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為題的作文四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回味為題的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味為題的作文 篇1
我們的人生中,總有許多事值得回味。一本書,一個人,乃至一首短小的詩歌都會讓我們回味無窮。
重讀《蘇東坡傳》,我終于理解了什么叫堅持和樂觀。“烏臺詩案”的黑幕,使蘇軾差點生活失去人生最重要的東西——生命。但他就是他,被貶黃州,仍笑對生活。從“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到“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身上的瀟灑從容、樂觀待事,深深影響了我。回味蘇軾,讓我懂得了豁達與樂觀。
嵇康,這位“竹林七賢”之一的才子。重新回味他的一生,是為理想而活的一生。金屬記載他臨死前“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大雨后的洛陽,太陽被洗的有些慘淡,那個神色平靜的人,很年輕,但似乎已經活夠了。看著下面或憤然或哀嘆的學生,他仿佛想起了之前的那個年輕人。他看著日晷,彈奏起那首《廣陵散》,信手彈弦,揮肆灑脫,久久震撼了當場的人民。每當我想起嵇康,總會想起那首《廣陵散》,使人嘆,使人哀。少有人能夠真正為自己的理想始終如一,活過一生,但嵇康做到了。回味他的一生,使我懂得理想的可貴。
回味申包胥,我理解了愛國。當他救濟伍子胥時,卻赫然發現,兩個不同的人,為了恰恰相反的事業終其一生。一個要滅楚,一個要興楚,一個滿懷怨恨,一個一腔熱血。當伍子胥的鐵騎終于踏破郢都時,他已淪為乞丐,流落在秦國都城墻頭。他一無所有,無能為力,只能撼墻而哭,七天七夜。這是撕心裂肺的哭啊,再鐵石心腸的秦人也招架不住。秦哀公寫了那首著名的《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秦人終于答應出兵。他的楚國有救了!回味申包胥的一生,為國家奔波,他讓我明白了愛國。
回味歷史,回味他們,我明白了許多,像蘇軾一樣樂觀,向嵇康一樣為理想努力,像申包胥一樣愛國……
回味為題的作文 篇2
求學,讓我明白了水土不服。
一盤西紅柿雞蛋,故鄉是咸的;這,是甜的。瞧,這便是水土不服。
于久居內陸之中猛轉到湖濱城市,心中猛然只有兩個字跳出“陌生”。我第一次到需要兩個多小時車程才抵達的地方求學。我坐在食堂中第一次用筷子挑起黃嫩的雞蛋,放入口中,膩人的甜味發瘋地涌上來,我強迫自己咽下去,回味著故鄉的味道。
三個月的遠離讓我淡忘了故鄉的氣息,喝著發咸的水已沒有了第一次的不適應,所幸,母親在每次放假時會帶來一些食材自己做飯吃,偶爾添入的湖濱食材,總會在我回味家鄉味道時伴隨著一股腥味。稍縱即逝的感動就這樣在與家相遇的拐角處擦肩而過了。
即便相距四百里,同一個省地,也不會有相同的味道。
我喜歡故鄉的牛肉,燉出來筋道、鮮香,而不是像學校的牛肉如同爛柴入口。我會趁著放假時盡力搜尋街上每一家牛肉面店,可是,碗中的肉要么少的讓人舍不得吃,要么就是沒有家鄉的味道。母親懂我的失望,特意去買了牛肉為我做面。
一方小桌,一碗鹵面,與故鄉不期而遇,是故鄉的味道。淚滴涌出,滴落在菜中,暈開了油珠,一筷子的面將我帶回了四百里外的家鄉,依舊是那個沙發,依舊是那個廚房,我坐在桌旁,聞著菜香等著菜的端上。同行的阿姨做出的菜也沒有家鄉的味道,我看著桌上的菜,才驚覺。
我所思念的,不是什么菜的香味,也不是什么故鄉的味道。我所回味的卻是家的溫暖。僅僅將溫暖用菜香去反反復復的掩蓋,我所回味的菜香,卻也僅僅是家人的愛。
窗外凜冬,飛雪迎新春;等我回味菜香,來把家還。
回味為題的作文 篇3
從小,便對失憶充滿了恐懼,因為失憶了便意味著忘記了一切事情,包括那份遺失的美好……
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天必做的`事情便是和他斗嘴,雖然每次都被他氣得快吐血,但現在想起覺得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習慣了和他在打鬧中度過每一天,突然有一天,他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心里面突然有種失落的感覺……
現在即使在街上偶遇,也沒有了昔日的打鬧,甚至不會和對方說一句話,這種感覺好難受,他好像已經忘了我,忘了過去那份遺失的美好……
哎……忘了就忘了吧,沒有他的生活雖然很孤單,很落寞,但總還是要過下去的,身邊沒了他,成功與否已經全然不重要了,既然他忘了我,那就不去喚醒他那塵封的記憶吧,只在他身后默默地注視著他的背影就好……為他的成功而開心,為他的失敗……他應該不會失敗吧,因為他是那樣的優秀……
回味為題的作文 篇4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我們現在的社會就像拼命奔跑的人,向著一個個新目標拼命奔跑,慌不擇路,踉踉蹌蹌。一邊跑,一邊丟東西,等跑到終點,才發現爺爺奶奶塞在我們貼身口袋里的祖傳寶貝都丟得差不多了。
這句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聯系現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材料作文的審題構思和立意應關注三個方面:
一、注意比喻。“我們現在的社會”“向著一個個新目標拼命奔跑”比喻“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爺爺奶奶塞在我們貼身口袋里的祖傳寶貝”比喻“傳統的美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等”。
二、注意關系。要強調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的美好的思想道德,不能只談繼承傳統文化,還要談發展。
三、注意要求,聯系現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思想,如何在現代化的發展中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有價值的話題。
回味傳統中國經典
如今,中國的發展風馳電掣,一日千里。我們每個人都是奔跑者,為一個個新目標的實現而欣喜若狂。一邊跑,一邊丟東西,等跑到終點才發現爺爺奶奶塞在我們貼身口袋里的祖傳寶貝已經丟的差不多了。神州大地上古老而美好的記憶已在視野的末端漸行漸遠——
方正“中國字”
從祖先造字到甲骨文,再到如今中國人普遍認同的方方正正的中國字,一個緩慢而又輝煌的歷程,一個艱辛而又值得驕傲的龐大工程。古有筆走龍蛇的颯爽英姿,又有臨池成墨的佳話,如今我們寒窗十載又有誰能夠用毛筆揮灑自如?我們擁有的是現代化的書寫工具,我們演繹成現代化的語言。在奔向現代化與世界接軌的同時,我們丟失了什么?爺爺奶奶放在我們口袋里的毛筆丟了,傳統已不在,毛筆已成為書法家獨有的寫字工具。那雙由類人猿演化而來的手也只會敲擊鍵盤,而用筆寫起母語漢字來倒像“蚯蚓找媽媽”,且錯別字連篇——早已不像是中國人在寫中國字。
溫情“中國節”
中國有誰知道七夕,又有多少人曉得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西方的情人節,在中國過得紅紅火火,而中國的情人節,在國內卻冷冷清清。別人的圣誕節、平安夜,被我們抬得熱火朝天,在中國的除夕夜卻呼呼大睡,全然忘記除夕守歲父母長壽之說,春節也沒有了年味。回味童年,我們的那些節日多么有趣!雖然中秋、端午被列入法定假日,但忙著上下班的人們哪里有心情過節?生活的壓力讓人們緊張萬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唱得再響,還是要掙錢,買房,買車。生活節拍快了,幸福感下降了,中國節里摻雜著許多無奈。嗚呼,中國節!
殷殷“中國情”
古有“父母在不遠游”之說。現在,思想開放,好男兒志在四方。那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在爺爺奶奶的生活中漸漸少了。空巢老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雖然“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許多老人的心聲,卻唱不回“遠游”之人。即使在老人法中加入一條讓出門在外的子女們常回家看看的律條,但那份情卻被信息的便捷化淡化了。地球村在變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在逐漸拉大。呼喚中國情,拾起游子心。
回味經典,大地起溫馨,神州展笑顏。
回味經典,回味出了傷感,回味出了無奈!
奔跑的同時,請彎腰拾起丟失的祖傳寶貝!
作者用蒙太奇手法從生活中剪輯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個鏡頭:中國字、中國節、中國情。視點獨特,筆法犀利,見解獨到。從縱深層次挖掘了傳統在丟失的現狀,讓讀者深刻認識到祖國傳統文化的缺位,給我們的民族帶來的種種無法彌補的缺憾,可謂一針見血。
【回味為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以回味為題的作文10-27
回味為題作文03-02
以回味為題作文06-04
以回味為題的優秀作文03-15
以回味為題的作文6篇10-27
以回味為題的作文(精選14篇)03-23
回味為題的作文八篇06-17
精選回味為題的作文四篇06-24
回味為題作文6篇03-02
回味為題作文(6篇)03-02