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

時間:2023-04-03 04:54:53 先進事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我們該怎么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通用5篇)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1

  跑馬村為略陽縣橫現河街道辦事處下轄建制村,地處略陽縣城以西16公里處,位于橫現河街道辦事處西北部9公里的半山腰,地域面積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張家莊、馮家莊、徐家坎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79戶558人,常住人口165戶51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336人(其中精準識別貧困人口68戶232人),屬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單位為中共略陽縣委組織部,派駐駐村工作隊員5人(其中張方為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馬驍、鄧遠、劉治、張昌云4人為駐村工作隊員)。201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5元,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8元,相比2013年提高56.9%。

  基礎設施展新貌。

  新建通組水泥路3條10.4公里,實現組組通水泥路,入戶道路、庭院硬化率99.3%,安全飲水率達100%,電力入戶率達100%,移動通訊全覆蓋,寬帶連接到組。建成標準化衛生室1個,建成高標準農田500畝,配套完成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

  產業發展顯格局。

  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54戶,發展形成了核桃、中藥材種植和烏雞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地存核桃2000多畝,中藥材1800余畝,年養殖烏雞2萬余只。在全縣率先完成了扶貧互助合作社組建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村年輸出勞力192人,其中貧困戶70余人。

  住房安全有保障。

  全村累計實施移民搬遷49戶168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28戶105人,同步搬遷21戶63人。實施危房改造17戶,2018年底已全部竣工入住。

  到2019年底,全村共計脫貧退出98戶331人,其中2014年脫貧4戶9人,2015年脫貧27戶95人,2017年脫貧12戶47人,2018年脫貧52戶177人,2019年脫貧3戶3人,剩余貧困人口1戶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9%,村七條全面達標,實現了整村脫貧退出。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2

  梁家河村位于略陽縣以西53公里,距鎮政府以北1.5公里,全村總面積34.18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77戶1034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9戶489人,2015年被確定為全縣重點貧困村。略陽縣審計局攜手陜西鴻興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和西淮壩電管所傾力幫扶,派駐駐村工作隊員3名(其中譚芮紅為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王竹、張娜為工作隊員),56名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村四支力量緊扣全村脫貧退出目標,對標“五七”標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戰,截止2019年末,累計脫貧退出125戶474人,未脫貧戶4戶15人,貧困發生率1.45%,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順利實現了整村退出貧困村。

  抓產業促增收。

  積極克服農業產業弱小散短板,帶動全村發展金木耳130架,黑木耳210架,油牡丹61.5畝,袋料香菇26萬袋,天麻1.5萬窩,中蜂480箱,管護良種核桃1300畝,帶動貧困戶87戶發展中長期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8673元增加至2019年10514元。

  提升基礎促改變。

  圍繞“村七條”,全村道路、飲水、電力、村衛生室均達標通過行業部門認定。新建一處占地300余平方米辦公場所,完成安全飲水改造工程145戶,實施6.5公里灌溉引水和4條優質水田灌溉渠道及機耕路,建成便民橋2座,水泥路拓寬硬化8.5公里,高檔次衛生公廁2座,安裝監控攝像頭5處,架設了4個村民小組寬帶光纖通訊網。

  政策落實助脫貧。

  全村產業幫扶87戶61.80萬元,務工補助81戶74.35萬元,創業就業1戶,選聘護林員18名,公益性崗位34名,補短板抓兩房,實施異地搬遷安置30戶134人,危房改造21戶67人。全村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教育扶貧政策全覆蓋;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覆蓋率100%,貧困戶慢病簽約服務全覆蓋,33名殘疾人享受兩項補貼。兜底保障低保戶18戶49人,五保戶7戶7人!鞍藗一批”政策的落實助力貧困戶脫貧退出。

  建強組織聚合力。

  嚴格執行周一例會制、輪流坐班制、首問負責制等工作制度,推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邀請幫扶單位和村黨支部聯合開展黨日活動,入戶慰問貧困戶黨員和老黨員,班子的團結為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使村黨支部逐步成為推動農民增收和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3

  何美玲,中共黨員,2014年8月到藤縣東榮鎮鎮夏垌村任計生專干,2017年10月被推選為夏垌村村委會主任,2021年先后高票當選村黨總支部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藤縣第十五屆黨代會代表、梧州市第十四屆黨代會代表。七年時間里,她不忘組織信任,不辜負群眾期望,一步步成長為村民群眾的貼心人、脫貧致富的幫扶人、疫情防控的守護人,將芳華綻放在夏垌村。

  心系群眾,她是村民群眾的貼心人。何美玲剛剛接觸村里工作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但她硬是憑著一股韌勁,一家一戶地走訪,跟村民群眾說貼心話,和村里黨員、老干部、鄉賢和致富能手談心里話,摸清了村情民情,為下一步夏垌村開展以獎代補、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繳納農村醫療保險和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支持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在一次入戶走訪中,何美玲了解到村民羅志旺家4個女兒都在上學,而他本人又無法外出務工的情況后,通過政府的幫扶政策,幫助羅志旺成為夏垌村的一名保潔員,負責夏垌村易地扶貧搬遷點周邊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作。羅志旺感激地對何美玲說“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村里的幫助,讓我既能在家踏實照顧孩子,又增加收入!

  在何美玲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成員轉變了工作作風,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持續完善村里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整治人居環境,夏垌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善,何美玲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成長為群眾口中的好支書。

  敢闖拼搏,她是村民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引路人。夏垌村作為一個貧困村,共有貧困戶56戶,貧困人口245人。在脫貧攻堅期間,何美玲帶領全體村干部通過包村組、點對點進行幫扶跟蹤,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任務。為推進異地扶貧搬遷點工作,何美玲帶領村干部一戶一戶地去做搬遷戶的'思想工作,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打消他們存在的顧慮,共同探討搬遷后的致富辦法。為了村民能及時住上漂亮的房子,在項目實施期間,何美玲經常親自到現場監督檢查搬遷點新房建設及生活環境配套設施施工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各方面問題,配合施工進度。2017年12月,在一片鞭炮聲中,24戶搬遷戶高高興興地入住搬遷點,住上穩固敞亮的房子!案兄x黨和政府,讓我家有了新房子住……”藤縣東榮鎮夏垌村易地扶貧搬遷戶覃炎慶在喬遷新居便招呼客人邊說。

  不辭辛勞,她是疫情保衛戰上的守護人。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根據疫情防控的統一安排,要求全村取消走訪拜年等群集性活動。何美玲為保護村民群眾的健康,不舍得休息,發動村干部、村民小組長、村醫和其他黨員群眾登門入戶宣傳防疫知識,勸導村民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懸掛宣傳橫幅20余條,印發宣傳冊1000余本,利用微信群、村委氣象大喇叭、流動小喇叭等載體,全天候巡回播放疫情公告及預防科普知識。在夏垌村10個自然村村口設立17個值守檢查登記點。尤其是在蒙山縣陳塘鎮交界處,還設立1個24小時值守檢查登記點。在她的帶領下,春節期間,夏垌村沒有一個串門走親戚的。面對嚴峻的戰“疫”形勢,何美玲始終沖第一線,緊繃防控“安全弦”,看著日漸消瘦模樣的媽媽,10歲的兒子懂事地說:“媽媽,你多吃點,你看你都變瘦了!焙蚊懒嵫劭舴簻I,這段時間一直忙著村里的事,都顧不上兒子了。

  幾年來何美玲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帶領村民攻堅克難,邁步奔小康,對于成績她永不自滿,對于困難她永不服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柔肩負重擔、巾幗綻芳華。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4

  總有一個身影最后一個走進陽隅鄉政府的大門,那一定是王鋒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了;總有一盞燈在漫漫長夜中徹夜長明,那一定是王鋒同志在通宵加班加點。王鋒,198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09年9月參加工作。作為全鄉扶貧工作業務的具體負責人,身處脫貧攻堅的最前線,擔負著全鄉脫貧攻堅推進落實的重任,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一樁樁一件件直接關系到全鄉的脫貧攻堅成效。從接手扶貧工作那天起,他就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竭盡全能使陽隅的困難群眾打個翻身仗。

  調查研究,吃透政策

  陽隅鄉位于稷王山東麓,境內有297條溝壑,35個磨盤嶺,生活在這的老百姓都是以種植山楂、蘋果和藥材為生。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限制了與外界的溝通,種植的東西賣不出去,可以說是個地地道道的貧困鄉鎮。2017年7月中旬,王鋒的腳步就在陽隅這片土地上扎了根,在1個月時間里,走訪了6個貧困村,200余戶貧困戶,了解他們致貧的原因,傾聽困難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想,給黨委政府提供了第一手詳細資料,并附上了自己的脫貧策略,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盡快讓這些貧困戶也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打鐵還需自身硬!标栍玎l脫貧攻堅工作站作為開展全鄉脫貧攻堅工作的專門機構,承擔著指導鄉村兩級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王鋒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多次帶領工作站一班人、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認真研讀省市縣關于脫貧攻堅的政策性文件,他深知吃透上級精神,才能更好地指導工作。期間,他的扶貧攻堅學習筆記就寫了整整三個厚厚的筆記本。如今他不僅自身準確掌握了脫貧攻堅相關政策,還打造了一支業務精、素質硬的脫貧攻堅戰隊伍,為全鄉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心系群眾,溫暖同行

  陽隅鄉張才嶺村地形地貌復雜,山體滑坡泥石流的危險隱患時刻存在,嚴重影響著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完成。根據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資金不到位、村民不理解等情況下,王鋒多次積極協調,聯系上級部門,克服重重困難,幫助貧困戶通過異地搬遷脫貧。在7戶搬遷戶中,有一個叫武桃仙的盲人,居住在窯洞里多年,因為她自身的特殊原因,用她的話就是,“我對這個家比親人還熟悉,走幾步就是床,走幾步就是做飯的地方,出門走幾步就是廁所,我很清楚,我不搬,搬了讓我以后怎么生活....”村長怎么勸說她就是不愿意搬遷。王鋒得知這個情況后,多次到武桃仙家向她詳細講解扶貧政策,幾乎每天下班都去她家給她講新房子如何好,城里的生活和新鮮事,慢慢的,武桃仙的心被打動了,有了想去新房子“看看”的想法。捕獲到這個喜訊后,王鋒立即安排車親自帶著武桃仙去新房子,給她講新房子的布局等等,看到她臉上的笑容,大家都松了口氣,F在的武桃仙再也不提她的舊窯洞了,而是逢人就夸“黨的政策好”。目前全村在危窯中居住的7戶13人貧困家庭都搬進了有新門簾、電暖、電磁爐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的新房子。

  發展產業,精準扶貧

  鞏固脫貧要取得成效,發展產業才是出路。陽隅鄉甕村是一個蘋果大村,但由于市場波動大,村民無品牌意識,管理較粗放,蘋果一直未能形成規模產業優勢。王鋒深知要讓老百姓徹底走向致富路,必須讓他們自己“造血”,也就是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他多次與村干部溝通壯大蘋果產業的想法,并聯系周邊縣市,帶著村里的蘋果種植戶外出觀摩學習,讓群眾拓寬眼界。在蘋果豐收季節,他積極組織舉辦了“蘋果紅了”豐收節,邀請了媒體、攝影愛好者對甕村的蘋果進行大力宣傳,提高了甕村蘋果的知名度。同時,他還聯系搭建電商平臺,使蘋果搭上電商社交新零售的快車道。經過一年的奔波和努力,2018年底,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設了庫容量500噸蘋果的儲存庫和240平米的分揀包裝車間;利用現有的合作社對農資進行統一采購和供應,確保品質保證,吸納貧困戶為勞動力,大大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他還聯系工商部門對合作社的蘋果進行商標注冊,目前已注冊“楓芯果”商標的蘋果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扶貧扶志,重拾信心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于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對于那些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他們的心理更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潰的邊緣。王鋒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這類貧苦戶的`心理疏導,采取精神扶貧,扶貧先扶志,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甕村的貧困戶何俊師,家里有五口人,妻子因家庭貧困離家出走,母親也患有癌癥,兩個孩子在上學,對于他來說,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學的兒童,生活的重擔壓的他幾乎無法呼吸,眼前一片暗淡。王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決不好,何俊師很有可能走到社會的對立面。為此,他同支村委、幫扶責任人一起,經常到何俊師家,給他講解目前的扶貧政策,協調孩子的學校,讓孩子安心學習;還幫助何俊師落實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得知何俊師會修配眼鏡后,他就積極聯系眼鏡批發商,讓他在家做起了小生意,既能照顧臥床的母親,又能掙錢保障孩子上學。終于,何俊師在2018年成功脫貧,走向了致富路。如今,何俊師走路時腰板也硬了,見人也熱情了。

  為了重拾貧戶群眾生活的斗志,王鋒還組織舉辦了“我脫貧·我光榮”宣講活動,從全鄉評選出5名脫貧明星戶,讓他們結合自身脫貧經歷,從自立、自信、感恩、居家環境等方面到全鄉15個村進行宣講,讓貧困戶給貧困戶面對面講故事、談感受,引導廣大貧困戶要靠勤勞致富而不是靠爭貧致富,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對黨、對國家的感恩之心。

  如今,在脫貧工作的收官之年,王鋒的身影更加忙碌。

  為了群眾的美好生活,他常說“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5

  扎西加,男,藏族,1981年9月生,200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共和縣切吉鄉莫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始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立足本職,勇挑重擔,狠抓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黨員群眾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全村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抓班子、帶隊伍,緊握支部建設“接力棒”

  作為一名白手起家且小有成就的普通農牧民,考慮到需要肩負起全村百姓脫貧致富的重擔,對自己的生意也有一定的影響,扎西加起初不愿意擔任黨支部書記。與他風生水起的事業相比,莫合村這個一村一社的貧困小村,仿佛沒有任何出路。2014年,村“兩委”開始了換屆選舉,思路清晰、能力出眾的扎西加成為了群眾的希望,在群眾期盼的目光和老書記再三的邀請下,一?逝渭亦l脫貧致富的種子,悄悄發了芽,經過幾天的輾轉反側,他最終還是接過了老書記手中的接力棒。多年來,扎西加以舍小家為大家的共產黨員品格,克己奉公,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兢兢業業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

  上任伊始,扎西加就認識到,要想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黨的引領是發展壯大的“生命線”,從最基礎的規范“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制度開始,他廣泛與全村黨員群眾交心談心,把自己在外地看到的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分享給大家,共同謀劃脫貧致富的工作思路。在努力統一全村思想認識的同時,他積極協調鄉黨委政府及上級相關部門,爭取各類惠民項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莫合村異地扶貧搬遷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樹雄心、立壯志,爭當經濟發展“領頭羊”

  “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還不夠,還要強化大家增收致富的能力,但迫于切吉鄉地廣人稀的實際,全村黨員群眾討論來討論去,仍舊沒有很好的發展途徑。在與朋友一次偶然的交談中,扎西加了解到切吉鄉將作為全州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實施風電建設項目,善于把握機會的他,從中嗅到了全村脫貧致富的商機。他當機立斷,發動24名黨員帶頭,引領全村138戶入股創辦村級企業,成立了共和縣健美思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生產水泥制品、建筑用材,為周邊建設項目提供建設用材,目前,每年收益達10萬元。

  作為一名黨員,扎西加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在工作生活中處處作表率。異地搬遷后,老村土地荒廢嚴重,滿眼都是殘垣斷壁,部分群眾因老屋中建有“本康”,不愿意拆掉舊房屋。為了改變村民的觀念,他帶頭推平了自己家的`舊屋,為全村群眾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在老村的位置上,扎西加積極鼓勵全村黨員群眾以土地、草場入股,開辦畜牧業種養殖合作社,整合耕地草場資源,集約化規;B殖黃牛、種植青稞、豌豆等農作物,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初具規模,年底村集體預計收益達7萬元。時值109國道建設之際,扎西加又想到馬路經濟,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他日夜奔波爭取各類項目,最終爭取到資金392萬元,實施了旅游扶貧產業園項目,目前,已建成產業樓2棟,收益12萬元;剩余7棟將在年內完工,全村村集體經濟正在蓬勃發展。

  站隊首、當先鋒,勇吹疫情防控“沖鋒號”

  2019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扎西加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緊急召集村“兩委”成員及村民小組長召開工作會議,做好疫情防控統籌安排,組建專項防控小組,協調調動農牧民黨員、志愿者、村民小組長等多方力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為做好本村疫情防控提供了堅強的后盾。當群眾都在家安心吃一碗熱乎飯的時候,他在卡點值守,有時一碗泡面、一塊涼饅頭就著咸菜就是一頓飯;當群眾已進入溫暖被窩的時候,他還在村內巡邏,困了就在車上瞇幾分鐘。每當村民們勸他早點回去休息時,他總是說:“我作為支部書記,更要帶好頭,不僅白天要值好班,晚上更要給值勤的同志加油打氣,夜里零下六七度,他們還在堅守,我哪能安心在家里待著!

  在扎西加的帶領下,莫合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示范引領作用,積極調動農牧民以多種形式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帶領群眾謀發展、謀轉變,讓牧民由原來的“單打獨斗”到共同出謀劃策參與經營,真正享受村集體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實惠,全村走上了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異地搬遷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先進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2-06

先進勞模事跡材料04-24

先進事跡材料11-09

先進班級事跡材料12-08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11-01

先進家庭事跡材料11-19

先進中隊的事跡材料02-21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10-13

物業先進集體先進事跡材料0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黄石市| 遵义市| 普洱| 靖边县| 商水县| 西乌| 黔西县| 榆树市| 维西| 肥东县| 琼结县| 公安县| 丁青县| 五莲县| 清水县| 赞皇县| 庆元县| 连江县| 正定县| 宿松县| 富顺县| 渭南市| 台江县| 江达县| 大竹县| 宜丰县| 靖安县| 全南县| 潢川县| 秭归县| 栖霞市| 双牌县| 江永县| 曲阜市| 巴塘县| 衡山县| 宁化县| 紫云| 荥经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