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精選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吧,事跡是用于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干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1
從3月份開始,郭文星參與xx婦聯“愛+”服務熱線,將心理情緒疏導納入疫情期間宣傳內容,為集中隔離的重點人員進行電話和線上咨詢,全區數百名人員受益。同時,開展醫護人員支持小組工作,為醫護人員提供情緒支持。3月23日,她逆向而行,積極參加支援濰城、安丘核酸采樣工作。作為隊里的大姐,她不僅帶頭示范,還給隊友們加油打氣,每當隊友們出現疲勞狀態、遇到困難時,樂觀開朗的她很快就能把大家的情緒帶動起來。并把隊友的狀況放在心上,及時發現隊友的不適,適當調整狀態,保證每一個隊友平安。今年她的.孩子參加中考,在濰城工作期間,她掛牽著在家上網課的孩子;工作毫不松懈,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核酸采樣。4月4日,隨著安丘疫情的出現,她又踏上了前往安丘的路程,她參與四個小區共600余份核酸采樣工作,采樣率超過95%。受到當地社區的好評。
作為眾多“大白”中的一份子,郭文星同志覺得自己是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的縮影,都是舍小家、為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諾言。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2
疫情發生以來,天水市第五人民醫院核酸采樣組女同志,面對一次又一次漫延的新冠病毒,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核酸采樣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每采一人,均以“七步洗手法”進行消毒,堅決杜絕交叉感染。她們任勞任怨,將工作的苦累當作是對自己的磨煉。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連續工作多個小時,不敢喝一口水,害怕因上廁所而耽誤采樣時間。我院正在進行醫院改擴建工程,工地上員工近300人,加上全院職工和支援我院抗疫的'醫護人員,人數近500人,每天核酸采樣工作結束時,衣服像注水了一樣潮濕,胳膊如同灌鉛一般沉重,身體感到分外的疲憊,但她們心中毫無怨言。
護士熊小莉擔任了核酸采樣組組長,她身材嬌小,平時有低血糖,然而小身板,大能量,當疫情發生時她像勇士般沖鋒在前,迅速進入戰斗角色,絲毫沒有影響到她對工作的態度。兒子小學三年級,因為小區封閉管理,她對兒子說,我和爸爸都回不了家,你是小小男子漢,現在的任務自己照顧自己,堅持到疫情結束。經過疫情的洗禮,孩子雖然在家中天天自己吃泡面,一周以來瘦了許多,但孩子成長了許多,也知道媽媽工作性質,從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護士馬文君同志由于長期與家人的兩地分居和工作的特殊性,讓她不能及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予他們照顧和關心,更不能盡到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只能通過視頻看一看正在成長的孩子,聊一聊成長的話題。“把淚水埋在心底,強忍思念,將對家人的愧疚化為工作的動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更好”,這是她心中不變的堅守。
醫生汪娟娟同志,孩子在前兩天剛滿一歲,也會叫媽媽了,她費了很大的心思布置好了過生日的房間,準備熱熱鬧鬧的給孩子過個生日。然而疫情當前,接到命令,她心中雖然有遺憾,但還是義無反顧的奔赴工作崗位。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她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和一名母親,舍小家顧大家,扛責在肩,默默無聞堅守在抗疫一線,為群眾筑起了防疫的堅實堡壘!生動詮釋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和英雄本色。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3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擊八閩大地,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光澤縣婦幼保健院有這樣一群“抗疫戰士”,她們明知危險,卻知險而上,她們堅守抗疫一線,加班加點,全力保障“應檢盡檢、不漏一個”。
核酸采樣是一項危險高強度工作,采集人員穿好服裝后,常常連續六七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去廁所。防護服密不透氣,一輪采集下來滿身是汗,頭發濕得像剛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濕透、卸下N95口罩后臉上是深深的印痕,操作卻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
徐華榮副主任醫師還有一年多就退休,她不顧自己年齡已高,毅然選擇加入核酸采樣隊。她說:“我看到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奮斗在抗疫一線,不喊苦,不說累,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我,作為老一輩醫者,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在核酸采樣隊中,有一名黨員,她叫陳冬梅,上幼兒園雙胞胎寶寶正是需要父母照顧時期,愛人在總院兒科上班,經常加班加點,但她堅定說:“作為共產黨員,在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就是要顧大局,講奉獻。”還有護士張仙鳳,她愛人在總院檢驗科工作,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援泉醫療隊,她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竣,我年輕,有去廈門口岸工作經歷……”她說道。
這支由29人組成核酸采樣隊幗國英雄,在疫情戰場上哪里需要沖向哪里,她們頂高溫、冒嚴寒奔赴各個采樣點。高速路口24小時星夜輪流值守,圣農雞場揮汗奮戰,看守所、菜市場……光澤縣每個角落都留下她們靚麗身影。
早春三月的光澤,乍暖還寒,氣溫反反復復,前幾天20多度,一下子降到3、4度,采樣隊員們穿著薄薄的防護服,戴著薄薄的塑膠手套,每采一人就要用冰冷的消毒液反復消毒雙手,二十幾秒就完成一次采樣,這看似簡單的工作,每班需要重復幾百遍,甚至上千遍,手腳都凍僵了。高溫天氣一套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汗水順著頭發向下流,模糊了雙眼,濕透了衣服,即使如此,沒有哪個隊員說一句“太冷了”“太累了”,有的只是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她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但因職責所在,她們克服恐懼,忍受嚴寒酷暑,沖鋒在前,與時間賽跑,用使命與擔當守護著光澤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4
她是一名普通的護士,十幾年來,在自己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工作,踏踏實實做事,不斷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帶領同事開展新技術,協助護士長管理病區,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自疫情發生后,她三次前往百色市、防城港、上海市抗疫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這是覃xx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不管是到革命老區百色,還是到濱海線城市防城港或是到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支援疫情防控工作,醫院一號召,她就義無反顧的加入到疫情防控隊伍中。
2022年2月10日醫院組建核酸采樣隊伍馳援百色、2月24日組建護理隊伍馳援防城港,她都第一時間報名,主動請纓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在抗“疫”一線,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為居民核酸采樣,工作結束時,雙手早已凍得發麻,摘下護目鏡、防護口罩時,臉上被壓出一道道紅印。盡管抗疫之路很艱辛,可她從不退縮!
4月15日晚上9點,她在科室工作群接到馳援上海的消息,立即毫不猶豫報名參加。經過2天的培訓、考核,4月18日早上她與其他醫療隊員們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動車。
在上海抗疫一線,她與隊員們接管上海閔行體育館亞定點醫院,每次進艙工作4個小時,主要工作是發早中晚餐,測生命體征、采集核酸,出院病人床單元消殺工作,清點物品,打印核酸條碼,核對藥物、分配藥物、接待新入院病人,安排床位等一系列工作,有時饑餓、疲勞、眩暈、心慌氣短等不良反應一起涌來,但是看著忙碌的同事們,她心想再難也要堅持!因為她知道,她的腳下是南丁格爾的足跡。三次逆行出征,是她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經歷,這將激勵著她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加勤奮,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有一種勇敢是明知前路艱險,也絕不回頭,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這,就是白衣天使!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5
初入發熱門診,為了盡快適應,我每天會早點到單位,跟著其他老師學習流程,看老師們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回到家自己會捋捋流程,很快我便適應了工作。我們會每天穿著笨重的防護用品,為患者通風兩次,打掃衛生,并且為他們消毒擦拭房間物品,給予他們相應的治療,很多人到了隔離病房,面對陌生的環境,與家人隔絕,不免會焦慮和恐懼,這時我們會及時對他們進行開導,給予他們關心。
在為門診小兒患者采集核酸時,為了減少寶寶的`痛苦和恐懼,我會說:“寶兒,你喜歡吃什么味的糖呢?阿姨這有好多口味,有草莓的、有橙子的、有蘋果的。”這時小寶會張開嘴巴,我會動作很輕,但速度會快采集標本,這樣會減少他們的痛苦,采完后好多小朋友都說:“沒味”,我會告訴他明天來了給你多放點糖。雖然騙人不好,但我愿意做這個“壞人”。
來到發熱門診也100多天了,盡管勞累,但我會一直向前,“疫情不散,戰斗不止”。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6
烈日當頭的正午,清合嘉園東區門口,獐山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王麗燕正和志愿者們將生活物資搬上車,準備運往附近的小區。“這是我們社區被劃為管控區后第一次發放物資,目前已經搬了13車,共有2800多戶需要送。”王麗燕連軸轉了40多個小時,幾乎沒有合過眼。
作為仁和廣場核酸檢測點的負責人,王麗燕除了做好核酸檢測點布點工作外,還要與街道、醫院對接,維護秩序,并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這個核酸檢測點位人較多,情況也比較復雜。”還沒等話說完,一個電話進來,王麗燕原本有些疲憊的聲音又抖擻了起來,“別急,你在家等著我,我馬上就到!”一轉身,她又投入到繁雜的事務中。
把黨旗插在最前沿,讓黨徽亮在第一線。疫情發生以來,余杭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迅速進入“戰時”狀態。不論是核酸采集還是隔離管控,不論是入戶摸排還是運送物資,他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讓紅色成為戰疫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退伍老兵、黨員志愿者、非公企業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多元力量也紛紛加入到這場疫情防控大考中,共同匯聚起同心戰疫的紅色力量。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7
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體職工響應市區防控辦號召,全面開展“無疫單元”創建活動,大白們馬不停蹄地奔赴在防疫一線,留下太多難忘瞬間:
3月15日傍晚,4名70后白衣女戰士剛完成中心工作后,又立即自發組成“支援隊”快馬加鞭奔赴擴面核酸采樣現場:亮碼測溫、信息錄入、維護秩序……待圓滿收工后,大伙聚在夜色中拍了這樣一張合影,紛紛豎起大拇指示意,希望能以這種方式為全體戰友加油打氣。
“你們辛苦了,這幅手繪漫畫送給你們,你們就像風中的玫瑰,在風雨中依然美麗!”
3月16日,在某一隔離點內,一名隔離學生將一幅手繪圖送到了蔣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手中,表達深深感謝之情,有張上面還寫著:有朝一日,換我們來守護你。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8
自3月9日疫情嚴峻以來,長春機場執行就地值守原則,地服分公司客運科的值機員張明碩作為留守機場的值班人員,她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連日來未曾回家。14日晚,張明碩接到緊急任務,為了降低人員流動和交叉風險,明日國際航班僅能抽調她一人前去保障。這意味著她堅守崗位多日后,還要面臨多天隔離觀察,回家更是遙遙無期……但是,張明碩毫不猶豫接受了組織交給的.重任,并于15日清晨,穿戴好一切防護用品,義無反顧奔赴國際航班保障“戰場”,順利完成了當日韓亞航空出港旅客的值機保障任務。
15日下午,航班保障結束后,張明碩剛到隔離賓館,6歲的女兒便發來視頻,孩子在視頻里天真地問道:“媽媽你怎么還不回來,我都‘一年’沒看見你了,我都想你了,你什么時候回來呀?”面對孩子的問題,視頻這邊的張明碩卻無言答對,對于一星期沒有見到媽媽的孩子來說,可謂是“度日如年”。而對于歸期未有的媽媽來說,更是不忍說出口的“殘酷現實”。面對女兒的質問,張明碩只能沉默不語。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9
“這個時候黨員就要帶好頭,關鍵時刻沖在前,困難面前不退縮。”這是滿城北街臨閱家園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羅文梅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常說的話,她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自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后,她就把“家”搬到了社區,因愛人出差在外,羅文梅便將剛上小學的孩子交給家住西夏區物華興洲苑的`姑姑照顧。在物華興洲苑封控后,羅文梅調侃:“家人都封了,我可以毫無顧忌的投入工作了。”來不及為家人擔憂的她,立即投入到緊張的防疫工作中。
“自周一接到任務到現在,您都連續3天沒有好好睡覺了。書記,這兒有我們,您先稍微休息一會,喝點水吧,聽你嗓子都啞了。”紫馨苑網格員繆文娟心疼的對社區書記謝萍說道。
截至10月30日早上,紫馨苑社區已有50個封控點,是滿城北街街道封控點位最多的社區。每天謝萍都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面對封控任務多、社區干部新手多的特點,她帶著鐵一般的“娘子軍”,摸排封控居民底數、協調物業接電、醫用垃圾堆放、封控戶暖氣調試漏水維修等。鑒于此前疫情防控經驗,謝萍提前邀請專業社工資源進封控群,公益開展被監測人員的心理健康監測,同時保障被封控人員的生活服務。
夜深了,把手頭的工作捋順后,謝萍在微信朋友圈寫道:“今天‘中獎’四個點位,忙活著凍透了,這么冷的夜,點位上夜班執勤的同事也是受罪了。”平凡卻又令人心疼的話語,是每一位基層共產黨員踐行初心使命真實寫照。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10
劉風琴是滿城北街街道黨建辦的工作人員,也是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從在封控點值班以來,她已經在點上待了10余天,每天忙忙碌碌,一直在忙著卡點值班和大規模核算 采樣登記的工作。年幼的兩個女兒是年邁的姥姥在照顧,二女兒才一歲,作為哺乳期的'媽媽,多日未歸,孩子的突然斷奶令她愧疚不已。
“作為孫女,我對姥姥萬分的愧疚;作為母親,我對自己的孩子們同樣是愧疚。但是特殊時期,這些都能克服,我會把對家人的愧疚化為工作的動力,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劉風琴說。
立交橋社區封控的點位數量并不是滿城北街街道轄區最多的,但因轄區內酒店眾多,因此封控工作的復雜程度是最高的。接疫情防控流調反饋,轄區阿拉善廣場一號酒店要被封控,社區黨委書記張紫嬌立刻組織開展封控工作,酒店與住宅樓不同,住客多半都是外地游客,出門在外被封控,游客情緒較大。
張紫嬌建立微信群、聯系核酸采樣,并協調酒店經營者積極提供相應服務。因封控時間不確定、食宿問題等因素,住客們情緒始終不穩定,張紫嬌積極向上級反映封控點內住客需求,安撫住客情緒,因為多種問題交織在一起,張紫嬌著急大哭,但擦干了眼淚后她又繼續投入工作,“90后”社區書記的堅守沒有豪言壯語,就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采樣人員個人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核酸采樣人員的先進事跡11-20
核酸采樣人員的先進事跡27篇11-22
核酸采樣人員的先進事跡15篇11-22
核酸采樣人員的先進事跡(15篇)11-22
核酸采樣人員的先進事跡(精選20篇)10-20
核酸采樣人員的先進事跡(12篇)11-20
核酸采樣個人的先進事跡11-23
核酸采樣個人先進事跡11-21
采樣人員抗疫先進事跡(精選8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