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元宵節的主題作文四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主題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1
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它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美好。可還有一些人卻遠離自己的家鄉、親人,如武警戰士,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寧,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為了給遠離家鄉的武警叔叔們送去歡樂與祝福,傳統節日元宵佳節這天,我校“童鷹”小交警社團組織我們與武警叔叔們一起歡度節日。我們先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活動現場。一到制作臺前,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洗干凈手一邊學阿姨婆婆的樣子搓起了元宵,一邊懷著興奮的心情等待著武警叔叔們的到來。“來了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只見武警叔叔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一進門,他們就把軍帽整齊地排在桌子上,然后和我們一起熱熱鬧鬧地搓起了元宵。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溜溜的元宵就搓成了。
“燒好咯,燒好咯!”隨著社區婆婆的叫聲,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元宵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趕忙把元宵端到了武警叔叔手上,他們互相謙讓著……看著叔叔們開心的笑臉,吃著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我們的心里滿是自豪。
時間像飛箭過得真快。武警叔叔們要回部隊了,我們趕緊站成一排,大聲地說:“武警叔叔再見,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快樂,后會有期!”大家聽了全笑了。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啊!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2
過了春節之后,小孩們就會盼望傳統節日元宵佳節的到來。
我們這兒過傳統節日元宵佳節都要吃湯圓、餛飩,象征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吃完晚飯后,就會發現田埂上,小路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火把,孩子們跳躍著,呼喊著,奔跑著……這也是我們這兒的風俗:在一根竹棒上捆上柴,點上火,在自家的田頭甩著火把,嘴里唱著歌謠:“點點柴,大發財……”一把把火焰燃燒著,在田野里游動,像一條條火龍。大人們都會在村頭,在田邊看著我們玩“點點柴”,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或許在你看來,這只不過是農村野孩子玩的土把戲,可是它包含著農民對新一年收成的美好企盼,是一種別具農村特色的祝福方式。
節目,一個接一個。這不,剛從田里回到村子里,就聽得村中心傳來鑼鼓聲,禮炮聲。調龍燈開始了!
只見十來個身體健壯的男青年舉著長龍燈,龍身通體發亮,龍珠引路,珠動龍隨,龍身蜿蜒游走。這可全靠舞龍燈人的本事,瞧,他們隨著鑼鼓聲,一招一式整齊有力,配合默契。禮花在空中綻放,五彩繽紛,爭妍斗麗,整個村子火樹銀花!哇,好美的夜晚。深藍色的天空五彩斑斕,禮花如彩球,似雪花,像流星雨……天空光彩奪目!
淳樸的歌謠,游蕩的火把,喧天的.鑼鼓,舞動的龍燈,絢麗的禮花,把傳統節日元宵佳節“鬧”得一片歡騰!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3
元宵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里,人們要看花燈、吃羹……
晚上,媽媽說做糟羹吃。“耶!”我高興得一跳三千尺,因為,我最愛吃羹了!開始做羹了!媽媽從冰箱里拿出十幾種材料,有青菜、胡蘿卜、豬肉、米粉……只見媽媽用那把“嚇人”大刀把青菜、胡蘿卜、筍切成小碎塊,又把豬肉切成絲。接著水燒開了,倒上米粉,再把所有材料放進鍋里,然后撒一把鹽,嘗一嘗味道,這就是羹的制作方法,怎么樣,簡單吧!媽媽剛把羹端上桌,我就像餓狼似的撲了上去,我把羹大口大口的往嘴里送,好像五天沒吃飯一樣。爸爸一下子就把一大碗的羹吃完了,真牛啊!
吃完飯,我們就去看花燈了!我們來到靈湖,哇!人真多啊!大家忙著拍照,把靈湖圍了個水泄不通,真熱鬧!這里還是個花燈的世界!第一個圖案做的是碧綠的荷葉,是“喜事連連”;第二個上面做的是荷葉和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是“連年有余”;中間的.那個花燈最漂亮了,是藍色的,里面有幾匹奔馳的駿馬,還有一條紅鯉魚,好像要要跳出來似的;左邊有兩條活靈活現的龍,有鋒利的爪子,大大的嘴巴,身上有無數只奔馳的馬兒;那邊還有幾只“獅子”給你拜年呢!
這時,音樂噴泉開始了!噴泉一會兒紅的,一會兒綠的……像變色龍一樣。噴泉像一群仙人,一下子變成勇敢的士兵,一下子變成優雅的小女孩,真美啊!
元宵節都在正月十五,為什么臺州要在十四那天過呢?有人說是秦鳴雷的母親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吃齋,秦鳴雷為了讓母親能和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過。
多么開心的元宵節啊!既有美麗的花燈看,又有美味的羹吃!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4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慣,并且當時已有以出售湯圓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也稱燈節。在中國,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漢族民間流傳著。
元宵佳節,北京的飲食、糕點鋪,甚至連馬路兩邊都設攤兜售湯圓,家家戶戶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人們是多么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
湯圓又叫湯團、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我國最早描繪湯圓(元宵)的詩: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云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里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國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湯圓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里感到詫異呢!吃湯圓,憶親人。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習俗主題作文09-16
精華元宵節的主題作文10-09
關于元宵節的主題作文10-18
元宵節主題文案02-12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6篇05-10
精選元宵節的主題作文四篇06-25
【精選】元宵節的主題作文三篇07-01
【精選】元宵節的主題作文4篇07-02
【精選】元宵節的主題作文3篇07-09
【精選】元宵節的主題作文四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