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

時間:2023-03-28 20:14:56 先進事跡 我要投稿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精選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1

  王惠妹,女1991年2月16日生,甘棠中心衛生院公共衛生科編外護士,中共黨員。3月16日接到上級緊急召集通知,凌晨2點王惠妹同志自愿請纓,頂著星光,逆行出征,與兄弟單位隊員一起踏上了支援泉州抗疫征程。

  在泉州她們被分配到晉江陳埭鎮高風險防控區,每天早上4點出發,5點左右到達采集點開展工作。不管白天黑夜或凌晨、不管刮風下雨或寒風刺骨,日復一日不顧勞累,堅守崗位。

  在眾多“逆行者”中,王惠妹同志的'表現尤為突出,以實際行動踐行一位普通共產黨員身份,受到當地村(居)黨組織的高度評價,并贈予“同舟共濟抗疫情、愛心馳援顯真情”,“伸手援助、共抗疫情”等錦旗留念。4月12日援泉任務結束后,她沒來得及休整再次請纓前往蕉城支援,在蕉城她被分配到金涵鄉濂坑村封控區,每天挨家挨戶爬樓層為封控區內居民采集核酸,有的樓層高達10層沒有電梯,為了按時完成采集任務,只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她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入睡,第二天又滿血復活出現在封控區。40天沒有休息,仍然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一如既往,踐行初心使命。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2

  疫情發生以來,天水市第五人民醫院核酸采樣組女同志,面對一次又一次漫延的新冠病毒,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核酸采樣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每采一人,均以“七步洗手法”進行消毒,堅決杜絕交叉感染。她們任勞任怨,將工作的苦累當作是對自己的磨煉。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連續工作多個小時,不敢喝一口水,害怕因上廁所而耽誤采樣時間。我院正在進行醫院改擴建工程,工地上員工近300人,加上全院職工和支援我院抗疫的醫護人員,人數近500人,每天核酸采樣工作結束時,衣服像注水了一樣潮濕,胳膊如同灌鉛一般沉重,身體感到分外的'疲憊,但她們心中毫無怨言。

  護士熊小莉擔任了核酸采樣組組長,她身材嬌小,平時有低血糖,然而小身板,大能量,當疫情發生時她像勇士般沖鋒在前,迅速進入戰斗角色,絲毫沒有影響到她對工作的態度。兒子小學三年級,因為小區封閉管理,她對兒子說,我和爸爸都回不了家,你是小小男子漢,現在的任務自己照顧自己,堅持到疫情結束。經過疫情的洗禮,孩子雖然在家中天天自己吃泡面,一周以來瘦了許多,但孩子成長了許多,也知道媽媽工作性質,從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護士馬文君同志由于長期與家人的兩地分居和工作的特殊性,讓她不能及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予他們照顧和關心,更不能盡到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只能通過視頻看一看正在成長的孩子,聊一聊成長的話題。“把淚水埋在心底,強忍思念,將對家人的愧疚化為工作的動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更好”,這是她心中不變的堅守。

  醫生汪娟娟同志,孩子在前兩天剛滿一歲,也會叫媽媽了,她費了很大的心思布置好了過生日的房間,準備熱熱鬧鬧的給孩子過個生日。然而疫情當前,接到命令,她心中雖然有遺憾,但還是義無反顧的奔赴工作崗位。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她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和一名母親,舍小家顧大家,扛責在肩,默默無聞堅守在抗疫一線,為群眾筑起了防疫的堅實堡壘!生動詮釋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和英雄本色。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3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擊八閩大地,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光澤縣婦幼保健院有這樣一群“抗疫戰士”,她們明知危險,卻知險而上,她們堅守抗疫一線,加班加點,全力保障“應檢盡檢、不漏一個”。

  核酸采樣是一項危險高強度工作,采集人員穿好服裝后,常常連續六七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去廁所。防護服密不透氣,一輪采集下來滿身是汗,頭發濕得像剛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濕透、卸下N95口罩后臉上是深深的印痕,操作卻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

  徐華榮副主任醫師還有一年多就退休,她不顧自己年齡已高,毅然選擇加入核酸采樣隊。她說:“我看到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奮斗在抗疫一線,不喊苦,不說累,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我,作為老一輩醫者,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在核酸采樣隊中,有一名黨員,她叫陳冬梅,上幼兒園雙胞胎寶寶正是需要父母照顧時期,愛人在總院兒科上班,經常加班加點,但她堅定說:“作為共產黨員,在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就是要顧大局,講奉獻。”還有護士張仙鳳,她愛人在總院檢驗科工作,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援泉醫療隊,她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竣,我年輕,有去廈門口岸工作經歷……”她說道。

  這支由29人組成核酸采樣隊幗國英雄,在疫情戰場上哪里需要沖向哪里,她們頂高溫、冒嚴寒奔赴各個采樣點。高速路口24小時星夜輪流值守,圣農雞場揮汗奮戰,看守所、菜市場……光澤縣每個角落都留下她們靚麗身影。

  早春三月的光澤,乍暖還寒,氣溫反反復復,前幾天20多度,一下子降到3、4度,采樣隊員們穿著薄薄的防護服,戴著薄薄的塑膠手套,每采一人就要用冰冷的消毒液反復消毒雙手,二十幾秒就完成一次采樣,這看似簡單的工作,每班需要重復幾百遍,甚至上千遍,手腳都凍僵了。高溫天氣一套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汗水順著頭發向下流,模糊了雙眼,濕透了衣服,即使如此,沒有哪個隊員說一句“太冷了”“太累了”,有的只是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她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但因職責所在,她們克服恐懼,忍受嚴寒酷暑,沖鋒在前,與時間賽跑,用使命與擔當守護著光澤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4

  自疫情防控以來,總能看到一位身穿防護服駕駛著白色桑塔納,在豫鄂陜三省邊界的公路上穿行……他就是淅川縣荊紫關鎮衛生院副院長李濤,負責為該鎮返鄉人員做核酸采樣。當疫情再次襲來時,他挺身而出,無私奉獻,堅守崗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出感人至深的戰“疫”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 責任書寫擔當

  “雙河村有三位返工人員,需進行核酸檢測”3月16日晚九時許,李濤接到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電話后,立刻備好核酸采樣物品,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和塑膠手套,整裝前行。

  雙河村是荊紫關鎮的一個偏遠的行政村,并與陜西交界。早春三月,乍暖還寒,氣溫反反復復,前幾天十七八度,一下子降到3、4度。由于返鄉人員家住半山坡上,他只能棄車步行數里,頂著深山的寒氣,分別前往三位返鄉人員家為他們做核酸采樣。采集期間,他還不時地為返鄉人員做思想工作,耐心講解有關疫情防護知識和注意事項。采樣完畢,他顧不得歇息,便駕車奔赴在去縣城送核酸樣本的'路上。

  時間就是速度 行動踐行使命

  核酸采樣是一項危險且高強度的工作,采集人員穿好防護服后,為了節約時間,他們常常連續幾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去廁所。防護服密不透氣,一輪采集下來他們已滿身是汗,頭發濕得像剛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濕透、卸下N95口罩后臉上是深深的勒痕,但操作卻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李濤同志也同樣如此。

  一次他接到一項涉及16個村的返鄉人員,但半日之內必須完成核酸采樣的緊急任務。16個村位置分散,最遠距鎮上四五十公里,李濤同志精心謀劃,合理安排人員,兵分三路,把自己與另外兩名年輕的醫生分到最遠的幾個村。就這樣,他們采集完一個村,不敢懈怠,顧不上喘口氣,立即奔向另一個村。當遇到一些不愿積極配合的人員,他就耐心細致的說服;當遇到一些沒錢交核酸費用的老年人,他就毫不猶豫幫他們墊付;當遇到居家隔離人員大門被封,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完成采集,汗水順著頭發向下流,模糊了雙眼,濕透了衣服,即使如此,他沒有喊一句“太累了”,只有“加油,我們會勝利的”諸如此類的激勵話語。時間就是速度,他以堅強的意志,極高的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采集任務。

  本輪疫情以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天,自己有胃病,到吃飯點兒吃不上飯已是常事,胃疼折磨得他腰都直不起來,但他顧不上這些,依然堅定的奔赴抗疫一線。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句話用在白衣戰士身上再貼切不過了。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醫務工作者,他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義無反顧地沖鋒在疫情防控一線,用使命與擔當守護著荊紫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5

  連日來,全市衛健系統共有5.7萬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52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急診正常開診,24小時應診,同步開通網絡預約診療服務。

  與病毒零距離作戰

  3月19日,在市傳染病醫院,來自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特檢室、病理科、微生物科的18名醫務人員與病毒正面交鋒。厚重的隔離門、密閉的實驗室、連續運行的檢測儀器,承載著滿負荷的工作量,高質量地進行著核酸檢測工作。

  以全國抗疫先進個人、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喻昌利,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三病區主任黃艷等為代表的呼吸內科專家,醫學影像科主任張惠英及業務骨干宮鳳玲等為代表的醫學影像救治專家緊急支援市傳染病院。他們認真詳細地了解患者病情,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對病例進行一次又一次充分的分析研討,提出合理化的診療意見。與此同時,該院其他醫療骨干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傳染病醫院醫療救治最前線,憑借過硬的技術,為患者精心治療與護理,用熱血堅守生命防線。

  連日來,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陸續選派醫療、檢驗、護理、院感專家和業務骨干,支援市傳染病醫院疫情防控工作。該院48名勇士并肩攜手、全力以赴,以專業的技術、擔當的精神,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展現了醫者的硬核戰斗力。

  核酸采集中的“戰斗機”

  先后6次執行重大疫情防控任務,累計在防控一線工作486天,僅3月19日當晚就完成入戶采集600多人次,此前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7155人次,更是創下單日接種量894人次的驚人紀錄……唐山市工人醫院頭頸外科副主任護師孟祥婕被人們戲稱作“鐵人”“全能一姐”。

  3月19日18時20分,原本在家中休息的孟祥婕接到緊急通知,由她帶領一組同事執行全員核酸檢測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她即刻集結人員迅速開展核酸檢測工作,一干就到了次日凌晨1時多,幾個小時里完成入戶采集600余人次。3月20日一早,她又與同事投入到第二輪緊張的核酸采集工作中。

  輾轉各個社區間,孟祥婕的團隊順利完成2000余例采集任務。其間,她每天不吃不喝六七個小時,直到下午3時才吃上當天的第一口飯。“沒事”“我可以”成了她的口頭禪。連日來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她成了同事眼中不知疲倦的“鐵人”:“為了全員核酸檢測任務順利完成,孟祥婕真的是拼了!”

  天雖冷但心很暖

  疫情來襲,唐山市中醫醫院以“疫”為號,緊急組建34支外出核酸采集隊伍,每天派出醫護人員300余名,遍布34個社區開展核酸檢測任務,截至目前共采集社區居民核酸樣本48萬余人次。

  不論清晨還是深夜,醫務人員默默堅守在社區核酸采集的崗位上。為了使年老體弱、病殘孕等不方便出門的`人員少跑路,做到應檢盡檢,醫務人員常常入戶進行核酸采集。

  “不要怕,張開嘴,一下就好……”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時節,醫務人員貼心的提醒、溫馨的服務、專業的技術,讓社區居民心里暖意融融。他們每天連續站立十幾個小時,有時飯來不及吃,水沒時間喝,累了就稍坐一下繼續工作,冷了就搓手、跺腳取取暖。脫下防護服,他們的手臉冰涼,勒痕深入肉里……

  抗疫火線挑大梁

  抱著戰“疫”必勝的決心,唐山市協和醫院的醫務人員一邊投身抗疫一線,一邊保障日常診療工作的正常運行。他們在抗疫的關鍵時刻守土盡責,逆向而行,成為疫情阻擊戰的突擊隊和開路先鋒。

  3月18日23時50分,寧靜的夜晚被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藥劑科黨支部書記安寧接到醫院公共衛生科打來的電話,通知零時到醫院緊急集合,火速趕往高新區開展核酸采集工作。以安寧為組長的10名醫護人員,沒有來得及跟家人道別,便迅速集結,趕赴目的地。

  被疫情“偷襲”的城市顯得有些清冷,望著救護車窗外的家鄉街道,大家深感責任重大。

  融雪的深夜,呼嘯的冷風刺透了大家的防護服。從凌晨1時到中午12時,核酸采樣小隊的隊員們已連續奮戰了十多個小時。為了不讓居民久等,他們不敢喝水、延遲吃飯,爭分奪秒、規范操作地完成著核酸采樣任務。采樣隊員查建鑫、陳輝和安志強兩天“連軸轉”,一天24小時,一刻也不敢怠慢。隊員楊雪即使累得頭暈低血糖,僅休息片刻就繼續投入戰斗,直到最后任務完成。

  高強度、長時間的密閉核酸采樣工作,使得隊員們的雙手、雙耳被勒出深深的溝痕,嘶啞的嗓音不厭其煩地說著:“下一個,請張嘴,好,下一個” ,常常是一天的任務剛剛結束,又接到新的支援任務。“早一點完成采檢,居民就早一點安心。”于是隊員們紛紛主動請纓,申請奔赴下一個采集點。

  “夫妻兵”同心抗疫

  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有一對夫妻組成的醫護戰隊。妻子趙悅是該院的一名護士。丈夫張天野是該院的一名急救駕駛員。

  唐山疫情發生后,趙悅連續5天負責文北街道大洪橋樓居民核酸采集工作。作為核酸采集小分隊的領隊,趙悅需提前確認小組成員、與社區聯系。到達現場后,她迅速與當地負責人對接,溝通采集形式,協調分工,根據現場環境布局,規范核酸采集流程,協調人流疏導,同時要安排好隊員的物資,用餐休息等。在她的帶領下,團隊醫護工作者一次次重復熟練的動作,共采樣8000余人次,入戶采樣50余人次。他們與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協調分工,形成合力,按時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獲得居民點贊。

  張天野自17日支援廊坊負壓轉運工作,持續奮戰在轉運密接和次密接人員的工作中。全天24小時不定時、不定點接受準備出發的命令,他的作息時間被嚴重打亂,精神高度緊張。他手穩穩握住方向盤,為生命“擺渡”。20日,張天野被召回參加本土戰斗,返唐后立即請戰一線。

  生活中,他們是夫妻;工作中,他們是同事;疫情來臨時,他們是并肩戰友。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唐山市婦幼保健院還有很多夫妻檔,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肩負起抗擊疫情的責任和使命。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6

  3月9日馮薇薇帶領民政局下沉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到財政采集點布置好了場地。布置完場地已經天黑,馮薇薇沒有回家繼續回到單位利用居民微信群通知居民全民核酸的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全民核酸的通知一經發出,馮薇薇接到了很多的微信咨詢,她都不厭其煩的挨個解答,她又成立了一個核酸喊人群,就是把她負責的所有樓棟的每個單元的頂樓住戶加到群里來,在排到哪棟樓做核酸的時候讓頂樓的居民在本單元挨家挨戶的敲門,爭取做到不漏一戶。馮薇薇又通過居民微信群接龍和居民底冊查詢的辦法把高齡老人和重癥殘疾人登記好以便于上門采集核酸。等完成這些工作完成已經到了半夜十點多。馮薇薇又配和社區其他人員一起分配每組的采樣物資,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凌晨12點40,面對即將開始的第一輪全民核酸,她失眠了,有對全民核酸工作的未知,也有對這次疫情的恐懼,這一夜腦子里不斷的想著所有的工作細節。

  當3月10早上五點馮薇薇來到財政采樣點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居民排好隊,她馬上調度血戰醫務人員、民政局、公安局、檢察院下沉人員和社區志愿者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工作狀態,一輪又一輪的全民核酸工作在大家的配合下順利的完成。居民也能按照社區委主任在居民群里給大家排好的時間下樓排隊做核酸,避免了同時間人員密集的風險。

  馮薇薇家有兩個孩子,一個高一上網課需要看護,一個四周歲需要媽媽的陪同,但是她都顧不上了,大兒子因為沒有人督促學習經常被老師點名,小兒子因為太想念媽媽牙疼的直哭,她說:“我都一百年沒有見到媽媽了,我太想念媽媽了,媽媽辛苦了千萬不要暈倒,要為人民服務。”聽到小兒子的話馮薇薇淚如雨下,哭完擦干眼淚馮薇薇還得繼續工作,因為社區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她都是沖鋒陷陣的先行者,馮薇薇毅然擔負起一個黨員應該履行的職責,在做好全民核酸采集點的工作之外,安撫好居家隔離的居民,為他們代買代辦,為他們收取垃圾,為他們送去體溫計、中藥、抗原試劑,在靜態管理期間她不是在核酸采集點工作,就是在給隔離人員貼封條和代買代辦的途中。透析患者侯翠娟老人因為在醫院透析成為密接人員,她的老伴兒劉潤才是次密接人員,他們的`兒子又不在本地,兩位老人沒有智能手機所以馮薇薇馬上聯系上他們的兒子加好微信進行溝通,每隔一天老人就得去醫院做透析,由于是密接人員馮薇薇必須提前幫助他們預約愛心救助車閉環轉運他們去醫院透析,等他們透析回來第一時間去給他們貼封條,這期間老人的垃圾和購買藥品都是馮薇薇在跑,老人的兒子給馮薇薇發來微信紅包,她又換取現金給老人送去,月底還要幫助老人去銀行開工資再送去。像這樣為隔離人員服務的事情不止這一件,馮薇薇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每一位隔離居民。在這些工作之外馮薇薇還要解答其他居民對于靜態管理和全民核酸所提出的所有問題。

  由于長時間穿防護服和戴塑膠手套和噴灑酒精導致馮薇薇的手和脖子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她都不以為然,家人心疼她說太累咱們就歇歇,有下沉人員說你們真的是太累了,太不容易了,也有居民朋友們發來的安慰微信,每一句“主任你辛苦了”都讓馮薇薇感覺到溫暖。

  全民核酸檢測工作雖然時間緊任務重,采集點的所有人員都很累,但是看到每次檢測以后的通報都是陰性的,看到熱心居民送來的熱水,熱帖,聽到居民朋友的一句辛苦了,馮薇薇瞬間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有力氣繼續奮戰。馮薇薇說:“抗擊疫情就像是抗戰,都打到咱們家門口了,咱們就得回擊,要么就像戰士一樣沖鋒在前,要么就像被保護的老百姓一樣讓集合集合,讓解散解散。傷口在愈合之前才會最癢,黎明就是因為快要天亮了才會最暗,我們現在感覺到苦感覺到累就是因為勝利快要來臨,在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打贏抗擊疫情這場仗”。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11-23

核酸采集先進事跡11-22

采集核酸先進事跡11-20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13篇11-23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10篇11-26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10篇)11-26

核酸采集工作人員先進事跡(13篇)11-23

核酸采集個人先進事跡11-23

核酸采集人員先進事跡11-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阜阳市| 新龙县| 眉山市| 吉首市| 鸡泽县| 乡宁县| 兰西县| 星子县| 天门市| 确山县| 庆安县| 平阳县| 登封市| 嘉鱼县| 泸溪县| 林甸县| 渑池县| 永安市| 睢宁县| 临泉县| 内丘县| 佛坪县| 于田县| 南靖县| 辉南县| 保康县| 岱山县| 巴彦县| 黔西| 南部县| 聊城市| 阜城县| 子长县| 壤塘县| 海安县| 甘谷县| 沙坪坝区| 长岛县| 孙吴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