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陶行知的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入陶行知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當我在讀《走近陶行知》這本書之前,對陶行知先生的熟悉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識陶公其人而已。但是當我當真地讀完這本書之后,真是受益匪淺,走近陶行知,入而走入陶行知,讓我能夠更好地望世界,望社會,望教育,望學生,望糊口,望人生。讀完此書后,我的收成頗豐,它不僅讓我具體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惟,也為自己的教育教授教養添加了更為豐碩的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更讓我感觸感染到了一個偉大教育家高尚靈魂所帶來的強烈沖擊。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畢生教育實踐的寫照。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惟的核心。他反對體罰、諷刺學生,他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寒眼中有牛整理,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當代教師,我意識到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無論家庭地位高低,財富多寡,相貌丑俊,都應一樣望待,不可偏愛,不抱成見,不殉私交。而且我以為,現在的孩子個性強,在教授教養中,要尊重他們,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對他們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真心理解、尊重學生,學生會感觸感染到教師的這份愛,從而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做教師要有一顆善待每個孩子的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惟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襟懷胸襟,積極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的暖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有時我們會對學出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惟感情,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寒靜下來想一想,以本著愛學生的心態來望待學生,想想這些學生或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往熔煉鑄造。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要留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打開了綠色通道。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就像我們學校的座右銘“愛可以創造一切”,暖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愛的立場、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匡助,或催化,或促入,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著期看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假如缺少對學生的愛,那么教授教養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授教養所需的聰明和吸引學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門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門學生寒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老實的、公正的、不亂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生效果。
由此我以為,我們現代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更是成為學生心靈的慰藉者,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
【走入陶行知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后感陶行知03-12
陶行知的名言06-25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01-05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05-11
陶行知專著讀后感03-12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06-27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05-18
陶行知教育名言12-15
陶行知的教育名句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