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蘭道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穆赫蘭道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部電影,當我還沒有描述劇情的時候,就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了。
劇情太復雜,倒勿寧說,相較于背后隱藏的大衛·林奇式的敘述語言,劇情太蒼白——雖然一對金發黑發美女將畫面與故事以香艷色彩、濃烈激情渲染得生動、吸引,然而,你看到的皆是虛無。電影一再強調,只有寂靜,只是錄音。一段錄音,一段影像,記錄了一段過往,事情發生過,但此刻,唯有夢境才是真實,而夢境,失落在回憶之中,在死亡之中,陰郁而詭譎。
一、所謂劇情
整個劇情是打亂的,被大衛·林奇以夢中夢,或生命彌留之際的幻象來呈現。讓我們按照觀看以后所能理解的、相對容易的方式來敘述吧。
卡米娜是好萊塢一名成功的演員。戴安受卡米娜提攜,在電影當中客串一些小角色,她同時充當卡米娜的同性戀女友。然而,卡米娜開放的生活,使她對性表現得很隨意,她可以與男導演親密,也可以與其他女演員曖昧親吻,并且當著戴安的面。卡米娜甚至提出與戴安分手。戴安強烈地依賴卡米娜,她既窘迫、又寂寞的生活,使她視卡米娜為全部精神與情感的寄托。她卑微存在于卡米娜光環之外的陰影中,吞咽著嫉妒與失落的苦果。最終,她雇兇殺死了卡米娜,自己煎熬不過,又吞槍自殺于出租屋的床上。
二、出游的魂魄
電影表現的時候,身份與角色都是混淆的。躺在戴安床上的尸體不是戴安,而是卡米娜——這是戴安彌留之際的夢境,她潛意識里,強烈渴望自己成為卡米娜。
電影一開場的.車禍,導致卡米娜失憶,其實是戴安的魂魄以卡米娜的外形在游蕩,并且進入了戴安姨媽的房子,在此與戴安相遇。戴安陽光、熱情,富于同情心,在試鏡的時候,以精湛演技征服了所有人——這正是戴安理想中的自己。姨媽房屋的管理者,其實是后來出現的男導演的母親——戴安是不喜歡她的,所以,想象中,那婦人的身份被貶低了。兩個女子為揭開失憶前的身份而奔走,直到在一個神秘演出場所找到一把藍色鑰匙,打開一只藍色的魔盒——這個時候,兩個女子中的一個突然消失了,卡米娜呼叫戴安,戴安卻不見了。靈魂的游蕩至此結束,靈魂的同伴,根本子虛烏有,或者說那另一個的真人,早已先于這一個死去了,一切都是這一個的愿望體現。當假冒卡米娜的靈魂也墜入魔盒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真相便是——死亡。
演出場所,就是真正的現實,話筒反復傳出聲音,說道,只有寂靜,只是錄音。
魔盒開啟一片幽藍——記憶或死亡之境,電影進入了揭示真相的劇情。我們看到兩個女子不平衡的愛之旅程是如何走向悲劇與毀滅的,華麗的場景,難掩頹廢與荒涼。
三、失落的夢境
這是一部表現欲望的電影——戴安渴望成功和同性之愛,卡米娜渴望虛榮與炫耀浮夸,男導演渴望權力與控制,殺手則濫殺、嗜殺,投資大亨更想以金錢主宰一切……
這又是一個失控的世界,所有被壓抑的、該壓抑的,都爆發了……
凡此種種,被導演大衛·林奇精準把握,并以細節精致體現,當中不乏黑色幽默,眼神、動作更多替代了語言,效果卻更為震撼。電影整體充滿了想象的張力——不用心,你會錯過;用心之后,你還要思索。
弗洛伊德在他有名的夢的理論中闡述:夢是人的欲望的滿足。
欲望被滿足,本該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吧!電影卻表現了一個極致的夢,絕望的夢,毀滅的夢。
將死之人的最后意識,真正可以滿足生前的所有欲望了,而滿足之后,仍是虛無。
【穆赫蘭道觀后感】相關文章:
《穆謝特》觀后感02-25
《無間道》觀后感02-04
穆旦《我》的賞析02-26
看望穆老師作文11-30
穆旦經典語錄05-04
奧黛麗赫本的名言08-28
奧黛麗赫本名言02-21
奧黛麗·赫本的座右銘01-21
陳赫經典語錄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