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風的作文(集錦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家風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家風的作文1
家風是什么?家風可以展現一個家庭的素養;可以培養一個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感染一個人,改邪歸正。家風就像一條條垂線,隨時讓你知道你是否偏離正軌。
我的父母都是公務人員,他們都很愛讀書。我在八歲時就讓我媽媽買了一套書,在家里慢慢讀著,這從此開啟了我的讀書之旅。我很快就要上初二了,于是向表姐借了書,開始預習。我在讀語文書中得知下學期要《紅星照耀中國》,于是向家長要了錢,直奔書店。書店中人山人海,不是在挑書,就是在閱讀,這么多人在一家書店里,除了前臺的交談之外,竟沒有一絲噪聲傳入我的耳中。
“不愧是書店”。我心中嘀咕著,像內部走去。我走遍了整家書店,竟沒有找到一本《紅星照耀中國》,難道是我沒看到,還是不在這個專欄?我又轉了一圈,卻依然沒有找到。我不得不走向前臺,向收銀打聽。“《紅星照耀中國》啊,五分鐘前賣完了。”我聽完后,心中懊悔不已:要是早來五分鐘就好了。
我悶悶不樂地回了家。之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完后反而說道:“沒關系,我可以在淘寶上幫你買啊。”對啊,我怎么沒有想到呢。我臉上又有了一絲笑容。除了書,我還有一大愛好就是設計房子。但我缺乏想象力,所以設計出的房子總是平淡無奇,毫無特色,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建筑大師發表了新作品:一個樹屋。我瞬間有了靈感:為什么一定要把房子建在陸地上呢?我立刻設計了一個水上房子。這個房子得到了父母的贊賞與肯定,鼓勵我,讓我努力。
這就是我的家風: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得成功不驕傲;碰到問題想辦法。
關于家風的作文2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我每天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學會了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明知事理。
在我十六歲的時候,姥姥突然得病了,而且是在晚上,媽媽得只消息后就立刻去看姥姥,當媽媽看到姥姥發病時那痛苦的樣子非常害怕著急。我聽媽媽說,她那時都被嚇壞了。由于突發得病得病再加上年齡的原因,使姥姥癱臥在床,身子不能動,只能躺著,生活不能夠自理。剛開始的時候,姥姥的子女們對她都很好,可是時間一長,就都沒有耐性了。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把姥姥接到了我們家里。
媽媽每天都會給姥姥按摩,因為這樣可以使姥姥感到放松,舒適。媽媽多次為姥姥感到傷心,我覺得姥姥太不容易了,一輩子為她的兒女操勞,卻不報有一絲的回報。一生坎坎坷坷。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會使人感到快樂。每當有人問媽媽為什么要把姥姥接到家里來?媽媽得回答是這樣的: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否有孝心。孝順老人的人會得到回報。
我有時會和媽媽一樣;給姥姥喂飯,當我看姥姥時,我看見了姥姥眼睛里泛起了紅光,我感到了惋惜。姥姥當時興許是在向我表達她的痛苦,也許是在感謝我,也是是感動了。
樹立和繼承端正良好的家風;是“正能量”的傳遞。有了這些優良的品質,我們的家,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幸福。這樣就是我家的家風,大家也一起來曬曬你們家的家風吧。
關于家風的作文3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會了我做人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爸爸準許我玩一小時電腦游戲。可是,我玩游戲超過了時光,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后,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后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教會了我做人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留意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可是最后,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可是,姐姐原諒了我,并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會了我做人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可是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必須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于我們的祖先,不愧于是一個繼承人!
關于家風的作文4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于是媽媽就認真地對我說:“我們是怎么規定的時間,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么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并向媽媽保證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并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僅打擾了別人,還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么。“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一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敗壞,這家就很難再培養出優秀的后代。如果沒有“家訓”,那么就會把后代寵壞,只有讓她知錯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關于家風的作文5
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作為高級工程師的爸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媽媽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圣詔”也可以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只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于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臺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21世紀了,但由于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游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里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說:“都21世紀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于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于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關于家風的作文6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謙虛做人。家人們從小就教育我怎么做人。
爸爸教我守信。一年級的一個星期天,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爸爸讓我玩了一個小時的電腦。由于玩的太高興了,玩著玩著,一不小心玩的超時了。爸爸走過來,一下子關了電腦,我說:“爸爸,別這么小氣,再讓我玩會兒唄。”爸爸回答道:“孩子,不是說不讓你玩電腦,如果你以后做事還這樣不守信,就沒人會相信你的。”
媽媽教我謙虛。二年級的一次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五名。我得意洋洋地回家,告訴了媽媽這個好消息。媽媽夸了我幾句,還說:“孩子,下次還要繼續努力,要記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句名言。”
姑姑教我誠實。有一次,我和幾個小伙伴在家里玩,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姑姑最心愛的花瓶,姑姑問我們是誰打破的,我怕挨打,就沒有承認。后來,我發現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就向姑姑道歉,姑姑原諒了我,并意味深長地說:“花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誠實不誠實,如果你不誠實,以后就沒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家風是潛移默化的,好的家風也是正能量的一種表現。正因為有家人從小對我的教導,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循循善誘,培養了我的優秀品質,才能使我成為一名懂禮貌的孩子。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而作為祖國的未來,我更應該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才能夠做到無愧于祖先,無愧于父母對我的教誨。
關于家風的作文7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主旋律。我家的家風有三條:一是節儉之風,二是惜時之風,三是孝順之風。接著就來曬一曬吧!
我家的節儉之風。我的父母都出生在農村,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個好習慣自然而然地傳到他們的兒子——我身上。記得從我懂事起,每當吃飯時,媽媽就叮囑我:“你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很不容易,不要往桌子上撒,碗里要吃得干干凈凈。”我當時并不是很理解,但我很聽話,還是按照媽媽的話做了。后來上學了,我學了古詩《憫農》,才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惜時之風。媽媽每天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叮囑我“快點寫作業!”就急忙趕到廚房做飯。利用做飯的空隙,還要洗臟衣服,手還沒擦干,就來到我的書桌旁檢查我的作業,還督促我快寫,認真地說:“時間在不經意間就溜走了,
如果不抓緊地話,就白白浪費了。省下時間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媽媽的一言一行感染了我,從而我也學會了珍惜時間。
我家的孝順之風。我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子欲孝,而親不待。而他們也是那樣用心做的。記的那次姥姥生病住院,媽媽一連好幾個星期在醫院里照顧姥姥。出院后,又把姥姥接回家,并細心照顧。
給姥姥端茶倒水,噓寒問暖。還安排我去陪姥姥聊天。爸爸給姥姥買了許多好吃的,我都有點讒得流口水了。爺爺生病時,爸爸不顧白天工作的辛苦,晚上去陪爺爺。看著父母的一舉一動,我想:我也要做個孝順的人。
繼承和發揚好的家風,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有了優良的家風,我們的小家一定會更加幸福。祖國的大家庭一定更加和諧。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請你也來曬一曬家風吧!
關于家風的作文8
家庭是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家庭作風,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孝敬父母的人。每個假期,我們都給爺爺、奶奶、爺爺和奶奶買衣服和食物。他們常說:“父母養我們不容易,他們為我們吃了很多苦。我們必須報答他們養育我們的恩情。”從小到大,我就深深體會到做父母的難處。特別是我媽,工作特別辛苦,還要接我去學校。帶我回家后,她還要做飯洗衣服。她整天都很忙。我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以后掙很多錢報答他們養育孩子的恩情,做一個懂得報恩的人。
我父母是節儉的人。尤其是媽媽,平時舍不得買好東西。記得有一年過年,我們家去城里買衣服。我和我爸我姐買了大包新衣服給我媽買的時候,我媽沒有火柴。有的穿上好看,我媽說不好看。后來聽爸爸說,媽媽太貴了,自己買不起。我媽平時穿的衣服很樸素,有些衣服還是十年前的,但是我媽是我心里最美的。我從母親那里學到了節儉的好習慣。筆記本用完之后,反面做草紙;我去超市從來不主動買東西。有時候我爸說選吧!我剛買了個便宜的;更別說穿衣服了。爸爸媽媽買什么穿什么,從不挑剔。
爸爸媽媽都是善良樂于助人的人。平時和人說話總是淡定微笑;我總是從像爺爺奶奶這樣的老人那里買食物。我去城里或者在外地遇到乞丐,總是從口袋里掏出錢來給我,讓我把錢遞給需要幫助的人。這些事情深深地影響了我。在學校,我經常借我的同學鋼筆和橡皮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要把這些好的家庭作風傳承下去,做一個助人為樂,勤儉持家,懂得報恩的人。
關于家風的作文9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修身齊家,樹立良好的家風、社風、民風尤其重要。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但凡家規較嚴的家庭,其家庭都和睦,家人都彬彬有禮、有涵養,都文明向上向好,都事業有成,在立身處事,持家治業都十分成功。家風家訓家規又是什么呢?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也稱門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我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一些名人的家訓:愛國商人李嘉誠的家訓是: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為人正直、用心做事;而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家訓是:戒晚起;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宜勤讀;宜敬師;宜愛眾;宜慎食。
爺爺告訴我,我們家也有應該遵守的家規呢!我家的家規,是上一輩的示范、身體力行傳下來的,共六句話,42個字,即“懂得珍惜與尊重,學會理解與寬容,知道感恩與自立,明辨是非與善惡,明白事理與做人,明確目標與追求”。
爺爺說,這些文字理解起來不難,要背下來,也很容易,但要身體力行地做到,可不容易。爺爺希望它能成為我為人處世的準則。
關于家風的作文10
家風是什么?家風是家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品德。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的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品德傳承。許多保有優良家風的家族,為家制定了系統的家族道德規范。一家具家族或家庭的家風要正,首先要以德治家,以德立家。其次,書香傳承,要保持家風,家規。
我們家的家風是尊老愛幼、勤儉、勤勞、誠信、誠實。我觸犯過一些家風家規。我這個人,喜歡挑衣服,因為這件事情,媽媽不知道吵過我多少次,媽媽經常說:“我們小時候只有很少的衣服,哪里有這么多的衣服可以挑選。買了就穿,不穿浪費多可惜,要勤儉。”后來,我明白了,有好多人還沒有衣服穿。我們在這里過著這么美好的生活,還挑衣服,太不對了。
誠實也很重要,我聽過這樣一個關于華盛頓小時候誠實的故事,小時候華盛頓的爸爸送給他一把斧頭,華盛頓在花園里的櫻桃樹上試起了斧頭,把櫻桃樹砍倒了,他的爸爸回來后,看到被華盛頓砍倒的櫻桃樹,非常生氣,因為那是花很多錢買回來的,而且是華盛頓的爸爸最喜歡的一棵樹。華盛頓看到爸爸很生氣,他很害怕,但是還是鼓起勇氣向爸爸承認了錯誤。他爸爸見他勇敢的承認了錯誤,不但沒懲罰他,還高興的說:“好孩子,即使是一萬顆櫻桃樹也比不上一個誠實的孩子啊!”誠實是很重要,一個人沒了誠實在,那就沒人會相信他了,所以我們要誠實。
一個家庭或家族,家風家規是必不可少的,家風要正,只要定了家風,我們就要遵守。從小到大,都要遵守家風家規,我們是家庭中的一員,我們就必須遵守家庭中的家風!
關于家風的作文11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社會傳統美德的傳承,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我們做人的行為準則,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好的家風對一個家庭也同樣重要。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發脾氣,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爺爺奶奶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媽媽也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爸爸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關于家風的作文12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我家的家風是''孝”,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要我時刻記住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無論在家里還是在社會上。并且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述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如“臥冰求鯉”“扇枕溫衾”“行傭供母”“親嘗湯藥”。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孝”的種子。
我的外婆是個高血壓患者。記得一次外婆因為血壓高導致頭暈,繼而嘔吐起來,我急忙跑過去拍拍外婆的后背,遞給她餐巾紙,還給她拿來熱毛巾,倒來熱開水,然后把外婆扶上床喂她吃藥,最后我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直到他們趕到家。不知怎的那次外婆說話時眼淚竟噙在眼眶中,也許由于我的存在,外婆感到無比的欣慰吧!這事被鄰居們知道了他們都夸我是個孝順的'孩子。
還有一個晚上,媽媽身體不舒服。爸爸正在燒飯,我說:“爸爸,我上去陪媽媽了啊。”爸爸說:“好,你趕快去吧。”我走到媽媽旁邊說:“媽媽你要喝水嗎?要吃藥嗎?”媽媽說:“我不要,我就躺一會兒吧。”我說:“媽媽,您睡吧!”
媽媽醒來后,我說:“媽媽,你睡了好長時間了。”媽媽說:“謝謝你一直陪著我。”爸爸對我說:“你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快吃飯吧!”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是人民的家,這個家風就更重要了。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是一個強國。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關于家風的作文13
什么是家風,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有關家訓家風的書很多,比如諸葛亮的《誡子書》、《傅雷家書》、《弟子規》、《曾國藩家書》,晚清名臣曾國藩家訓甚嚴。他教育子女切記二字---傲、惰。“惰”是惰性,就是明白就應做有好處的事,卻總找理由,不是不做事,就是做無聊的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一一個“勤”字。
曾國藩在家訓中說,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能夠做得到的。
作為一名家長,我深知勤奮、堅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個性嚴格要求。暑假期間,孩子都覺得是盡情玩耍的時間,晚上不想睡覺,早上不想起床。一次孩子犯懶,不想起床鍛煉身體。她擺出各種理由,什么現在是假期呀,覺得累呀;腿疼,不舒服呀等等。當時我想,孩子所說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孩子也很辛苦。但轉念-想,如果我讓孩子放縱一-次,就會有下一次。長此以往,就會助長孩子懶惰、散漫的不良習慣。勤奮堅持的態度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于是,我拒絕了孩子可憐巴巴央求,當了一次“狠心”的媽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監督,需要爸媽的陪伴。在孩子思想放松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阻止孩子的念頭。在孩子出現懶惰的苗頭時,一定要及時提醒;在孩子失去勤奮動力時,爸媽要及時加油鼓勁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有規律地生活,才會養成一個勤奮的習慣。
好的家風對孩子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教材,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讓我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家風,為孩子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于家風的作文14
我們家沒有成文的規定,大家也不會說家風這個詞,但我覺得家風不一定非要成文定下來,應該是對——精神和品德的一種傳承。父母雖然沒說,但一言一行都給孩子做了榜樣。我從父母那里學到了很多。再說說我們家的家規。
肯吃苦。這是我從祖先和父母身上看到的。爺爺因為災難遷移,白手起家。那時候他住的房子都是爺爺和爸爸錘出來的。有時候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上班,經常要騎自行車走幾十里路,卻不愿意花自己的血汗錢。那輛自行車才騎了30年。媽媽和爸爸一樣。人們知道自己在外面自由奔放,卻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他們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有時充滿了工作。
孝順。說起來,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家規,孝道二字在父母身上體現的很好。爸爸是一個努力的人,但他從不忘記他的父母。每隔兩天,他總是給他們打電話,看看家里有沒有藥,有沒有需要。他周末也和媽媽一起去爺爺家吃飯。母親也是孝順的典范。她雖然是家里最小的女兒,但說話做事都不會吞吞吐吐。雖然她批評父母的方式往往很重,但每個人都能從她的話語中看到深深的愛!現在各種現實,父母拋開工作娛樂,關心父母,是很有價值的。
提前計劃。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很多人總是在最后一刻才思考,可能不會太草率。父母總是想的很遠,有時候想不明白,冷靜下來才知道提前思考是多么明智。漸漸的,我開始思考未來,不局限于現在,這樣才能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家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家庭的家庭風格會不斷豐富和更新。這些規則需要每個成員去實踐,代代相傳。只有傳承千千的一萬條家規,才能讓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關于家風的作文15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過年期間,我和媽媽一起去拜訪了我的曾祖父——龔發達,他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文化人,曾祖父說:“《龔氏家訓》有言:兄弟姊妹者,分形連氣之人也。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
我一臉疑惑,似懂非懂。認真地聽長輩們娓娓道來。世界上最親的人,除了父母,不過手足,當兩個妹妹出生后,我欣喜若狂,天天和她們生活在一起,現在,她們哭鬧的時候,只要我一出現,她們就會樂得手舞足蹈,讓我覺得自己在她們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想不到,我會給她們帶來安全感。
以前,我干家務事都不太愿意,但是現在,我很樂意為兩個妹妹服務,比如:幫她們洗衣服,她們餓了,我幫她們沖好奶、幫她們換口水巾……看到她們干干凈凈、快快樂樂的,我就覺得高興。
這次拜訪,讓我知道了長輩們之間都是團結互助愛家人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和妹妹們會是一生的伙伴,我們姐妹之間要學會團結,學會寬容,學會互相照應,彼此陪伴。讓好的家風在我們手中一代代傳承下去。
【家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風,關于家風的作文08-12
家風作文:家風伴我成長12-19
家風作文01-20
我的家風的作文05-26
我的家風作文05-25
關于家風的作文06-13
家風初中作文10-27
家風話題作文11-02
家風小學作文04-25
描寫家風的作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