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數學與生活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與生活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1
暑假時,我、彬彬妹妹和許慎哥哥一起去高原旅游。
彬彬妹妹的密碼箱打不開了。彬彬爸爸決定試開密碼箱的密碼。
這一定很有趣!我們三個一聽說,就過去湊熱鬧,想看看彬彬爸爸是怎樣像柯南一樣試開密碼箱的密碼。
彬彬爸爸見到我們,出了一道題:“密碼有三位,每位是0~9中的任意數,最多有幾種可能?”我想也沒想,說:“每位十種可能,三位就是30種可能。”“再想想?”彬彬爸爸說。
“哎呦!腦子要爆了!”彬彬說著,撓了撓頭。彬彬爸爸說:“想想:最小000,最大999......”“哦!知道了!知道了!是999種”我說。“不對,還有000,是1000種。”聽彬彬爸爸那么一說,我不禁撓了撓頭。
“可是叔叔,如果密碼是999,你從000開始試,要試1000下嗎?”許慎哥哥問。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這是一種新的知識——概率。從最有可能的密碼開始試起。彬彬媽媽說密碼是彬彬的生日,一定是她設置時不小心弄錯一個數,我們從彬彬生日旁邊的幾個數開始試起就行了。”
用這種方式試,果然沒幾下就試出來了。
數學在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呀!我們可以用數學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小問題。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2
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感覺到數學,體會到數學,所以,數學是與生活同行,與我們同行。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馬路上,在市場里,在學校中,隨處都可以見到。例如:學生每天幾點上課?學生每天學習時間是多長?休息時間是多長?就像這樣簡單而又瑣碎的問題,卻在大千的世界里構成一連串美麗而奇妙的數學問題。從那高高的海岸紅木,那巨大的加利福尼亞美洲杉,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在世上的東西。在它上面我們能夠發現一些諸如同心圓、同心圓柱、平行線、概率、螺線以及比,等數學概念。再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用一個普通的正方形就可以折疊出不同的形狀和式樣。華羅庚說過這樣一句話:“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謎,日用之繁,數學無處不在。”這句話的最后一句令我感受至深。生活中有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每天用的最多的還是數學。
而如今祖國的花朵們,卻以什么樣的姿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數學呢?
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詞語出現在課本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閉門讀書的學生,想學好現在的數學,難。”大家紛紛說道。
教育專家指出,以前考試過分強調解題技巧,試題人為編造嚴重,故意設置陷阱和障礙,造成數學教育變成解題訓練,學生陷入題海戰。
而現在的應用題不僅題長,有時達200多字,而且與生活聯系緊密,要求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這樣一種思維模式:了解生活常識,在讀懂了試題內容后,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來。學生要有“數學問題是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注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通過相關訓練加以鞏固。
那么該怎樣培養學生的的生活實踐能力呢?我認為真正的學好數學,不是死記硬背書上的定義、法則,而是靈活運用知識,在生活中也能活學活用。僅僅常被人們忽略的東西,在考試時總是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你的面前,讓你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個東西,每一種物體都要留心觀察,仔細的觀察生活中的數學,與課本的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網上找到了答案。有的家長在培養孩子實際的解決問題時,用的方法很簡單卻又很實用。在孩子一年級時,家長每天都帶孩子去買菜,讓他從生活中直接發現數學的存在,并要求孩子準確的算出買菜要付多少錢,哪一家的菜質量好又便宜;在孩子上三年級時,家長能夠主動要求孩子擔任家里的`“小小計算員”來負責家里的水、電費計算以及交款;在五年級時,讓孩子獨立解決實踐問題,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在六年級時,家長出門逛街總要拉著孩子一起逛,是打八折便宜,還是買一贈一實惠?等等的一系列問題。
只有真正的認識數學,發現數學,才會愛上數學。
數學與生活作文 篇3
今年國慶節,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說,你們學了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今天爸爸要來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說,考就考唄,誰怕誰啊,請出題。
爸爸想用一塊長1。5米,寬0。8米的紅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標志用,小旗的規格兩條直角邊都是40厘米,你幫算算這塊布總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題,覺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們班隨便挑一個學生都能算出來,還想難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筆“唰,唰,唰”地寫了起來。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會兒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給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卻說我這是錯的,并說我沒有認真分析。我很納悶。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來一張紙,試著讓我用畫圖的方法去解答。一畫圖就發現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畫不到邊,這樣我不就把剩下的邊角料也算進去了嗎?肯定算多了面數,不可能有15面。我仔細分析剛才畫的圖,終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幾個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幾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滿意地向我豎起了大拇指,夸獎我愛動腦筋,不愧是我們家的數學小博士。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大圖形的邊和小圖形邊的長度不成整倍數時,不能用大圖形的面積除以小圖形的面積來計算。也使我認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死學習,要將課堂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學得活,用得靈。
【數學與生活作文】相關文章:
生活數學作文09-05
數學與生活作文03-16
生活與數學作文01-15
數學與生活02-20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4-24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精選05-19
關于數學與生活作文05-21
我的生活與數學作文12-23
生活與數學小學作文09-26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