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通用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1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這本書非常厚實,內容也設計很多方面。讀過書之后,感覺很多情況有了參考,有了問題的解決方法。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好一些的學校,享受好的教育資源,這樣就難免要出現擇校現象。但是擇校并是否適合每個家庭,事實證明不擇校孩子也會取得好成績,關鍵是看平時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書中作者就沒有為自己的孩子擇校,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孩子上學路上太辛苦。小學六年,如果擇校導致學校離家太遠的話,那孩子每天就要少睡至少一小時,而充足的睡眠對小學生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書中還舉了一些擇校不成功的例子。看到這些,家長們不得不想一想,擇校是否真得是為了孩子好。
做好幼小銜接,家長首先要做好準備,孩子最重要的`入學準備是心理準備。近年來,經常看到聽到幼兒園“零起點”教學,不準教這不準學那之類的言論,對此,我不敢茍同。如果孩子不認識一些常用漢字,如果能夠自主看故事,一切都等到上小學再學,那數學方面,如何讀題,如何讀懂題。
最簡單的數數、算數也是應該教給孩子們的。《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這本書中,作者也提到“零起點”教學,并不等于“零起點”準備。不要機械地認為學校“零起點”教學就等于孩子可以“零起點”準備入學。為了讓孩子更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和過渡,家長要給孩子做些學習準備,適當儲備一些知識。
比知識儲備更重要的就是好習慣的培養。作者講到養成好習慣,從餐桌開始。餐桌不僅是孩子品嘗美食的地方,同時也是孩子養成習慣、學習禮儀、培養自主能力的地方。好習慣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睡眠;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生活能夠自理;學會管理時間,懂得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獨立思考能力……這一切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書中作者以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道理很多家長也明白,但是到了現實中卻不知如何操作。書中的實例是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小學階段,語文、數學、英語究竟該如何學,先學什么后學什么,書中都給出了實實在在的指導。
《一起陪孩子幼小銜接》最感動我的是這位作者這位父親的用心,可以說用盡心思用盡時間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這是很多父親母親都應該學習的,畢竟孩子的成長沒有回頭路。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2
1. “幼小銜接”,要銜接什么?幼兒園從何時開始為“幼小銜接”做準備,會從哪幾方面著手?如果“銜接”不好,會影響孩子哪些方面的發展?
答:幼兒園基本上會在大班的第二學期開始進行“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主要從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多方面著手。如果“銜接”不好會造成幼兒對上小學厭倦、害怕、緊張等負面情緒的產生,也會由于不具備應有的能力而造成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生活能力等發面的困擾。 “幼小銜接”主要內容包括:
建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做好生活能力上的準別。在小學很少會有老師對學生的生活細心照顧,所以幼兒園一直在著重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希望能在學前階段幫助幼兒建立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如:自主飲水、自主入廁、自主進餐、自主增減衣服等等。具備自主生活的能力能讓幼兒更順利的適應小學的生活,是在小學生活、學習的健康保障和重要條件。
萌發上小學的興趣和自豪感,做好心理準備。其實大班幼兒對上小學是存在一定的困惑的。大多是擔心自己不能適應小學的學習、沒有朋友、害怕考試、老師不喜歡自己、不會寫作業、被大孩子欺負等等問題。所以要幫助幼兒做好心理準備,通過對小學的參觀、對小學生、老師的訪問來了解學校生活、學習環境及氛圍,使幼兒認識到小學和幼兒園的生活及學習完全不同,并提前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對學習感興趣,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一定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建立在對學習的興趣之上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的基礎。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中包括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聽覺能力、分析能力等等多種能力。到小學可能會有一些家庭作業,幼兒園也會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更為適應小學的學習。
學習簡單的知識,做好知識經驗上的準備。到了幼兒園大班的第二學期,大多數幼兒園都會開設漢語拼音、英語等專門和小學銜接的課,部分幼兒園還會開設識字、寫字等方面的課程。家長對此類課程也是極為看重。幼兒園也會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加以提高。如:學習20以內加減法等。為面試做自我介紹、才藝等多方面的準備工作。
加強體育鍛煉,做好身體健康的準備。幼兒最初升入小學,其實也是對身體、精力上的一種考驗。在幼兒園里加強體育鍛煉,強健體魄也是順利上小學的`前提條件。
2.幼兒園為“銜接”所做的準備工作是否足夠應付上小學?除了幼兒園,您認為是否還需要其他力量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答:目前為止,幼兒園所作的“幼小銜接”工作基本上能幫助孩子順利的升入小學。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大班畢業后嘗試一下暑期的學前班,更真實感受小學生活。其他的一些課外班如:英語、漢語拼音等,家長一定要考慮到它與小學課程的銜接。社會上的很多課程都是與小學課程“焦點錯位”的,既學習目的、內容及評價標準都不一致,有時會出現在課外班學的內容到小學還要徹底改掉的現象。所以家長如果選擇課外班一定要慎重。
3.面對孩子在此階段的過渡,很多家長會焦慮,請您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答:幼兒步入小學是他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家長存在焦慮是正常的顯現。但要切忌把自己的焦慮轉移或影響到孩子身上。做為家長首先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入小學這一事件,用鼓勵、肯定的語言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其次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時,幫助孩子共同尋找問題的根源,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對孩子求全、求好。只要孩子能順順利利、高高興興的去上學就行。最后,要保持與班主任的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配合老師做好家庭教育。
4.請您對學校說一些話,您最想表達的是?
答:整個學前階段都是以游戲為主要的活動途徑,幼兒剛剛升入小學自控能力不是很強,對純課堂式的學習會有一些不適應。希望老師能循序漸進,對剛升入小學的孩子寬容一些,給他們一個寬松、安全和被接納的學習生活氛圍。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3
進入大學才開始有機會嘗試那種肆無忌憚看書的滋味,再也不用怕窗外有人會看你,而把想看的書壓在一本本教科書下,再也不用因為自習偷看了幾本閑書,而自責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終于可以與書為友,與它相伴。但看了多少書,早已記不得了,書名大致也都忘記了。可是,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意義的,總會有那么一本書在你心里被深深銘記!《張幼儀傳》對于我就是這樣的存在。
喜歡這本書的淵源還真是有點諷刺,最初我是喜歡徐志摩的,可以說是迷戀。從高中學了他的《再別康橋》開始,我就被這個多情、浪漫還有點小傷感的詩人吸引了。可那時的我對他的了解是微乎甚微,進入大學我終于有機會對他進行深一步的解讀。看著徐志摩傳里描述的一切,我只知道他起初喜歡林徽因,最后娶了陸小曼。我并不想對他的愛情多作評論,我只是覺得當徐志摩遇見她們時,他都是愛她們的,要不然他寫的愛情詩怎會那么美!他說: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人而忘記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這一段話很好的詮釋了他對于愛情的態度,我依舊被他的愛情故事感動。可是,當我知道了張幼儀的存在,當我了解了她的一生,我開始動搖自己的初心,懷疑對于他的喜愛是否值得?
第一次知道張幼儀,她的前綴是徐志摩的原配。突然間我像是一個被欺騙了好久,迫不及待想找到真相的孩子,我看著這本《張幼儀傳》尋找著答案。原來,她真的是徐志摩的原配,是封建婚姻制下誕生的一個妻子。從圖片上看,她長得并不驚艷,有的反而是女子的嬌羞,她生性倔強,有男子氣概,想來是受了家里幾個哥哥的影響。在她含苞待放的年紀,她嫁給了徐志摩。那時的她剛剛15歲,人生興許是一片朦朧,愛情對她來說更是不知為何物。她見徐志摩的第一面也許被這個清瘦,不善言談的男子吸引了吧,不然當他哥哥提議讓她嫁給徐志摩時,她怎會欣然接受呢。可是,這并不是幸福的開始,命運的車輪就這么悄無聲息的開始了轉動。
丈夫求學在外,身為好妻子,就該幫他持家,讓他無后顧之憂,身為好兒媳,就該孝順公婆,操持家務。三從四德是必不可少的,勤勤懇懇更是應該的,可是,如此就能家庭幸福嗎?這個家的每一個在張幼儀的照顧下都過得很好,卻唯獨她沒有得到應有的報答。哪怕是一個為人妻子想聽到的一句來自丈夫最簡單的問候都沒有,反而是他偶爾的冷嘲熱諷。大概是嫌棄她沒有廣博的知識,沒有超前的思想,沒有海外女子應有的見識,所以即便她是他的妻子,他也不會對她疼愛有加。這就是封建婚姻的悲哀吧!并不是張幼儀不夠好,只是她不懂他吧。徐志摩是一個感情太過豐富,骨子里充滿浪漫氣息的才子,他受不了風平浪靜的生活,他接受過最超前的教育,他有太超前的思想,他對自由戀愛充滿期待,又怎會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羈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終究不能一起抵達幸福的終點。
張幼儀是想和徐志摩到白頭的吧,不然她不會拋棄一切獨自到異鄉找他,可是見面時,得到的只是徐志摩的嘲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兩個人卻說不到幾句話,這樣的日子難免讓人壓抑。張幼儀敏感的神經告訴她,志摩另有所愛。最終,這難熬的`日子換來了一紙休書,對兩個人也許是自由。可是張幼儀懷孕了,她獨自生下了這個小生命,撫養著,期間徐志摩幾乎是不聞不問。張幼儀就自己一個人在哥哥的幫助下,帶著孩子在海外生活。她沒有因為一次失敗的婚姻而放棄以后的人生,相反,她反而生活的更好。她開始做生意,開始靠自己的力量站穩。當她變得足夠強大,突然為她的勇敢和倔強而感動了。也許她沒有才氣,也許她不夠完美,可是她樸實而真誠,勇敢而倔強,她不肯輕易低頭。她的人生被演繹的異常輝煌。
其實,最初的張幼儀只是一個一心為家的好女人,她用善良對待著她身邊每一個人,可是她還是被徐志摩拋棄了,我不想說誰對誰錯,可是如果只是拿愛情當借口,來逃避責任,這樣的愛情還高尚嗎?誰說過這樣一些話:封建的婚姻讓我失去了我愛的人,但我不能拋棄她,因為我對她還有責任!是啊,這樣的愛情才是值得被紀念的吧。
讀完這本書時,突然意識到,其實愛情并不都是偉大的,只有愛情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上才可以拿來被懷念。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做一個堅強而倔強的女子,為自己活得漂亮,像張幼儀一樣!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4
小幼銜接是指小學與幼兒園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對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大班升入小學是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否對義務教育質量影響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學校所忽視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幼小學段的銜接教育進行研究探索,提高認識,摸清情況,掌握規律,是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后盡快適應不同階段教育、高標準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要求。
二、工作目標
1.重視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制度,并將此項工作作為學校的常規工作,列入學期的工作計劃。
2.開展相應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活動。
3.通過活動,使教師了解學生的行為習、心理特點和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于一年級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接近一年級學段、主動適應學生特點,為學生盡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4.通過活動,使學生能順利過渡,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減少小學一年級學困生和后進生的比例。
5.以課題形式開展研究,積累材料,豐富理論,形成報告、論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體的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如下:
(一)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學校和任課教師,并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二)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并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小學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三)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和相互間的聯系。這種溝通和聯系,除了要加強本園大班老師之間的,同時還要加強與小學一年級老師之間的以及與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聯系。這樣做的目的旨在能夠及時的探討在具體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尤其是對教學大綱內容上的銜接進行探討和研究。
(四)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學生觀摩學校的各種活動、環境布置、校舍面貌等,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學生對小學學習生活的向往,更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對小學個學科教學的興趣。
(五)建立家長活動小組。加強家長們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以及與各任課教師間的聯系,從而讓一年級的家長們能夠及時了解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除了課堂上的,還有課下的表現,并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六)請已上高年級的學生向一年級學生講述他們剛入學時的各種生活,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感覺,為一年級的孩子上一課,因為同年齡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組織學生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賽,并注意對學生在書寫,閱讀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八)適時調整學生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使孩子能夠逐步適應小學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九)向各位家長進一步宣傳和教育,就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工作——協商。
(十)利用家訪、家長來校接送孩子、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長和學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十一)認真做好幼小銜接各項工作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十二)搞好幼小的知識銜接。作為一年級教師,應適時參加培訓,了解小學的知識體系及學習內容,對于一些知識的傳授能與幼兒園銜接,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攏,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知識,主動增加教學趣味性。
總之,從幼兒時期跨入學生時代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愉快自然的適應,將在孩子們的腦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憶。漫長的學習生涯即將開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有責任幫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學準備,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相信在家園的共同配合下,孩子們的能力會一天天提高,一天天進步,相信只要老師和家長們一起共同努力,孩子一定個個都將成為合格的小學生。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5
做了十幾年的幼兒教師,又送走了三屆小學生,在幼小銜接方面,我也是很有感觸。告別了幼兒園繽紛多彩的時光,另一扇大門之內,又是怎樣一個新奇世界?讀了付老師《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這本書,從理論和實踐等方面又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我這個又擔任一年級教師有了理論性指導意義。
幼小銜接是當前很多家長備感頭痛的問題,付小平老師這本書為解決該問題做出了富有思想性的探索,通過自己女兒親身經歷,把教育學、心理學等抽象理論融入真實案例之中,把教育學、心理學等抽象理論溶入了真實的案例之中,以親切平和的方式講大道理講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一書,故事中穿插著理論、理論中穿插故事,背后涌動著的則是一位為人父者的情感。小伊伊無疑是幸福的,因為她有一位能陪伴她一路走來的父親。在孩子整個成長里程中。為人父母是最不該缺席的,而用心的、智慧的陪伴則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本書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這位父親在孩子的學習能力、心理健康、習慣養成、品德培養鞥方面付出的'心血和思考,讓人受益匪淺。
養育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終身事業,很佩服付老師為了孩子可以兩度換工作,有幾個爸爸能夠這樣做?《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這本書讓我們更加懂得漫漫人生路,最關鍵的就那么幾步。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每個孩子人生路上的關鍵期,也是年輕父母無法輕易把握的敏感糾結期。
面對“幼小銜接”,家長朋友將何去何從?好爸爸付小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在成長路上的關鍵期,給了孩子最需要的心靈陪伴。在本書中,他細膩地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兒一起成長的點滴感人故事,將“幼小銜接”這件家事娓娓道來、和盤托出。他又結合自身十多年教育工作的真實體悟,將“幼小銜接”這個社會難題抽絲剝繭、逐一求解。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6
從“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人生是場馬拉松,搶跑未必能贏”,我從很多年輕父母身上看到了他們越來越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幼小銜接時期,孩子是焦慮的。她們的焦慮可能來自家長不正確的引導和過度的壓力,也可能來自自己對于小學的“未知”。
書中說,幼小銜接是繞不過的一道坎。家長需要在思想和行動上準備好,孩子需要提前了解小學的課程結構、作息時間、作業情況和生活情況。我是覺得孩子的焦慮大部分來自于家長,因為6-7歲的孩子對于世界存在好奇和探索,他從心底想去探究小學生活,但是一些譬如作業多、老師太兇、同學欺負你的負面消息會影響到他,導致他恐懼小學生活。
那道七色花的題目很有趣,可以看出那位小學教師不了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從付老師的回答我看到兩點,一個是他教給了伊伊理解題目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他說出了“老師都挺好的,不會責怪你的。只要主動說出來,不管對錯,老師都會很開心的。”在他的心里對老師是信任的,這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伊伊去信任自己的老師。
關于著小學的準備,并不是準備書包,鉛筆,作業本,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不可否認孩子的缺點,這對孩子形成正確的認知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付老師,很重視孩子自己的感受,避免了包辦和灌輸。有了很好的精神準備,還需要配備圖書、字典、地球儀等相應的物質材料,做到雙管齊下。關于正確的假期安排能力,也是需要開始培養的。
讀到付老師說,孩子入學前要養成一些好習慣,比如飲食習慣、餐桌禮儀、保證睡眠時間、生活自理能力、規則意識、傾聽能力等等。我體會到了,幼小銜接工作并不只是開始于大班下學期,它應該是貫穿于整個幼兒園生活,這些好習慣應該是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幫助孩子養成的。我忽然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充分準備的前提,可以做到有效銜接;養成了好習慣,可以使幼小更加順利;能力提高了,孩子可以更加的自信;性格塑造穩定的孩子,會更加的開心。前面工作的完成是后面一項工作的前提。
自控力,獨立思考、提出質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感知周圍人事的態度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為社會人的表現。這個時候的孩子,附屬內驅力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他會為了得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贊揚,而去努力做成功一件事情。在這個階段,我們更需要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孩子有所期待,這樣他才回朝著我們的期待前行。
能力提升之后,我發現“積極”兩個字出現的頻率開始多了,積極的人就像太陽,到哪里都在傳播著正能量。
感恩、基本的尊重、樂觀的心態,這些都是一個人在為人處事上高情商的體現。付老師幼小銜接的科學在于,他并不重視對孩子知識方面的長進,而是把重點放到了能夠幫助孩子一生進步的情商上,這也正印證了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新需求。
進入小學了,幼小銜接還要繼續,前面一切都是鋪墊,這才是真正的關鍵。孩子在學習上、和同學相處上、對老師的認識、遇到困難了,在功課上遭遇滑鐵盧了,怎么辦呢?杜老師告訴我們,首先你得是一個“會聊天”的家長,不然抱怨一聲就開始責怪,那么下次遇到困難就不會告訴你了。家長需要先淡化這些困難:前期準備很充分了,我相信我的孩子完全可以擺平這件事。然后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當孩子真正需要自己介入其中時再考慮,如果孩子沒有這個意思,那么證明他自己是可以的,只需要說:“你打算怎么做?” “非常棒的主意!”就夠了。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7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進入了這種高壓狀態。
這些年衍生的新鮮詞匯和教育機構越來越多,親子園,幼小銜接,托管班,輔導班層出不窮。
個人內心是排斥這些的,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可是一想到成年后是否會有更順遂如意的人生,孩子會不會埋怨我小時候沒有讓他學會的更多,心里便忐忑焦灼不安。
讀了這本書,卸掉了心中的大石。
這里所說的幼小銜接,不是去上幾個月的學前過度課程,也不是強制灌輸孩子太多的小學課本知識,而是從心靈上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區分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這是一小段關鍵的人生路,有了家長們心靈上的陪伴,孩子會走的更穩更好。
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園注重的是教與養的齊頭并進,小學則是教占主導。在幼兒園中,活動多以游戲為主,小學大多是課堂式教學。
在這里重點強調了一個“零起點”教學。“零起點”不是機械的認為學校“零起點”教育就是讓孩子可以“零準備”入學。家長需要適當的給孩子做些學習準備,建立學習的興趣。比如用游戲和互動的方式,讓孩子輕松掌握一些簡單的字和數數。如果孩子不喜歡,就不要強制完成。任何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行為,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且很難消除。
孩子上學后時間會被大量的作業所占據,因此,好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教給孩子如何管理時間,比不停地催促孩子被動的完成作業要高明的`多。
配合這一點,還需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每一天的學習和生活。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因為磨蹭,作業做到很晚,那么第二天都會缺覺,上課無法集中精神,總是打瞌睡。回過頭來,不知道講的新內容是什么,做作業又十分的吃力,最后又會到很晚。這樣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最后作業拖拉不說,成績也提高不了。
最后再談一點深有體會的。如何輔導孩子做作業。現在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在孩子放學后輔導孩子功課,不論是默寫也好,朗誦也罷。其實,從一年級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檢查孩子的字跡是否端正。在作業完成后,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不要具體指出錯誤之處,說出大體范圍即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糾正,鼓勵孩子自己更正錯誤。
還有很多好的方法和教育理念本書中都有體現,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一起來看看,我很高興能在孩子上小學前讀到此書,少走一些彎路。
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8
今天到新華書店查閱課題研究資料,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和課題緊密相關的書籍《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于是坐下來漫不經心的讀起來,也許里面有自己需要的“黃金”,試試看。可是一睹這本書的芳容,我還是醉了。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是付小平老師著作,它展示了一位好爸爸用心陪孩子一起渡過幼小銜接關鍵時期的心路歷程。付小平老師通過自己的女兒伊伊的親身經歷,把教育學,心理學融入真實的案例之中,這是一本適合年輕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值得一讀的好書。
全書共分六部分:
一、幼小銜接,繞不過的一道坎。
二、充分準備,才能有效銜接。
三、養好習慣,才能順利銜接。
四、提升能力,才能自信銜接。
五、塑造性格,才能開心銜接。
六、邁入小學,才能關鍵銜接。
每一篇文章,有案例有方法,方法新穎,超乎想象。其中最吸引的要數《別讓孩子傷在分數上》。
《別讓孩子傷在分數上》案例是作者的女兒伊伊剛剛升入小學不到一個月,第一次數學考試考了剛及格。然后付老師對孩子的測試失利分析原因,找到一是試卷中大部分錯的題目是本來孩子掌握好了的,由于沒有經歷過考試,缺乏答題技巧緊張造成的;二是查找到考試中暴露的問題,如:做題慢。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第二次考試取得了一個好成績。但隨之陸續而來的英語、語文小測驗,在班上位居中等,付小平老師結合三次考試成績分析,找到一個導致伊伊不夠優秀的共性問題——答題過程粗心,可以做對的題目都出錯了,丟了不少分,然后又進行分類:一類粗心,提醒避免出現類似錯誤;二是沒有掌握問題。通過講解練習,最終伊伊拿回了100分的卷子。
付小平老師提出問題——究竟如何面對考試和分數?,同時給出我們各位家長的建議是:一、態度比結果重要(成績并不重要,但試卷反映出來的薄弱環節很重要);二、進步比分數重要(縱向比較孩子成績,發現錯誤和原因,找到進步和變化);三、成長比成績重要(快樂成長和優異成績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付老師確實是一位好爸爸,面對孩子每次的考試能做好細致的分析并找到相對應的補救方法。對待孩子的分數現實生活中無非有三種家長:
一、無關緊要,馬馬虎虎。
這些家長認為一年級課程那么簡單,考的好不好都代表不了什么。我只要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保障就歐克了。這樣的孩子不能被引起重視,孩子喪失自我存在感,長期的惡性循壞使得成績一直不好,等到高年級開始重視,已經晚了。
二、只注重分數,不看過程的家長。
有些家長不堅守過程,只要一看到試卷上的分數,就火冒三丈。從來不關心孩子努力的過程,不分析失敗原因,只拿分數和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埋怨孩子指責孩子。所以惹得自己“一身騷”,孩子挨批受打,最后兩敗俱傷。長此以往家長經常“火山噴發”,孩子短暫性“壓力山大”。若干天后所有的工作一切回歸原位。
三、和諧家長,就是換位思考的家長。
他們陪同孩子一起接受失敗,一起陪孩子查找原因,在考試后機智應對,為有更大進步的家長,就像付老師一樣。
我看到這篇文章感觸極深,因為我就是上面例舉的第二種家長,面對成績“暴跳如雷”事后“安然無憂”的家長。孩子的成績失敗,導致沒有自信心,作為媽媽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每次考試都是看分數,總是以沒有時間幫助孩子分析為理由,一次一次放縱了孩子的學習,才導致孩子成績的失敗。我好恨我自己,就是補習班能換回來“家長的陪伴”,能彌補孩子心中的.“失落”嗎?如此孩子還是很聽話,在我的命令下“成方成圓”,我沒有顧忌孩子的感受,導致孩子自卑、壓抑。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今后一定改變自己的育兒方法,多陪孩子,多關注孩子,多鼓勵孩子。
分數和考試是每個求學路上的人都逃脫不了的法咒,“分分,學生的命根”同樣“分分,老師的法寶”。不管我們的子女今后在擇校還是工作,無疑選擇的籌碼就是成績。作為媽媽,我好可憐那些低分數的孩子,他們也努力,他們也付出,他們因為分數低不敢和同伴玩耍,他們因為分數低失去了老師的寵愛,他們因為分數低而不敢和無理的家長討價還價,我想象著“如果有一種只求知,而不測試”的教育之路那該多好。
最后,我想用付小平老師的一段話來結束,“從迷糊到清晰,從懵懂到明白——一小段關鍵的人生路,心靈陪伴,讓孩子走得更穩更遠”,以此來表達我對這本書的閱歷,感恩生命中遇到了付老師,給我照亮了前進的教育之路。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9
閱讀幼兒園課程指南我有很多感慨,讀后感想如下:
1、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于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要注重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要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為核心,為所有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團體、個人展示幼兒素質教育的方向和途徑。調整和改變當前學前教育課程過于強調學科要求、缺乏整合、教師中心的傾向,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與教育個別化的時代要求,樹立“回歸本真崇尚自然 快樂體驗 和諧發展”的課程理念,遵循“讓每一位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的原則,構建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征的課程體系。
2、通過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課程的具體培養目標是: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 篇10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應謹記提高保教和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遵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規律,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按照保育與教育相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體智德美四個方面去進行發展,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同時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心理健康,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教師要尊重幼兒,愛護幼兒,不可變相體罰幼兒。
我們在招生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們會按照衛生部門制定的要求來進行招生,每個班招生人數都不相同,幼兒在入園前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合格者才能入園,我們應認真查看幼兒體檢報告,確保幼兒健康!
幼兒在接送時必須由監護人或委托成年人接送,我們必須有安全意識,掌握基本急救常識和防范避險逃生和自救的方法,緊急情況下優先保護幼兒人身安全,定期組織預防演練,加強幼兒一定安全意識!
幼兒在園每日戶外活動不得低于兩小時,每日體育活動不少于一小時每年體檢一次,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注重滿足幼兒發展需求,保持幼兒積極的情緒狀態,讓幼兒感到尊重和接納!
這些都是我們一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閱讀《幼兒園工作規程》,使我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更加清晰,每件事看似很小但是如果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大麻煩,我們應當接近全力去避免發生錯誤,謹記一日工作流程,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尊重每一位幼兒,因為他們都是平等的,讓每一位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都能開心快樂,無憂無慮!這也是我今后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相關文章:
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讀后感范文通用04-14
幼小銜接方案04-08
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名言130句05-12
幼小銜接問題的意義11-15
幼小銜接培訓心得11-29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08-17
幼小銜接教研方案12-01
幼小銜接培訓心得12-13
幼小銜接的意義與目的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