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這幾周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國》,共有七集,每次看完之后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這部關于美食的紀錄片,記錄著美食以及美食身后的故事。其實,《舌尖上的中國》在記錄的都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美食,它匯集了大江南北的美食,表面上描述一個個食物,實際上在表達的是美食背后的故事——辛勤勞作的人們。每看一次,我就會有一種垂涎三尺的感覺,放學都有一種想去吃美味的沖動,即使我吃不到美味,哪怕找些東西來填飽肚子,都會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看來,美食對于人的誘惑是非常的大的,我相信這些感受也并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所有觀看過這部美食紀錄片的人的感受,或許正因為這極大的誘惑,才會讓這部紀錄片火遍大江南北。
電視鏡頭里的美食,那么唯美,唯美的畫面,唯美的食材,唯美的音樂,都讓人流連忘返。不是所有的食材都可以成為美味,在這食材的背后,肯定會有一雙神奇的手,來做出美味。或許是游訪的美食家,或許是餐館里德廚師,也或許是最普通不過的平凡的百姓,他們做出的美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背后需要的是許許多多人的付出,這其中的付出是充滿艱辛跟危險的,美味的來之不易,就需要我們品味美食的人的感恩。美食背后付出很多勞動的人們,他們也有著一份感恩,他們感恩上天的賜予,他們有著他們自己的專屬信仰,因為他們堅信大自然也會給予他們美味的饋贈。
《舌尖上的中國》七集,每一集都有著獨特的名字,每個名字都是有著幾個具體的故事來支撐的,每一個故事也都是以一個家庭來進行描述的,首尾呼應,將每一集都做到了最好的闡釋。在這每一集中,都會有幾個令人感到的故事,在這里,要表現的就是隱藏在食物身后的人文關懷。從云南的鹿茸到浙江的冬筍,從南方的水磨年糕到北方的面條,從發酵的腐乳到腌制的臘肉,不得不說,這部美食片是我國大江南北的美食的縮影,它將差異的地域和多樣的美食協調般的組合在一起,不僅讓人們領略到不同食材在采集與加工中的獨特的魅力,也讓人們領略到了隱藏在食物身后的人文關懷。故事中的每一位平凡主人公在日常生活的片段中,真實地向大家講述了食材最返璞歸真的做法,同時也折射出了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習俗,表達了對平凡老百姓的關注和尊重。
在這部紀錄片中還有很多的有趣的好玩的東西,我也不能完全的記錄下來,但我相信中國的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遠遠不是這七集紀錄片能夠完美詮釋的,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去努力發現挖掘,來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的飲食文化。現在的我們,不但要嘗遍各地美食,而且還要自習發現美食背后的文化,那樣,我們在享受的不僅僅就只有美食,還有精神上的美食,我們獲得的就是一場盛宴。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6-09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6-20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5-29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作文06-26
《舌尖上的中國2》的觀后感06-14
《舌尖上的中國2》觀后感09-21
舌尖上的中國隨筆07-05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15篇02-07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