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時間:2023-04-01 08:38:41 先進事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通用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1

  4月7日,曙光小學微信工作群發布的一則消息拔動了全體教職工的心弦:“趙陽老師作為教育局首批支援人員,進駐森工慧德居隔離點;為湯原轉運隔離人員做服務工作。”

  趙陽,男,43歲,是曙光小學的一名美術教師。他出身教育世家,父母均是曙光中學的退休教師,是標準的教師之家。

  美術是沉靜的藝術。趙陽老師的性格,恰如美術這門藝術。平日里,他安靜地教書育人,讓人幾乎察覺不到他的存在。可是,他卻無處不在。自打他來到了學校,學校就有了自己的設計人才,校徽、校園規劃圖各種設計都出自他手。各班的板報也成了他的專利,遇到什么活動老師們都要找他來畫板報,設計圖案。老師們的課件不會做了,也要找他來幫忙設計。曾經一場培訓下來,他做的課件囊括全場。他默默地忙碌著,不圖名利,甘當無名英雄。

  教師工作態度嚴謹是出了名的,各個部門經常向學校求助派遣教師志愿者協助工作。抗洪搶險,義務勞動……凡派遣工作,必有他的身影。

  曾經有一次,他被學校派到機關去幫忙,那項工作非常忙碌,節假日都不休息,從早干到晚,中間沒有休息的時間。而且,這個工作是長期的。一連數周的離開,打亂了學校的運行節奏,找他的電話絡繹不絕,讓他在機關的工作也干不下去。他索性請了家人來幫忙,替“他”去機關工作,而他得以返回學校,全心全意地為學校服務。

  除去日常的教學,他在學校的工作也五花八門。和會計一起負責學校的財務工作,接替校醫做學生奶的發放工作。時常還要友情支援中學,給中學也畫過不少圖,往往給小學畫圖就捎帶上中學,財務工作上也是這樣,給中小學后勤幫的忙不計其數。疫情來了之后,他又負責全校學生的酒精消毒工作,每個工作日他都需要和值周教師一樣提前到校,站好阻擊疫情這班崗。

  曙光小學教師志愿者的身影出現在各個抗疫前線。佳木斯火車站,樺南縣疫情防控黨員服務站,曙光體育館全場人民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現場,大白志愿者中處處都留下曙光小學教師的足跡。

  曙光小學教師或多或少都有當過大白的經歷。大白的工作照成了曙光小學工作群里靚麗的風景線。今天是你,明天是他,照片上的主角是流動的',但是有一個配角卻是固定的,那便是趙陽老師,他總是安靜地出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默默的做著自己的工作。

  只有這一次,他成了曙光小學工作群里的大白主角,他是唯一的一名外派到森工慧德居隔離點的曙光小學教師。

  然而,他依然忽略了自己,他拍攝的是隔離點的環境,他關注的是隔離者的需求……

  抗疫的前線上,有很多“趙陽老師”。他們乍看起來普普通通,但他們卻是戰疫長城的基石,不可或缺。他們在前線冒著生命危險奉獻著青春熱血,他們的家人在后方給予他無限的支撐做他堅強的后盾。

  這是教師的榮譽,這是教育世家的傳承。教育同仁們,讓我們一起為偉大的逆行者送上祝福:愿疫情早日散去,愿君平安歸來。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2

  為了盡快遏制疫情,切斷傳染途徑,我區征用了多家酒店賓館,對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觀察。孫東健同志于5月15日下午接到通知,被區委組織部、區委統戰部派往旅游賓館隔離點工作,主要承擔綜合及后勤保障任務。

  一、迅速進入角色,做好準備工作。

  接到命令后,孫東健同志匆忙地收拾了換洗衣物,提前進駐隔離點,仔細了解賓館的樓梯電梯設置、房間排布、監控系統使用等情況,組織工作人員按照隔離點設置標準熟悉區域設置和運轉流程。隔離點啟動當天,她迅速帶領醫務組、消殺組、安保組的全體人員做好物資籌備、場地熟悉、流程梳理、防護培訓、消毒培訓、醫療垃圾安置轉運等準備工作。

  二、加強溝通協調,摸清人員情況。

  為確保接收的隔離人員準確無誤,她時刻關注相關工作微信群,在收到信息后及時通知醫務人員穿好防護服,并與醫務人員一道提前到指定接收地點等候,清點隔離人員數量,做到底數清。從5月15日16時進駐隔離點后,她連續工作14個小時,直到次日凌晨5點才休息。隨著隔離人員陸續入住,她配合醫務組的工作人員逐一摸排隔離人員的情況,對于一些本人說不清情況,社區提供信息不全或不準確的隔離人員,她及時與相關部門反復溝通,查清9人的信息,從而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向上級部門全面、準確地報送相關數據。

  三、強化衛生管控,保障食品安全。

  她及時與賓館管理人員溝通,督促賓館嚴格執行廚房環境衛生管控各項要求,確保賓館后廚做到每餐結束后整體消毒,所有人員均佩戴口罩和手套,所有熱食類餐食須每日留樣備檢,所有餐食均采用一次性餐具裝盛,“每人份”盒飯、水果以食品袋分裝配送,避免交叉感染。后廚按照清淡營養、品種多樣的原則,每天為隔離人員及工作人員提供三餐、水果、酸奶,精心搭配。因為每次穿戴防護裝備耗時,醫務組都是提前穿戴好,等著盒飯分裝完成。為了能讓隔離人員及醫務、安保等工作人員吃上熱乎飯,她主動與配餐人員溝通規劃最節省時間的路線,將協助配餐人員將有各種特殊要求的餐食單獨裝袋并做好標注,便于發送。

  四、耐心細致服務、做好后勤保障。

  送完餐后,她才有時間吃口飯;夜深人靜時,她還在值班。自從來到隔離點后,她每天都工作14個小時以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工作繁忙而瑣碎。除了登記上報信息、交代注意事項、準備日常生活用品、接收隔離人員親屬運送的物資外,她還當上了隔離人員的“服務員”。從進駐隔離點工作,她的手機就24小時待命。隔離人員的藥沒有了、開關失靈了、電視出故障了、想買食物了等等這些瑣碎的.小事,她都主動熱情地去幫助溝通解決。隔離人員的生活需求各不相同,類似服務還有很多,她都會想辦法盡力滿足,默默堅守,用心服務。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疫情面前,她選擇放棄休息,放棄和家人的團聚,與丈夫、女兒一道戰斗在抗疫一線,家中只留下年近八旬的母親,用情用愛為隔離人員做好服務,在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用每一頓暖心的飲食,每一次按時配送的餐點,每一次服務保障,一天天辛勤的堅守,傳遞了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3

  集中隔離點是抗疫的“特殊戰場”,也是隔離人員的“健康港灣”,不容有半點懈怠。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發,廣陽區眼科醫院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主動擔起隔離點管控任務。

  烈火煉真金,重任顯擔當。集中隔離點是防疫戰線中最危險的地方,是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疫情發生以來,廣陽區眼科醫院在全力保證核酸采樣任務完成的情況下,先后抽調醫護人員支援隔離點設置工作。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隔離點全體人員團結一致,嚴格按照規定程序接收人員,一絲不茍,規范操作,保障了集中隔離工作有序實施。他們他們不分晝夜、不講條件,履職盡責、任勞任怨,為群眾筑起一道防護墻,用自己的逆行,換來大家的`健康平安。

  潤物細無聲,服務見真情。在隔離點,醫護人員夜間要保障轉運防疫安全,白天還要配合做好隔離人員生活保障工作,反復為工作人員講解穿脫防護服流程,緊盯操作,確保每個環節嚴謹有序。被隔離人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習慣不同、經歷不同、素質不同,加上長期隔離帶來的心理壓力,都為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為了有效溝通、減少接觸,區眼科醫院工作人員建立了被隔離人員微信群,對有特殊需求、緊急情況的隔離人員重點關注,工作人員通過發文字、傳語音、視頻通話,為他們解決困難、安撫情緒,讓他們枯燥乏味的隔離生活盡量過的溫馨滿足!

  疾風知勁草,戰疫踐初心。3月9日,具有4次隔離點工作經歷的年輕職工王云彪義無反顧申請再次出戰,入駐酒店隔離點,迅速按照市、區防控辦要求對酒店進行改造,規范設置三區兩通道,打隔斷,鋪地面,安排房間;對酒店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緊張有序的部署和落實各項工作,進入全面戰斗狀態,當天一直工作到凌晨2點多,確保了被隔離人員順利入住。3月14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王云彪作為負責人又轉戰錦江都城酒店,順利接收隔離人員。關鍵時刻沖鋒在前,彰顯了一個年輕人的責任擔當。

  隔離點工作紛繁復雜,在這里你看不到驚心動魄的搶救畫面,有的是點點滴滴的繁瑣,有的是日復一日的堅守,有的是一個個默默守護的身影。他們不畏艱險,聽從安排,無怨無悔,日夜奮戰在防控一線。奔波的腳步,匆忙而堅定,他們始終一往無前,用實際行動為人民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4

  從5月6日開始,鄭能華、彭璽、依娜拉、趙艷美、李茜、官文洪、鮑海燕因為疫情防控走到了一起,他(她)們組成留觀賓館隔離醫學觀察工作組,24小時,用愛心、勇氣、責任守護著平安,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項工作。

  他(她)們負責的留觀賓館隔離人員,不僅有成年人、還有未成年的孩子、孕婦,在14天不出門情況下,隔離人員普遍都會出現一定心里壓力,再加上外在環境影響,很容易產生焦躁心理等負面情緒。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隊員們時刻繃緊神經,24小時值守,認真記錄每天工作情況,時刻關注隔離人員身體狀況、心理健康,守護大家的安全。為了讓隔離觀察人員感到安心,建立微信群,陪她們聊天、解疑,主動把電話號碼留給隔離觀察對象,有任何需要隨時聯系,通過溝通、安慰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同時減輕他們的負面情緒,讓隔離工作有了溫度,讓隔離對象感到了溫暖。

  5月的勐臘天氣高溫,在賓館隔離點內,隊員分工合作,每天按時消毒、上報各類報表、測量體溫。由于該賓館沒有電梯,隔離人員一日三餐和生活物資,每天由工作組步行從一樓送到四樓,每天來回100多次,每次脫下防護服,大家都汗流浹背,有時候一天只能睡4、5個小時,但隊員們沒有埋怨,大家知道這是一份信任和沉甸甸的'責任!

  每次脫下防護服時問:“累嗎,來這里后悔嘛”,隊員們抹抹臉上的汗水,紛紛笑著說:“有國才有家,我們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出一份力,守護大家的健康平安和生命安全,是多么光榮。”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5

  邵柘精是撫松縣交通運輸局下屬單位撫松縣公路管理段的安全科科長,今年51歲,2021年春節期間他就報名在通化密接、次密接人員隔離點白溪酒店工作,他每天穿著防護服,背著40斤重的消殺設備,從1樓走到7樓一天兩次對人員居住的樓區環境進行消殺,完成消殺后再負責把工作人員換下來的防護服等垃圾進行收集處理,再進行自我殺毒,回到清潔區換衣已經濕透。一干就是28天,從沒有叫一聲苦一聲累,圓滿地完成隔離點工作任務。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誓言。

  積極響應號召,火速奔赴一線

  2022年3月10日下午6點,邵柘精接到緊急通知,到山里紅劇場參加隔離點防控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對當晚緊急安置到我縣的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學生開展隔離閉環管理工作,直到9點會議各項工作任務安排才結束,他沒來得急收拾任何東西就直接坐上大巴車奔赴白溪酒店隔離點,邵柘精再次沖向了抗疫一線。10點到達白溪酒店,由于去年第一次在隔離點工作是負責消殺,這次他又被分派到消殺組。接受完任務,他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備料、穿防護服,一直進行準備工作。凌晨4點第一批轉運人員到達酒店,待人員入住安置工作完成后,他們馬上對樓區環境進行消殺。直到3月11日早上8點全部消殺才完成,整個工作期間邵柘精沒顧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飯。但是他毫無怨言,用他的行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克服身體困難,做好隔離堅守

  由于奧密克戎BA.2具有極強的傳染性,隔離點工作時刻處在危險之中,因此這次消殺環節特別加大了消殺濃度比例,由于邵柘精屬過敏體質,第二天在高濃度消殺環境中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心臟難受,他馬上被替換下來,調到物質保障組。他到物質保障組后沒有請假休息,而是馬上投入到工作中,認真搬運醫療物資、生活用品,面對一車車的幾百件的物資,一刻不停來回搬運,一件件地送到儲備庫,巨大的工作量使他的`衣服常被汗水浸透,但他毫不退縮,有的只是黨員的堅守、堅持、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

  樹牢服務意識,做好安全防護

  由于在隔離人員中陸續有陽性感染者檢測出來,使隔離點工作環境感染風險度提高。有的同志不免緊張、焦慮,邵柘精看在眼里,用堅定樂觀的心態鼓勵身邊的戰友,緩解他們緊張焦慮的情緒。在配送物資時及時安撫隔離區戰友,傾聽他們的需求,給他們送上真摯貼心的服務,讓他們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同時感到暖心舒心。他用自己的初心和行動,用逆行者的實干和勇氣,激勵著戰友在疫情防控中不斷前行,讓我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6

  3月31日下午6點左右,我縣疫情防控“平戰一體”工作后備隊1隊13名隊員分別接到于都縣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電話,點名要求各單位選派黨員以及后備干部參加隔離區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在接到電話的第一時間,1隊的隊員們沒有絲毫猶豫,簡單收拾行李衣物,立馬前往隔離點準備工作。不到晚上八點,13名隊員全部到齊,并立即投入到隔離服務工作中去。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來自生態環境局的金立忠作為1隊的隊長,在第一時間到達隔離點后,立馬組織隊員們展開工作部署,做好分工及責任安排。金立忠首先做好任務分解以及工作安排,將工作隊細分為信息組、消殺組、物資保障組、醫務組,使得工作在一開始就獲得有效有序開展。

  黨員帶頭,率先垂范。金立忠、劉鑄漢是老黨員,先后作為隊長,始終在工作中帶頭示范。“今天有哪些工作還沒開始?”“有什么困難沒有?”“我也可以搭把手……”這是他們每天早起先詢問第一件事。金立忠愛人要上班,家中還有80多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但是仍然能堅守隔離點,盡心盡力做好工作統籌安排。

  來自縣融媒體中心的黨員干部段觀連,是副隊長更是信息員,主要負責隔離區每天每個隔離人員的`解除隔離信息采集及報送工作,因為辦公電腦不夠,在做好其他輔助工作的同時,更是選擇午休時間或者半夜使用空閑電腦加急采集、核對、上報、存檔信息……作為年輕黨員,來自縣紀委的肖帝柏是一位90后,根據安排,他和來自縣編辦的吳祖盛負責隔離區全域的消殺工作。酒店8層樓間走廊,90多個房間,每天消殺三趟。隔離人員解除隔離后,又要負責每個房間的衛生清理和床單被子更換,工作量大,任務細瑣而又繁重,往往一趟下來便汗流浹背、辛苦不已。而每次消殺前后,穿、脫防護服自我防護消殺也是一個磨人活,由于多次酒精消毒洗手,有輕微過敏體質的吳祖盛雙手隔幾天就要脫一層皮……

  “讓我來、交我辦……”這是在隔離點工作中大家常聽到的感人話語;“不累,權當每天多幾次鍛煉的機會!”這是在隔離區勞累過后大家相互鼓勁最動聽的話……正是如此,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好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熾熱的心和誠摯的情樹起了年青一代的擔當和責任,讓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7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干,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里,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范,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復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里。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后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了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后,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后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愿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8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濱江新區長林社區配合當地同志開始了他們的防疫抗疫工作。他們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剛剛入職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強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闖的“巾幗英雄”。

  2月3日,第一輪入戶調查和宣傳工作開始了。此時正值疫情高發期,家家門庭緊閉,叩門時要么半天無聲、要么大聲一句“搞么子的!”面對群眾的不理解,52歲的鐘濤不停地往返于門房和樓棟間,一遍遍地敲門、打電話,直到業主理解配合調查為止,一天下來衣衫已經不知道被汗水浸濕了幾次。陳瑞靜,一名年輕的'“90后”,聽說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無法參加時,便主動請纓承擔長林安置小區25戶近100人的入戶調查工作。該小區屬無人看管小區,人員混雜,沒有基礎數據,入戶難度大。陳瑞靜沒有半點怨言,耐著性子挨家挨戶敲門,逐一宣傳解釋。在她的努力下,長林安置小區是該社區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戶調查任務的小區。

  隨著疫情的發展,第二輪疫情防控大走訪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啟動。這一輪的走訪排查將居民的健康狀況納入調查范圍,要求更高,內容更細,任務更重。為更好地完成調查任務,退伍老兵燕曉軍同志自掏腰包購買紅外線測溫計,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逐門逐戶地為居民測量體溫,他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住戶。年強的小伙熊鑫負責洪森新世界61戶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務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鄉人員也最多。為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結果精準,他在完成入戶任務后,還需要認真核對體溫數據,反復確認摸排結果,經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全縣對住宅小區、家屬區實行更加嚴厲的“211”管制措施,憑臨時通行證出入。元宵節當天,為了不影響電信和發改局家屬區42戶住戶正常出入,志愿者陳鵬、王慧敏互相配合著,把剛剛到手的臨時通行證加班加點地送到每位住戶手上,直到6點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歡度元宵。

  這些只是自然資源和規劃和規劃局志愿者們的工作瞬間,他們全身心地為濱江新區疫情防控工作奉獻自己心血。他們聚在一起,為了那共同的目標——“疫情早點結束,春暖花開的日子早點到來!”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9

  于水平,男,1970年3月出生,民盟盟員,綏化肇東市嘉億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肇東市愛心志愿者協會會長、肇東市甜城義警協會會長。

  于水平是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有著肇東人特有的硬漢性格,敢作敢為,敢為人先,越是艱險越向前。應對新冠肺炎上一線、義助病人做康復、抗洪搶險運物資,從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到一次次危難時刻顯身手的義舉,再到與新冠肺炎的戰“疫”,總能看到他一往無前的風姿和他身后堅定的甜城義警和愛心志愿者們!疫情無情人有情。2020年春節,本是舉國同慶的日子,可新冠肺炎來了,于水平作為肇東市愛心志愿者協會、甜城義警協會會長快速做出反應,向肇東防控指揮部請戰,帶領志愿者們隨時待命,愿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貢獻一份力量。1月28日下午,在等待指揮部指令的同時,他緊急召集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為肇東抗擊疫情獻出一份力,籌集第一批防疫物資:口罩2000個,醫用酒精100桶(10斤/桶)。次日早上,他就帶領志愿者,分組將這些防疫物資送到了一線的民警和社區工作者手中。他表示,協會還在繼續籌集物資,將陸續發放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他向團隊發出了“帶頭加強防護、依法有序參與、加強正面宣傳、助力排查治理,為堅決遏制疫情傳播擴散,奪取疫情防控斗爭勝利貢獻更大力量”的倡議,作出了“疫情不滅,愛心不退”的莊嚴承諾。近一段時間,于水平帶領他的團隊協助西園區東順社區管轄的無物業的老舊小區、西園區興順社區管轄的糧食小區、教育大廈等小區200多個單元進行整體消毒;協助肇東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區懸掛宣傳條幅、安放廢棄口罩垃圾收集箱,進行疫情防控宣傳,提高大家安全意識,不造謠、不信謠,傳播正能量;協助交警實施交通管制,每天帶領30至40名志愿者參加協勤,分散到12個管制點,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配合市公安局管制車輛,一直到交通管制結束。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帶領志愿者、義警沖鋒到了第一線。病魔無情人有情。當一個偏遠農村的'普通農民家庭為年僅6歲的腦腫瘤患者求助無門的時候,于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后的團隊跟了上來。2016年1月,肇東市尚家鎮6歲男孩田璐嘉扁桃體切除手術后,又被發現腦部有腫瘤,手腳活動不協調需要康復治療。錢從哪里來?醫院怎么去?這個家庭一籌莫展。于水平和他的團隊來了,“錢我們幫著籌一點,接送孩子去醫院我們全包”,于水平率先捐出了1000元錢。三九嚴寒沒有擋住志愿者的熱情,58次往返接送理療,小璐嘉神奇地肢體康復了,能夠正常的行走玩耍了。孩子媽媽激動地拉著于水平說:“真的太感謝三哥你了,要是沒有你,孩子到現在不知道會成什么樣子?”于水平說:“這么長時間的相處,我已經把小璐嘉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只要孩子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就盡管來找我。”洪水無情人有情。宣化鄉的干部群眾永遠也忘不了2017年8月2日這個日子,這是一個極端天氣,僅一天時間當地的降雨量就達到了187毫米,有人說:“那雨下的,倆人離著一米遠,互相都看不見。”宣化鄉是肇東市的最低點,周邊的雨水都向這里匯集。黨委政府一邊組織搶險,一邊組織群眾轉移,極需人力物力。于水平站了出來,他身后的團隊跟了上來,僅3天時間就募集到10余萬元的搶險物資,80多位愛心志愿者冒雨把這些物資及時運送到了抗洪一線。在他的影響帶動下,肇東社會各界人士和愛心企業募捐100多萬元資金,有力支持了黨委政府抗洪搶險,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這就是于水平和他的團隊——愛心志愿者協會和甜城義警協會,他們用赤子之情和博愛之心不斷點亮互助之火,傳遞志愿精神。

  他們堅信:手拉手就能匯流成海,心連心就能筑起長城!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篇10

  沈廣濤,男,1976年1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現任中華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代表處主任、中華志愿者雜志社黑龍江省聯絡處社長、哈爾濱陸軍預備役防化團政治處副主任、呼蘭區青年聯合會常委、副主席。

  2020年1月,庚子年伊始,正當全國人民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時候,一種新型病毒從武漢爆發,一路蔓延到全國。工廠停工、商鋪停業、居民區封閉,一時間,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和消殺用品成了最緊俏的“年貨”,價格飛漲,“一罩難求”。正月初五的晚上,一條接龍信息在志愿者圈被不斷的轉發,是他,在別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晚會合家歡樂之時,與省委宣傳部共同發起“抗擊疫情志愿同行”主題志愿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青聯委員為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籌集防疫物資。國難當頭,危急時刻,志愿者、青年企業家、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6個小時,籌集口罩6萬余只,酒精、消毒液等2000余斤。20萬余元款項有了,可是,多數工廠尚未復工、具備資質的廠家都在南方、政府訂單優先等等因素都使口罩的北歸之路異常艱難,一夜之間,沈廣濤急得滿嘴大泡。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志愿者們的共同努力下,6萬支口罩陸續運抵哈爾濱。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人員聚集就增加了互相傳染的風險,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口罩分裝、清點、打包這些本應該十幾個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沈廣濤自己全部承擔了下來,兩整天在辦公室都是他一個人孤單忙碌的身影,閑下來時他還不忘苦中作樂,自嘲地說,以后又可以接個工作——快遞打包!聽者心酸,他卻樂在其中。接下來的又一個難題是如何送到一線去,對冠狀病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接觸、飛沫是主要傳染途徑,大家勸他別去送了,讓各單位安排人員來取吧。這個建議當即被他否定了,他說:“一線的同志已經很辛苦了,他們為我們守住病毒傳播的第一道大門,給他們送點防護用品又算得了什么呢?!”。盡管有多名志愿者報名參與,但考慮再三,沈廣濤只允許兩人與他同行,在他心里,每個人都有家,不能讓他們的家人擔心,志愿者們的`健康安全也是最重要的,不能讓任何人冒風險!當我們宅在家中抱怨無聊的時候,他卻奔走于機場、高速關卡、火車站,社區、鄉村等人員最密集最危險的地方,將一包包口罩、一桶桶酒精、一箱箱消毒液交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當我們看電視、吃水果的時候,他的午餐和晚餐只是一桶方便面。在得知我們的志愿者參加了青年志愿者突擊隊上街執勤,更有請纓馳援湖北的醫生,他自費購買了測溫儀、防護服、護目鏡、酒精棉片等防護用品,驅車送到他們手中。他說,他們“不計小家得失,義無反顧守護大家”,是沖鋒陷陣無畏的戰士,我們必須為他們做好后勤保障!這些沖在一線逆行者是在用生命守護我們祖國和人民安全,我們能為他們做哪些保障?為此沈廣濤積極聯系華夏保險公司為全省各戰線的一線工作人員免費申請了10萬份防疫險,單筆保額20萬元,總額高達200億元。他欣慰的笑了!疫情嚴重,他不怕嗎?說不怕是假的,他也有家人有孩子,也是血肉之軀。但人的一生可以輕于鴻毛,也可以重于泰山,既然選擇了志愿之路,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從火車站回來的路上,沈廣濤說:“我們戴一會兒口罩,都會覺得呼吸困難,那些工作人員卻要長時間穿著防護衣,全副武裝,不敢多喝水也不能休息,當負責人接過口罩握著我的手連聲說謝謝的時候,其實說感謝的應該是我們,我覺得這么做人生才有意義,才是值得的,將來才值得我們去回憶。

  是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志愿者是精神文明的引領者,志愿行為更是這個社會向上向善的充分體現。這個時代需要志愿者,更需要無私無畏、甘于奉獻的帶頭人,心系社會、情系群眾,初心不改!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集中隔離點先進事跡(通用5篇)08-16

隔離點工作人員先進事跡(精選12篇)08-17

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工作總結(精選14篇)11-23

酒店集中隔離點的工作總結11-15

集中隔離點的應急預案(通用5篇)10-21

隔離點人員先進事跡(精選6篇)08-18

隔離點醫護先進事跡(精選8篇)09-16

集中隔離點個人先進事跡(精選18篇)08-18

護士集中隔離點工作總結(精選13篇)10-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巩县| 安塞县| 博野县| 明星| 友谊县| 丰顺县| 屏山县| 九台市| 溧阳市| 黄梅县| 双江| 乌兰县| 苍山县| 鲜城| 普洱| 东安县| 屏南县| 嘉义市| 垦利县| 东港市| 防城港市| 天津市| 柞水县| 南开区| 班玛县| 陇南市| 乐至县| 丹江口市| 华容县| 南通市| 竹北市| 临武县| 永春县| 永仁县| 邵东县| 瑞安市| 彰化县| 汶上县| 天津市| 平陆县|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