉、深沉美麗的抒情詩,纏綿悱惻之余又潛動著一脈春溫。
小學《家》讀后感3
20世紀30年代初,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為了傾吐自己鮮明的愛和恨,宣泄自己積郁的'悲憤,也為了探索青春的價值和好處,在距故鄉(xiāng)成都千里之遙的上海,用整個身心,寫出了一本近三十萬字的小說。這個青年就是著名作家巴金。這本小說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家》。
小學《家》讀后感4
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被公認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優(yōu)秀的小說之一。它集中體現(xiàn)了封建大家庭制度下的典型形態(tài),書中描述的高家,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這個舊式的家庭內部充滿著虛偽和罪惡,各種矛盾潛滋暗長,逐步激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完美的`東西遭到無情地毀滅,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以及梅芬、瑞玨、鳴鳳等青年女子的命運,最終都免不了杯具的結局。
小學《家》讀后感5
《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慧,他思想先進,充滿活力,是高家的叛逆者,是完美與期望的象征。然而書中還有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覺新。如果說覺慧代表的是夢想,那么覺新代表的則是現(xiàn)實。
小學《家》讀后感6
作為主人公之一的覺新,無疑是全書最“華麗”的杯具。他是處于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犧牲品,他是新思想和守舊勢力之間抗衡的`矛盾產物,他以自己無數(shù)次的無奈悔恨委屈求全演繹了自己徹頭徹尾令人聲淚俱下的杯具人生,也注定成為舊時代千萬陪葬中之一。
小學《家》讀后感7
巴金在一九三七年曾在他寫的一篇《代序》里大膽地說:“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訴’。”他做到了。在這封建大家庭分崩離析的過程中,他赤裸裸地揭露了那個時代國民的麻木愚昧和社會的吃人本性真實一面。
【小學《家》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我的家08-15
關于家的小學作文06-11
家的溫暖小學作文02-07
家的味道小學作文02-05
小學生作文我的家07-31
家的味道小學作文 15篇02-25
小學課文《家》的教學設計(精選14篇)03-02
有趣的一家小學作文02-07
幸福的一家小學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